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乙醛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Metrizamid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PD98059阻断乙醛激活的肝星状细胞Erk活性后HSCs培养上清Ⅰ型胶原,RTPCR检测HSCs中TGF-β1mRNA.结果:PD98059在20μmol/L时可影响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μmol/L抑制作用明显(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TGF-β1表达与Ⅰ型胶原分泌呈正相关(r=0.93).结论:Erk信号传导通路是调控乙醛刺激的HSCsⅠ型胶原分泌及TGF-β1表达的重要通道,通过减少TGF-β1自分泌过程可能是PD98059抑制Ⅰ型胶原分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N-乙酰基-丝氨酸-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干预,观察其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以及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 大鼠原代H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分别给予0.01、0.1、1、10、100 nmol/LAcSDKP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AcSDKP干预对HSCs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活化HSCs 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10 nmo/L AcSDKP干预显著抑制活化HSCs的增殖;1、10 nmol/L及0.1~100 nmoI/L AcSDKP的干预,分别显著抑制HSCs Col Ⅰ mRNA和ColⅢmRNA表达;0.1、1、10 nmol/L和0.1、1 nmol/L AcSDKP干预可分别显著抑制培养上清液HA和LN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发现,AeSDKP可抑制活化HSCs合成和分泌ECM,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以浓度为1 nmol/L时作用最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s增殖而使合成和分泌ECM的HSCs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扶正化瘀方中扶正与化瘀抗肝纤维化的配伍作用及意义,将扶正化瘀方按治法拆方为扶正组(虫草菌丝,松黄)和化瘀组(丹参、桃仁),大鼠经口灌胃给药后分离药物血清,观察各组红物血清对体外传代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 actin,SMA)表达,[^3H]TdR及[^3H]Pro掺入,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胶原蛋白以及大鼠肝细胞白蛋白生成量的影响。结果:各组HSC的α-SMA表达及细胞内^3H-TdR的掺入原量均显低于对照组,化瘀组尚显低于扶正及全方组,各组HSC的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蛋白生成量均显降低,扶正组又显低于化瘀组和全方组,全方可显提高肝细胞A1b的生成量,而扶正或化瘀组则无明显影响。结论为扶正化瘀方中化瘀药抑HSC活化的作用突出,扶正药抑制Ⅰ型前胶原nRNA的表达及Ⅰ型胶原生成量的作用显,全方既保留了扶正与化瘀的上述作用,又呈现出促进细胞蛋白合成、尤其是肝细胞白蛋白生成量的效果,显示出扶正化瘀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N-乙酰基-丝氨酸-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干预,观察其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s)的增殖以及合成和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大鼠原代HSCs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分别给予0.01、0.1、1、10、100nmol/LAcSDKP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AcSDKP干预对HSCs增殖的影响;RT-PCR技术检测活化HSCs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mRNA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10nmol/LAcSDKP干预显著抑制活化HSCs的增殖;1、10nmol/L及0.1~100nmol/LAcSDKP的干预,分别显著抑制HSCsColⅠmRNA和ColⅢmRNA表达;0.1、1、10nmol/L和0.1、1nmol/LAcSDKP干预可分别显著抑制培养上清液HA和LN的表达。结论本实验发现,AcSDKP可抑制活化HSCs合成和分泌ECM,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以浓度为1nmol/L时作用最为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s增殖而使合成和分泌ECM的HSCs数量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483 siRN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原代HSCs,以脂质体Oligofectamine包裹483 siRNA转染培养72h的原代HSCs作为转染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收集孵育96h的HSCs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CTGF蛋白表达、α-SMA表达、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HSCs的CTGF蛋白表达下调(92&#177;5)%,α—SMA染色阳性细胞减少(58&#177;6)%,细胞增殖活性下调(18&#177;5)%,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下调(53&#177;6)%和(41&#177;7)%;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含量分别降低(48&#177;5)%和(33&#177;8)%。结论483 siRNA能显著下调原代HSCs CTGF蛋白表达,并由此抑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提示针对CTGF靶位的siRNA可能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483 siRN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原代HSCs,以脂质体Oligofectamine包裹483siRNA转染培养72 h的原代HSCs作为转染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收集孵育96 h的HSCs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CTGF蛋白表达、α-SMA表达、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HSCs的CTGF蛋白表达下调(92±5)%,α-SMA染色阳性细胞减少(58±6)%,细胞增殖活性下调(18±5)%,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下调(53±6)%和(41±7)%;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含量分别降低(48±5)%和(33±8)%。