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研究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0 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 BRCA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 ,癌旁与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BRCA1蛋白有望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53 蛋白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ER2 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 化学检测p53 在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蛋白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常规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 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 的蛋白表达。结果:p53 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II 级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 级(P<0.05),但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 无明显相关。ER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表达率低于ER 阴性的表达率(P<0.01),ER 和PR 共同 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p53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ER 或PR 阴性的表达率(P<0.05)。p53 蛋白阳性患 者的5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53 阴性患者(P<0.01),而且是HER2 阴性乳腺浸润导管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53 蛋白表达与HER2 阴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相关,并且是其独立的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BRCA1能否在乳腺癌细胞中调节黄体酮受体A和B的表达.方法 在乳腺癌细胞MCF-7中,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含有野生型BRCA1 cDNA的pFlag-CMV2-BRCA1 wt质粒或BRCA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过表达BRCA1或敲低BRCA1的表达.转染24 h以后,加入含有100 nmol/L黄体酮完全培养基刺激24 h.提取全细胞蛋白或总RNA,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BRCA1、黄体酮受体A(PRA)和黄体酮受体B(PRB)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BRCA1,PRA和PRB蛋白的表达下降,而PRA和PRB在mRNA水平无变化;BRCA1的表达被敲低后,PRA和PRB的表达升高.结论 在乳腺癌细胞中,外源性和内源性BRCA1都可以下调PRA和PRB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asso-ciated RING domain 1(BARD1)与其相关蛋白c-erbB-2、P53、ER、PR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BRAD1蛋白表达对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腺病中BARD1、c-erbB-2、P53、ER和PR的表达。结果:①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c-erbB-2、P53、ER和P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92/156)、76.9%(120/156)、36.5%(57/156)、45.5%(71/156)和51.3%(80/156);腺病组织中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20/22)、13.6%(3/22)、9.1%(2/22)、72.7%(16/22)、72.7%(16/22),各蛋白在两组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RD1的表达与P53相关,而与c-erbB-2、ER和PR的表达无关联性。③BAR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级和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BARD1低表达或缺失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级相关,BARD1检测对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9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8例乳腺腺病患者的BRCA1、BRCA2基因进行检测,并从病理科资料中提取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表达结果,分析BRCA1、BRCA2基因水平和患者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ER、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BRCA 1、BRCA 2基因在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50.5%(48/95)、52.6%(50/95),癌旁组织阳性率66.3%(63/95)、72.6%(69/95),乳腺腺病组织阳性率89.3%(25/28)、92.9%(26/2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乳腺腺病组织比较,BRCA1、BRCA 2基因的阳性率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1、BRCA 2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8,-0.223,P<0.05),与ER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0.289,P<0.05),与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2,-0.498,P<0.05),与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1和BRCA2基因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此两种基因的表达可协助筛查出乳腺癌高危患者及早期发现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和预后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15例乳腺增生病标本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为47.5%,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均未发生甲基化;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PR、C-erbB-2阳性表达无相关性,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ER的阳性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在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进展中有一定作用,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不良的分子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50例良性增生病变标本中Fhit基因及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的表达情况。结果:Fhit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为27.34%(35/128),明显低于其在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Fhit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绝经情况、肿瘤长径、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Fhit蛋白表达与ER及PR表达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ER、PR和Fhit蛋白的表达对于乳腺癌诊断、肿瘤恶性程度判定及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44v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和71.2%(47/66),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CD44v6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廷  齐凤杰  赵树鹏  姚萍 《广东医学》2012,33(2):192-195
目的 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7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腺病10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2例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阳性表达率为20.5%,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为40.0%,2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为65.0%,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为70.0%,10例乳腺腺病为80.0%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为83.3%,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低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5);14-3-3σ的表达在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受体及ER受体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45/73)、55.0%(11/20)、45.0%(9/20)、40.0%(4/10)、30.0%(3/10)30%和16.7%(2/12),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dm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呈负相关(rs=-0.458,P=0.000).结论 14-3-3σ和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HMGB1的表达水平,分析HMGB1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58%与16.55%,均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46.04%与0.00%(P < 0.01)。HMGB1在组织学高级别、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率更高(P < 0.05),细胞核高表达率在组织学高级别中更高(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是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OR=2.197,P < 0.05)。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28,P < 0.01)、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OR=0.133,P < 0.01)及TNM分期(OR=3.817,P < 0.05)是HMGB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139例乳腺癌病人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66.5(18~7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88.49%(123/139),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7.70%(108/139)。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法分析不同细胞核、细胞质表达组间的五年生存率、五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生存曲线,显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五年无复发生存率(P < 0.05)。结论HMGB1细胞核高表达及细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人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细胞核高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有指导意义,细胞质阳性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和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otch1、环氧化酶-2( COX-2)和E-钙黏附蛋白( E-cad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腺病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otch1, COX-2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腺病组织中,Notch1,COX-2,E-cad的阳性表达率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中Notch1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E-cad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 COX-2和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COX-2,Notch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Notch1和COX-2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Notch1和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提示Notch1和COX-2表达在的检测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及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乳腺癌BRCA1蛋白失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浆/细胞核和细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高于良性肿瘤,并与高发病年龄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探讨BRCA1与散发性TNBC的关系.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TNB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散发性TNBC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2.0%(21/50),癌旁组织未检测出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在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0% (34/50)(P<0.05).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23,P=0.022).结论: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引起BRCA1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散发性TNB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Ki -67和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3 0例正常乳腺组织、3 0例异型增生的乳腺癌旁组织和 5 0例乳腺癌组织Ki -67和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为 92 % (4 6/ 5 0 ) ,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 (P均 <0 .0 1)。正常乳腺组织BRCA110 0 % (3 0 / 3 0 )呈阳性表达 ,强阳性表达率为 70 % (2 1/ 3 0 ) ,异型增生BRCA1阳性表达率为 80 % (2 4/ 3 0 ) ,强阳性表达率为 3 6.67% (11/ 3 0 ) ,定位于细胞核。而乳腺癌BRCA1阳性表达率为 5 8% (2 9/ 5 0 ) ,无一例强阳性表达 ,其亚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 ,也见于胞浆、胞核胞浆。Ki -67强阳性表达者术后 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BRCA1表达正常的乳腺癌病人术后 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减弱者 (P <0 .0 5 )。结论 检测Ki-67和BRCA1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