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已有理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CD34 干细胞具有自身动员的潜能,观察这一潜能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心肌梗死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完成。①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组、假手术组,20只/组。②实验方法:心肌梗死组大鼠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ST段抬高或有室性心律出现,前壁心肌呈苍白色为造模成功。假手术组仅作开胸手术,前降支不予结扎。③实验评估:于心肌梗死后3,7,14,28d,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CD34 干细胞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梗死心肌组织中的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结果:①外周血及骨髓CD34 干细胞含量的变化:心肌梗死组外周血中的CD34 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上升,7d后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至14,28d时逐渐回落至假手术组水平(P>0.05)。心肌梗死组骨髓中的CD34 干细胞数量于造模后各时间点始终无明显变化(P>0.05)。②组织学评定:心肌梗死组梗死区Ki67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3d开始增多,7d时明显多于非梗死区(P<0.05);至14,28d梗死区Ki67细胞数量明显少于造模后7d(P<0.05),毛细血管数量的减少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少数Ki67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未见向心肌细胞分化。③相关性分析:梗死区Ki67细胞、毛细血管数量于造模后7d与外周血中CD34 干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21;r=0.887,P=0.035)。结论:机体CD34 干细胞的自体动员、增殖反应的潜能随急性心肌梗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自体动员的干细胞功能尚不足以达到修复梗死心肌组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AECOPD患者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AE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观察组),每组60例。另取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8-iso-PGF2α、IL-6、TNF-α表达的检测使用ELISA法。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8-iso-PGF2α、IL-6和TNF-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个治疗组的8-iso-PGF2α、IL-6和TNF-α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P<0.01),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Pa CO2、Pa O2、FEV1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 CO2降低(P<0.05、P<0.01),Pa O2、FEV1预计值及FEV1/FVC均升高(P<0.05、P<0.01),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咳嗽缓解、呼吸困难消失、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62±1.12)d、(2.67±0.62)d、(3.41±0.79)d和(7.36±1.72)d,对照组为(5.85±1.74)d、(3.82±0.81)d、(5.33±1.32)d、(9.64±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vs.73.3%,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AECOPD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胎儿超声异常时染色体异常情况,以指导脐血穿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胎儿超声异常的598例妊娠中、晚期孕妇取脐血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及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及异常染色体分类。结果:598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61例,检出率10.20%,其中三体儿42例,占染色体异常的68.85%;超声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2项、3项及以上超声软指标异常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项软指标异常胎儿(P0.05);鼻骨缺失染色体异常检出率41.67%,单脐动脉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2.24%;超声异常合并高龄孕妇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低孕龄组(P0.05);超声异常合并羊水过多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合并羊水正常组(P0.05)。结论:当有胎儿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鼻骨缺失、两项及以上软指标异常、超声软指标异常合并高龄或羊水过多的情况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建议行脐血管穿刺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痰真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中的诊断意义,以期提高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喘息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根据是否并发持续喘息分为持续喘息组38例,非喘息组4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痰真菌培养,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在持续喘息组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非喘息组分离出36株;持续哮喘组真菌感染26例,感染率68.42%,非喘息组仅有8例,感染率19.05%;应用氟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65.79%,非喘息组总有效13例总有效率30.95%;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持续喘息组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23.68%,非喘息组总有效率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持续哮喘与真菌感染有关,应用痰真菌培养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峰值摄氧量(PVO_2)是评估可活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有效的量化指标。既往PVO_2评估CHF患者预后的节点是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之前经临床验证的。药物和器械治疗等新近治疗方法明显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现代药物和器械治疗CHF后PVO_2等预测预后节点的变化情况进行综述,以满足临床的CHF患者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选择的需要。多项临床数据表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CHF患者预测不良预后的节点PVO_2=14ml/(kg·min)不变;而对于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CHF患者,PVO_2预测其不良预后的节点变为12 ml/(kg·min)。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PVO_2评估CHF患者预后的节点无影响。根据12 ml/(kg·min)PVO_214ml/(kg·min)评估的中危分层CHF患者,需进一步使用心力衰竭生存评分(HFSS)模型进行评估。对于青少年CHF患者,峰值摄氧量预计值百分比(%p PVO_2)可作为补充评估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体-肺侧支栓塞术在重症法洛四联症(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5月至12月,共26例重症F4患者(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岁(5个月~29岁),在我院Siemens杂交手术室系统内完成了“一站式”治疗:全麻插管下先完成主动脉及心室造影,若发现有明确的体-肺侧支血管即予以经导管栓塞,随后立即完成外科根治术(杂交组)。选择同期住院仅接受单纯外科根治术的26例重症F4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外科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组中有20例患者接受了体-肺侧支栓塞术,其中2例因侧支血管太细放弃栓塞、4例未发现明确体-肺侧支血管。共采用Cook不可控弹簧圈50枚栓塞了38支侧支血管,另有两例采用明胶海绵团块栓塞侧支血管,所有患者均获栓塞成功,无异位栓塞发生。杂交组术后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单纯外科组有两例患者外科术后发生“灌注肺”现象,术后2~5d内接受了补救性体-肺侧支栓塞术,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不全。杂交组较对照组总住院时间(19.5d比25.6d)、术后ICU监护时间(50.3h比82.6h)、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h比38.6h)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5.1min比131.3min)均要明显缩短(均为P〈0.05)。结论外科术前体-肺侧支栓塞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提供良好手术野、减少术后灌注肺的发生,在F4患者“一站式”杂交治疗能提高外科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医药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对高素质专业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也对高等院校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切入点,通过行业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晰高校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0年内连续进行的439例心脏移植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心脏移植受体性别对心脏移植患者中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提取本中心心脏移植数据库中2004-06至2014-06期间完成的439例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数据。将患者按性别分为女性受体组(n=76)与男性受体组(n=363)。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前危险因素及术后1年内各时间段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监测排异反应的病理评分,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两组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男性受体组比,女性受体组患者年龄较小(P=0.027),体重及体重指数较低(P均0.05),术前心肌病比例较高(P0.001),术前血肌酐水平较低(P0.001);术前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率、总胆红素水平、抗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率、人白细胞表面抗原(HLA)中A位点错配数目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42例女性受体(占55.3%)和193例男性受体(占53.2%)分别在术后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进行EMB,各时间段排异反应病理平均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女性受体组和男性受体组术后各时间段的生存率分别为:1年,96.0%vs.94.2%;3年,92.2%vs.91.5%;5年,89.1%vs.88.5%;7年,86.0%vs.81.0%。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在国人心脏移植受体以心肌病为主要病因、供体以男性为主的情况下,受体性别对于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以及中期生存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以分子生物学手段来治疗组织缺血的方式被称为“治疗性血管生成”或“分子搭桥”,使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基因治疗下肢或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我们在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基础上对VEGF基因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雄性小型猪 ,体重 (2 7 0± 3 2 )kg。全麻后左开胸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近端套入慢性缩窄环 (内径 2 75mm ,ResearchInstrumentSW公司产品)。 4周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灌注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MPSPECT)和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 ,符合慢性缺血标准的动物进入以后实验…  相似文献   
10.
李有平  郑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4):1981-1983,1987
目的观察骨盆骨折患者应用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8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Majeed评分),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活性(CK)、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1.18%vs.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RP、CK、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RP、CK、IL-6、TNF-α水平均比术前升高,但术后观察组CRP、CK、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65%vs.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联合固定术治疗骨盆骨折患者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有效减轻患者应激损伤,且术后并发症少,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