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选择性调节黄体酮受体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黄体酮受体A(progesterone receptor A,PRA)和黄体酮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的表达,并分析散发性乳腺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乳腺腺病和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例蜡块包埋组织各6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BRCA1、PRA和PRB蛋白及乳腺腺病组织BRCA1蛋白的表达,用Wilcoxon两样本检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腺病BRCA1表达的高低,用x2检验分析浸润性导管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结果 (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3%(41/68),低于乳腺腺病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85.3%(58/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标本PRA的阳性率为81.5%(22/27),高于BRCA1表达阳性标本PRA的阳性率53.7%(2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可影响PRA的表达.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RB的表达率在BRCA1表达阳性标本与表达阴性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不影响PRB的表达.结论 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选择性地与PRA的高表达相关联,但与PRB表达率不相关联,提示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选择性地调节PR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探讨BRCA1与散发性TNBC的关系.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TNB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散发性TNBC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2.0%(21/50),癌旁组织未检测出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在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0% (34/50)(P<0.05).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23,P=0.022).结论: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引起BRCA1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散发性TNB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转录因子FOX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FOXD1在人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为进一步阐明FOXD1在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方法将113例乳腺癌标本分为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癌癌旁组织;选取4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和4例乳腺癌癌旁组织标本,应用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FOXD1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按组织分类学标准,113例乳腺癌病例标本分为乳腺癌癌旁组织3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77例。qRT-PCR检测表明:与乳腺癌癌旁组织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FOXD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FOXD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FOXD1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提示FOXD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BRCA1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应血浆进行BRCA1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检出频率为35/102(34%),血浆的检出率为32/102(32%),而癌旁组织中没有检出BRCA1异常甲基化。根据不同病理特征将35例散发性乳腺癌按组织类型、不同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年龄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M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与对应血浆BRCA1异常甲基化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102例患者的组织与血清中甲基化检出率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5)。BRCA1基因甲基化结合病理特征表明,BRCA1基因在原位癌中甲基化检出率明显低于浸润性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相应标本BRCA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而BRCA1基因甲基化与否与肿瘤分级及年龄(绝经前后)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乳腺癌组织与血清有相似的甲基化模式,且在乳腺癌的组织分型与转移方面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CA2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2蛋白在各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RCA2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8%(36/86)、75.6%(65/86)和97.9%(46/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RCA2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BRCA1蛋白表达与DNA定量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柳州地区人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及mRNA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及图像分析检测2 5例正常乳腺上皮和增生上皮及5 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及DNA情况。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5 0例乳腺癌中的2 0例乳腺癌组织BRCA1mRNA表达。结果 在乳腺正常上皮、增生上皮和癌中BRCA1表达及DNA含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 0 1) ;BRCA1表达与DNA含量呈负相关(P <0. 0 1) ;BRCA1在不同肿瘤大小和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0 . 0 5 ) ,但在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DNA分析中,DI值和>5C %值总体分布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但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有显著性(P <0 . 0 5 )。结论 乳腺上皮中DNA含量增加,BRCA1表达下降,对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检测BRCA1表达及DNA含量在散发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预后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了解BRCA2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原癌基因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对32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RCA2、C-erbB-2、ER、PR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结合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RCA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6%,而在癌旁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P<0.05)。BRCA2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差异(r=0.372 8,P<0.05);与腋下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0.362 2,P<0.05),但与发病年龄、ER、PR、C-erbB-2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BRCA2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高、腋淋巴结转移相关。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RCA2和P53蛋白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2及P53蛋白在各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BRCA2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1.8%(36/86)、75.6%(65/86)和97.9%(46/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53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7.2%(32/86)、16.3%(14/86)和8.3%(4/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乳腺癌组织中BRCA2与p53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612,P〉0.05)。结论:BRCA2和p53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检测,并从病理科资料中提取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结果,分析BRCA1、BRCA2基因水平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 1、BRCA 2基因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8/95)、52.6%(50/95),癌旁组织阳性率66.3%(63/95)、72.6%(69/95),乳腺腺病组织阳性率89.3%(25/28)、92.9%(26/2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BRCA 2基因的阳性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BRCA 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223,P<0.05),与ER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289,P<0.05),与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498,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此两种基因的表达可协助筛查出乳腺癌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1.
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高于良性肿瘤,并与高发病年龄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原癌基因C—erhB-2、增殖核抗原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7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BRCAl及c—erhB-2、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分析BRCA1与临床病理指标及C—erhB-2、Ki67的关系。结果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或缺失,其失表达率为46.8%,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质。BRCA1的表达与C—erhB-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Ki67的表达无关(P〉0.05),与绝经状况、肿块大小、ER、PR状况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RCA1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BRCA1与C—erbB-2共同检测有望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及指导治疗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核和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BRCA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在不同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与高发病年龄、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家族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l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ee,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8例遗传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0.0%(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由于标本数量较少,BRCAl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BRCA1对MCF-7细胞hTERT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观察外源性BRCA1基因转染MCF-7细胞后对hTERT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hTERT蛋白表达的变化.MTF比色试验观察BRCA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源性BRCA1真核表达质粒组MCF-7细胞较未转染组MCF-7细胞hTERT蛋白表达明显减弱.BRCA1基因转染后的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结论外源性BRCA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hTERT基因的表达,并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BRCA1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方法取本院妇产病理研究室1996年1月~2003年8月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存档蜡块,共81例。用鼠抗人BRCA1蛋白C端单克隆抗体检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BRCA1蛋白的表达,以同侧或对侧卵巢的正常生发上皮、同期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标本的BRCA1蛋白的表达作为对照。结果81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仅44例(54.3%)BRCA1蛋白在细胞核中正常表达,34例(42.0%)在细胞浆中错位表达,3例(3.7%)表达完全缺失。13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找到正常卵巢生发上皮,有2例BRCA1蛋白表达异常,异常表达率为15.4%。BRCA1蛋白在12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中未见异常表达。结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中BRCA1蛋白异常表达率高,表达异常包括细胞核中表达下降甚至缺失,以及细胞浆中错位表达,这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乳腺癌易患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变异及其蛋白产物功能的改变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调节细胞周期,修复DNA损伤,诱导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对BRCA1功能及蛋白产物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文中分析BRCA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80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的存档蜡块,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蛋白。分析BRCA1的表达和患者的年龄、肿物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p53表达的关系。结果经多样本χ2检验,无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组之间的BRCA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35),转移1~3个淋巴结、4~9个淋巴结、10个以上淋巴结3组之间的BRCA1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3)。BRCA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414,P<0.05)。BRCA1蛋白在ER阴性组的表达率高于ER阳性组(P=0.002),在PR阴性组的表达高于PR阳性组,在HER-2阴性组的表达高于HER-2阳性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在p53阳性组的表达高于p53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在≤45岁年龄组与>45岁年龄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BRCA1蛋白在不同肿瘤大小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3)。结论 BRCA1的表达与ER、PR、HER-2呈负相关,与组织学分级及p53表达呈正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肿物大小及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