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临床资料病例:患者女性,31岁,住院号158104。门诊查血小板52×109/L,以血小板减少待诊入院。入院查体:皮肤黏膜无苍白,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B超、X线检查均属正常。实验室检查肝功正常。查血常规用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EDTA—K2抗凝指血7次,血小板值分别是52×109/L、38×109/L、44×109/L、58×109/L、83×109/L、91×109/L、77×109/L;显微镜计数血小板为129×109/L。血片观察血小板分布不少,可见成簇聚集,见少数大血小板。骨髓检查巨核细胞系列在32cm2片膜内见155只巨核细胞,其中幼稚巨核细胞4只,颗粒型103只,产血小板型44只,裸核4只,血小板分布不少,可见成簇聚集,见少数畸形血小板。骨髓报告髓象表现粒、红、巨核三系增生。2讨论血液细胞分析仪具有分析血液有形成分及其分布等功能,其检测误差可分为操作技术误差,如采血不畅或血液注入抗凝管后未及时混匀,造成血液抗凝不充分,从而引起血小板的聚集;以及分析仪不能分辩“大体积血小板”等原因[1]。文献报道,某些患者体外EDTA抗凝...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5岁,因右小脑上蚓部动脉瘤于2006年7月12日入院手术治疗.实验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AB型;Rh(D)阴性,抗体筛查阴性;RBC 5.17×1012/L;Hb 170g/L;红细胞压积(HCT)0.46L/L;血小板(PLT)18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心肺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性血小板减少(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对母儿的影响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61例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小板计数10~20×109/L 2例,占3.3%;21~50×109/L 12例,占19.7%;51~99×109/L 47例,占77%.阴道分娩38例,剖宫产2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 8例,产科因素剖宫产15例.无1例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未发现异常情况,脐血血小板计数均正常.结论:GT患者母儿预后好,GT在妊娠及分娩期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血小板计数<20×109/L或血小板计数<50×109/L伴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4.
肖蓉 《重庆医学》2012,41(11):1143-1144
1临床资料患者,男,36岁,因"腰痛、血小板减少7个多月"入院。7个多月前因腰痛到当地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7×109/L),予以"升血口服液、芬必得"等治疗,未予以激素治疗,其后血小板在7×109/L以下。2个月前因腰痛、膝关节痛到本院门诊检查,肾功和双肾彩超正常,白细胞7.47×109/L,血红蛋白84g/L,血小板7×109/L,网织红细胞8.29%,以"血康口服液"对症处理。1个月前腰痛加重,当地行腰椎MRI示:腰椎,附件及双侧髂骨弥漫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入院查体:脾大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4例,作试验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又分为3组:(80~99)×109/L组(n=14)、(50~79)×109/L组(n=17)、<50×109/L组(n=3).分别进行TEG检测,了解凝血功能变化.对照组为70例正常孕妇.结果 (80~99)×109/L组、(50~79)×109/L组TEG的各项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50×109/L组的凝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33±0.47)min vs (0.87±0.20)min],MA值及CI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55.13±16.97)mm vs (65.90±4.91)mm,(1.93±2.82) vs (3.97±1.06)](P<0.01).结论 TEG可作为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15岁,因反复皮肤、牙龈出血2年,剧烈头痛、呕吐5天,于1995年4月23日入院.查体:重病容,嗜睡,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淤斑,以双下肢较密集,眼结膜、口角、齿龈淤血.左眼球外展受限,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颈项强直.心肺(-),肝脾未及.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巴彬氏征阳性.实验室检查:Blood Rt:WBC 7.9×109/L,RBC 3.96×1012/L,Hb 114g/L,PLT 24×109/L.Urine Rt:RBC(+),BLD(+).Stool Rt: OB(+).肝肾功能正常.Coombs直接法:阴性.骨髓象:粒:红=5.2:1,粒细胞系增生占0.6,红细胞系增生占0.12,形态均正常,全片见巨核细胞67个,均为颗粒巨细胞,血小板极少见.头颅CT示右额叶有高密度影像,CT意见:右额叶脑出血.临床诊断: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右侧额叶脑溢血.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甘露醇等治疗,病情好转,头痛消失,出血停止,PLT升至104×109/L.患者于1995年5月25日出院,出院后一直坚持门诊随诊,长期维持服用强的松(10~50mg/d),但病情多次复发.1998年5月5日患者再次因皮肤、口腔出血,合并便血、血尿入院.入院时实验室检查:PLT 2×109/L.骨髓象:全片见巨核细胞132个,颗粒巨细胞86个,裸巨细胞46个,血小板罕见.经给予地塞米松、输血后,PLT升至11×109/L,于6月5日行脾切除术.术后未用激素,3天后PLT开始上升,6月12日达78×109/L,6月15日患者痊愈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诊,PLT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1998年11月4日,患者因发热、苍白、解深色尿1周再次入院 .  相似文献   

