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是近代外科重要成就之一。在国际上Hufnagel 氏于1954年在降主动脉植入一个人工塑料球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获得一定的疗效。1960年 Harben 氏首次应用人工笼罩型球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1961年 Starr 氏应用笼罩型球瓣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成功。1962年应用同种异体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功。1965年应用异种生物瓣(猪心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功。我国于1965年应用国产人造机械瓣——球型瓣膜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成功;1976年应用异种生物瓣——牛心包瓣膜置换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成功。我院于1978年成功地应用自制的牛心包瓣膜置换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到1979年10月止共13例,其中4例随访至今已10个月,恢复良好,术后死亡1例。国际上手术死亡率1964~1969为22~30%,1963~1973年为17.5%;目前死亡率为5~10%。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是近代外科重要成就之一。在国际上Hufnagel氏于1954年在降主动脉植入一个人工塑料球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获得一定的疗效。1960年Harben氏首次应用人工笼罩型球瓣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成功。1961年Starr氏应用笼罩型球瓣进行二尖瓣置换术成功。1962年应用同种异体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功。1965年应用异种生物瓣(猪心主动脉瓣)置换主动脉瓣成功。我国于1965年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脱细胞前后猪主动脉瓣瓣膜与人同种主动脉瓣的组织构成及免疫差异,探讨清除猪主动脉瓣异种抗原的方法。方法选购液氮冻存人主动脉瓣3条,猪主动脉瓣(液氮保存)4条,使用胰蛋白酶脱细胞处理,制作脱细胞瓣膜支架,分同种瓣-同种瓣脱细胞-猪主动脉瓣-猪主动脉瓣脱细胞4组,提取瓣膜蛋白,使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各组蛋白构成;使用各组蛋白提取物诱导U-937细胞移动,测定细胞移动量,分析瓣膜支架存在的免疫原性。结果胰蛋白酶可有效清除瓣膜细胞。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猪主动脉瓣叶成分较同种主动脉瓣叶蛋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脱细胞处理可显著减小猪主动脉瓣与脱细胞同种瓣的差异,但在26 000~43 000之间猪主动脉瓣叶蛋白组分仍明显较同种主动脉瓣叶条带多。U-937细胞移动实验显示脱细胞处理可明显减少细胞移动量,但比较脱细胞同种瓣,脱细胞猪主动脉瓣诱导细胞移动量较多(P<0.05)。结论胰蛋白酶脱细胞处理可降低猪主动脉瓣及同种瓣免疫原性。脱细胞处理后的瓣膜支架存在一定抗原性,其中以猪主动脉瓣脱细胞后抗原性仍较强。  相似文献   

4.
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在置换主动脉瓣、二尖瓣、三法瓣的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加宽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环。所采用的术式在Nicks术式基础上有所改进,更适用于心瓣膜置换,手术费时长及术前未能充分估计升主动脉细小及主动脉瓣环狭窄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118例再次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方法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需再次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置换31例,二尖瓣置换70例,三尖瓣置换5例。再次瓣膜置换手术原因:机械瓣失功62例,瓣周漏27例,生物瓣衰败26例,生物瓣功能障碍3例。结果围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为6. 8%,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16. 1%。结论相对于首次瓣膜手术,再次瓣膜置换手术的操作难度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再次瓣膜手术的主要原因为机械瓣失功、瓣周漏及生物瓣衰败等。  相似文献   

6.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应用Regent机械瓣术后心功能变化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患者行St.Jude Medical Regent(SJM Regent)瓣膜置换术后的心功能改变,研究是否存在植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现象.以及是否有行主动脉瓣瓣环扩大术的必要。方法2004年3月-2005年3月,22例主动脉瓣环直径≤19mm患者置换SJM Regent机械瓣,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并与22例置换St.Jude Medical Hemodynamic Plus Series(SJMHP)机械瓣及22例置换外径23mm常规机械瓣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置换SJM Regent机械瓣膜患者术后的左心功能指标较术前明显好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瓣膜有效开口面积/体表面积之比(EOA指数)明显上升,左室重量指数及主动脉跨瓣压差也有不同程度降低。左心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明显好于置换SJMHP机械瓣患者.部分指标接近或好于置换外径23mm瓣膜者。结论对于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Regent机械瓣后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置换外径23mm常规瓣膜者,无PPM现象,大部分患者无须行主动脉瓣瓣环扩大术。  相似文献   

