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外周血中CD4^ 和CD8^ T淋巴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以及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SLE患和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CD8),用Dot blot法检测IFN-γ和IL-4mRNA的表达。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LE患外周血中1类辅助T细胞(Th1)、Th1/Th2比率、IFN-γmRNA的表达和IFN-γ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降低(P<0.01),而Th2细胞、Th0细胞和IL-4 mRNA表达的水平及其外周血中IL-4的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在SLE患外周血中,Th1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下调,提示Th1/Th2细胞的失衡在SLE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IL-18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IL—18对慢性乙肝患者Thl/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clear cells,PBMC),分别与植物血凝素(PHA,100mg/L)、HBcAg(1mg/L)、HBeAg(1mg/L)单独或联合IL—18(10μg/L)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2、IFN—γ、IL-4、IL—10水平。2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结果:IL—18对健康人群PBMC产生的Thl/Th2类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但对慢性乙肝患者在IL—18和HBcAg或IL—18和HBeAg联合诱导下则显著增强PBMC产生的Thl类细胞因子IL—2和IFN—γ,但对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IL—18增强慢性乙肝患者Thl类细胞因子的优势表达,从而促进Thl细胞的优势分化,而对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用干扰素治疗的Th1/Th2应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干扰素α的疗效是否与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并以此作为预测干扰素α疗效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逆转录PCR方法,对应用干扰素治疗的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干扰素α水平较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白细胞介素4水平则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其外周血淋巴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型细胞因子及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4例初发未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病例组,体检中心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CBA法检测两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ATh2细胞因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外周血NK细胞表面NKG2D含量。分析上述指标的不同表达水平在肺癌患者中的意义。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中IL-2、IFN—γ、IL-1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4、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KG2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III-IV期肺癌患者IL-2、IFN—YANKG2D的表达明显低于I-II期患者,IL-4的表达则相反;(3)在不同病理分型中,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IFN—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5,P〈0.024),其余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TNF—α在男性患者中表达高于女性患者(t=2,087,P=0.04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所检测指标在吸烟与否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在对照组中,IL-2与IL-4、IL-10、TNF-α呈正相关;在病例组中,IL-2与IL-4、IFN—γ、TNF-α呈正相关,IL-4与IL-6、IL—10、IFN—γ、TNF-α呈正相关,IL-6与IL—10正相关,IFN—γ与IFN-α呈正相关,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ANKG2D在外周血中低表达,Th2型细胞因子高表达,且与肺癌的分期有关;(2)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ANKGaD的下调导致患者免疫功能失调,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3)检测上述指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可为临床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Th1/Th2模式的体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银屑病的Th1/Th2反应模式。方法 标本取自 3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 2 0名正常对照者 ,利用植物血凝素 (PHA)和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分别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 ,通过ELISA法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IL 2、IFN γ和IL 4水平。结果 SEB显著促进银屑病组 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 (P <0 .0 1) ;SEB和PHA刺激组中 ,进行期IFN γ/IL 4的比值均明显高于静止期 (P <0 .0 1)。结论 银屑病属于Th1型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BCG - CpG - DNA干预对哮喘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4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治疗组3组,每组小鼠都为15只.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致敏激发,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为模型组,治疗组于致敏后分别以BCGBCG-CpG-DNA注射干预,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白胞总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4(IL -4)水平表达.并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法测定外周血Th1/Th2细胞之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治疗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血中IL -4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哮喘组比较,治疗组肺泡灌洗液中的白细胞总数、EOS计数、血中IL -4水平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血中的IFN -γ水平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血中的IFN -γ水平增加互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Th2( 1.49±0.32)比较,哮喘组外周血Th1/Th2比值(0.62±0.21)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Th1/Th2 (0.62±0.21)比较,治疗组Th1/Th2(1.12±0.21)明显升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CpG-DNA能哮喘小鼠气道炎症起到抑制作用、提高Th1,细胞因子IFN -γ的生成减少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IL -4的水平提高外周血Th1/Th2的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对慢性乙肝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PCR方法扩增乙肝病毒DNA片段.血清中HBV DNA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FN-γ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而IL-4水平明显增高(F=17.4,P<0.01).血清中HBV DNA 水平与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水平呈负相关(rs= 0.53, P<0.01).62.9%(35/56)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PBMC中检出HBV DNA,HBV DNA 阳性组和阴性组的IFN-γ水平具有显著差异(F=15.2,P<0.01).结论 (1)慢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以Th2类细胞因子占优势.(2)乙肝病毒侵犯淋巴细胞可能影响其免疫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HBV-DNA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8%,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18/24)(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HBV-DNA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h1类细胞因子中IFN-γ表达水平,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功能失衡状态,有利于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的效果,以及对两种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组(观察组)、拉米夫定组(对照组)各30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复制指标及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4),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在HBsAg、HBeAg、HBV DNA阴转、肝功能复常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水平升高,白介素-4(IL-4)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IFN-γ水平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IL-4水平两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较短期的疗程中,晶珠肝泰舒联合拉米夫定对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指标IFN-γ、IL-4水平变化有明显影响,可能与今后病毒的持久有效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型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素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明明显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流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γ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调IL-4的代名词,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Th)内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情况 ,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数 ,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佛波脂 (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 (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 4、IFN γ和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 ,2 3% - 18 6 %的CD4 + T细胞为Th1细胞 ,0 9% - 9 2 %为Th2细胞 ;0 7% - 7 1%的细胞仅表达TGF β ,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 + T细胞中 ,以Th0细胞居多 ;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 ,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 ,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 (P >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 ,其比例也明显减少 (P <0 0 5 ) ,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 ,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 (P <0 0 5 )。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结  相似文献   

12.
