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何佳  张雅文  刘雯  朱忠帅 《新中医》2017,49(11):21-24
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同型半胱氨酸(Hcy)分级的重要性。方法:将255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痰瘀互结证组147例与非痰瘀互结证组108例。并将痰瘀互结证组147例患者按Hcy由低到高分为A、B、C三组,检测纳入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体质量指数(BMI),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脉压差,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痰瘀互结证组TC、LDL-C水平均高于非痰瘀互结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TC、TG、24h SBP、脉压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组TC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TG、24h SBP及脉压差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Hcy水平与TC、24h SBP、脉压差呈正相关,与TG并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高Hcy的H型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代谢综合征,以血脂代谢紊乱最为明显。应加强对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患者血脂水平的管理,注意LDL-C水平,及早做好二级预防,通过控制Hcy水平来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纠正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临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病理因素痰、瘀辨证,然后统计分类、积分,检测血脂(TC、TG、LDL-C、HDL-C),研究分析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中医各证存在的关系。结果:痰证与瘀证二者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瘀证患者LDL-C、TG水平显著低于痰证;痰瘀互结证与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瘀证患者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痰瘀证与非痰非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痰非瘀证患者TG、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瘀互结证;痰证与非痰非瘀证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非痰非瘀证患者TG、LDL-C水平显著低于痰证。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G、LDL-C检测结果能够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中医痰、瘀证临床鉴别时提供辨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证不同证型的血脂及血糖指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非痰瘀组和痰瘀组。痰瘀组分为痰证组、瘀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另外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5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TC、TG、HDL-C、LDL-C、FINS、ISI、FBG。结果:非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痰瘀证组TC、TG、LDL-C、FINS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HDL-C、ISI明显低于非痰瘀证组(P0.05)。TC、TG、LDL-C、FINS水平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升高(P0.05),HDLC、ISI则按痰证组、痰瘀互结证组、瘀证组依次降低(P0.05)。结论:痰瘀证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证型,患者TC、TG、LDL-C、FINS水平明显升高,HDL-C、ISI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通窍定眩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高血压的疗效及分析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所收治痰瘀互结型眩晕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窍定眩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SBP、DBP)、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SBP与DBP达标率分别为91.7%、87.5%,高于对照组72.9%、68.8%(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高于对照组64.6%(P0.05)。两组治疗前TC、TG、LDL-C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通窍定眩汤治疗痰瘀互结型眩晕高血压可强化西药的控压效果并改善血脂,更有效缓解眩晕症状,安全性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应用中医方法论研究高血压西药倾向化用药可行性。方法:观察痰瘀互结型和非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血尿生物标记物水平的差异。结果:与非痰瘀互结组比较,痰瘀互结组高血压患者TG、hs-CRP、REN、Ang I、ACE、Ang II、ADS、DA、NE、A以及24 h尿ADS、DA、NE、A明显升高,痰瘀互结组与非痰瘀互结组血CF 0点、血CF 8点、24 h尿游离C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痰瘀互结型高血压患者在相关高血压指南用药的指导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更有效;应用中医方法论研究西药倾向化用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分析其血压变异性(BPV)参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纳入高血压患者515例,进行辨证分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危险因素及临床症状,并分析其相关性。采用24 h动态血压记录BPV参数,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BPV参数差异,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MSC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MDCV)、日间(6:00-22:00)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日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MSCV)、日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MDCV)、夜间(22:00-次日6:00)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MS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MDCV)、夜间血压下降率。结果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分别为160、136、83、69、67例。不同证型间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肾气亏虚证、痰湿壅盛证24 h MSBP、24 h MDBP、DMSBP、DMDBP、NMSBP、NMDBP及24 h MSCV、24 h MDCV、DMSCV、DMDCV、NMSCV、NMD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女性)、睡眠时间6 h、摄入钠盐量、情绪激动、文化程度与阴虚阳亢证呈正相关;性别(女性)、年龄、摄入钠盐量、文化程度与痰瘀互结证呈正相关;年龄、摄入钠盐量、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与痰湿壅盛证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血压及BPV参数最高,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患者血压及BPV参数最低;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痰湿壅盛证与引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2年1月一200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及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痰瘀内结证组患者TC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热结血瘀证组患者ApoAl浓度及HDL-C浓度最高,LDL-C浓度最低,其ApoB/ApoAl与气虚血瘀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与痰瘀内阻证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其TC/HDL-C、TG/HDL-C及LDL-C/HDL-C比值与其它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高TG、LDL、TC/HDL-C、TG/HDL-C、LDL/HDL及低HDL与痰瘀内结证有关,高ApoAI、HDL-C及低ApoB/ApoAl、LDL-C、TC/HDL-C、TG/HDL-C、LDL-C/HDL-C与热结血瘀证有关.ApoB/ApoAI、TC/HDL-C、TG/HDL-C、及LDL-C/HDL-C对ACS中医证型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脉通片对H型高血压痰瘀互结证动态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痰瘀互结型H型高血压患者,按Hcy水平25μmol/L为标准,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组内再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共分为试验1组(Hcy25μmol/L)、对照1组(Hcy25μmol/L)、试验2组(Hcy≥25μmol/L)、对照组(Hcy≥25μmol/L)四组,每组各20人。