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对既往化疗失败的临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6例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直至病情进展停药,至少1个月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3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全组总有效率25%(9/36),其中CR 0例,PR 9例,SD 14例;疾病控制率63.89%(23/36);中位生存时间8.7个月,1年生存率30.56%;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Ⅰ~Ⅱ度44.44%,腹泻Ⅰ~Ⅱ度27.78%,恶心、呕吐Ⅰ~Ⅱ度19.44%.结论 对既往(一线、二线)化疗失败者应用吉非替尼作二线、三线治有很好效果,毒副作用低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2.
马丽霞  朱晶  刘显红 《当代医学》2010,16(14):153-154,161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既往接受化疗失败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口服厄洛替尼150ml/天,直到疾病进展或其它原因停药。结果对本组30例患者进行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23.3%,疾病控制率76.7%,(0例CR,7例PR,16例SD)。未观察到疗效与性别、年龄、一般状况、吸烟、分期及既往治疗等临床特点有相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6周~63周)。厄洛替尼的不良反应可耐受,主要表现为皮疹。结论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3.
黄英 《中外医疗》2014,33(6):8-9
目的观察和比较盐酸埃克替尼与厄洛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6例晚期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人埃克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其中埃克替尼组13例,厄洛替尼组13例,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埃克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5例,有效率为23.1%,疾病控制率61.6%。厄洛替尼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例,稳定7例,有效率为15.4%,疾病控制率69.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类似,主要为皮疹,均可耐受。结论埃克替尼在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厄洛替尼相似,是该类患者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单药治疗一线化疗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期,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3年10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且经含铂类药物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90例。其中培美曲塞组46例、厄洛替尼组44例。培美曲塞组采用500 mg/m2静滴,21 d一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餐后2 h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时间(MST)、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PFS、M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厄洛替尼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在改善患者综合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各异,两者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厄洛替尼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陈萍  徐聂  侯梅  张杰  李慧艳  赵振华 《西部医学》2009,21(6):909-911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纳入3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晚期(ⅢA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天1次,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行疗效评价。结果34例患者中.CR1例,PR16例,SD8例,PD9饲;其中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均与RR、DCR无显著相关性,既往化疗方案数与DCR有相关性。生存期随访至2008年7月,全组中住生存时间6.7个月(2.5~14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个月(1~14个月),1年生存率34.5%。不良反应以皮疹、腹泻、白细胞下降和转氨酶升高为主,多为轻度。结论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吸烟史和PS评分的患者其疗效没有显著差别。既往化疗方案个数≤1个者疾病控制率高于≥2个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罗替尼,150 mg/次,1次/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16例患者客观有效率为31%(5/16),疾病控制率为50%(8/16),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2.5个月(0.5~8.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0.5~13.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结论:厄罗替尼对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2线或3线治疗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化疗失败的ⅢB/Ⅳ期NSCLC患者45例,口服厄洛替尼150mg/次,每日1次,直至疾病进展,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5例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9月30日。厄洛替尼治疗总有效率为42%,疾病控制率为77.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1~2度的皮疹和腹泻。结论厄洛替尼是治疗化疗失败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药物,对于我国表皮生长因子(EGFR)状态不明的患者仍然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彭培建  林忠  张红雨  肖妹  陈楠  韩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20-1423
目的 评价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NSCLC患者入组,均为经化疗失败的或不能耐受化疗及不愿接受化疗的.厄罗替尼150 mg/次,每天口服1次.采用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3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及疗效.部分缓解(PR)6例,客观缓解率为26.1%(6/23),稳定(SD)10例,疾病控制率为69.6%(16/23),疾病进展(PD)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8个月(2.6~10.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1个月(3.5~18.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78.3%)及腹泻(60.9%),多为Ⅰ~Ⅱ度,Ⅲ度腹泻有1例(4.3%),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侯晓茹 《中外医疗》2013,(19):108-108,110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吉非替尼治疗但出现病情进展,改换给予厄洛替尼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有效率为5.0%,疾病控制率为30.0%。该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前(P<0.05)。皮肤反应为厄洛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82 d,中位总生存期为820 d。结论对于吉非替尼失败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厄洛替尼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 厄洛替尼用于既往吉非替尼控制后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有效率0%,疾病控制率75%(9/12),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180 d(6.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31 d(27.7个月).结论 对于既往吉非替尼有效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失败后,厄洛替尼可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和三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5例ⅢB期和Ⅳ期接受二线或三线厄洛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其中84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二线治疗,61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三线治疗。