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心内直视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AF射频消融术病例219例,术前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了解心律及心功能指标。术中射频消融路线相同,术后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口服胺碘酮半年,随访半年以上,行心电图出现窦性P波则表明转律成功。结果围手术期死亡5.48%(12/219),出院时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79.00%(173/219),非SR 15.53%(34/219)。出院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7.96±15.57)个月,随访率83.57%(173/207),失访率16.43%(34/207),随访期间死亡1.73%(3/173),维持SR 89.02%(154/173),非SR 10.98%(19/173)。单因素分析示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年龄及高血压病是影响术后转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AF安全、有效,LAD大、年龄大及高血压病可降低术后转复率。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快速性室上型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AF病程长,多为持续性AF和慢性AF,是内科治疗容易复发原因之一.目前AF的微创外科治疗较引人注目,射频消融(radiofrquency ablation,RFA)是其中研究热点之一[1].我们在瓣膜置换术中心内直视应用美国Atricure公司产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改良迷宫术射频消融治疗RHD合并AF,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方法为术前5d静滴参附注射液2ml/(kg·d),术中建立CPB后滴入2ml/kg,并予维持至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于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0min从冠状静脉窦取血2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升主动脉阻断前,停CPB后4,24,48h从中心静脉取血2ml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而MDA、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围术期参附注射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切口径路不同分为正中切口径路组和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每组各32例。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在麻醉诱导后(T1)、关胸前(T2)、术后30 min(T3)、1 h(T4)、2 h(T5)5个时间点监测静态肺顺应性(Cs)和动态肺顺应性(Cd)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Cs、Cd在关胸前(T2)比麻醉诱导后(T1)水平降低(P〈0.05),术后30 min(T3)到达最低,直至术后2 h(T5)尚未恢复术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右腋下Denis Browne微创小切口径路组从关胸前(T2)开始均低于正中切口径路组(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DenisBrowne微创小切口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胸肺顺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体重采血或使用库存血细胞行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加入预充液,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预充液中其他成分相同,其他处理两组相同.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后、转机30min、开放主动脉30min、术后第1天采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脂质过氧化物(PLPO)、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LPO)浓度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后PLPO、ELPO浓度均有明显上升,ESOD活性在开放主动脉30min后有所上升随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间点PLPO,ELPO水平低于对照组,ESOD水平在开放主动脉后各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具有减轻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 β1 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 ( esmolol)的临床效果 ,探讨其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方法 选择二尖瓣置换术患者 18例 ,随机均分为两组 ,每组 9例。对照组 :采用常温心肺转流 ( 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实验组 :在心内直视手术开始前 ,给予艾司洛尔调整并维持心率在 3 0~ 5 0次 /分 ,其余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 CPB前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 ( ATP)、丙二醛 ( MDA)和超微结构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术后实验组正性肌力药物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术中心率和心肌张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 P<0 .0 1) ,心肌组织 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两组心肌超微结构手术前、后同时间点比较 ,心肌形态和线粒体结构均无明显差别 ;手术结束时实验组心肌糖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1)。 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艾司洛尔 ,能明显改善手术操作条件和提高心肌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地神经元的损伤情况。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其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P<0.01),其中S-100β蛋白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NSE术后1d恢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S-100β蛋白从术中到术后1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NSE从手术毕到术后8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1)颈内静脉血中S-100β蛋白和NSE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CABG地神经元损伤程度的可靠指标;(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神经元的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血(UBIO)首次灌注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6例风湿性心脏病CPB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于麻醉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体质量放血做紫外线照射充氧(同时经另一静脉途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前经过计算CPB中血红蛋白低于70 g/L者用库血代替作紫外线照射充氧).升主动脉阻断后,将UBIO作为心停搏液进行首次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之后每30 min常规以4∶1冷血/晶体灌注;对照组除不用UBIO灌注外,其它方法同治疗组.所有患者升主动脉阻断后UBIO灌注前和升主动脉开放前即刻取心室心肌组织一块,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计算Bcl-2与Bax的比值(Bcl-2/Bax).结果 两组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开放前,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升主动脉开放前Bax蛋白表达减弱(P<0 05),而Bcl-2蛋白表达增强(P<0.01),治疗组Bcl-2/Bax升高(P<0.01).结论 CPB过程中首次顺行冠状动脉灌注UBIO能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非体外循环组(实验组)8例,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体外循环组(对照组)9例,术中阻断升主动脉,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RCI),血小板聚集率(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8小时,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均低于术前(P<0.05或P<0.01),术后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且在减少输血及血血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囊肿罕见.2008年1月我们手术治疗1例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并二尖瓣多发黏液性囊肿病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