试验组予化痰脉通片+西药+叶酸,对照组予西药+叶酸,观察4组治疗前后Hcy、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Hcy25μmol/L,试验1组与对照1组比较,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hSBP、24hDBP、Night SBP、Night 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25μmol/L,试验2组与对照2组比较,Hc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hSBP、24hDBP、Night SBP、Night 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比较,24hSBP、24hDBP、Night SBP、Night 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脉通片可降低H型高血压的动态血压变化,尤其对Hcy25μmol/L时的血压作用更明显。因此Hcy的分级有助于H型高血压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试图从血管介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探讨其实质,并分析痰瘀证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66例)。分别检测Hcy、Hs-CRP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与血管介质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HDL-C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组Hcy、Hs-CRP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1);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TG、HDL-C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Hcy、Hs-CRP等血管介质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心衰痰瘀证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而高血脂有可能成为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防治NAFL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NAFLD组所有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肾亏虚证4型,分析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等NAFLD相关危险因素与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肝郁脾虚证以轻度脂肪肝最多见;湿热内蕴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痰瘀互结证以中度脂肪肝最多见,次为重度脂肪肝;肝肾亏虚证以重度脂肪肝最多见。肝郁脾虚证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或轻度升高;湿热内蕴证ALT、TG、FBG轻度升高;痰瘀互结证ALT、TG、FBG明显升高,BMI以痰瘀互结证最高;肝肾亏虚证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其SBP、DBP、TG、FBG明显升高。结论 NAFLD患者脂肪肝B超分度、TG、BMI、FBG、血压等与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15-16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代谢指标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分型寻求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109例。搜集详细病史及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根据血清Lp(a)浓度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Lp(a)≥300 mg/L]和Lp(a)正常组[Lp(a)<300 mg/L]。比较不同中医证型Lp(a)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1MS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其次为气滞湿阻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后为脾肾气虚型。2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的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SBP、DBP、TC、TG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趋势上看,痰瘀互结型比非痰瘀互结型升高。3Lp(a)正常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65例),其次为气滞湿阻型(25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15例),最后为气阴两虚型(13例)。高Lp(a)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17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5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4例),最后为气滞湿阻型(3例)。结论:1痰瘀互结型为MS的常见证型,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痰、瘀是MS患者肥胖、血脂异常等的病理关键。2Lp(a)与MS密切相关,可能是衡量M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和代谢异常聚集状态的常用指标,但Lp(a)尚不能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瘀证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入72例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其中血瘀证组34例,非血瘀证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腹围、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CY及IMT等。结果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比年龄、性别、腹围、FPG、SBP、DBP、LDL-C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瘀组与非血瘀组TG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血瘀组与非血瘀组相比,两组HCY、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观察病例中,血瘀组与非血瘀组TG、HCY及I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G、HCY、IMT与血瘀证辨证密切相关,TG、HCY、IMT异常增高是代谢综合征血瘀证的发病原因之一,对其临床治疗与预防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叶岚清  吴凡伟  黄小顺 《河北中医》2021,43(11):1827-1831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化痰祛瘀方口服.