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含凝血因子FXa识别位点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 KG连接后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 :用PCR对人工合成的抗菌肽X基因的 5′端进行改造 ,引入FXa的酶切位点 ,用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 ,连接到含P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pGEX KG中 ,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原位杂交法筛选到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BL2 1,用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IPTG)诱导。结果和结论 :抗菌肽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高效表达 ,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 2 0 %。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存在。融合蛋白经FXa切割后 ,产物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构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pGM-T/HBx-d382和pGM-T/HBx-d43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含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的HBx基因片段。HBx基因PCR扩增产物与载体pET-28a(+)经双酶切、连接,形成重组DNA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卡那霉素筛选、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pET-28a(+)/HB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重组前后HBx基因片段序列一致。结论pET-28a(+)/HBx-d382和pET-28a(+)/HBx-d431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JM109(DE3)中诱导表达。方法采用定向克隆方法将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cMVT 7,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MVT 7-SBR,转化大肠杆菌JM109(DE3),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SBR目的蛋白。结果经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重组质粒pcMVT 7-SBR序列及阅读框架正确,亲和层析纯化得到SBR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变形链球菌唾液结合区段(SBR)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防龋疫苗的动物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得突变体Lj-113的基因重组蛋白,为其与野生型活性比较打下物质基础.方法 对日本七鳃鳗RGD缺失突变体Lj-113进行基因全序列人工合成,并以Nde I与Hind III为酶切位点构建于pET23b载体上,获得阳性基因重组质粒pET23b-Lj113.CaCl2法将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表达菌中,对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细胞水平上分析新发现的DNA损伤修复因子WDR70的生物学功能,确定WDR70基因在人卵巢癌中的突变发生情况,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丢失是否与卵巢癌关联。方法 在人细胞中用siRNA干扰WDR70基因表达,或用慢病毒和质粒过表达WDR70的野生型和突变体,通过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该基因在DNA损伤后的亚细胞定位和DNA损伤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此外,抽提1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6例卵巢癌标本的mRNA进行半定量RT-PCR扩增,对这些标本中的WDR70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WDR70基因沉默和过表达其突变体导致同源重组功能蛋白——DNA复制蛋白A (RPA32)磷酸化修饰水平降低和重组酶——重组蛋白A(RAD51)向DNA损伤位点招募的能力减低;WDR70的功能障碍还导致染色体的断裂增多;同时,卵巢癌样本中发现多例WDR70突变型别。结论 在体外系统中,WDR70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沉默或过表达其突变体将导致同源重组修复缺陷和染色体结构的不稳定;在卵巢癌基因组中,WDR70基因频繁出现突变,可能导致相应的DNA修复缺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因此,WDR70是一个潜在的卵巢癌抗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表达 β -半乳糖苷酶 (β -gal)的重组腺病毒 ,以期为再狭窄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一个对照载体和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的安全性、可行性、转染效率的研究提供一有用的工具。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方法构建穿梭质粒pAd - β -gal,通过同源重组法制备出重组腺病毒Ad - β -gal,转染的 2 93细胞用X -gal染色鉴定Ad - β-gal的正确与否。通过测定 2 6 0nm的紫外光吸收值估计病毒高度。原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组织块培养法。Ad - β -gal以 10 0moi感染VSMCs并行X -gal染色 ,以观察 β -gal在VSMCs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成功构建了pAd - β -gal穿梭质粒和Ad - β -gal重组腺病毒 ,转染的 2 93细胞和VSMCs经X -gal染为蓝色 ,病毒浓度为 9× 10 11pfu/ml,以 10 0moiAd - β-gal转染VSMCs,其转染效率接近 10 0 %。结论 :表达 β -gal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 ,并在VSMCs中得到有效表达 ,本研究为将来再狭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一对照载体 ,也为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了一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基因探针     