于晓燕  秦波 《西部医学》2010,22(12):2210-22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对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以接受α干扰素正规治疗的77名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治疗前患者外周血清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及Th2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最后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完全应答组患者外周血清IFN-γ水平较部分应答组及无应答组高(P〈0.05),完全应答组及部分应答组IL-10水平较无应答组低(P〈0.05)。结论α干扰素治疗不同应答水平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interlukin 4,IL 4)、γ 干扰素 (interferon gamma ,IFN γ)水平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IL 4和IFN γ水平。结果  ( 1)SLE活动组血清IL 4水平和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 2 )血清IFN γ水平 3组 (SLE活动组、非活动组和对照组 )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 3)SLE患者激素治疗后血清IL 4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IL 4、IFN γ作为区分CD4 T细胞亚群的指标之一 ,间接反映了Th1、Th2细胞活化状态 ;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IL 4/IFN γ值明显升高 ,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关 ;IFN γ水平无明显变化 ,说明活动性SLE患者存在Th2细胞优势活化状态 ,破坏了体内Th1/Th2正常平衡状态。血清IL 4水平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监测指标之一 ,并可作为疗效判断指标之一。寻找有效方法调节SLE患者血清IL 4水平 ,从而调节体内Th1/Th2平衡 ,将为治疗SLE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TH1/TH2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Th1/Th2变化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了20例正常人,35例慢性丙型肝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中的IFN-γ,IL-2,IL-4和IL-6的水平。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组Th2类细胞因子(IL-4,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h1类细胞因子水平IL-2也增高(P<0.05),然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Th1类细胞因子水平高。结论 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由此引起的Th1/Th2比值下降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病程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程的梅毒患者外周血中 IFN-γ、IL-2、IL-4、IL-17的水平情况,为梅毒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牡丹江市皮肤病研究所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已确诊为梅毒患者149例,其中包括Ⅰ期患者31例,Ⅱ期患者52例,血清固定患者36例,治疗后血清转阴患者30例,另设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l类细胞因子(IL-2、IFN-γ)、Th2类细胞因子(IL-4)及Th17类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变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梅毒患者组血清IL-2、IFN-γ、IL-4和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各组梅毒患者中IL-2和IFN-γ在一期梅毒中水平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其表达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而各组梅毒患者中IL-4和IL-17随着病情的进展其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在总体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1。结论:机体感染TP后Th细胞发生了由Th1模式向Th2模式的转变,这对于临床诊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及其Th1亚群CD4^ ,CD45RA^ ,Th2亚群CD4^ ,CD45RO^ 的表达,并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同期检测1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结果: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1细胞CD4^ CD45RA^ 明显下降(P<0.05),Th2细胞CD4^ ,CD45RO^ 虽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h1/Th2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FN-γ,IL-4水平均有降低,以IFN-γ水平下降最为明显(P<0.01),IFN-γ/IL-4比值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Th2及其功能对增强,Th1/Th2的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异性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对尘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尘螨变应原皮试阳性的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86例,于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取外周血.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IL—5 mRNA表达及血浆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特异性尘螨变应原疫苗皮下注射治疗疗程结束后,Th1细胞因子IFN—γ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加.而Th2细胞因子IL—4、IL—5及其mRNA表达显著下降。结论:特异性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纠正Th1/Th2细胞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减轻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CD4+Th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关系.方法 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hlL-4(50ng/mL)、rhGM-CSF(10ng/mL)和rhTNF-α(100μ/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1a、CD83、CD80、CD和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s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s表达CD1a、CD83、CD80、CD86和HLA-DR分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而分泌的IL-6水平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患者DCs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s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前后血清IL -12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 (Th)平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情况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相点血清IL -12、γ干扰素 (IFHγ)、IL -4水平 ,以与正常对照校对后的IFNγ/IL -4作为Th平衡指标 ,取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治疗前血清IL -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 ,Th平衡表现为Th2优势应答 ;治疗后HBeAg阳性完全应答组在治疗的第 3个月有明显的血清IL -12水平高峰 ,Th平衡得以恢复并保持Thl优势应答 ,HBeAg阳性部分应答组和HBeAg阴性组Th平衡仍以Th2 为优势应答。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和血清IL -12水平及Th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 ,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V免疫有所恢复 ,血清lL -l2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 ,治疗后Th平衡的恢复是完全应答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陶  吴平  陈捷  何惠娟  杨展 《华夏医学》2005,18(2):168-170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3^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分析Th1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免疫活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首先用刺激物刺激外周血T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相应的细胞因子。结果: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2表达水平较30例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原发性肝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