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9 月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且服用奥氮平治疗的 544 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奥氮平血浆浓度,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体 重、合并用药和肝肾功能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结果 高龄组患者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 浆浓度明显高于低龄组[(4.31±1.74)比(5.11±1.88)ng/(ml·mg·d),t=4.263,P< 0.05];女性患者的奥 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男性组[(5.43±1.89)比(4.02±1.57)(ml·mg·d),t=9.148,P< 0.05];肥 胖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组[(4.13±1.79)比(4.55±1.80)(ml·mg·d),t=2.095, P< 0.05];单一使用奥氮平组、奥氮平合并利培酮组、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组、奥氮平合并氯氮平组的 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分别为(4.72±1.77)、(4.91±1.91)、(3.52±1.06)和(4.39±2.23)ng/(ml·mg·d),四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2,P=0.012),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仅合并丙戊酸钠组较单一使 用奥氮平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降低(P< 0.05);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 浆浓度有明显影响(均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对奥氮平剂 量校正血浆浓度均有影响,临床医生在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结合效应,合理 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 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4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经4 周单一奥氮平治疗,采 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和40 名健康者(对 照组)血清VEGF 的水平。结果 患者组服药前血清VEGF 水平[(331.8±80.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 [(506.1±211.5)pg/ml],服药后血清VEGF 水平[(475.7±128.5)pg/ml]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t=6.489,P< 0.05),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组服药后PANSS 评分低 于服药前(P< 0.05),并且PANSS 总分减分率与血清VEGF变化呈正相关(r=0.439,P=0.005)。结论 血 清VEGF水平适合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有效的抗精神病治疗能提高血清VEGF水平,血清 VEGF 变化可能是评价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和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First-episode Drug-naive Schizophrenia,FES)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特征.方法 应用中文版精神病高危综合征定式访谈(SIPS)收集精神病高危综合征人群46例,采用Matrics成套认知功能测试(MCCB)中文版评估认知功能,并与20例FES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除情绪管理分测验外,MCCB的其他8项分测验结果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包括连线(F=5.76,P=0.00)、符号编码(F=19.82,P=0.00)、词语学习(F=10.20,P=0.00)、空间广度(F=5.30,P=0.01)、迷宫(Hc=16.97,P=0.00)、空间记忆(Hc=19.07,P=0.00)、语义流畅(F=9.99,P=0.00)以及持续操作(Hc=15.46,P=0.00).两两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成绩均显著差于健康对照组;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人群与FES患者相比,词语学习测验分较高(LSD-t=2.60,P=0.01).结论 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的神经认知功能明显受损,其特征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似.词语学习测验,对于区分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和已经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质量指 数(BMI)及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首发抑郁症患者(符合美国精 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IV 版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47 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 人群91 名作为对照组。采用MILLIPLEX MAP液相芯片分析系统检测受试者血浆中MCP-1 的水平,分 析首发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并将受试者根据BMI 的不同分为体质量过低、正常、超重及肥胖 人群,分析抑郁症患者不同BMI 分级人群中MCP-1 水平的变化及与性别的关系。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 者血浆MCP-1 水平为(197.61±60.73)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9±65.49)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在对照组和抑郁症组中,血浆MCP-1 水平与BMI 均呈正相关(对照组:r=0.360,P< 0.01;抑郁 症组:r=0.435,P=0.003);抑郁症组中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患者MCP-1 水平[(181.21±47.12)ng/L]明 显低于对照组体质量过低+体质量正常者[(212.54±64.35)ng/L;t=2.481,P=0.015],在超重及肥胖人群, 两组MCP-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抑郁症组男性血浆MCP-1水平[(207.86±59.54)ng/L] 较对照组男性[(262.95±66.24)n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9,P=0.007);在女性中,两组 MCP-1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血浆MCP-1 水平显 著降低,且MCP-1 水平的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肥胖程度有关,提示MCP-1 与肥胖的相互作用与抑郁的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7 月唐山市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 93 例首发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分≥ 10 分的患者纳入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n=53),将< 5 分者 纳入不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n=40)。采用 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上午 8:00 血浆皮 质醇水平并比较。