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铁柱  万琪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875-1876
目的 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Ⅷ因子相关抗原(vWF)、P-选择素(P-Selectin)、白细胞介素-6(IL-6)、组织型纤溶本科原激活物(t-PA)及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炎症因子及纤溶活性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本科联免疫吸附(ELISA)及发色底物法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12,24及72h血浆vWF,P-selectin,IL-6,t-PA及PAI-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并与32例自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h内,vWF(147.4&;#177;26.2)μg/ml、P-selectin(21&;#177;4)ng/ml、IL-6(114.5&;#177;1.5)μg/ml、PAI-1(0.79&;#177;0.24)au/ml活性明显增高,t-PA活性(0.24&;#177;0.15)iu/m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随时间推移vWF(118.6&;#177;24.4)μg/ml、P-selectin(14&;#177;3)ng/ml、IL-6(108.7&;#177;4.4)μg/ml、PAI-1(0.56&;#177;0.20)au/ml活性有所降低,而t-PA活性(0.43&;#177;0.11)iu/ml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lt;0.05)。结论 (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2)炎症因子参与脑部缺血性损害;(3)纤溶活性下降,说明t-PA及PAI-1参与了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科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i)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48例)和非SIRS组(72例),分别于发病24 h内及3 d、7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CRP、IL-6、D-Di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血清CRP,非SIR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时血清IL-6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非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D-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D-Di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5.042,P0.0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7.879,P0.05)。结论血清CRP、IL-6及D-Di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皮层微血管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和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1h后再灌注1、3、12、72h取材,复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脑微血管铸型,制作脑微血管标本,扫描电镜观察正常大鼠脑皮层微血管和急性脑损伤后脑皮层微血管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皮质的血管受损迹象,随着时间推移,铸型血管可呈"豆芽"状甚至出现完全断裂产生"烛泪"状血管铸型断端,最后,进一步形成皮层无血管区。结论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皮层微血管结构改变是导致脑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选择素(P-selectin)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h,3h,6h,12h,24h,48h,72h组,动物模型采用全脑缺血模型三血管阻塞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FⅧ相关抗原(vWF)的表达以标记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选择素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对照组未见P-选择素mRNA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1h表达出现上调,12-24h达高峰,72h仍有表达,FⅧ相关抗原在假手术组呈强阳性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3h表达下降,24-48h表达最低,72h表达开始恢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主要发生在早期,此过程中P-选择素mRNA表达上调,说明P-选择素参与了脑缺血后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寻求治疗中风偏瘫的最佳方案.方法 将90例中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针刺组采用优化醒脑开窍方案,针刺内关、人中(3d后改印堂)、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风池、完骨、天柱穴,并随证加减,每次30 min;康复组进行康复训练,每次45 min;针刺+康复组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的同时加康复治疗.各组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并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其中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NDS评分(分)下降程度较康复组更明显(6.13±3.18、6.13±4.03比8.77±3.35,均P<0.05),而针刺组与针刺+康复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针刺组和针刺+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康复组(100.0%、100.0%比93.3%,均P<0.05),而针刺组与针刺+康复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针刺法、康复疗法和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均可明显改善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且针刺法和针刺结合康复疗法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后IL-8与微血管炎症损伤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30min再灌注1、3、6、12、24、48、72 h组,动物模型采用全脑缺血模型三血管阻塞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IR不同时间点层粘连蛋白表达以标记锻血管损伤与修复过程,同时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L-8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IR后1hIL-8mRNA表达出现上调,24h达高峰。层粘连蛋白在假手术组呈强阳性表达,IR后3h表达下降,24~48h表达最低,72h表达开始恢复。结论 IR微血管炎症损伤主要发生在早期,此过程中IL-8mRNA表达上调,说明IL-8参与了脑缺血后微血管炎症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中的应用,评估容量参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量指数(GEDVI)及压力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对NPE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评价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NPE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36例并发NPE的神经科危重患者,采用PiCCO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指数(CI)、CVP、ITBVI、GEDVI、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指标,ITBVI、GEDVI、CVP与EVLW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3d的EVLWI变化.结果 EVLWI与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01),与G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2,P<0.0001),而与CVP无显著相关性(r=0.12,P>0.05);PVPI、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均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01,r=-0.48、P< 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治疗前EVLWI(ml/k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6比9.4±1.8,P>0.05);存活组治疗3d后EVLWI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6.92±1.64比8.64±2.62,P<0.05),且明显低于死亡组治疗3d后(6.92±1.64比9.88±2.44,P<0.05).结论 容量参数GEDVI、ITBVI比压力参数CVP评估NPE患者的EVLWI更为准确、可靠;NPE患者PVPI、EVLWI越高,PaO2/FiO2越低;动态观察NPE患者的EVLWI可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8.
涂悦  马铁柱  吴绘 《医学综述》2006,12(1):55-57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脑缺血后脑损伤及再灌注关系密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可能成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及早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4例大面积脑梗塞及早期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42例,西医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中西医组高于西医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DL、FMA评分,联合组均高于康复组,差异显著(P0.05);西医组的总有效率为78.6%,中西医组为92.9%,中西医组高于西医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及早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血流速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67.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