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焦虑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观察组(给予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各40例,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价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6、8周末;2组的HAMA、CGI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GAF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且各时间点TESS评分差异无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辅助治疗焦虑障碍较单纯用药疗效更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我院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89例抑郁症自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SSRI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RSD评分及SIO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 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即显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59,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46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睡眠、认知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及绝望感,并且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出院后"寻医问药"行为及情绪状态。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154例首发抑郁症患者疫情封城期间的"寻医问药"行为及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有效问卷150例,已有52.2%患者部分药品断药或减药,63.64%患者目前购药不方便,81.82%的患者对减药或断药后情绪波动或病情复发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心。按照有无断药或减药行为分未规律服药组78例,规律服药组72例,未规律服药组的PHQ-9、GAD-7等量表评分明显高于规律服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部分首发抑郁症患者在"寻医问药"方面存在不便,52.2%患者已经减量或断药,因疫情及服药不规律的双重影响,部分患者出现病情波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磺必利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伴有疲乏症状患者的总体疗效及 耐受性。方法 选择2017 年9 月至2018 年6 月在荆门市口腔医院心理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10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研 究组在此基础上合用小剂量的氨磺必利,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疲乏严重程度 量表(FSS)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 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 周、2 周及4 周 后,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均明显减低,但研究组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F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 周末FSS 评分均降低,研究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末时FSS评分继续降低, 研究组减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4)研究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16%(8/50)]和对照组[14%(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氨磺必利联 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疲乏症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伴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具有攻击行为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及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愿意接受研究的78例汉族双相Ⅱ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攻击组(MOAS≥4分,38例)积极应对分[(12.31±7.28),P0.05]低于非攻击组(MOAS4分,40例)(16.15±6.95);攻击组消极应对分[(13.29±5.28),P0.05]显著高于非攻击组(10.68±4.07)。攻击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均显著低于非攻击组(P0.05或P0.01)。结论:具有攻击行为的双相障碍患者消极应对方式更多,积极应付方式较少,其社会支持度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高,自杀风险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的患病率占全球人口的11%,自杀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与安全,降低抑郁症患者的患病率及自杀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作为21世纪新兴技术,在降低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方面有确切的作用。文章总结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r TMS治疗抑郁症及对自杀风险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脑卒中的病程、康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述情障碍,为躯体疾病伴发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50例(病例组)与正常健康者50例(对照组)参加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HMAD总分、焦虑躯体化、体质量、认知障碍、阻滞、日夜变化、睡眠障碍及绝望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述情障碍总分及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对疾病存在有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并缺乏识别情绪和躯体感受能力,从而出现述情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抗疫一线工作存在焦虑 情绪的护士66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对照组44例;2组均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2场,研究组 在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8周;分别于干预前、干 预4周及8周末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①干预前,2组GAD-7评分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2 组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 224.09,F 交互=12.219;P<0.01),但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组间=0.393,P>0.05)。②亚组分析结果显 示:轻度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 间 = 218.394,F 交互=4.070;P<0.05或P<0.01),在组间效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组间=1.943,P>0.05);中重度 焦虑情绪的护士干预后 GAD-7 评分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时间= 98.240,F 组间=10.019,F 交互=23.348;P<0.01)。结论:线上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抗疫一线护士中重以上的焦 虑情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轻度焦虑情绪者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首发未服药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家庭功能对 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于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对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抑郁症且为首次发作、 未服用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单纯采用rTMS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4周,5次/周,共20 次,于 治疗前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II-CV)对患者抑郁程度及家 庭功能进行调查,治疗4 周末再次应用HAMD 评估治疗效果,并分析家庭功能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最终 完成本次研究患者89例。结果 (1)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为(27.08±5.32)分,治疗后为(14.52±4.76)分,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93,P < 0.01);(2)按照FACESII-CV 评分标准,本研究中极端型 34 例,中间型31 例,平衡型24 例,3 种家庭HAMD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 周末及差值变化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极端型家庭在治疗前后HAMD 评分均高于中间型及平衡型家庭,治疗前后差 值变化低于中间型及平衡型家庭,中间型与平衡型家庭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前HAMD 评分与家庭亲密度(r=-0.230,P< 0.05)及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r=-0.220,P< 0.05),治疗前后HAMD 差 值与家庭亲密度(r=0.230,P< 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家庭亲密度及治疗前HAMD 评分是 治疗前后HAMD 差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纯rTMS 治疗可以改善首次发作且未服药患者的抑郁程度, 但可能仅限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而对于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单纯的rTMS 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影响抑郁发作时的严重程度,极端型家庭患者抑郁发作时抑郁程度更重,家庭 亲密度低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及其他因素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 126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横 断面调查,根据近 6 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组(n=76)及非自杀组(n=50)。采用一般情况调查 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 (FACES Ⅱ-CV)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抑郁程度、自杀意念、家庭分型进行比较。采用 Spearman 相 关分析患者自杀行为与一般资料、PHQ-9、SIOSS、FACES Ⅱ-CV 评分的相关性。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 模型对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组饮酒者占 40.8%(31/76),有精神疾病家族史 者占 27.6%(21/76),分别高于非自杀组的 20.0%(10/5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 杀组患者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及睡眠因子评分高于非自杀组[19.0(15.0,21.8)分 比 15.0(10.8,19.0)分、15.0(14.0,16.8)分比 13.0(11.0,15.0)分、12.0(10.3,12.0)分比 10.0(7.8,12.0)分、 3.0(2.0,3.0)分比 2.0(1.0,3.0)分],家庭亲密度评分低于非自杀组[50.5(43.3,57.0)分比 57.5(48.8, 6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杀组患者中极端型家庭占 67.1%(51/76),高于非自杀组 的 44.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自杀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r=-0.224,P< 0.05),与 PHQ-9 评分、SIOSS 总分、绝望因子评分、睡眠因子评分、饮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呈正相关 (r=0.346、0.373、0.361、0.324、0.206、0.217、0.186;P< 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饮酒(OR=3.066, 95%CI=1.184~7.941)、家 庭 适 应 性 高(OR=1.126,95%CI=1.034~1.227)、PHQ-9 评 分 高(OR=1.197, 95%CI=1.087~1.317)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P< 0.05),家庭亲密度高是自杀行为的 保护因素(OR=0.878,95%CI=0.813~0.948)。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家庭分型 更多见于“僵硬 - 松散”的极端型家庭,有饮酒行为、严重抑郁、家庭关系不良者更容易自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