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β-咔啉-3-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咔啉类衍生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生物碱,对其衍生物的报道目前仍层出不穷[1]。对于β-咔啉类衍生物的研究是始于最简单的化合物Harman和Norharmane 以及它们的酯与苯二氮受体的相互作用[2],这类药理作用激发了人们对β-咔啉类衍生物的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的探索。近几年来的研究表明,β-咔啉类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3, 4],而且某些β-咔啉类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这些研究结果更激起了人们对β- 咔林类抗癌衍生物的兴趣。近期研究工作表明,对于β-咔啉类衍生物,在其3-位进行结构修饰,对活性有明显影响[5]。因此,我们针对β-咔啉母核的结构特点,在其3-位上予以氨甲酰基取代,合成了一系列β-咔林3-甲酰胺类新衍生物,并利用黏度滴定、Tm(解链温度)测定及紫外光谱滴定法以及微量量热等技术研究其与CT-DNA的作用。在与CT-DNA的相互作用中 ,它们均能引起CT-DNA Tm的改变,黏度滴定实验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以嵌插方式结合,紫外光谱滴定法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度是有差异的,这与抗肿瘤筛选的结果一致。微量量热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与DNA的作用是熵驱动的。这些结果均表明该β-咔啉-3-甲酰胺衍生物是以DNA为靶,并通过与DNA碱基的嵌插产生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咔啉类生物碱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凋亡作用及PTEN、ERK 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不同时间β-咔啉类生物碱对胃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RT-PCR法检测PTEN、ERK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β-咔啉类生物碱体外能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了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不同浓度的对β-咔啉类生物碱作用于人胃癌SGC-7901细胞24、48 h后,PTEN m RNA的表达增高,ERK m RNA的表达减少,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人胃癌SGC-7901细胞对β-咔啉类生物碱具有药物敏感性,β-咔啉类生物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β-咔啉类生物碱诱导胃癌细胞中PTEN-m RNA的表达增高和ERK m RNA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合成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方法:以9-芴甲氧基碳酰氯与3种不同的氨基酸(甘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分别反应制得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后,再以二碳酸二叔丁基酯作为酯化试剂,以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与制得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反应合成得到相应的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结果:采用本法合成得到3个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的叔丁基酯,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确证.结论:本法是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适用性广的制备9-芴甲氧羰基氨基酸叔丁基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β-咔啉类生物碱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β-咔啉类生物碱设定为浓度0、5、10、20、40μg/mL,分别用其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h,透射电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对SGC-7901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结果可见SGC-7901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提示其可诱导细胞凋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分析,在不同浓度β-咔啉类生物碱(0、5、10、20、40μg/mL)作用下,SGC-790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0.25)%、(6.30±0.39)%、(9.34±0.54)%、(11.33±0.37)%、(19.86±0.55)%,0μg/mL组分别与其他药物浓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咔啉类生物碱可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6-甲氧基-7-[(1-甲基-4-哌啶)甲氧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1-叔丁氧羰基-4-对甲苯磺酰氧甲基哌啶和香草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过脱叔丁氧羰基、甲基化、硝化、还原,最后经Niementowski环合得到。结果 实验总收率约为56%。结论 优化的新工艺减少了反应步骤、降低了制备成本、简化了反应操作条件、提高了产率,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叔丁氧羰基碳酸酐((Boc)2O)和氨基丙醇反应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醇(Boc-氨基丙醇),以此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封端聚乳酸(BocNH-PLLA),叔丁氧羰基(Boc)经三氟乙酸处理脱除后得到端氨基聚乳酸(PLLA-NH2).以PLLA-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ω-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合成聚L-乳酸-聚ω-苄氧羰基L-赖氨酸两嵌段共聚物(P(LLA-LLz)).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LLA-NH2端基亲核性明显提高,可引发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PLLA-NH2的合成方法简便,氨基封端率高,其分子量和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者探索了一个专属性强和灵敏度高的HPLC 法,用于同时分析粉色西番莲 Passi-flora incarnata 提取物中的牡荆素、异牡荆素、哈尔满、哈尔明碱和哈尔醇的含量。实验用 HPLC 系统采用 Water~(TM) Nova-pak~@C_(18)(150×3.9 mm,4μm)柱,以甲醇-水-乙酸作梯度洗脱系统,用 PDA UV(25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β-咔啉类生物碱对SGC-7901荷瘤裸鼠HGF/c-MET通路中PI3K/AKT、FAK信号分子的变化,探讨β-咔啉类生物碱抗胃癌信号通路的可能靶点。方法建立荷瘤裸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β咔啉类生物碱高、中、低组,空白对照组(给药方式:每天1次,连续14 d;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用14 d)。5-FU组给予5 mg/L,每周1次,累计2周。记录各组裸鼠瘤体质量变化。