7.
张国报  乔刚  赵小娟  权晓强  赵健  程兆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0):1331-1332,1385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手术中3个瓣膜同时置换的经验。方法:对4例同时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发现4例病人均有三尖瓣环扩大和瓣叶增厚导致关闭不全,2例病人伴有交界融合导致瓣膜狭窄。1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主动脉瓣位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另3例病人接受了二尖瓣位和主动脉瓣位机械瓣置换,以及三尖瓣位生物瓣置换。1例病人死于术后低心排。其他病人平均随访30个月(12~49个月),术后心功能I级2例,Ⅱ级1例。结论:如果三尖瓣需要置换时应使用生物瓣。尽管左侧心脏瓣膜应用机械瓣,三尖瓣位应用生物瓣仍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0年2月至1982年4月应用自制生物瓣(猪主动脉瓣)及部分机械瓣为48例患者进行瓣膜置换(其中包括二尖瓣47例,主动脉瓣1例)。随访时  相似文献   

9.
液氮保存的人主动脉瓣力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董安平黄庆恒徐磊任沪平耿希刚我们对正常人新鲜主动脉瓣膜和液氮保存多个时间段的瓣膜力学和形态结构进行研究,探讨液氮保存对同种主动脉瓣的影响以及与保存时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应用同种瓣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 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6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三尖瓣置换。置入瓣膜内径:二尖瓣23~25mm,平均24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33mm。结果 无手术死亡。9例随访2~20月,平均13月,无死亡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抗凝过度胃出血1例。结论 少儿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早中期效果满意。置入双叶机械瓣膜的内径,二尖瓣>23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29mm可保证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无需再换瓣。少儿机械瓣置换术后仍需抗凝。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评价少儿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的适应证、瓣膜选择、抗凝及疗效.方法2000.3~2001.12,9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的少儿施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年龄9~17岁,平均11.4 岁.房室管畸形3例,二尖瓣中-重度返流3例,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6例二尖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三尖瓣置换.置入瓣膜内径:二尖瓣23~25mm,平均24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33 mm.结果无手术死亡.9例随访2~20月,平均13月,无死亡及与瓣膜相关的并发症.抗凝过度胃出血1例.结论少儿心脏瓣膜畸形机械瓣膜置换早中期效果满意.置入双叶机械瓣膜的内径,二尖瓣>23mm,主动脉瓣>21mm,三尖瓣>29mm可保证长期血流动力学的需要而无需再换瓣.少儿机械瓣置换术后仍需抗凝.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4例术中发生的急性人工瓣膜梗阻。1例主动脉瓣置换,因线头过长嵌入碟片与瓣环之间引起;1例二尖瓣置换,因瓣膜过大,较小心室腔心肌妨碍人工瓣阀体的活动,造成梗阻;另2例均为二尖瓣置换,  相似文献   

13.
对168例成人行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存活161例,死亡7例。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谈到Ross手术,我们有必要对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发展历程做一简单回顾。1963年Starr等首先报道了使用人工瓣膜置换主动脉瓣。1965年Murray等将同种异体主动脉瓣置于降主动脉位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962年DonaldRoss等成功地实现了原位同种异体主动脉瓣移植术治疗主动脉瓣病变,近期效果良好,但远期存在异体主动脉瓣钙化、狭窄等病变引起的功能不全。鉴于此,Ross于1967年成功地实施了世界首例自体肺动脉瓣移置于主动脉瓣位置以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此手术被称为Ross手术。具体方法为手术中取下患者自身正常的肺动脉瓣,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将…  相似文献   

