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作用、具体方法、用量及对血象的影响。方法 收集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SARS病人使用激素 (甲泼尼龙 )者 36例 ,统计激素治疗的时间、剂量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胸片开始吸收的时间 ,减量的时间 ,使用疗程及血白细胞在使用前后的情况。同时收集不使用激素的 18例SARS病人血白细胞情况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36例应用激素剂量为 80~ 2 4 0mg/d ;平均疗程 (17.9± 8.3)d ;从发病到应用激素的时间与从发病到X线病灶开始吸收的时间呈正相关 ,r =0 .5 86 8(P <0 .0 1) ;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平均为 (3.3± 2 .0 )d ;激素减量的平均时间为 (4 .7± 2 .3)d ;应用激素后白细胞升高 (P <0 .0 1) ,不用激素者无 1例白细胞升高 ;3例出现副作用 ,应用激素疗程均超过 4周 ;2例死亡患者死亡原因之一与激素的应用有关。结论 ①严格掌握激素应用的适应证 ;②宜早期应用激素 ;③甲泼尼龙剂量建议为 80~ 2 4 0mg/d ,具体用量根据病情而定 ;④早期合理应用激素可降低SARS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SARS患者胸部X线片变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片(胸片)动态变化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对4例SARS和疑似SARS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案相同的情况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动态观察胸片变化情况。结果:胸片病灶呈进行性发展,高峰在发病第8~12天,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灶无吸收。结论:胸片改变可能不是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指征,也不能作为应用剂量和疗程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对我院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SARS疑似病例行临床特征的分析 ,以探讨其早期诊断、治疗、病程变化及临床预后。方法 :对 5 8例SARS疑似病例早期诊断依据、跟踪指定医院中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按卫生部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试行 )和WHO诊断标准 ,并将确诊或疑似病例分为轻、中、重三型。 12例发热患者因普通胸部X线片不能确切判断 ,并行肺部CT检查确定炎症病变。治疗根据病情判断分层次给予抗病毒、抗菌、免疫增强剂、甲泼尼龙、中药方剂、无创正压通气等治疗。结果 :5 8例疑似病例中最后确诊SARS 4 9例 ,确诊率 84 .5 %。轻型 :8例 (16 .3% ) ;中度型 :34例 (6 9.3% ) ;重型 :7例 (14 .2 % ) ,其中 2例 (4 % )转入指定专门医院后死亡。轻型患者入院后多无再发热 ,平均住院时间 8.6d ;中度型 :可反复发热数日 ,经抗病毒、抗菌药治疗 ,并多数给甲泼尼龙治疗 (92 % )出院时胸片暗影基本吸收 ,平均住院时间 2 1.3d ;重型SARS患者以高热、乏力为首发症状 ,胸片均可见双肺多处病变 ,进展迅速。病情恶化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 ,应用无创正压通气 ,平均住院时间≥ 30d。重型SARS患者体温动态观察多持续 2~ 3d ,用解热或激素均可退热 ,应用激素期间仍于 6~ 8d出现第二次发热 ,多数患者 12~ 1  相似文献   

4.