使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结构,Tunnel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方法检测PI3K/AKT、FA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FA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β咔啉类生物碱能抑制SGC-7901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SGC-7901荷瘤裸鼠肿瘤凋亡,不同浓度的β-咔啉类生物碱作用于SGC-7901荷瘤裸鼠各组14 d后。随着浓度增加,瘤块质量均有降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比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组,β咔啉类生物碱组中,低剂量组均有坏死,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坏死较为明显。FAK、Grb2、PI3Kp85a、p-PI3Kp85a、AKT、p-AKT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β-咔啉类生物碱浓度的增加而蛋白表达逐渐降低,5-FU组和β咔啉类生物碱组对比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nel染色镜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最少,阳性组、中、低剂量组均有细胞凋亡,高剂量组肿瘤细胞凋亡率最高。5-FU组、β-咔啉类生物碱组Grb2、PI3Kp85a、FAK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β-咔啉类生物碱高剂量组和5-FU组Grb2、PI3Kp85a对比空白对照组mRNA水平降低(P0.05)。β-咔啉类生物碱高剂量组p-PI3Kp85a、p-AKT表达对比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5-FU与β-咔啉类生物碱相比具有更有效的抑制SGC-7901荷瘤裸鼠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可能与β-咔啉类生物碱抑制PI3Kp85a、AK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双取代吡啶及碘代氨基甲酸炔丙酯类,考察其体外防霉抗菌活性.方法:共设计合成了7个全新化合物,其中以S置换N,设计合成了3-(2-氮氧吡啶硫代羰基氧)-1-丙炔化合物.选用常见的8种工业霉菌(黑曲霉、变色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黄曲霉、宛氏拟青霉、腊叶芽枝霉、球毛壳霉)和5种细菌(巨大芽孢杆菌、荧光极毛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体外防霉抗菌测试.结果:初步试验表明,上述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防霉抗菌活性.化合物3-(2-氮氧吡啶硫代羰基氧)-1-丙炔(3e)最低抑制浓度(MIC)在(2~30)×10-6g/ml之间.结论:化合物3e有继续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川芎咔啉碱的合成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咔啉碱的新合成方法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色胺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合反应,脱氢芳化反应制得川芎咔啉碱。用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MTM法检测细胞的活力,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川芎咔啉碱的化学结构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分析证实。川芎咔啉碱对H202引起的人胎儿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当浓度达到1.2mmol/L时保护作用最大。在浓度O.1—1.2mmol/L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川芎咔啉碱对H202诱导的HUVECs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可能对内皮损伤时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新型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并研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β-酮酰胺和一系列α,β-不饱和醛为原料,基于LUMO活化模式,经过仲胺催化的Michael加成/环化和三甲基硅烷化反应,合成出一系列结构新颖的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新型哌啶螺环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HRMS,1H-NMR和13C-NMR确证,立体选择性经HPLC和X-ray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活性好于哌啶类抗菌天然产物槟榔碱;化合物9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其MIC值达到33.4μg/m L。结论:该新型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附子水煎液中生物碱成分, 并运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其抗肿瘤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为附子抗肿瘤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使用UPLC-MS/MS技术定量分析附子水煎液中12种生物碱含量。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 Cards平台预测附子生物碱成分与肿瘤的疾病靶点,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作用网络,并对核心基因进行GO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  结果  附子水煎液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最高, 约占59.07%, 醇胺型生物碱含量次之, 约为29.48%。网络药理学推测附子生物碱抗肿瘤关键靶点为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ATP结合盒B亚家族成员1(ABCB1)基因, 并与炎症反应、磷脂酰肌醇、缺氧诱导因子、雌激素、中心碳代谢等紧密相关。  结论  该方法能同时定量分析附子中12种生物碱成分, 简便可行、准确可靠, 同时网络药理学结果可为附子临床抗肿瘤应用提供依据, 为后期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体外诱导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细胞炎性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方法 U251细胞经常规去血清培养,采用终浓度为0.2~4.0 μmol/L Aβ1-42处理U251细胞24 h,以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2 μmol/L Aβ1-42处理U251细胞12、24、36、48 h后,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细胞RANTES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和STAT1的表达.结果 随着Aβ1-42剂量的增加,细胞的存活率降低(P<0.05);用2 μmol/L Aβ1-42处理U251细胞12、24、36、48 h,结果显示NO的生成于24 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同浓度Aβ1-42处理U251细胞24 h后,RANTES的表达增加4倍(P<0.01);2 μmol/L Aβ1-42刺激U251细胞24 h后细胞内NF-κB P65和STAT1从胞浆移至胞核且表达明显. 结论 Aβ1-42降低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存活率,诱导NO和RANTES的释放,提示Aβ1-42诱导的U251细胞趋化因子RANTES产生可能与NF-κB和STAT1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浓度Aβ1-42单体/寡聚体对胆碱能SN5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CORM-2的作用.方法 将相同细胞浓度的SN56细胞培养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β1-42组、Aβ1-42+CORM-2 50μM组及Aβ1-42+CORM-2 100μM组.Aβ1-42组三列细胞分别在10nM、100nM及1μM Aβ1-42单体/寡聚体的环境中培养.Aβ1-42+CORM-2 50μM组和Aβ1-42+CORM-2 100μM组细胞除每孔L分别含50μM及100μM CORM-2外,其余培养条件与Aβ1-42组相同.