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两组患者 HAMD-24、MoCA 评分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 HAMD-24 总分为(35.92±3.28)分,高于不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患者 的(31.78±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 MoCA 总分、注意力、 延迟回忆、定向维度评分高于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25.38±2.50)分比(23.98±3.58)分、(5.00±0.64)分 比(4.57±1.14)分、(3.65±0.66)分比(3.21±0.79)分、6.00(5.00,6.00)分比 6.00(6.00,6.00)分],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21.76±5.50)μg/dl,高于不伴躯 体症状抑郁症组患者的(15.34±4.95)μ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伴躯体症 状抑郁症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 HAMD-24 总分呈正相关,与 MoCA 总分以及注意力、延迟回忆、定 向维度评分呈负相关(r=0.550、-0.452、-0.474、-0.513、-0.489;P< 0.01)。结论 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 者的抑郁程度重且血浆皮质醇水平高,且血浆皮质醇水平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超高危人群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 2012年5月1日至2013年3月30日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门诊及病房收集22例精神分裂症超高危患者(超高危组)、23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急性期患者(急性期组)、18例精神分裂症稳定期患者(稳定期组),采用PANSS量表、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对3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和多重比较分析比较3组阴性症状的特点。结果 超高危组及急性期组阴性症状(采用SANS评估)总分高于稳定期组[分别为(48.95±19.98)、(58.68±21.29)、(34.61±19.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3组人群中,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子分占阴性症状总分比例最大。急性期组快感缺乏分高于超高危组和稳定期组(F=11.33,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言语贫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8.42,P〈0.05),超高危组和急性期组的意志缺乏分高于稳定期组(F=13.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感平淡和注意障碍在3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高危人群中已经出现明显的阴性症状,尤其是快感缺乏和情感平淡,因此需要在超高危期就开始干预阴性症状,以期改善功能结局。阴性症状各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氯氮平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放射免疫吸附法,对30例(男10例,女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前后及28名(男13名,女1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血浆IL6、IL13及sIL6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1)患者组治疗前[(202±26)ng/L]后[(217±28)ng/L]血浆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1±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组氯氮平治疗后血浆IL6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sIL6R水平[(23±20)ng/L]比治疗前[(34±16)ng/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组治疗前血浆IL13水平[(16±1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4±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22±14)ng/L]比治疗前有所升高。(4)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患者组治疗第6周末血浆IL6水平的增高幅度与氯氮平治疗剂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2,P=0000);治疗前血浆sIL6R水平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379,P=0020),血浆IL13水平与阴性症状分(r=-0602,P=0000)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总分(r=-0334,P=0035)呈负相关;治疗前后IL13的变化幅度与阴性症状分减分率呈正相关(r=0611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和32例复发再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于入院时、治疗2、4及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首发组与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和第8周末,首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及一般病理量表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阴性症状分量表分虽也逐渐降低,但至第4周后差异方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末首发组显效率为46.43%,复发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剂治疗首发、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阴阳性症状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依从性好,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与童年期虐待及血浆瘦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 合条件的抑郁症患者150 例,使用儿童受虐问卷(CT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症状自评量 表(SCL-90)评定儿童期受虐状况、抑郁严重程度及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度;根据SCL-90 评分将患者分为 研究组(伴精神病性症状,56 例)和对照组(不伴精神病性症状,94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瘦 素水平。结果 (1)研究组的年龄[(35.4±14.1)岁比(41.8±12.4)岁;t=2.76,P=0.005]、首次发病年龄[25 (20,36)岁比31(23,41)岁;Z=2.531,P=0.011]均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父母之间各关系构成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P=0.010);研究组父母之间关系“感情差”的比例最高[44.6%(25/56)], 而对照组“感情一般”的比例最高[51.1%(48/94)]。(2)两组的童年虐待总发生率[分别为48.2%(27/56) 和29.8%(28/94)]及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33.9%(19/56)和19.1%(18/9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05)。两组中均以情感忽视最常见,其次为躯体忽视,而均以性虐待最少见。(3)研究组的血浆 瘦素水平[(4.685±2.462) μg/L]低于对照组[(6.860±3.972)μg/L;P < 0.001]。