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普通型SARS组91例,重型23例,普通肺炎组61例,入院后检测肝功能情况。结果 普通型SARS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8.1%,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的24.6%(x~2=27.7,P<0.01),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轻、中度升高为主。重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达95.7%,年龄明显增大。结论 SARS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机会较大,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程度较轻,重型SARS的肝功能损害则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心肌酶升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2月-5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261例确诊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现将其中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125例SARS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活性和心电图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ARS患者体内SARS病毒抗体产生的规律及比较IFA和ELISA法的特点。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3例SARS患者双份血清及10例正常人双份血清的SARS病毒IgM/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43例患者中新近感染SARS病毒40例(93.02%),3例未检出其感染。发病10天内检出率较低,发病10天后检出率较高。阳性率随发病时间而上升。在SARS病毒IgG的检测中,ELISA法较IFA法敏感。结论IFA法和ELISA法均适合于SARS发病10天后实验室辅助诊断方法,ELISA法较IFA法敏感。  相似文献   
4.
黄浩新  尹炽标 《新医学》2004,35(8):479-480
目的 :探讨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其重叠其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 ,以便临床提前干预 ,提高疗效。方法 :根据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 ,将 96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单纯戊型病毒性肝炎组 (单纯戊肝组 )和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其它肝炎组 (重叠感染组 ) ,对临床表现、肝功能、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96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中单纯戊肝组 80例 (83% )、重叠感染组 16例 (17% ) ,P <0 0 1;重叠感染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 [(340± 12 7) μmol/L比 (177±99) μmol/L ,P <0 0 1];重叠感染组中的γ 谷氨酰转肽酶 [(32 1± 188)U/L]、碱性磷酸酶 [(35 6±136 )U/L]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 [(12 9± 5 7)U/L、 (2 4 6± 79)U/L],均为P <0 0 1;重叠感染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戊肝组 [(5 9± 2 4 )日比 (31± 15 )日 ,P <0 0 1];重叠感染组死亡 4例 (2 5 % ) ,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的 1例 (1% ) ,P <0 0 1。结论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重叠其它肝炎患者 ,具有病情重 ,并发症和合并症多 ,黄疸深 ,黄疸消退缓慢 ,肝内淤胆明显 ,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预后判定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CELL DYN370 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对 2 0 0例SARS患者及 2 0 0例其他发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测并对 10 0例SARS患者 (包括 11例死亡病例 )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89.5 %SARS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P <0 .0 0 1)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酸性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 ,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降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对SA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斑片状影183例(70.38%);大片状影102例(39.23%);间质改变208例(80%);磨玻璃样改变113~J(43.46%);大范围肺实变31例(11.92%);索条状影108例(41.54%);弥漫性病变42例(16.15%);单肺受累96例(36.92%);双肺受累176例(67.69%)。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249例治愈病例做对比分析。结果 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0例(90.90%),大片状影8例(72.73%),大范围肺实变8例(72.73%),间质改变10例(90.90%),磨玻璃样改变9例(81.82%),弥漫性病变11例(100%),双肺受累9例(81.82%)。对比分析显示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这4种x线表现在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尤其是大范围肺实变和弥漫性病变是SARS死亡病例的主要x线表现。绝大多数SARS死亡病例死亡前最后一次胸片显示双侧肺野广泛的内有支气管气像的磨玻璃样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和分析2009年广东省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暴发流行期间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方法 对2009年广东省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咽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病毒核酸,采用H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获得2009年广东省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大小为1710 bp,命名为A/GuangzhouSB/01/2009(H1N1)HA,GenBank登录号为GQ268003.与疫情发源地近期报告的277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比对,同源性为99.0%~99.8%;其中与美国报告的病毒株的同源性高达99.8%,与患者发病前曾到美国旅游的流行病学史一致.与25株中国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比对,同源性为72.3%~85.6%.结论 2009年广东省甲型流感暴发流行期间首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目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高,与中国季节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同源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医院工作人员SARS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在收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从2003年2~4月约3个月收治SARS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原因及在此过程中所不断完善的预防对策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院感染SARS19名工作人员中11名护士、8名医生,通过近距离接触患者或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在收治过程中,通过不断完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强调个人防护是减少SARS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CD_3、CD_4、CD_8单克隆抗体酶标试剂检测4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其结果与20例正常人比较,显示CD_3、CD_4、CD_4/CD_8比值明显降低,CD_8则明显升高;其中34例慢丙肝接受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治疗,治疗前后CD_3、CD_4、CD_8、CD_4/CD_8比值与10例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慢丙肝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α_1对调节细胞免疫功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