7.
我科近年来收治的2例以(TTP)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现报告如下。例1:女,28岁,以发热、头痛1周,于2002年10月5日入院,入院时T38℃,神志清,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Hb40g/L,WBC4.4×109/L,BPC118×109/L,可见晚幼红细胞,尿胆原( ),尿蛋白( ),总胆红素35μmol/L,直接胆红  相似文献   

8.
李以贵 《海南医学》2006,17(11):151-151
患者 女,80岁.因四肢关节疼痛两年余,加重两月,于2006年5月8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4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30/70mmHg.四肢关节肿胀,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红细胞3.27×1012/L,血小板计数,119×109/L.生化检查除尿素氮9.28mmol/L,肌酐122umol/L偏高外,其余RF、抗"O"、CRP、ESR均正常.SSA/R060KD阳性.X线,CT,MRI检查呈一般老年肺部改变,腰椎退行性病变外,余无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1)类风湿性关节炎.2)高血压病3级.3)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4)慢性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女,71岁,主因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0年,白细胞增高1个月,于2008年1月9日再次入院.患者曾于1998年8月因拔牙后出血不止,当时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2×109/L、血红蛋白127 g/L、血小板1300×109/L,入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经骨髓检查诊断为ET,予羟基脲治疗,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出院.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56岁.因肾功能衰竭5年,要求行异体肾移植入院.糖尿病史15年.术前检查:血压25/15kPa,心肺正常,肝功能正常.空腹血糖36.3mmol/L、血小板110×109/L、尿素氮26.8mmol/L、肌酐200μmol/L、血钾6.1mmol/L.于1998年10月13日行异体肾移植术.  相似文献   

11.
1例61岁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入院。入院时PLT 0×109/L,2周前开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入院后给予肾上腺色腙、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白眉蛇毒血凝酶防治出血、奥美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入院第2天、第3天、第4天复查血小板分别为:7×109/L、PLT:17×109/L、50×109/L,期间未再出现口腔渗血及活动性出血。患者于第5天出院,未再随访血常规。  相似文献   