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厄洛替尼二三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5.5%和13.1%(P=0.69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9%和60.7%(P=0.87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000个月和3.330个月(P=0.334),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21.770个月和25.830个月(P=0.461)。两组不良反应近似。结论厄洛替尼用于晚期NSCLC二线治疗或三线治疗,两者疗效相当。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厄洛替尼作为挽救方案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11月吉非替尼治疗进展后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至2010年6月,共有22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22例患者均可接受疗效及生存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12例,进展(PD)8例,RR为9.1%,DCR为63.6%,中位为PFS 3.0个月,OS为5.5个月.4例患者检测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2例有突变,2例无突变,全部患者均得到疾病控制.1例男性吸烟腺癌合并颅内转移患者原发无效给予厄洛替尼治疗后颅内病灶达到CR.亚组分析显示:吉非替尼治疗疗效SD者DCR显著提高(90% vs 58.3%,P=0.031),其RR、PFS及OS分别为20%、3.0个月及5.5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1/22(4.5%)、肝功能损害1/22(4.5%)及肺间质纤维化1/22(4.5%).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给予厄洛替尼挽救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获益率,其中吉非替尼治疗疗效SD患者显著提高疾病控制率.  相似文献   

13.
展翼翼  顾国民 《吉林医学》2014,(26):5800-5800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后进展的36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疾病无进展者继续服用,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无完全缓解者,部分缓解7例,稳定22例,进展7例,总缓解率为19.5%,疾病控制率为80.5%。厄洛替尼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全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厄洛替尼对化疗后进展的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不同病理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对接受过1个周期以上含铂化疗方案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每天口服150mg厄洛替尼直至疾病进展,观察厄洛替尼治疗不同病理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间生存率差异。结果腺癌组36例,有效率为36%(13/36),非腺癌组12例,有效率为25%(3/12),腺癌组与非腺癌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组间的无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腺癌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6个月,非腺癌组中位无进展时间为3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腺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非腺癌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不同病理类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均有效,且腺癌患者生存期较非腺癌组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予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口服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评价近期疗效、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结果:CR1例、PR11例、SD18例、PD12例,有效率为28.57、临床受益率为71.4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45.23;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者占61.90;药物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疹及腹泻。结论:吉非替尼应用于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期,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合理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培美曲塞组患者化疗前7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用药前1 d晚上及用药当天早、晚均给予地塞米松片5 mg,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 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21 d为1个周期.厄洛替尼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150 mg/d,餐后2 h口服,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支持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作为观察终点,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培美曲塞组、厄洛替尼组、支持治疗组PFS分别为7.9、6.2、3.2个月,3组患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停药对症治疗后缓解.厄洛替尼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均为轻度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缓解.培美曲塞组与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与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化疗失败或不适宜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25例,给予吉非替尼治疗.结果:25例中18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32.0%,疾病控制率68.0%.常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Ⅲ度不良反应占7.6%.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治疗女性,不吸烟,腺癌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适用人群证实肺腺癌后立即应用,观察2周若有效,可仅持续应用吉非替尼控制,无效者则选择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安康欣胶囊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经常规化疗但效果欠佳,且EFGR监测为阳性者,观察组给予厄洛替尼化疗基础上联用安康欣胶囊;对照组只用安康欣胶囊.以30 d为一个疗程,连续给药2个疗程.比较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获益率为52.5%,对照组临床获益率为35.0%(P<0.05).两组皮疹、胃肠道反应、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皮疹有2例为3级不良反应外,其余不良反应均为1~2级.结论: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效果欠佳患者选择厄洛替尼联合安康欣胶囊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皮肤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35例接受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皮肤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皮肤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控制35例患者均未因不能耐受的皮肤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厄洛替尼治疗得以完成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0.
刘洪训  华霞  徐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44-145,148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过程中出现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11月~2011年8月48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13服厄洛替尼150mg/d,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停药,主要观察目标为评价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次要目标为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厄洛替尼组无疾病进展时间7.3个月(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8.3个月(1—30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皮疹和腹泄。结论皮疹的严重程度与疗效呈正相关,皮疹可作为预测和评价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