Li YM  Wang SX  Gao HS  Wang JG  Wei CS  Chen LM  Hui WL  Yuan SL  Jiao ZS  Yang Z  S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48-1353
目的探讨严重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病历资料调查患者治疗期间的糖皮质激素用法和一般情况,在患者出院3个月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测定血清抗体IgG,应用磁共振(MRI)和定量超声(QUS)分别测定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疏松,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和协方差分析.结果全疗程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总量平均为4949 mg±2959 mg,糖皮质激素应用天数平均为24 d±5 d,其应用天数主要集中在16~30 d,使用冲击疗法的病例有23例,其持续天数平均为8 d±4 d,减药速度平均为33 mg/d±26 mg/d.40例患者中,血清抗体IgG测定阴性4例,阳性36例,其吸光度值平均为0.91±0.24.股骨头坏死Ⅰ期有12例(双侧坏死9例,单纯左侧3例),无坏死患者例数28例;骨质疏松2例,骨密度减低30例,正常8例.QUS检查ZBUA平均为(-1.26±0.53),TBUA平均为(-1.49±0.59),ZVOS平均为(-0.53±0.30),TVOS平均为(-0.65±0.05).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因素有后期活动量、糖皮质激素总量和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持续天数;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冲击疗法和糖皮质激素总量;骨结构和骨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冲击疗法、冲击疗法持续的天数;血清抗体IgG与患者康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在统计学上无联系.结论 SARS患者康复期短时间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破坏的发病率均很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与治疗期间糖皮质激素总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的使用持续天数和康复期的活动量有关;骨密度的减低主要与年龄、冲击疗法、糖皮质激素总量、最大剂量和冲击天数的交互作用等变量有关;骨质结构的破坏主要与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冲击疗法持续的天数、最大剂量和冲击天数的交互作用等变量有关.SARS病毒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质疏松可能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ARS病人住院后的体温变化规律,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对SARS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 测定94例SARS[分为激素治疗组(35例)和非激素组(59例)]和200例其他疾病[间质性肺炎(65例)、普通肺炎(78例)、上呼吸道感染(57例)]的体温,并观察激素治疗对SARS患者体温的影响。结果 4种疾病患者的平均体温均在住院后7日内有明显的下降患者(P<0.001),7日后平均体温波动较小,且基本在正常体温范围。SARS患者的体温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其他疾病(P<0.03),幅度在0.2~0.5℃之间。SARS体温的变化趋势与其他疾病相近(P=0.271)。在每日4个测体温时间,即6、10、14、18时,以14时的体温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刻(P<0.001)。激素治疗前,SARS患者两亚组体温无显著差异(P=0.482),治疗后亦无显著差异(P=0.180)。SARS患者住院后的热程为(3.01±4.05)d、间质性肺炎患者为(1.68±3.19)d、普通肺炎为(2.09±2.40)d、上呼吸道感染者为(1.27±1.48)d。热程的整体检验有显著差异,SARS的热程最长。结论 住院后7d内,4种疾病患者每日体温以14时最高;SARS患者的体温显著高于其它疾病;SARS患者是否接受激素类药物治疗对体温影响不显著;SARS住院后的热程最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黄疸的时间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肝细胞型和肝内胆汁淤积型黄疸患者,比较其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的ALT,ALP,GGT,TBA,TBIL,DBIL.结果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第3d与治疗前相比ALT(T=2.065,P=0.044;P<0.05),DBIL(T=2.719,P=0.009;P<0.05)均明显下降,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d与第7d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我们认为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黄疸时可以采用甲泼尼龙80~120mg/d静点,3d后,有效者改口服,甲泼尼龙32mg/d逐渐减量直至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7.
SARS和疑似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7例SARS和疑似SARS患者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的出现时间、部位、范围等影像学特点及其与糖皮质激素和白蛋白加速尿治疗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发病当时X线胸片就显示有肺部病变.6例患者累及双肺、多叶.病灶呈进行性发展,高峰出现在发病第8~10天.4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1.5~3 mg*(kg*d)-1]治疗,但不能减轻肺水肿.5例患者应用白蛋白加速尿治疗后,渗出病灶吸收明显.结论SARS患者X线胸片渗出病灶出现早、进展快、范围广.糖皮质激素对X线胸片改变无干预作用.白蛋白加速尿可以明显减轻肺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体内SARS相关抗体出现时间、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2例SARS患者(临床诊断)不同发病期及3例SARS密切接触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中的SARS相关抗体,并对使用激素治疗的l7例SARS患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多数SARS患者在发病后l-3d肺部未出现炎性病变征象前即可检测到SARS相关抗体;3例密切接触者SARS相关抗体也为阳性。l7例患者使用激素后SARS相关抗体滴度均有所下降,其中11例患者激素减至小剂量或停用后。有l0例患者SARS相关抗体滴度较前上升,l例继续下降。结论:SARS相关抗体滴度与激素应用具有相关性,该抗体与SARS患者病情及临床治疗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SARS治疗中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糖皮质激素(GCS)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概况,分析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对改善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SARS病例225例,氧合指数(OD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治疗有效的标准是治疗后OI较治疗前上升20%以上.