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3-01/2005-12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肾移植的患者112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按是否使用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分为2组,基础免疫抑制组(n=68)给予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抗体诱导组(n=44)给予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环孢素A/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强的松。两组共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5例,其中基础免疫抑制组2例,抗体诱导组3例。5例患者通过普通抗感染治疗,3~7d病情未见好转,遂行支气管镜活检 深部吸痰培养,尽早明确病原体,指导抗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5例患者经支气管纤维镜肺组织活检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发生率为4.46%,其中抗体诱导组6.82%(3/44)明显高于基础免疫抑制组2.94%(2/68)。②5例卡氏肺囊虫肺炎中2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复方磺胺甲恶唑为基础药物进行综合治疗,3例患者临床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移植肾及肺功能正常;死亡2例。③5例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排斥反应发生。④在发病初期5例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02±0.15,3例治愈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42±0.23,在恢复过程中逐渐升高。2例死亡患者的CD4/CD8平均值为1.10±0.21。结论:早期支气管纤维内镜活检对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猪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可增加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鼻咽癌标本和60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FGF的表达.结果:鼻咽癌组bFGF阳性表达率为78.0%,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无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组bFGF阳性表达率为89.7 %,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FGF在鼻咽癌组织中有高表达,参与了鼻咽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bFGF可以作为评价鼻咽癌恶性程度的1个新型指标,来预测鼻咽癌的侵袭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和结直肠癌(CR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PICC、60例肝脏转移性CRC以及60例原发性CRC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58.2%)PICC归为肿块型,13例(23.6%)为导管内乳头状型,10例(18.2%)为周围导管浸润型。PICC中ECM1表达与男性(P=0.033)、肝门区(P=0.027)、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P=0.000)和肠型上皮细胞(P<0.001)显著相关。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有100%的阳性预测值(PPV)。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转移性CRC有84.2%的PPV值。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和转移性CRC分别有86.7%和13.3%的PPV值。单变量Cox生存分析55例PICC标本,确认浸润深度(P=0.005)、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阶段(P=0.004)以及血管浸润(P=0.023)与病人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认为:肿瘤阶段(P=0.002)与病人生存期差有关。结论:PICC中的ECM1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型及肠表型呈统计学相关。HDGF和ECM1联合可作为鉴别PICC和转移性CRC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5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标本和30例非癌变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及评估、全RNA提取、逆转录PCR(RT-PCR)以及结果判定。 结果特异性HDGF染色主要存在于良性和恶性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52.7%(29/55)的PICC提示细胞核HDGF EI 2级。对比之下,非癌变标本的细胞核HDGF蛋白表达EI 2级率是33.3%(10/30)。核HDGF表达与PICC的T分类、N分类和肿瘤分化密切相关(P<0.01)。Log-rank检验显示,在PICC中高HDGF表达组生存期短,而低HDGF表达组生存期长。 结论PICC中核HDGF水平升高,并与PICC的TNM分期、肿瘤分化、PICC的生存期有关。HDGF可能是PI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p16和p53基因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卵巢癌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乳腺癌和39例卵巢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0.5%、63.2%,卵巢癌中两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7%、6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16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阳性率的变化恰好相反。p5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 79.68.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是一种简便、敏感有效的鉴定扩增DNA序列变化的技术.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因其序列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形成的构象相异,电泳时泳动速度不一.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有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PCR-SSCP的最主要优点是简单,在不同的系统中突变检出率达70%~95%以上,其主要不足可能是漏检一些突变.作者根据本实验室对多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TSG)p53突变的检测,介绍PCR-SSCP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主要临床病理特点、肿瘤的浸润和扩散,以期对临床手术方式选择有所裨益.方法对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重新光镜观察宫内膜癌病理、浸润及扩散情况并进行病理分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结果本组中有异常子宫出血124例(98.4%),子宫内膜样腺癌最多(86.5%),临床Ⅰ期占82.1%,G3淋巴结转移率(43.7%)明显高于G2(12.2%)和G1(2.7%),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43.7%)明显高于浅肌层浸润者(3.2%).结论子宫内膜癌最突出的症状是子宫出血,几乎绝大多数是腺癌.手术时要根据大体观察、术前诊断、术中冰冻等结果,对其组织亚型、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MPO、CD68蛋白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活检组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急骨组和急淋组)的骨髓活检组织中MPO、CD68蛋白和TdT、CD20、CD79a、CD3、CD45RO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骨髓细胞涂片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急髓组36例,MPO(+)32例(94.4%),CD68(+)31例(86.1%).急淋组:(1)T-ALL 19例;TdT(+)15例(78.9%)、CD3(+)16例(84.2%)、CD45RO(+)13例(68.4%);(2)B-ALL25例;TdT(+)19例(76%)、CD20(+)16例(64%)、CD79a(+)24例(96%).MPO和CD79a均为高表达.结论 上述免疫组化的阳性表达敏感比较高,与骨髓细胞涂片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因重组的连接反应物通过转化产生大量转化菌 ,只有通过高敏感和高特异的筛选方法才能挑选和鉴定出含有正确目的基因的重组体。此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 :① 196 7年 ,Ullmann等发现大肠杆菌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 β D半乳糖甘酶阴性的突变体和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之间互补 ,实现对 5 溴 4 氯 3 吲哚 β D半乳糖(X gal)分解显色形成蓝色菌落 ;② 1975年 ,Grun stein和Hogness介绍一种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原位裂解细菌菌落并释放DNA非共价结合于滤膜的方法 ,结合于滤膜的DNA可与相应的放射性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  相似文献   
10.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一类能够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剪切双链DNA的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中,大多数来自于细菌体内,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一修饰体系,限制外源DNA、保护内源DNA。1970年Smith等分离到第一种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