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压[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S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D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血压晨峰值]、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dSBP、dDBP、nSBP、nDBP、血压晨峰值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SBP夜间下降百分率、DBP夜间下降百分率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dSBP、dDBP、nSBP、nDBP、血压晨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SBP夜间下降百分率、DBP夜间下降百分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FINS、HOMA-IR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TG、TC、LDL-C均降低(P<0.05),2组HDL-C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TG、TC、LDL-C、FINS、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质量、腰围、B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祛瘀方可有效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痰瘀互结证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调控血压晨峰值,并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腹型肥胖状况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钱卫东  王继伟  鲁海婷 《陕西中医》2014,(10):1350-1351
目的:观察中药宁脉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组(n=40)采用中药宁脉调脂方治疗;对照组(n=30)口服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对照组略优于治疗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TC、TG、LDL-C,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LDL-C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脉调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疗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七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血脂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痰瘀互结型血脂异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口服丹七汤及血脂康胶囊,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P〈0.05)。结论:丹七汤治疗痰瘀互结型血脂异常疗效确切,药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超  陈亮  潘平康  李嫚  马岱朝 《陕西中医》2013,(10):1302-1303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狭窄程度、血脂、HCY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缺血性中风病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痰内盛、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痰湿内盛、痰瘀互结、阴虚风动6大证型。结果:各证型之间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构成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各证型HCY经方差检验表明气虚血瘀组与痰瘀互结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同风痰内盛组,肝阳上亢组及阴虚风动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痰瘀互结及痰湿内盛型患者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同其他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中医证型的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有所不同,颈部血管狭窄程度,血脂及HCY水平可作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徐业  李斌  魏玮 《新中医》2016,48(12):6-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主要中医证素情况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对1 326人进行调查,采集其中符合高Hcy血症诊断标准的336例患者的四诊资料,应用"证素辨证"方法行证素判断,同时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糖、血脂、血压。结果:1以年龄分组,随年龄的增长,高Hcy血症的患者例数呈升高趋势,以71~80岁年龄段最为突出。2以中医主要证素分组,随中医证素湿、气虚、痰浊、瘀血的不同,Hcy水平呈升高趋势,以瘀血组和痰浊组的Hcy水平升高较明显;瘀血组、痰浊组、气虚组Hcy水平均高于湿组(P0.05),瘀血组、痰浊组Hcy水平均高于气虚组(P0.05),瘀血组Hcy水平高于痰浊组(P0.05)。3总胆固醇(TC)水平:以瘀血组最高,与气虚组、湿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组与湿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中医证素瘀血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BMI)无相关性;TC、TG、LDL-C、FBG、DBP、BMI与中医证素痰浊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SBP无相关性;TC、LDL-C、SBP、DBP、BMI与中医证素气虚呈正相关,与TG、HDL-C、FBG无相关性;TC、TG、LDL-C、BMI与中医证素湿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FBG、SBP、DBP无相关性。结论:高Hcy血症的主要中医证素为瘀、痰、气虚、湿,瘀和痰证素的Hcy水平较高,以瘀证最高;各证素均与血糖、血脂、血压、BMI的部分代谢组分密切相关,以痰、瘀证素的代谢组分叠加最多,痰、瘀证素是高Hcy血症发生发展及其所致相关代谢异常病变过程中的关键证素和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9,(11):2361-2364
目的:分析真武汤辨证治疗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80例在本院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肾病且中医辨证位痰瘀互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均分到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加服真武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脂水平情况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并对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38例,总有效率为95. 0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9例,总有效率为72. 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TC、TG、LDL-C水平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意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VEGF、24 h尿蛋白水平及中医证后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真武汤辨证治疗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痰瘀互结型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清晨血压的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基础治疗,对照组予口服1类降压药,观察组予"活血散风"针刺法治疗,1次/d,6次/周,共治疗5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TC、TG、HDL-C、LDL-C、清晨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TC、TG、HDL-C、LDL-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TC、TG、LDL-C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HDL-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2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SBP、DB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与治疗后6个月SBP、DBP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活血散风"针刺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脑卒中患者血脂和清晨血压,调节血脂能有效稳定血压,对长期调控血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