结论 童年期虐待和 低血浆瘦素水平可能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θ 短阵快速脉冲模式(TBS)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利培酮治疗对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并观察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变化。方法 收集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 年 1—12 月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研究组联合TBS 模式的rTMS 治疗,疗程4 周。治疗前及治疗2 周末、4 周末采用阳 性与阴性症状量表(RANSS)进行心理测评,检测血浆PRL;rTMS 治疗结束后4 周随访,复测血浆PRL水 平。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 总分及因子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两 组患者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时间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组间效应的比 较上,阴性症状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组间=4.419,P< 0.05),其他因子及PANSS 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均P > 0.05);在交互效应的比较上,PANSS 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R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RL在时间效应、 组间效应、交互效应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58.270,F组间=70.257,F交互=51.863,均P<0.05); 治疗2 周末、4 周末及4 周随访时两组患者血清PR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296,t2=78.881, t3=92.162;P < 0.05)。结论 TBS 模式的rTMS 治疗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延缓利培 酮所致的血浆PRL升高,不良反应小,但长期疗效难以维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病程及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者组为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58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正常人.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中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对患者进行精神症状评定.结果患者组IL-4[ (68±29) ng/L]、IL-10为[(61±25) 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50±23) ng/L,(32±18) 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0.00);IL-12 [(35±1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53±27) ng/L],差异有显著性(P=0.01); IFN-γ [(41±17) ng/L]与对照组 [(51±23) ng/L]的差异无显著性(P=0.09).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与病程无相关(r=0.09,0.07,-0.20,-0.21;P=0.63,0.71,0.30 , 0.27), 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均与精神症状评定无显著相关(P>0.05).患者组IL-4 浓度水平与IL-10的浓度水平正相关(r=0.52,P=0.03),IL-12与IFN-γ浓度水平也存在正相关关系(r=1.00,P=0.00).对照组4种细胞因子间均无相关(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L-4、IL-10、IL-12及IFN-γ浓度水平存在紊乱,但与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长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急性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于 2016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广州医科 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就诊的 67 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或者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 4 周。采 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 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检测治疗前的血浆 BDNF、VEGF 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 4 周末的 HAMD-17 分数下降[(22.3±4.7)分比(8.5±5.6)分,t=19.649,P< 0.001],处理速度[(43.7±10.8)分比 (47.8±10.7)分,t=-3.676,P< 0.001]、工作记忆[(40.5±11.1)分比(44.8±11.2)分,t=-3.288,P=0.002]、 词语学习与记忆功能分数[(39.2±10.2)分比(46.2±10.5)分,t=-5.565,P< 0.001]升高,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治疗前的 BDNF 和 VEGF 水平与 HAMD-17 评分呈负相关(β=-0.265、-0.284,P=0.036、0.021),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得分呈正相关(β=0.305、0.416,P=0.018、0.001);HAMD-17 评分在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和工作记忆之间既有直接效应(β=2.602、1.036,P=0.013、0.021)也有间接效应 (β=0.215、0.320,P=0.024、0.035);治疗前的 BDNF 水平与治疗 4 周末的 HAMD-17 改变值(治疗前 - 治疗后) 呈正相关(β=2.009,P=0.030),与处理速度及工作记忆改变值呈负相关(β=-0.288、-0.267,P=0.024、0.039); HAMD-17 改变值在 BDNF 水平与处理速度或者工作记忆改变值之间具有间接效应(β=-0.529、-0.523, P=0.001、0.002)而无直接效应(β=-0.236、-0.382,P=0.321、0.206)。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的血 浆 BDNF 水平可预测治疗 4 周末的抗抑郁疗效,但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首发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脑内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的特点及其与 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33例(男性19例、女性14例)作为研究组, 对照组为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成人33人(男性14名、女性19名)。采用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 检测左侧前额叶和丘脑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与磷酸化肌酸 复合物(Cr2)的水平,并计算NAA/Cr 值、Cho/Cr 值、Cr2/Cr 值、NAA/Cho 值。选取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 套测试(CANTAB)中的图形识别记忆(PRM)延迟再识别正确率评定其认知功能。