15.
1992年 6月至 1999年 9月我们对风湿性双瓣膜病变在施行二尖瓣置换的同时探查主动脉瓣 ,对12例主动脉瓣瓣膜病变较轻者行成形手术 ,占同期双瓣置换的 31.58% (12 /38)。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5例 ,女 7例年龄 2 5~ 54a ,平均 38a。病程 2~ 2 4a ,平均 11a .均为风湿性。术前主动脉瓣区闻舒张期杂音 (diastolicmurmurDM ) 4例 ,收缩期杂音(systolicmurmurSM ) 1例 ,DM SM1例 ,未闻杂音 5例。周围血管征阳性 5例。脉压差 >6 .6 5kPa(50mmHg) 2例 ,5.32~ 6 .6 5kPa(4 0~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胸穿刺经心尖导管植入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置换动物主动脉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自主设计酒杯状镍钛合金自膨胀支架,将新鲜的猪心包经脱细胞、防钙化等处理后裁剪成人工瓣膜,缝合在支架上,制成自膨胀式带瓣膜主动脉支架。选择健康羊8只,左侧开胸小切口暴露心尖,穿刺左心室心尖,送入加硬钢丝经左心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透视引导下沿加硬钢丝通过18F输送鞘管将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送至羊主动脉瓣位置,确认正确定位后退出输送鞘管释放支架,置换动物原主动脉瓣。手术后即刻行超声和血管造影检查瓣膜工作情况。结果  1只羊因支架植入位置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当场死亡;1只羊因为术中支架置入位置过低导致主动脉瓣大量瓣周漏,术后死亡;余6只实验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即时DSA影像、超声检查结果表明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位置理想,无明显反流及瓣周漏,人工瓣膜代替原瓣膜工作正常。结论  使用国产自膨胀式带瓣膜支架及其输送系统通过经心尖途径经导管植入置换动物主动脉瓣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29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温昭科  林辉 《广西医学》2005,27(7):988-989
目的总结29例人工心脏瓣膜再次置换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29例人工心脏瓣膜换瓣病人再次接受了瓣膜置换手术。初次换瓣到再次换瓣时间为0.5-12年,平均(8.82±1.20)年。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心脏停跳19例,心脏不停跳10例。置换的瓣膜有主动脉瓣6例,二尖瓣23例。结果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于低心排1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其余治愈。结论再次换瓣手术应恰当掌握手术时机,可应用传统的心脏停跳法及不停跳法, 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自1977年12月至1983年12月底为351例病人应用人工生物瓣膜施行了352次心脏瓣膜替换术。单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死亡率为11.4%,多瓣膜手术为15.0%。术后累计随访期在二尖瓣替换组和主动脉瓣替换组分别为872.7病人年和314.2病人年。人工瓣膜损坏率在二尖瓣替换术为1.15%/病人年,在主动脉瓣替换术为0.64%/病人年。牛心包瓣、猪瓣和同种硬脑膜瓣的损坏率分别为3.3%(8/240)、2.1%(3/145)和3.1%(1/32)。对人工生物瓣膜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在应用弹性支架和纯化戊二醛处理后,生物瓣的牢固度可望获得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在成人主动脉瓣环窄小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因主动脉瓣环窄小行根部扩大及瓣膜置换患者为瓣环窄小扩大组,150例正常瓣环单纯行瓣膜置换患者为正常瓣膜组,143例主动脉瓣环窄小仅行瓣膜置换未行根部扩大术患者为瓣环窄小未扩大组。采用逆概率加权法(IPTW)平衡3组之间基线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检测术后跨瓣压差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PTW校正后,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个月时,正常瓣膜组跨瓣压差为(26.79 ± 10.85)mmHg,瓣环窄小未扩大组跨瓣压差为(36.88 ± 19.27)mmHg,瓣环窄小扩大组跨瓣压差为(20.85 ± 6.25)mmHg,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瓣环窄小未扩大[β(95%CI):8.48(2.17~14.80),P=0.010]、术前跨瓣压差[β(95%CI):0.17(0.03~0.30),P=0.020]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瓣环窄小扩大[β(95%CI):-12.16(-21.79~2.52),P=0.015]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跨瓣压差升高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瓣环窄小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后短期血流动力学效果较为理想,但其中远期临床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0.
本院自1987~1999年应用人工机械瓣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3例,其中二尖瓣置换47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双瓣膜置换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