结论483 siRNA能显著下调原代HSCsCTGF蛋白表达,并由此抑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提示针对CTGF靶位的siRNA可能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化学合成的小干扰RNA(483 siRNA)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表达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原代HSCs,以脂质体Oligofectamine包裹483siRNA转染培养72 h的原代HSCs作为转染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收集孵育96 h的HSCs及培养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染色、MTT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CTGF蛋白表达、α-SMA表达、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及Ⅲ型前胶原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HSCs的CTGF蛋白表达下调(92±5)%,α-SMA染色阳性细胞减少(58±6)%,细胞增殖活性下调(18±5)%,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分别下调(53±6)%和(41±7)%;培养上清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含量分别降低(48±5)%和(33±8)%.结论 483 siRNA能显著下调原代HSCsCTGF蛋白表达,并由此抑制细胞活化、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分泌.提示针对CTGF靶位的siRNA可能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培养大鼠HSCs,实验分为对照组,PDGF-BB(10 μg/L、20 μg/L)组,不同浓度螺内酯(1×10-4~1×10-8) mol/L+PDGF-BB(10 μg/L)5组,螺内酯干预HSCs 48 h后,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3H-脯氨酸(3H-Pro)掺入法研究HSCs的增殖、胶原合成能力.结果 PDGF-BB对HSCs 3H-TdR、3H-Pro掺入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对HSCs 3H-TdR掺入的促进作用越强(P<0.05).螺内酯对PDGF-BB诱导的HSCs的3H-TdR、3H-Pro掺入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P<0.01).螺内酯(1×10-4~1×10-5) mol/L +PDGF-BB组最明显(P<0.01).结论 PDGF-BB可以促进HSCs的增殖和胶原合成,螺内酯对PDGF-BB诱导的HSCs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螺内酯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PDGF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PDGF-BB刺激下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Ⅰ、Ⅲ型胶原合成与分泌,ERK1/2和PI3K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抑制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丹参素(0.250、0.125、0.062 mmol/L)、ERK通道特异性抑制剂UO126(20 nmol/L)和PI3K通道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20 nmol/L)分别作用于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10 ng/ml)处理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48 h,CCK8法检测HSC增殖活性,免疫化学染色法测定Ⅰ、Ⅲ型胶原合成,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Ⅰ、Ⅲ型胶原分泌,Western blot测定ERK1/2、p-ERK1/2、AKT和p-AKT蛋白表达。结果 PDGF-BB 10 ng/ml处理后,HSC增殖明显增加(0.139±0.009),丹参素能抑制PDGF-BB刺激大鼠HSC增殖的作用,并随丹参素浓度增加(0.062、0.125、0.250 mmol/L)细胞增殖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0.102±0.008、0.083±0.007、0.066±0.014,P<0.05),Ⅰ、Ⅲ型胶原合成及分泌均显著减少(P<0.05),p-ERK1/2和p-AKT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素可通过抑制PDGF-BB诱导的HSC增殖和活化,同时抑制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的MAPK、PI3K途径中ERK、AKT蛋白的磷酸化,负性调控肝纤维化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大鼠胰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取第4~7代培养的大鼠PSCs,采用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48 h使细胞同步静止化后,换含1、10和100 nmol/L Ang Ⅱ的无血清培养液继续培养24 h或48 h;另外,在加入100 nmol/L Ang Ⅱ无血清培养液前加入100 nmol/L AT1受体拮抗剂ZD7155或AT2受体拮抗剂PD123319.分别采用[3H]-胸嘧啶核苷掺入、[3H]-脯氨酸掺入、Western印迹和Northern印迹法动态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胶原合成速率、α-平滑肌动蛋白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 nmol/L Ang Ⅱ刺激24 h后细胞DNA合成率无显著增加(P>0.05),而10和100 nmol/L处理组细胞DNA合成率显著增加(P值均<0.05);刺激48 h后,1、10和100 nmol/L Ang Ⅱ处理组细胞胶原合成率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但α-平滑肌动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与Ang Ⅱ(100 nmol/L)处理组比较,Ang Ⅱ(100 nmol/L) ZD7155(100 nmol/L)处理组细胞DNA合成率、胶原合成率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值均<0.01),而Ang Ⅱ(100 nmol/L) PD123319(100 nmol/L)处理组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结论:Ang Ⅱ通过AT1受体介导,可剂量依赖性诱导大鼠PSCs增殖和胶原合成,从而参与胰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对高糖刺激下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表达的调节。