12.
<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2018年6月27日因疲劳乏力于我院中医门诊就诊。查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指标均正常。查血常规:白细胞绝对值10.8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淋巴细胞百分比15%,单核细胞百分比4%,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1% ,红细胞绝对值:5.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49g/L,血小板绝对值177×10~9/L。血小板直方图正常,Q-Flag提示血小板聚集?按照本室血常规复检规则,检查标本状态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43岁,已婚.黑便半个月,于2010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2010年12月1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排黑便三次,呈柏油样,糊状,约1 000ml,不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里急后重、发热、头晕、心悸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查便潜血(+),血常规:HGB 110g/L、PLT8.8×109/L,于2010年12月16日就诊于市中心医院,血常规..WBC 4.12×1012、HGB 93 g/L、PLT 70×109/L、RBC 2.75×109/L;ALP、肝功、肝纤维化指标、肝炎病毒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4.
吴小梅  蔡颖  张敬东 《重庆医学》2015,(13):1869-1870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是一种以急性广泛的皮损,伴发热、淋巴结肿大、多脏器受累(肝炎、肾炎、肺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血液异常为特征的严重全身性药物反应.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23岁.2012年2月13日诊断继发型右上肺结核(空洞)涂片阳性初治,予以常规剂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2012年3月9日因发热,皮疹3d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9.0℃,全身红色麻疹样皮疹,双侧颈部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4.1×109/L,中性细胞1.55×109/L,淋巴细胞1.33×109/L,嗜酸性粒细胞0.64×109/L,单核细胞0.78×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5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50 U/L.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8岁,因"右手2-5指末节开放性骨折"收入我院手外科治疗。入院体查:一般体征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用EDTA-K2为抗凝剂真空采血管采血,在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用其配套试剂及定标液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血小板计数为115×109/L,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两对半检查正常。在手术室采用臂丛麻醉行"右2-5指扩创缝合、右手中环指伸肌腱修复术",手术顺利。复查血常规,仪器检测血小板严重偏低,为47×109/L,同时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目视计数法利用草酸铵稀释液进行手工复查,结果同样偏低。患者全身未见有瘀点、瘀斑及出血症状。骨髓检查示:骨髓增生活跃,粒:红=2:1,粒、红两系正常,巨核细胞多见,易见产血小板巨核细胞,血小板呈簇状分布,诊断为大致正常骨髓像。再复查血小板,仪器法检测结果仍偏低,为41×109/L,同时采用目视计数法中草酸铵及许汝和两种稀释液进行手工计数,于床边采取标本直接加入稀释液中,混匀充池后静置15min计数,草酸铵稀释液法结果为67×109/L,许汝和稀释液法结果为148×109/L,患者血小板数正常,用真空采血管中标本进行外周血涂片可见血小板凝集成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外周血液检测数据的研究,动态监测H1N1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旨在初步探讨甲型H1N1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本文收集黑龙江省医院2009-09~2011-01期间,确诊H1N1流感重症病例21例,对其外周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入院时,2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09±2.61)×109/L,随后WBC渐升高,至治疗第3 d,90%的病例WBC计数恢复正常;入院时,淋巴细胞<0.8×109/L者占71.4%(15/21),计数为0.16~0.73×109/L,平均0.51×109/L;入院治疗3 d后,淋巴细胞计数至(0.58~2.94)×109/L,平均1.07×109/L,比率至0.13~0.47,均值为0.22;入院治疗6 d后,有86%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下降,占28.6%.其他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结论 白细胞降低及淋巴细胞降低可视为H1N1重症感染的早期临床特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恢复,可作为判定疗效的参考指标;淋巴细胞的降低,显示H1N1病毒严重侵害患者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转归正常,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7岁,因头痛,伴咳嗽,体温37.4 ℃,偶有呕吐,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WBC)24.4×109/L,血红蛋白(Hb)150 g/L,血小板计数(PLT)130×109/L,给予抗生素治疗3 d,咳嗽,发热等症状消失,仍觉头痛,为明确诊断来我院,血常规检查:WBC 14.2×109/L,Hb 128 g/L,PLT 1800×109/L,以血小板增多待查收入我院血液科.  相似文献   

18.
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引起患者血小板减少。本研究报道应用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急性重度减低患者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闷、胸痛近1个月,近1周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检查心电图显示:Ⅰ、Ⅱ、AVF、AVL、V2-V6导联ST-T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6.52×109/L,红细胞4.98×1012/L,血红蛋白158 g/L,血小板154×109/L。初步诊断:(1)冠心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头晕、乏力1周于1993年12月15日第一次入院.入院前有1年左右X射线接触史.查体: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6/8kPa.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检查:WBC3.0×109/L,N 0.50,L 0.45,E 0.02,M 0.03,Hb109g/L,Plt72×109/L,Ret0.008,血清酸化溶血试验(Ham)阴性,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阴性,抗碱血红蛋白(HbF)0.029,血清铁蛋白(SF)79.6μg/L,骨髓活检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低下,但有约1/3的骨髓组织中造血细胞增生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回肠切除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典型病例患者,男,43岁,因“腹部闭合伤后24h”入院。诊断为“1、腹部闭合伤空肠脏器破裂2、弥漫性腹膜炎”拟行“剖腹探查术”。患者既往体健,无胸闷、胸痛等表现。术前查体T:370C Bp:145/90mmHg WBC:9.0×109/L(正常4.0 ̄10×109/L)AST:80u/L(正常0 ̄40u/L)ALT:82u/L(正常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