应用同位素标记DNA,从而制成基因探针是遗传工程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它被用于鉴定重组质粒或带有真核DNA 序列的λ噬菌体。通过采用菌落或噬菌斑原位杂交,就可从大量的菌落或噬菌斑中挑选出含有特殊DNA 序列的重组体克隆。近几年来。基因探针又被用于传染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遗传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究伤寒沙门菌z66鞭毛抗原编码基因fljB的表达调节机制,建立该fljB基因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插入变异株。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进行制备。设计加接KpnⅠ和SalⅠ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获得fljB基因的上、下游同源性DNA片段,并与用KpnⅠ和SalⅠ酶切pSV-β-半乳糖苷酶载体(pSV-β-galactosidase vector)的片段定向连接,将连接片段克隆至自杀质粒pGMB151,再通过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伤寒沙门菌,在含X-Gal的蔗糖平板上筛选获得同源重组的变异株。结果:经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PCR及序列分析证实,fljB基因中的763 bp被3550 bp的lacZ片段替代。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flj∶∶lacZ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fljB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CLN8P与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1,ND1)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将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的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后测序,与CLN8基因表达载体重新共转入酵母细胞,用β-半乳糖苷酶滤膜分析检测,通过滤膜上菌落颜色的改变来确认是否有相互作用。结果滤膜上菌落印迹变蓝色,CLN8P与ND1有相互作用。结论本试验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ND1与CLN8P一对一重新转入酵母细胞,进一步确认了其相互作用,为下一步的CLN8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伤寒沙门菌z66鞭毛抗原编码基因fliB的表达调节机制,建立该fljB基因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1acZ)插入变异株。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进行制备。设计加接茚nI和SalI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获得舻基因的上、下游同源性DNA片段,并与用Kpn I和Sal I酶切pSV-β-半乳糖苷酶载体(pSV-β-galactosidase vector)的片段定向连接,将连接片段克隆至自杀质粒pGMBl51,再通过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伤寒沙门菌,在含X-Gal的蔗糖平板上筛选获得同源重组的变异株。结果:经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PCR及序列分析证实,fljB基因中的763bp被3550bp的lacZ片段替代。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flj∷lacZ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fljB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确定EBI3蛋白与Sedlin之间相互作用的区域。方法构建缺失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正确构建了4个EBI3基因的突变体,将突变体与Sedlin基因共转化酵母细胞后,β-半乳糖苷酶测试表明酵母克隆均为阳性。结论EBI3蛋白的氨基酸54-97区域和166~229区域均可与Sedlin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伤寒沙门菌z66鞭毛抗原编码基因fliB的表达调节机制,建立该fljB基因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1acZ)插入变异株。方法:采用自杀质粒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进行制备。设计加接茚nI和SalI的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获得舻基因的上、下游同源性DNA片段,并与用Kpn I和Sal I酶切pSV-β-半乳糖苷酶载体(pSV-β-galactosidase vector)的片段定向连接,将连接片段克隆至自杀质粒pGMBl51,再通过电击法将重组质粒转入伤寒沙门菌,在含X-Gal的蔗糖平板上筛选获得同源重组的变异株。结果:经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经PCR及序列分析证实,fljB基因中的763bp被3550bp的lacZ片段替代。结论:成功构建伤寒沙门菌flj∷lacZ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fljB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缺失型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以pGM-T/HBx-d382和pGM-T/HBx-d43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含Kpn Ⅰ和Apa Ⅰ酶切位点的HBx基因片段.双酶切后再与载体pcDNA3载体重组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a后,经酶切鉴定和DNA序列测定,筛选出重组pcDNA3/HBx-d382和pcDNA3/HBx-d4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pcDNA3/HBx-d382和pcDNA3/HBx-d431真核表达载体,经DNA序列测定与比对,重组前后HBx基因片段序列一致.结论 pcDNA3/HBx-d382和pcDNA3/HBx-d4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为HBx基因缺失型突变体,特别是HBx-d38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基因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重组DNA技术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DNA技术属于遗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操作,是一种按照人的意志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的技术。广义的遗传工程包括细胞水平的遗传操作(称为细胞工程)和分子水平的遗传操作(称为重组DNA技术)。狭义的遗传工程就是重组DNA技术。重组DNA技术,是在体外重新组合DNA分子(脱氧核糖核酸),并使其在适当的细胞中增殖的遗传操作,这种操作可将特定的基因组合到载体上,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和表达。因此,它不受亲缘关系限制,为分子遗传学和育种学以及医学遗传学研究开辟了崭新途径。