结果 研究组左侧前 额叶Cr2/Cr 值(1.15±0.87)高于对照组(0.7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左侧前额叶NAA/Cr 值、Cho/Cr 值、NAA/Cho 值以及丘脑NAA/Cr 值、Cho/Cr 值、Cr2/Cr 值、NAA/Cho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NTAB 认知测试中PRM 正确率,研究组为(82.81±15.44)% 低于对照组的 (95.20±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earson 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左侧前额叶Cho/Cr 值与 PRM 正确率呈负相关(r=-0.424,P < 0.05),NAA/Cho 值与PRM 正确率呈正相关(r=0.473,P < 0.01)。研 究组左侧前额叶NAA/Cr 值、Cho/Cr 值与PANSS 总分呈正相关(r=0.538、0.450,P < 0.01)。结论 首发 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存在认知功能缺陷,其左侧前额叶部分神经生化代谢物质神经元细胞膜磷 酸化水平在用药前就出现了异常。提示首发未治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前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前额叶神经 生化代谢功能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 rs821616多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100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血清Hcy水平;采用认知成套测验(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提取外周血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DISC1 rs821616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两组血清Hcy水平均高于实验室正常值(5~15μmol/L)(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组MCCB中连线测试、Stroop色词测验、简易视觉和空间记忆测验成绩明显差于双相障碍组(P 0.05);两组持续操作测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rs821616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3,P=0.0085;等位基因AT,χ~2=5.59,P=0.018)。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及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血清Hcy水平均异常升高;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和视觉学习方面缺损程度更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患者DISC1 rs821616位点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efactors,BDNF)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异常,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不同有关。目的探讨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体内SOD活性、BDNF含量差异。评估病人组SOD、BDNF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67例,正常对照51名。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同时检测3组对象血SOD活性及BDNF含量。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superoxidedismutase,T.SOD)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prozinc-superoxidedismutase,Cu-ZnSOD)活性最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低。与之相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BDNF含量最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次之,正常对照组最高(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BDNF与Cu-ZnSOD呈负相关(r=一0.24,P=0.038),但在正常对照组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组无此负相关;3组的BDNF与T-SOD均不相关。在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清Cu—ZnSOD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要是阳性症状)与BDNF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服药的慢性患者中无上述相关。结论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SOD活性增加,血BDNF含量下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OD活性与血BDNF含量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但此关联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的差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 方法,于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12 月入组处于不同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90 例,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组、 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各 30 例。使用 Rosenberg 自尊量表评估患者自尊水平,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疾病阶段的精神 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差异,以及影响自尊水平的因素。结果 前驱期组、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患者 的自尊量表总分分别为(22.7±1.8)、(23.8±2.0)、(23.3±1.3)分,3 组间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 P=0.049),急性期组与缓解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高于前驱期组。3 组间自尊量表正性因子得分 (F=10.38,P< 0.001)和负性因子得分(F=6.95,P=0.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精 神分裂症前驱期组患者与急性期组患者的自尊量表总分的组间差异平均为 1.1 分(95%CI:-2.0~0.1), 正性因子分的组间差异平均为 1.9 分(95%CI:-3.0~0.7)。不同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 CDSS 和 PANSS 量 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95.43,均P< 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3 组的正性因子得分(B=1.07,P=0.001)及负性因子得分(B=0.76,P=0.002)有显著差异,在分别控制年龄、 性别、病程、婚姻,职业、与父母关系及童年生活评价等协变量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正性因子得分和 负性因子得分与患者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有统计学关联(均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前驱期患者的 总体自尊水平低于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负性自尊水平高于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正性自尊水平低于 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  相似文献   

17.
