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第158位密码子从缬氨酸到蛋氨酸的多态性(Val108/158Met)与P50感觉门控的关系。方法共纳人精神分裂症患者139例(患者组),健康对照165名(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检测,以S1、S2、S1-S2、S2/S1为指标评价P,。感觉门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COMTVal108/158Me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2组不同基因型问P,。各指标的差异。结果(1)患者组s1(2.84±1.53)、s1.s2(1.03±1.61)较对照组(3.63±1.94、2.10±1.77)低(t=-3.96、-5.45,均P〈0.05),s2/S1(0.83±0.96)较对照组(0.48±0.52)高(t=3.95,P〈0.05),2组s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1±1.15与1.53±1.39,t=1.876,P〉0.05);(2)患者组Val/Val、Val/Met、Met/Met基因型间S1(2.87±0.22、2.85±0.19、2.72±0.38)、S2(1.88±0.16、1.82±0.14、1.53±0.28)、S1-S2(0.98±0.23、1.03±0.20、1.19±0.40)、S2/S1(0.83±0.13、0.89±0.12、0.63±0.2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6、0.59、0.11、0.51,均P〉0.05),男性患者Val/Val、Val/Met、Met/Met基因型间S1(12.59±0.24、2.77±0.19、2.62±0.39)、S2(1.78±0.18、1.77±0.14、1.21±0.30)、S1.S2(0.81±0.27、1.00±0.21、1.41±0.43)、S2/S1(0.87±0.19、0.94±0.15、0.49±0.3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0、1.61、0.71、0.86,均P〉0.05);(3)2组间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5.87,均P〈0.05),未发现诊断和COMT基因型的交互作用与s1、s2、s1.s2和S2/S1相关联(F=0.20、0.10、0.40、0.33,均P〉0.05)。结论COMT基因Vall08/158Met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P50感觉门控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2— 9 月就诊于北京回龙观医院且服用奥氮平治疗的 544 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联用方法检测奥氮平血浆浓度,从病历系统中提取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年龄、性别、体 重、合并用药和肝肾功能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的影响。结果 高龄组患者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 浆浓度明显高于低龄组[(4.31±1.74)比(5.11±1.88)ng/(ml·mg·d),t=4.263,P< 0.05];女性患者的奥 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高于男性组[(5.43±1.89)比(4.02±1.57)(ml·mg·d),t=9.148,P< 0.05];肥 胖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组[(4.13±1.79)比(4.55±1.80)(ml·mg·d),t=2.095, P< 0.05];单一使用奥氮平组、奥氮平合并利培酮组、奥氮平合并丙戊酸钠组、奥氮平合并氯氮平组的 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分别为(4.72±1.77)、(4.91±1.91)、(3.52±1.06)和(4.39±2.23)ng/(ml·mg·d),四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2,P=0.012),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仅合并丙戊酸钠组较单一使 用奥氮平组的奥氮平剂量校正血浆浓度明显降低(P< 0.05);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对奥氮平剂量校正血 浆浓度有明显影响(均P> 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对奥氮平剂 量校正血浆浓度均有影响,临床医生在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结合效应,合理 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Hcy)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412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10例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代谢相关指标、血清Hcy水平的测量。结果:患者组血清Hcy水平[(22.61±18.98)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65±5.7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157,P0.01),且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Z=3.075,P0.01)。患者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57.28%)显著高于对照组(16.36%)(χ~2=58.186,P0.01)。相关分析显示,性别、病程和年龄与血清Hcy水平呈正相关(r=0.152,P0.01;r=0.206,P0.01;r=0.112,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106,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性别对血清Hcy水平有显著影响(t=2.819,P0.01;t=3.360,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并与病程和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疗效,为rTMS治疗失眠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关于rTMS治疗失眠或睡眠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2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3.0分析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共88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SMD=-1.11,95%CI:-1.46~-0.76,Z=6.22,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患者,rTMS治疗组睡眠质量改善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原发性:SMD=-1.22,95%CI:-1.72~-0.72,Z=4.77,P0.01;继发性:SMD=-1.04,95%CI:-1.55~-0.54,Z=4.04,P0.01)。高频和低频rTMS对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高频:SMD=-0.44,95%CI:-0.76~-0.13,Z=2.73,P0.01;低频:SMD=-1.24,95%CI:-1.61~-0.86,Z=6.45,P0.01)。结论高频或低频rTMS联合常规治疗对失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佳,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均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前2周的主观体验,探究患者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特点,为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2周内有自杀未遂史的抑郁症患者22例,对其自杀前的主观体验及自我评价、死亡态度、疾病认知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杀前的负性感受增强、社会联结感降低,对自我、死亡和疾病的认知普遍存在认知歪曲,其中极端化认知歪曲突出。结论:临床上应特别关注负性感受强烈、极端化的认知歪曲突出和社会联结感低的抑郁症患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此类患者的自杀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正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和睡眠障碍,但是睡眠紊乱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记忆损害和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复杂,难以界定~([1])。本研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主观睡眠质量对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供潜在的干预靶点。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重性精神疾病,人群总患病率约1%。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病因仍然不清,缺乏根本治疗的方法,在诊断上仍主要依据精神检查的结果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联合高通量测序(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 coupl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eDIP-seq)技术初步构建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甲基化谱。方法人组伴TD精神分裂症患者5例(TD组)、不伴TD精神分裂症患者5例(非TD组)及健康志愿者5名(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制备MeDIP.seq文库。采用Agilent2100生物分析仪质控评估MeDIP.seq文库后使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依次使用Off-Line Basecaller V1.8、BOWTIEV2.1.0及MACSV2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MACSV2识别每个样本的全部MeDIP峰,统计阈值设为富集倍数〉2,同时q〈10^-5。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统计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3组年龄((F=O.13)、受教育年限(F=0.23)、性别(X^2=10^-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组与非TD组病程(t=-0.39)、用药时长(t=-O.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D组、非TD组和对照组启动子区MeDIP峰相关基因数分别为1731、1673和1728个,TD组与对照组差异基因数为161个,与非TD组的差异基因数为372个,其中161个为TD组与非TD组及对照组的共同差异基因数。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伴TD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甲基化谱,为后续研究限定目标基因范围提供了一定依据,但DNA甲基化在TD发生中的具体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出院的所有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中文版Barthel指数(MBI-C)入院时和出院时变化。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双相障碍组和抑郁症组各有1 966例、448例及334例患者入组; 3组间性别、年龄、婚姻状态、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抑郁症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精神分裂症组婚姻状态中未婚和离异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入院时MBI-C评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 55,P=0. 213);出院时MBI-C评分及其差值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 32,F=16. 31; P均0. 001);精神分裂症组出院时MBI-C评分及其差值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及抑郁症组(P均0. 001),住院时间峰值(79 d)明显多于双相障碍组(23 d)和抑郁症组(15 d)。结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患者能在更少的住院时间内获得更好的ADL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强迫症患者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健康对照早期适应不良图式(EMSs)的差异,探讨强迫症患者EMSs的特征。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强迫症患者40名、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40名,社区招募健康对照40名。采用Young图式问卷(简版)(YSQ-SF)评估所有被试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强迫症组除自我牺牲外的14个图式因子、5个图式类别以及YSQ-SF总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强迫症组的依赖/无能力,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因子分均高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Y-BOCS总分与YSQ-SF依赖/无能力因子得分正向关联(β=0.65)。结论:强迫症患者较健康对照拥有更多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其中依赖/无能力图式与强迫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