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三氧化二砷洗脱支架(AES)的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其药物释放的特征及初步功效。方法以肝素化聚氨酯为药物支架涂层材料,三氧化二砷(As2O3)为药物,成功制备新型AES,研究其在(37±0.5)℃、体外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值=7.4)中的释放规律。在体内比较AES与金属裸支架(BMS)植入4周时的相关组织反应及血管内膜增生的情况,观察支架表面的内皮化进程及内皮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支架所载药物在1周内全部释放。支架植入1周后,AES植入处的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率为(62.6±9.6)%,显著高于BMS及单聚合物涂层支架(PCS)植入处的(18.1±3.3)%及(21.2±5.3)%(P值均<0.05)。AES植入处血管的管腔面积较BMS及PCS植入处显著增加(P值均<0.05),而内膜面积、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率及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少(P值均<0.05)。支架植入4周后,BMS及AES植入处表面均内皮化完全。以60mg/mL的速度注入乙酰胆碱,BMS、PCS、AES植入处血管的平均收缩率分别为(21.7±4.5)%、(20.4±3.7)%、(23.3±4.2)%,3种支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聚氨酯涂层的AE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药物释放在动物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模型中可有效抑制内膜增生,并具有较好的内皮覆盖性能。该支架的深入研究及优化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在减少ISR发生的同时,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新型内皮友好型支架。  相似文献   
2.
小口径膨胀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是血管移植手术中最常见的替代品之一,然而术后血栓的形成和血管内腔的再狭窄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采用静电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建CD133功能化肝素/胶原蛋白(HEP/COL)多层膜可以抑制血栓的形成,并且为血管的内皮化提供可能;通过扫描电镜、红外谱图跟踪HEP/COL多层膜的组装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证明抗体的接枝。结果发现,CD133功能化的HEP/COL多层膜成功地覆盖到了ePTFE人造血管表面;接触角从127°减小到106°,表明血管的浸润性得到提高;血小板吸附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人造血管表面血小板吸附数量明显减少,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步溶液聚合法合成表面含有羧基的聚氨酯(PU),并用1-乙基-3-(二甲基丙胺)碳二亚胺(WSC)对聚氨酯表面羧基进行活化后,在4℃下柠檬酸钠缓冲液中与肝素上氨基反应得到表面共价键接枝的肝素化聚氨酯膜。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法、红外光谱法等对肝素化前后结构特征进行表征,用静态水接触角、体外抗凝血性测试其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在pH=5.0的肝素柠檬酸钠缓冲液中反应96 h,聚氨酯表面肝素接枝率最高,接枝量达到1.92μg/cm^2;同时,共价接枝肝素后接触角从61&#176;降低到44&#176;,并且抗凝血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支架对猪损伤冠状动脉局部炎性因子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了解As2O3洗脱支架对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 方法 在8只小型家猪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双盲植入裸金属支架(裸支架组)、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As2O3洗脱支架,7 d处死,检测支架段血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6蛋白和mRNA表达,HE和免疫组化检测炎性细胞浸润,体外观察As2O3对人T淋巴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裸支架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0.857±0.053和0.724±0.027,IL-6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0.551±0.032和1.015±0.041,As2O3洗脱支架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均降低支架段血管MCP-1(分别为0.421±0.055和0.406±0.042)和IL-6(分别为0.151±0.032和0.146±0.051)蛋白的表达(P<0.01),并同时降低MCP-1(分别为0.338±0.047和0.327±0.051)和IL-6(分别为0.531±0.052和0.523±0.061)mRNA的表达(P<0.01),As2O3洗脱支架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段血管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较裸支架组明显减少.体外细胞培养显示,As2O3具有诱导入T淋巴细胞凋亡作用. 结论 As2O3洗脱支架具有减少猪损伤冠状动脉炎性细胞浸润和抑制炎性因子MCP-1、IL-6表达的作用,诱导炎性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二羟甲基丙酸(bis-MPA)为扩链剂合成了一种侧 链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聚碳酸酯型聚氨酯材料。将氨基封端的四代树枝状聚酯大分子共价接枝到聚氨酯的侧链上,脱除树枝状分子表 面缩酮保护基后得到了一种新型的侧链树枝化多羟基聚氨酯材料。此聚合物能有效黏附CD133抗体,黏附了抗体的材料可大大提高 CD133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这一结果为通过加速血液接触材料表面内皮化来提高其血液相容性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以二乙酸甘油酯(GD)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并以此为增塑剂,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OGLA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采用DSC研究了共混膜的Tg和结晶性变化,考察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渗出性。结果表明: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T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与聚乳酸相比,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OGLA增塑体系与GD增塑体系相比较,优势在于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的渗出。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丁二酸酐以及碳酸甘油酯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五元环碳酸酯的聚乙二醇功能性大单体(mPEGGC);以mPEGGC为碳酸酯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碳酸酯与不同类型的胺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动力学活化能。结果表明:碳酸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胺的用量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正庚胺与mPEGGC反应的活化能最低(5.63 kJ/mol);在相同温度下,环己胺与碳酸酯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2氨基庚烷与碳酸酯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8.
以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硬段、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为软段、赖氨酸乙酯盐酸盐(Lys-OEt)作为扩链剂合成一种新型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红外光谱分析和细胞培养,探讨了聚氨酯弹性体软硬段比例、扩链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和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聚氨酯的机械性能提高.采用Lys-OEt扩链的聚氨酯弹性体拉伸强度达到18.6 MPa,在Lys-OEt、1,4-丁二醇(BDO)、二羟甲基丙酸(DMPA)3种扩链剂中力学性能最佳.初步的细胞培养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叔丁氧羰基碳酸酐((Boc)2O)和氨基丙醇反应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醇(Boc-氨基丙醇),以此为引发剂在辛酸亚锡的催化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聚合合成叔丁氧羰基氨基封端聚乳酸(BocNH-PLLA),叔丁氧羰基(Boc)经三氟乙酸处理脱除后得到端氨基聚乳酸(PLLA-NH2).以PLLA-NH2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ω-苄氧羰基L-赖氨酸-N-羧酸酐(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合成聚L-乳酸-聚ω-苄氧羰基L-赖氨酸两嵌段共聚物(P(LLA-LLz)).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LLA-NH2端基亲核性明显提高,可引发ω-Z-L-Lysine-NCA开环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PLLA-NH2的合成方法简便,氨基封端率高,其分子量和单体与引发剂的摩尔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方法  10只健康实验猪,共进行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10次,股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6次。从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解剖、术中血管吻合的难易以及术后评价血管通畅等方面比较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的优劣。结果  从血管解剖角度,颈总动脉较深,吻合操作较困难,但血管较粗(直径4.8 mm±0.3 mm),分支少。股动脉较颈总动脉表浅,更易定位分离,术中操作易于暴露,吻合较为容易,但相对较细(直径3.9 mm±0.2 mm)且穿支较多。颈总动脉小口径血管移植血管闭塞6枚,股动移植模型闭塞4枚。当人工血管发生血栓形成时,均未能观察到术后猪有异常表现,术后临床观察不能帮助准确判断移植血管通畅与否。结论  猪颈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移植模型建立具有可行性,但两者各有利弊,均可以作为研究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