方法 30 mmol/L高糖(HG)孵育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其中3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50μmol/L的Ros干预12 h以检验不同浓度Ros对Ⅰ型前胶原表达的影响;另有3组均加入30μmol/L的Ros分别干预18、24、36 h以检验不同干预时间对Ⅰ型前胶原表达的影响;另设HG模型组(仅HG干预)及空白对照组[0.1%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常规血糖浓度(NG)干预]各1组。应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Ⅰ型前胶原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HG模型组Ⅰ型前胶原mRNA[(109±11)%]和蛋白(1.57±0.02)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40±3)%、(0.82±0.04)]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依赖性实验结果显示,HG+10μmol/L Ros组Ⅰ型前胶原mRNA[(91±9)%]和蛋白(1.35±0.03)的表达低于HG模型组;HG+30μmol/L Ros组Ⅰ型前胶原mRNA[(62±5)%]和蛋白(1.08±0.04)的表达低于HG+10μmol/L Ros组;HG+50μmol/L Ros组Ⅰ型前胶原mRNA[(51±4)%]和蛋白(0.93±0.02)的表达低于HG+30μmol/L Ro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依赖结果显示,HG+30μmol/L Ros 18 h组Ⅰ型前胶原mRNA[(91±10)%]和蛋白(1.31±0.07)的表达低于HG模型组[(109±11)%、(1.57±0.02)];HG+30μmol/L Ros 24 h组Ⅰ型前胶原mRNA[(67±6)%]和蛋白(1.01±0.04)的表达低于HG+30μmol/L Ros 18 h组;HG+30μmol/L Ros 36 h组Ⅰ型前胶原mRNA[(42±4)%]和蛋白(0.87±0.01)的表达低于HG+30μmol/L Ros 24 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高糖刺激下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的表达,可能在抑制心肌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促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DGF-BB和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HSC-T6内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PDGF-BB在浓度1~10ng/ml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细胞增殖(P〈0.05),当浓度大于10ng/ml时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促增殖作用达到饱和。5μmol/L、10μmol/L、25μmol/L的LY294002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刺激的HSC-T6增殖(P〈0.001)。PDGF-BB能促进HSCI型胶原mRNA表达,24h、48h时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12.2%。182.5%。LY294002能显著抑制PDGF-BB促Ⅰ型胶原表达,24h、48h时相对表达量为76.4%,52.6%。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是调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分泌胶原的重要通道,抑制该通路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乙醛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醛及其刺激的Kupffer细胞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 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法离心分离大鼠肝脏HSCs和Kupffer细胞,制备乙醛刺激的Kupffer细胞培养上清液(KCCM),并以MTT法观察乙醛及乙醛与Kupffer共同培养的KCCM对HSCs的增殖效应,以放射免疫法检测HSCs培养上清液中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乙醛直接作用于HSCs后HSCs明显增殖,并能合成分泌Ⅳ型胶原;未用乙醛处理和经乙醛处理后的KCCM均能使HSCs增殖并生成Ⅳ型胶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醛可促进HSCs活化,与酒精性肝病时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乙醛不能直接作用于Kupffer细胞引起HSCs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a B,SchB)对膀胱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五味子乙素溶液(0、20、40、80μmol/L)处理膀胱癌细胞,CCK-8法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五味子乙素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五味子乙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细胞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细胞数随着五味子乙素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五味子乙素能够下调膀胱癌细胞内β-catenin和c-myc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可抑制人膀胱癌T24和UM-UC-3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发挥抑癌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促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DGF-BB和LY294002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进行处理,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HSC-T6内I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PDGF-BB在浓度1~10 ng/ml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细胞增殖(P<0.05),当浓度大于10 ng/ml时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促增殖作用达到饱和。