1 重组DNA技术基本过程1.1 用人工方法取得或合成目的基因 基因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基因可被分离出来。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可将乳精发酵基因分离出来。先利用两种有差异的亲缘关系相近的温和噬菌体分别感染两类大肠杆菌,噬菌体的DNA可与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发生整合。整合位置恰好都在含乳糖发酵基因DNA片段,但方向相反,整合到大肠杆菌中的噬菌体DNA得到复制,用紫外线刺激大肠杆菌,使带乳糖发酵基因的噬菌体,DNA可以从大肠杆菌染色体中脱出,形成带乳糖发酵基因的噬菌体。两种亲缘关系相近的温和噬菌体,通过加热使其DNA片段双链分开,形成单链DNA。进一步将两种噬菌体DNA单链混合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人Gill基因的全长cDNA,构建用于真核细胞表达的含有Gfil基因ORF区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pLOX-Gfil,为研究Gfil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 应用RT-PCR从人K562细胞系中扩增出Gfil cDNA片段·经回收纯化与pGEM-T载体连接并转化感受态菌DH5a,通过蓝白筛选酶切鉴定出阳性菌落,质粒提取,BamH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获得目的 基因,插入慢病毒载体pLOX中并转化感受态细菌DH5a.质粒提取后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 RT-PCR扩增获得含有约1.2 kb的DNA片段,酶切及PCR鉴定证实pLOX-Gfil含有大小正确的正向Gfil cDNA,DNA序列分析的结果 与发表于GenBank上的序列(NM005263)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人Gfil基因并构建用于真核细胞表达的重组慢病毒载体pLOX-Gfi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生物素原核表达载体,获取同源性、可溶性、高纯度的重组生物素融合蛋白,为生物素的深入研究及肿瘤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从胃癌细胞中提取RNA,经RT-PCR扩增,克隆出生物素基因;用BamHⅠ和HindⅢ对生物素DNA和载体pET32进行双酶切,构建pET32.生物素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通过氨苄青霉素抗性、PCR和重组质粒双酶切筛选重组子转化菌落,经DNA测序及BLAST比对,确认生物素基因序列正确性以及插入pET32质粒的位点和方向;用IPTG诱导表达,Western-Blotting鉴定。用Ni2+金属螯合层析柱纯化重组融合蛋白。结果通过RT-PCR。经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生物素DNA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经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生物素DNA定向插入了pET32质粒。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诱导表达和纯化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鉴定。所诱导的蛋白为重组生物素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生物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了生物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重组质粒在原核细胞中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重组技术中的转化是一个把DNA重组分子用人工的方法导入受体细胞的单元操作过程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式上与自然界中细菌的转化均有不同。它把重组体导入受体菌 ,并改变受体菌的遗传性状 ,常用的方法有Ca2 +诱导转化、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电穿孔法等。 1970年 ,Mandel和Higa发现CaCl2 处理过的大肠杆菌能吸收λ噬菌体DNA ,不久Cohen等人用同样的方法实现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1〕。 1983年 ,Hanahan使用DMSO(二甲基亚砜 )和DTT(二硫苏糖醇 )诱导产生感受态细胞 ,大大提高了大肠杆菌的转化效率〔2〕。转化过程中首先是D…  相似文献   

18.
两种菌落聚合酶链反应在抗体库筛选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菌落PCR方法在抗体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以5个阳性克隆细菌菌落直接悬浮于去离子水中及悬浮于含0.1%的TritonX-100后经水浴煮沸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同时提取质粒DNA,进行双酶切鉴定。结果:5个克隆的菌落PCR及酶切鉴定均检测到目的基因。结论:菌落PCR可用于筛选阳性重组克隆。菌落直接加入去离子水中作为模板进行PCR反应的方法可在大规模阳性重组DNA的筛选鉴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从DNA水平制备重组α-病毒的新途径,寻找更简便的制备重组α-病毒疫苗的新方法。方法 将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载体和包装载体用磷酸钙法共转染BHK包装细胞,收集并纯化上清中的病毒。再用该病毒在体外感染BHK细胞,鉴定所制备病毒滴度和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用本方法制备出了较高效价的重组病毒,并能在哺乳细胞中很好地表达。结论 从DNA水平可以制备出较高滴度的重组α-病毒,这种方法可以扩展用于基因治疗和疫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为构建能高效表达β-半乳糖苷酶的食品级益生菌株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和wch9901)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起始密码ATG上游-18bp到ATG下游1bp的一段包含SD位点和ATGA位点的序列为上游引物,PCR扩增lacZ,插入表达质粒pMG36e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并测定转化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合格;其中插入的外源片段序列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Z标准序列符合率达99%以上;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1.1480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3.074U/mL,酶比活性为6.939U/mgpro;携带重组质粒pMG36e-lacZwch9901的大肠杆菌DH5α酶活性为4.755U/mL,酶比活性为8.537U/mgpro。结论成功在大肠杆菌中非融合表达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β-半乳糖苷酶;本研究选择的SD位点和ATGA位点能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引导蛋白的非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