结果 59.56%(134/225)的SARS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所有病例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治疗前OI的平均水平为237.08 mmHg,治疗后OI的平均水平为335.08 mmHg,平均升高110.26mmHg,升幅为46.41%;GCS每日体质量用量1~3mg/kg、每日用量160-240mg、累计用量1000~2000mg组的治疗效果最好;GCS应用疗程为8~14 d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在SARS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肺功能有一定疗效.比较适宜的静脉给药方法为:每天用量1~3 mg/kg或160~240 mg/d,累计治疗8-14 d,累计用量控制在1500mg左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dose of glucocorticosteroids administered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d assess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steroid doses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among 225 SARS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in 2003. Oxygenation index was used as the effectless index, and the criteria for effectiveness was defiend as increase of the value of OI by 20% or above. Results Glococoticostecoids were used in 59.56% of the SARS cases. The average value of OI before intravenous use of glucocorticosteroids was 237.08 mmHg, and that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was 335.08 mmHg. The glucocorticosteroid doses that produce better effects were 1-3 mg/kg and 160-240 mg daily, with the total accumulative dose of 1000-2000 mg. The optimal duration of glucocorticosteroid use was 8-14 days. Conclusions For SARS treatment, Glucocorticosteroids can effectively ameliorate the SARS patients' lung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 lung function. The appropriate daily dose of glucocorticosteroids is 1-3 mg/kg or 160-240 mg/d for a duration of 8-14 d; the accumulative dose should be controlled around 1500 mg.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 6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发现 :发病 2周为疾病的高峰期。有明确SARS接触史者 47人 ( 77.1 % )。 5 6例 ( 91 .8% )静点甲泼尼龙 ,5 4例 ( 88.5 % )使用利巴韦林治疗。用药后血红蛋白降低幅度达 2 0 g/L者占 44.4% ( 2 4/ 5 4) ,心动过速者占 40 .4% ( 2 3 / 5 7)。 6例死亡患者中 5例为老年人 ,均合并严重的基础病变 ,另 1位患者在住院期间自杀。所有患者在出现症状后 ( 8.6± 5 .9)d( 1~ 2 4d)胸片显示异常 ,胸片浸润性病灶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1 7.1± 6.2 )d( 5~ 3 5d)。提示 :对SARS患者 ,早期、持续一定时间的中等剂量的激素是必要的 ;治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大量激素和大量利巴韦林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SARS死亡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影像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例符合 SARS诊断标准的死亡病例激素治疗前后胸部 X线和 CT图像的影像学变化特点。结果 :应用激素治疗 1周后 ,2例患者肺部阴影有所吸收 ,3~ 4d后病变范围明显增大。3例患者肺部阴影无明显变化 ,3~ 4d后病变范围逐渐增大。 6例患者肺部阴影持续逐渐增大。最终大部分病变融合成大片实变阴影 ,病变范围在 80 %~ 90 % 6例 ,90 %以上 5例。结论 :重症和患有糖尿病、高血压 SARS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胸部影像学变化多样 ,病死率高。胸部影像学对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SARS糖皮质激素治疗中对白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在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治疗中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定期观察我院自2003年4月至5月收治的SARS病人62例,病程均为3周以上。统计激素治疗的时间和剂量,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结果:62例全部使用甲强龙治疗,剂量为160mg/d,最大剂量为640mg/d。应用激素可使血自细胞升高(P<0.01)。结论:传染性非典病人在病程早期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减少,提示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白细胞升高,还可加重免疫抑制,进一步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应严格掌握激索适应证,不宜大剂量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对33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的SARS患者接触史者6例(18.2%)。临床表现包括发热33例(100%)、咳嗽(其中干咳12例,咳白色黏痰11例,痰中带血1例)24例(72.7%)、畏寒20例(60.6%)、胸闷伴憋气11例(33.3%),伴有头痛6例、腹泻2例、呼吸困难2例、肺部有啰音2例。约1/2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SARS抗体阳性28例(84.9%)。胸部X光片出现渗出影的平均时间为(3.4±2.0)d,胸部病变吸收的平均时间为(19.8±9.8)d。激素应用后3天内体温均降至正常。2例患者呼吸困难较重应用BiPAP辅助呼吸。15例(45.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中药,收到了良好效果。17例(51.5%)出现心理异常。1名护士在护理SARS患者时被感染。结论 部分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临床初期以发热不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畏寒、咽痛、全身酸痛;极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可伴有肝脏、心肌的损伤。化验白细胞下降或不高。胸片可表现单侧(单叶或多叶)或双肺片状渗出影或网状阴影,病变多位于中下野外带,迅速进展;恢复期炎症可完全吸收,部分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有适应证者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应个体化。少数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4.