戴南  陈鹏  曾勇 《四川精神卫生》2016,29(4):327-331
目的探讨以阳性、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神经营养因子-3(NT-3)三种蛋白因子的浓度水平差异以及与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兴奋及抑郁情绪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患者组,选取同期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44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组)、38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患者(阴性组)和7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蛋白因子IL-6、S100β、NT-3的浓度,通过PANSS对患者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兴奋症状及抑郁情绪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1三组血清IL-6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4,P0.01),两两比较,对照组IL-6浓度低于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三组S100β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9,P0.05),两两比较,阳性组、阴性组的S100β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NT-3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5,P0.05),两两比较,阳性组、阴性组NT-3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血清NT-3浓度与兴奋评分呈正相关(r=0.38,P0.05)。结论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炎症反应较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患者更强烈,以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异常兴奋可能与其细胞营养不足有关,以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可能与以阴性症状为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的认知功能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为该人群的 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和沈阳市精神卫生 中心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 109 人作为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组,通过广告招募 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人群,共 109 人作为健康对照组。 两组分别完成威斯康星卡片测试(WCST)、认知成套测试(MCCB)、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D-17)和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测试。对两组被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状况及 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1)精神分裂症高危组在执行功能 WCST 卡片测试中的总正确数 (Z=-4.54,P<0.01)、正确分类数(Z=-3.78,P<0.01)、总错误数(Z=-4.49,P<0.01)、持续错误数(Z=-3.91, P< 0.01)及非持续错误数(Z=-3.38,P< 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精神分裂症 高危组在 MCCB 总分(t=11.58,P< 0.01)、符号编码(t=11.25,P< 0.01)、视觉空间记忆(t=4.59,P=0.04)、 持续操作测验(t=6.18,P=0.0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精神分裂症高危组在 HAMA 总分(t=2.54, P=0.01)、HAMD-17 总分(t=3.03,P< 0.01)和抑郁量表中的躯体性焦虑因子(t=2.70,P< 0.01)、核心抑郁 因子(t=3.04,P< 0.01)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精神分裂症高危组在 BPRS 总分(t=3.14,P< 0.01)、 焦虑和抑郁因子分(t=2.90,P< 0.01)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不仅存在认 知功能损害,而且焦虑、抑郁以及精神病性症状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浓度与长期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理症状间的关系。方法检测8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名正常人血清的BDNF浓度,比较2组及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间血清BDNF浓度的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理症状,分析血清BDNF浓度与PANSS评分间的关系。结果①患者组血清BDNF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7.3±2.6)vs(9.9±4.3)ng/mL,P<0.001];②利培酮、氯氮平、典型抗精神病药3组间血清BDNF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P<0.01),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5.1±1.7)vs(7.8±2.7)ng/mL,P<0.05];③患者组中血清BDNF浓度与PANSS阴性症状分呈负相关(r=-0.307,P=0.005)。结论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浓度下降,利培酮治疗组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组,阴性症状越明显的患者BDNF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高危人群)和家族史阴性、首发未用药患者及正常人群之间大脑结构形态的差异。方法: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方法( VBM),对满足入组标准的高危组(患者的一级亲属且无精神症状)10例、首发组(首次发病未用药且家族史阴性)10例及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组)10名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扫描和 VBM分析,比较各组之间各脑区灰质体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危组左侧扣带回内部和扣带旁回的灰质体积出现显著性缺损( cluster=26 voxel;MNI:-7,-27,30);首发组左侧丘脑灰质体积较小( cluster=580 voxel;MNI:-10,-17,12)。与高危组相比,首发组左侧岛叶灰质体积较小( cluster=1197 voxel;MNI:-38,-16,-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异常与遗传和环境均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