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前后龈沟液中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12个健康牙位和36个炎症牙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周的龈沟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龈沟液中IL-10的浓度。另外,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lI)。结果IL-10浓度在健康牙位明显高于炎症牙位(P<0.01),且于牙周治疗后明显升高。IL-10浓度与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呈负相关(P<0.05)。结论IL-10浓度与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呈负相关,在牙周炎中起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牙周治疗对血清IFN-γ及IL-4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4~6周内,牙龈探诊深度、出血指数;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标本中IFN-γ和IL-4的浓度,对检测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FN-γ、IL-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其探诊深度、出血指数、血清IFN-γ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4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IFN-γ、IL-4与牙周组织炎症的发病有关,控制牙龈炎症可降低血清IFN-γ水平,但IL-4浓度不因牙龈炎症的控制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米诺环素对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人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PDLCs)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0,1,5,20,100,200mg/L)加入体外培养的第4代HPDLCs中,孵育4天后,检测其对细胞ALP活性的影响;将第4代的PDLCs在体外进行长期培养,实验组加入矿化液和米诺环素(20mg/L或100mg/L),对照组只加矿化液。28天后用茜素红与VonKossa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结果20mg/L和100mg/L的米诺环素能显提高PDLCs的ALP活性.其中20mg/L具有最大的促进效应,对体外矿化结节的形成,亦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米诺环素有促进牙周韧带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的趋势,从而有助于牙周新附着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作者研制设计20%盐酸四环素控释药管,用于治疗牙周炎,进行了体外实验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微孔聚丙烯中空纤维为载体,它的内径为270μ,管壁上有栅栏状微孔,药物能缓慢释放。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24小时药物释放量为140±3.10μg/ml/cm,48小时4.9±1.7μg/ml/cm,72小时为1.3±0.3μg/ml/cm。四环素对产黑色素类杆菌群的MIC为≤0.39μg/ml,对核梭杆菌的MIC0.2和0.39μg/ml,因此,1cm长药管足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临床治疗100例牙周脓肿,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因此,四环素控释药管的局部应用,为牙周炎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是药物剂型学的新发展,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C)体外矿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PDLC,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hPDLC体外矿化前后EGFR的表达进行比较研究;应用原位杂交及RT-PCR技术,对矿化前后的hPDLC mRNA进行检测。结果 诱导前EGFR呈高表达,随着地塞米松诱导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在矿化结节形成后的第4周,几乎呈阴性表达,与成骨细胞中EGFR的表达一致。原位杂交中杂交信号与免疫细胞化学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RT-PCR的mRNA半定量检测发现,随着hPDLC的体外矿化,碱性磷酸酶升高,EGFR表达降低。结论 EGFR在hPDLC的矿化过程中起着负调控作用,与牙周膜自身结构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人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外矿化能力的差异。方法:用组织块法培养同一患者的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取第4-8代细胞用矿化培养液长期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矿化情况,von Kos-sa染色显示钙盐沉积,生化法测定各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扫描电镜及X线能谱法分析矿化结节中钙磷比例。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可呈复层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结节,von Kossa染色显示结节内有钙盐沉积,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表明随着矿化培养时间的延长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组ALP活性比牙龈成纤维细胞组增高明显,扫描电镜下表明结节处电子反射增强,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钙化结节内的钙磷比例与矿化组织相似;牙龈成纤维细胞及对照组体外不能形成钙化结节。结论:人牙龈和牙周韧带成纤维细胞体外矿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牙齿萌出时,源于成釉器的缩余釉上皮与口腔上皮细胞融合为上皮团形成牙齿的软组织萌出通道,本研究对细胞角蛋白14在这一过程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从而探讨其可能作用。方法不同发育期SPF级BALB/c小鼠9只。循环内固定后分别双侧下颌骨10%EDTA脱钙30d,常规脱水包埋,近远中向5μm连续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PV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4和细胞增殖核抗原在各组织的表达。结果牙齿萌出过程中口腔上皮对细胞角蛋白14呈现时空特异性表达,非牙齿萌出部位的口腔上皮仅基底层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14,而萌出牙齿冠方的口腔上皮阳性表达则较广泛;缩余釉上皮在牙齿萌出过程中始终阳性表达细胞角蛋白14,而且伴随缩余釉上皮和口腔上皮融合的发生,缩余釉上皮的外层细胞和口腔上皮的基底层和基底上层细胞呈现细胞角蛋白14强阳性表达。结论细胞角蛋白14与牙齿萌出软组织通道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作为缩余釉上皮相关研究的上皮性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比较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的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血清TNF-α浓度.结果牙周炎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牙周炎患者可能通过血清TNF-α浓度升高而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对于维护全身健康,防治系统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鼠牙胚裸鼠体内移植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牙胚裸鼠体内移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出生后5天的小鼠的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异位移植到成年裸鼠背部肌层中,在移植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取出植入的牙胚,常规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另取出生后12天和19天的小鼠各1只,常规制片,HE染色,作移植后不同时间的对照。结果:肉眼观察发现,移植后牙胚生长于肌浅层,组织相容性好,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学观察表明:移植后的牙胚可继续发育,但比正常发育的牙胚速度减慢。牙本质层较薄,移植后形成大量牙本质小管、排列不规则的牙本质。虽然上皮根鞘位置变化不明显,但牙根可继续根向延伸。髓室底形成,髓腔缩小,根部钙化程度明显增强。移植后第7天,牙胚内外均有炎细胞浸润;但移植后第14天的牙胚,均未见明显的炎症现象。结论:小鼠牙胚裸鼠肌浅层移植后有一定的发育趋势,可以短期用于牙根发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盐酸米诺环素复合膜对实验性大鼠牙周骨开窗缺损再生过程中骨形成情况及BMP-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含有苯妥英钠和盐酸米诺环素的胶原膜和不含药物的空白膜,分别置于30只Wistar大鼠磨牙区牙周骨开窗缺损内,每组15只.分别于术后10 d(n=7)和21 d(n=8)处死大鼠,取术区组织. HE染色镜下观察缺损区内新生骨样组织形成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10 d和21 d缺损区内BMP-2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BMP-2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术后10 d时,实验组缺损区内被大量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等占据,多数细胞BMP-2表达呈强阳性,对照组缺损区内细胞量较少,BMP-2表达较弱,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术后21 d,实验组内见大量片状成骨,BMP-2表达强度较10 d时减弱,对照组缺损内有少量散在成骨,BMP-2表达较10 d时增强,但二者BMP-2表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妥英钠和盐酸米诺环素复合膜可能增强大鼠牙周骨组织再生过程中局部缺损区内B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