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sarespiratoryinfectiousdiseasethatwasfirstreportedinNovember 2 0 0 2inGuangdong ,China Itwasnamed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byWorldHealthOrganization (WHO)andhasoccurredinmorethan 30countriesandregionsaroundtheworlduntilnow 1,2  Inthepresentstudy ,w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chestX rayimagingfeaturesof36patientswithsevereSARSadmittedtoourhospitalfromFebruary 2toApril 16 ,2 0 0 3,whichmaybehelpful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 METHODSD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过程中感染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2年 1月 - 2 0 0 1年 6月住院及部分门诊长期随访的 5 71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感染并发症与糖皮质激素剂量、疗程 ,是否合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及病程的联系。结果 :随着糖皮质激素剂量的增大 ,疗程的延长 ,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程度逐渐加重。用强的松≥ 1mg/ (kg.d) ,疗程 1月左右无效的患者 ,将强的松减量至 0 .5 mg/ (kg.d)左右 ,合用雷公藤多苷或环磷酰胺 ,再治疗 2月以上 ,感染并发症较单用强的松≥ 1mg/ (kg.d) ,疗程 >3月者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用糖皮质激素前的病程长短 ,对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过程中 ,为减少或减轻感染并发症 ,必须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回顾性分析SARS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轻症SARS患者发病前2周时间内,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从发病第3周开始,血中淋巴细胞水平升高。重症SARS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内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未发现回升。在疾病的初发期、加重期、恢复期轻症与重症、轻症与死亡、重症与死亡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病情变化分4期病情初发期(0期),胸片加重期(1期),开始吸收期(2期),胸片明显吸收期(3期),其中0期与3期、1期与3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依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分为小剂量组(Ⅰ组,<160mg/d),中剂量组(Ⅱ组,160~500mg/d),大剂量组(Ⅲ组,>500~1000mg/d),其中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降低可以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而血中淋巴细胞的回升预示疾病的好转。中、大剂量比较激素对SARS病人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attern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f patients with th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d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hormone 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se patien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4 SARS cases treated during the outbreak of SARS in South China in 2003 were collected for a retrospective review.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ormone group (n=35) and non-hormone group (n=59). The control groups consisted of 65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pneumonia, 78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and 57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he changes in body temperatu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SARS patients and those with other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hormone on controlling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SARS patients was explored. RESULTS: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with the 4 diseases all exhibited obvious reduction 7 days after hospitalization (P<0.001) with only subsequent mild fluctuation within the basically normal range. At each time point of measurement, the body temperature of SARS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other diseases (P<0.03), with a fluctuation of 0.2 to 0.5 degrees C; and following a pattern of variation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other diseases. Of the 4 time points of daily measurement, namely 6, 10, 14 and 18 o'clock,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at 14 o'clock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other 3 time points (P<0.001). Hormone therapy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temperature of SARS patients (P=0.180), who had longer duration of high fever. CONCLUSION: SARS patients have higher body temperature and longer duration of high fever. Hormone therapy may not produce significant effect in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SAR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该病虽然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但中医药防治瘟疫、热病的经验和理论,对其防治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2003年4月~5月间,在上海发现了8例SARS患者,有6例接受了中医药辨证治疗,患者症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1例死亡.其中1例是中医早期参与并全程治疗的,亦是唯一未用激素治疗的病例.实践证明,中医温病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治疗SARS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09例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激素使用与否、剂量及开始使用时间分组,分别比较普通型及重症患者各组在临床经过和预后上的差异。结果普通型中:①使用激素者的发热天数、病灶吸收时间较未用者长②未用激素者CD4+T细胞维持高于使用激素者水平;③未用激素组中无机械通气者,而激素治疗组中均有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60mg组中占18.6%,显著高于其他两剂量组。重症中:①在病程8d以后开始用激素的患者的发热天数较1周内用激素者长。>80mg/d的激素两组呼吸道症状持续时间较长;②病灶吸收时间在各组中无显著差异;③在3d内即接受激素治疗者,不吸氧的比例高于未用激素者及8d后用激素者;>160mg/d组中需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明显高于未用激素者和其他2个剂量组;④>160mg/d组的预后显著差于其他组;激素开始使用时间对治愈率或死亡率无显著影响。结论早期激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症患者的氧合,控制发热,但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