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性腹腔镜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实施治疗性腹腔镜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术的6例病人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短期结果。结果6例病人术前经影像学评估均存在第16组淋巴结转移,无其他远处转移,经转化治疗后,均达到部分缓解并顺利完成腹腔镜胃癌D2根治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中1例因合并胰腺侵犯而联合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腹腔出血、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中位手术时长482.5(445,510)min;中位淋巴结清扫总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s,PALN)清扫总数及PALN阳性数目分别为50(16,80)枚、18(3,31)枚、3.5(0,15)枚,其中5例PALN病理阳性,1例阴性;术后1例出现胰瘘,1例胸腔积液,1例腹泻,Clavien-Dindo分级均为2级,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7(6,30)天,术后30天内无二次手术及死亡发生;中位随访时间13.25(10~18)月,3例病人因肿瘤复发死亡,术后存活时间10~18月,余3例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治疗性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对于胃癌合并PALN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之首的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临床运用可以让相关基因优选人群肿瘤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的控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在延长总生存期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但在口服EGFR-TKI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会降低这类人群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在口服EGFR-TKI的同时配合使用中医药,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不良反应的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胃癌D2根治术后发生大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其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258例行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大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结果14例患者(5.4%)术后发生大出血;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或破裂是出血的主要原因;二次手术和胃镜止血是主要治疗措施。两组的短期总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1年:P=0.017,3年:P=0.011)。结论吻合口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瘘或破裂是胃癌D2根治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诊断和治疗能有效降低病死率。胃癌D2根治术后大出血会降低患者的短期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B超图像纹理分析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B超图像纹理分析参数的研究连娟①周康源②姚文俊胡耀辉罗福成①1B超图像的定量分析B超图像的定理分析包括组织的定量分析与图像的定量分析。组织的定量分析应当与B超仪器本身无关,而图像的定量分析则不仅取决于组织的特性,还取决于B超仪器及其设置。目前常用的体...  相似文献   
5.
经括约肌间瘘结扎术(LIFT)是治疗肛瘘的微创术式之一,受到广泛关注,但文献报道的治愈率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整理和总结近年来LIFT 治疗肛瘘的国内外文献,发现LIFT 最适用于经括约肌型肛瘘,最大的优点是不损伤括约肌,但内口的不处理可能是导致复发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LIFT 是临床上治疗肛瘘值得推广的术式,但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6.
张婷  万文俊  马朝阳 《中国康复》2016,31(4):267-269
目的:观察Mulligan手法结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口服止晕药物、牵引及红外线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对照组仅加用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及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2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明显增高(P0.01)。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时比较,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周时,2组间ESCV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VA、BA的Vm值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ESCV评分及VA、BA的Vm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Mulligan手法联合人迎穴改良针刺治疗CSA患者,能够快速有效且持续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术治疗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对13例椎间隙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经前入路(8例)、后入路(5例)病灶清除术进行治疗,3例Ⅰ期植骨。结果:随访5~24个月。平均18.7个月。除1例后路手术患者因病灶清除不彻底行二次手术,其余患者术后痉挛性腰痛均缓解,细菌培养9例阳性.C反应蛋白术后2周。血沉4周降至正常。至随访结束均恢复日常活动。结论:病灶清除术是椎间隙感染有效的治疗方式。经前入路手术治疗椎间隙感染具有术野暴露广泛、病灶清除彻底、便于术中植骨、术后迅速解除疼痛等优点。后入路手术操作简便。但症状缓解慢,椎间植骨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丰隆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于2003-09/2005-12选择武汉市中西结合医院针灸科、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2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丰隆组144例、药物对照组144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电针丰隆组:取双侧丰隆穴,选用30号2寸华佗牌一次性无菌毫针,以90°快速刺入,进针1.5寸,接LH202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等幅疏密波,电流强度12mA,频率2/100Hz,留针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29d。药物对照组:口服普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1次。连续治疗29d。检测治疗前后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结果:3个临床中心共纳入288例病例,247例完成临床研究,其中电针丰隆组127例、药物对照组120例。①药物对照组在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明显优于电针丰隆组眼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个月药物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28±0.10),(2.93±0.11)mmol/L;(1.15±0.03),(1.87±0.06)mmol/L;电针丰隆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3.56±0.11),(3.71±0.10)mmol/L;(1.22±0.04),(1.39±0.06)mmol/L,P<0.01演。②两组在调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电针和药物在治疗后29d,治疗结束后1,2个月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电针丰隆组分别为56.7%,57.5%,57.5%;药物对照组分别为62.5%,70.8%,74.2%,P>0.05)。结论:电针丰隆组和药物对照组均对血脂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MRI可见脊髓表面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结论脊髓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罕见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是脊髓血管畸形诊断的金标准,对其分类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辨证针刺与普通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Excel软件随机数分组技术将70例FD患者分为辨证针刺组(34例)和普通针刺组(36例)。辨证针刺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为主穴,并根据患者症状辨证分型后选取不同的配穴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仅选取与辨证针刺组相同的主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天针刺1次,每次30 min,6天1个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2个疗程后测定患者的空腹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评估治疗前、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评分(36-item Short-form Heath Survey,SF-36)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NDI包括症状指数(Nepea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epea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GAS与MTL水平均增高(P0.05),且辨证针刺组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增高(P0.05),NDSI评分下降(P0.05);与普通针刺组比较,辨证针刺组2个疗程后及治疗后1个月SF-36及NDLQI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P0.01),治疗后1个月NDSI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结论辨证针刺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