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培养3d后,用MTT法比较不同组别细胞存活率.结果 Aβ1-42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73±0.94)%、(67.99±0.79)%、(60.42 ±0.62)%,随Aβ1-42浓度增加而下降.Aβ1-42+CORM-2 50μM/100μM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5.15±0.096)%、(63.20±0.17)%、(55.33±0.19)%;(73.20±0.27)%、(64.34±0.11)%、(54.17 ±0.12)%,均低于单纯Aβ1-42组;并且不同CORM-2浓度之间,降低细胞存活率的作用存在差异.结论 低浓度Aβ1-42单体/寡聚体可降低SN56细胞的存活率,并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不同浓度CORM-2均可使SN56细胞的存活率下降,且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口虾蛄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并研究口虾蛄总生物碱在体外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口虾蛄乙醇提取物及新鲜口虾蛄分别以酸提碱沉,继以乙酸乙酯萃取,取得上清提取物(简称L)和沉淀提取物(简称S);以薄层色谱法探讨各提取物的分离条件及初步化学性质鉴定;继用CCK-8法观察各提取物体外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以新鲜口虾蛄酸提碱沉后萃取所得总生物碱较多;氯仿-环乙烷系统分离各提取物效果最佳;沉淀提取物(S)的显色反应及色谱显色结果显示其可能为生物碱类物质;口虾蛄总生物碱S1和S2均对人鼻咽癌CNE-2Z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上清提取物L1及L2则不明显;口虾蛄总生物碱S1和S2作用于人鼻咽癌CNE-2Z细胞48 h后,其IC_(50)分别为(71.18±0.56)μg/mL和(49.31±0.65)μg/mL。结论以新鲜口虾蛄酸提碱沉后萃取总生物碱的方法,简便、稳定、高效;口虾蛄总生物碱体外可明显抑制人鼻咽癌CNE-2Z细胞生长,显示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三蛇胆川贝糖浆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梦娴 《广西医学》2001,23(4):757-759
目的:建立三蛇胆川贝糖浆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碱性 氯仿提取总生物碱的方式,加入过量硫酸与提取出的生物碱反应,用氢氧化钠回滴过剩的硫酸,以西贝母碱为参照物,根据生物碱消耗的硫酸量计算含量。结果:含量测定平衡回收率为94.6%,RSD=0.966%。结论:碱性下用氯仿(1倍供试品量)提取供试品生物碱4次,然后进行酸碱滴定的方法,可以测得三蛇胆川贝糖浆中的总生物碱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于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神经毒性、血清诱导激酶(serum-inducible kinase,SNK)-树突棘相关Rap特异性GTP酶活化蛋白(spine—associated Rap guanosine triphosphatase activating protein,SPAR)途径、N-甲基一D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三者的关系,探讨滋补脾阴方药保护Aβ损伤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干粉Aβ1-40配制成溶液,在37℃恒温箱中孵育72h,获得聚集态纤维状Aβ1-40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以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建立Aβ1-40(5μmol/L)损伤神经元模型,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为干预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观察SNK、SPAR及NMDAR亚基NR1、NR2A、NR2B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元暴露于Aβ1-40(5μmol/L)2h后,SNKmRNA表达上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Aβ1-40(5μmol/L)组比较,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组SNKmRNA表达下调,SPAR、NR1、NR2A和NR2BmRNA表达上调,以2%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Aβ引起神经元损伤的过程与SNK—SPAR途径和NMDAR相关;滋补脾阴方药对Aβ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NMDAR表达,阻断SNK—SPAR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中RAGE/ROS/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胎牛血清组、空白组及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的细胞活力,确定地黄饮子含药血清的最佳浓度和作用时间。(2)以0~20μmol/L Aβ_(1-42)寡聚体处理SH-SY5Y细胞24 h和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碘化丙啶(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确定Aβ_(1-42)作用细胞的最佳浓度及时间,以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3)采用MTT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观察各组细胞凋亡,采用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检测各组活性氧(ROS)含量,观察地黄饮子对Aβ_(1-42)诱导的SH-SY5Y的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4)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中剂量组RAGE蛋白;进一步将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进行RAGE转染后,采用DHE染色法检测各组ROS含量,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观察地黄饮子对Aβ_(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及RAGE表达的影响。【结果】作用时间为24 h时,地黄饮子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细胞活力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建立AD体外模型的Aβ_(1-42)浓度为5μmol/L,作用时间为24 h。各给药组Aβ_(1-42)诱导细胞活力较模型组显著增强,细胞凋亡率和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地黄饮子中剂量组细胞活力最强,细胞凋亡率最低。地黄饮子中剂量组Aβ1-42诱导细胞RAGE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地黄饮子中剂量组能降低RAGE转染的Aβ_(1-42)诱导SH-SY5Y细胞的ROS生成和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地黄饮子可能通过抑制ROS产生和细胞凋亡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抑制RAGE蛋白来防治AD。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黑曼和昆明山海棠碱A片中生物碱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当黑曼的部位相同时,秋季采集的样品中生物碱含量较春季采的高;当采集季节相同时,黑曼根较茎中的生物碱含量为高。对昆明山海棠碱A片中雷公滕次碱的质量和百分含量均进行了测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测定的变异系数为0.55%。本法较灵敏而且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