5μmol/L、10μmol/L、25μmol/L的LY294002均能显著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刺激的HSC-T6增殖(P<0.001)。PDGF-BB能促进HSCⅠ型胶原mRNA表达,24 h、48 h时相对于对照组的表达量为112.2%,182.5%。LY294002能显著抑制PDGF-BB促Ⅰ型胶原表达,24 h4、8 h时相对表达量为76.4%,52.6%。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途径是调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分泌胶原的重要通道,抑制该通路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表达,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治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较为全面反映肝星状细胞活化效应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多糖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HSC。MTT法测定HSC增殖率。免疫组化法显示HSC表达Ⅰ、Ⅲ型胶原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LPS明显刺激HSC的增殖和提高其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PS诱导HSC活化模型能够相对全面反映HSC活化效应。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酸(AcSDKP)对不同浓度血清(FBS)诱导的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调节作用.②方法 选用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Ⅰ型与Ⅲ型胶原的表达.③结果 在0.4%、2%和10%几种血清浓度的条件下,随着血清农度的增加,反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3H-TdR掺入量和胶原合成的3H-脯氨酸掺入量增加.表明一定浓度的血清能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与0.4%血清的基础培养条件相比较,10%高浓度血清能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在10-10~10-8mol/L浓度范围内.AcSDKP对10%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有抑制作用.并且在10-9mol/L时,AcSDK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抑制作用最强.同时10-9mol/L的AcSDKP对心脏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④结论 AcSDKP对血清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经红景天甙、乙醛处理后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增殖速度的变化以及细胞内Wnt信号通路中主要下游分子及目的基因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改变,探讨Wnt信号通路在HSCs中的作用,以及红景天甙对大鼠HSCs Wnt通路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红景天甙及乙醛处理体外培养传代的大鼠HSCs [1],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观察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I(Cell cycle protein D1,CyclinD1)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从各组细胞生长曲线的对比发现:红景天甙处理组细胞的增殖速度相对于单用乙醛组明显降低.单用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中,Ⅰ型胶原(Collagen α1) [2]、β-catenin和CyclinD1的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明显增强(P<0.05),红景天组中Cyclin D1和β-catenin的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Wnt信号通路参与了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活化,红景天甙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HSCs中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从而抑制乙醛刺激的大鼠H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对大鼠肝脏星状细胞(HSC)表达AngⅡ受体(ATR)及Ⅰ型前胶原mRNA的影响,探讨AngⅡ调控HSC分泌胶原的作用途径.方法 HSC分离培养后,采用细胞免疫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及RT-PCR方法分别测定ATR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培养激活的HSC表达少量的AT1R蛋白和mRNA,10-6 mol/L AngⅡ刺激后AT1R 蛋白表达水平及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亦能促进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而体外培养激活的HSC不表达AT2R,AngⅡ作用后亦不能刺激其表达.结论 AngⅡ能够促进激活的大鼠HSC表达AT1R,同时增强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由此推测HSC表面AT1R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胶原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h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大鼠HSC增殖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HSC Ⅰ型胶原合成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肝星状细胞P-ERK1/2的表达.结果:丹参素有抑制PDGF-BB刺激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表达,p-ERK1/2表达的作用.结论:丹参素可抑制PDGF-BB刺激的大鼠HSC增殖,Ⅰ型胶原合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