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人正常股骨近端参数的特点,为国产假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国人髋关节前后位CR片,由Unisight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股骨头直径、颈长、颈干角、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峡部高度、髓腔闪烁指数和干骺端髓腔闪烁指数等参数,并与国内学者测量的以及欧美人股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国人正常股骨大体形态学参数与Noble、Massin等所测欧美人的股骨参数几乎都有差别,特别是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于骺端宽度T+20、TO、T-20、峡部直径、股骨头直径等参数差别较大。本组测量的漏斗状股骨占20%,远高于Noble、Massin等测量欧美人的8%和11.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国内刘勤等测量的国人股骨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系统便于对股骨近端大体形态的研究以及参数的测量,可用于人群股骨形态的普查;建立股骨近端参数的数据库对设计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股骨假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股骨近端解剖形态的CT三维重建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正常中国人股骨近端大体形态,测量29个解剖参数,为选择、设计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82例正常中国人进行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在CT三维重建后利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对股骨近端的解剖形态进行参数测量,并与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股骨近端髓腔的形状和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股骨近端各形态参数接近正态分布,左右无明显差异;颈干角与偏心距之间呈现很强的负相关,股骨头直径与股骨颈直径、股骨头高度、股骨头顶点至大转子间的距离、股骨前弓最高点至小转子上缘截面距离有较强的相关性;与白种人相比较,在偏心距、颈干角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国人的偏心距较白种人明显小,而颈干角明显大于白种人;与现有国内利用X线片测量的参数相比,各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选用欧美人工髋关节假体,需考虑中国人股骨近端解剖形态与白种人之间的差异,以便术中恢复股骨头中心;股骨CT三维重建对定制性假体的意义重大,而股骨X线片对标准型假体的选择,具有方便、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性别、年龄对股骨髓腔形态的影响,以指导假体的选择和术中操作,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选取骨科及放射科各年龄段男、女性病例共500例。采集标准髋关节正位片,应用Onis 2.3软件进行测量,测量股骨近端外部形态参数、髓腔近端径线参数、近端髓腔形态参数共计13个参数,将数据输入SPSS V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欧美人种相比,本组测得偏心距明显较小,而颈干角明显较大(P<0.05),大多数股骨近端髓腔径线参数比欧美人种明显较小(P<0.05)。CFI明显较欧美人种大(P<0.01),Noble分型香槟酒杯型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而正常型所占比例较低。31~50岁人群男女股骨近端形态相差最大(P<0.05); 0岁以上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差异最小(P>0.05)。31~70岁人群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股骨头直径、偏心距、峡部位置、峡部内外径以及小结节水平髓腔内径上(P<0.05)。男、女性小粗隆中点下方20 mm水平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外径与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而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均P<0.05),而且女性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更高。结论: 国人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性,尤其是女性近端髓腔内径以及峡部内径随年龄增长均逐渐增宽而髓腔形态趋向变直。男女性股骨形态差异随年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70岁以上人群男女股骨形态几乎没有差异,31~70岁男性股骨近端髓腔较女性宽而峡部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应用国外进口的非骨水泥假体过程中,发现某些假体与股骨干骺端、峡部的匹配不能保持一致,不太适合中国人股骨的特点。例如,当假体柄远段与股骨干髓腔匹配时,近段髓腔与假体却可能匹配不良,造成松动,甚或出现近端皮质劈裂的情况。为此,我们通过国人股骨X线髋...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比较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股骨上段形态特点,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行手术治疗提供参数依据。方法按照karlpemer分型诊断标准从我院放射科筛选出髋臼发育不良51例(94髋)按karlpemer分型分为I度23例(40髋)、II度14例(26髋)、III度6例(12髋)、Iv度8例(16髋),再随机抽取20例正常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别测量比较其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小转子下2cm处髓腔宽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正常组与I度、正常组与II度、正常组与III度及正常组与IV度之间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双侧髋臼发育不良样本健侧与患侧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度之间各项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I度之间小转子下2cm髓腔宽度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III度在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cm髓腔宽度两项上有显著性差异,正常组与Ⅳ度在股骨头直径、股骨颈长度和小转子下2cm髓腔宽度三项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按照karlpemer分型,随着髋臼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增加,股骨形态学上会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股骨头大小、股骨颈长度及髓腔宽度。②在选择手术,特别是全髋关节置换时应因人而异,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股骨近端髓腔不规则的解剖形态与目前规则的假体杆柄不完全匹配,是引起术后假体松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设计的分叉内锁式人工关节把现有假体规则性杆柄变为不规则,适应了股骨近端不规则性髓腔。并呈多平面、多点位锚固,多方向防止术后假体在髓腔内的早期蠕动和晚期的松动,给人工关节置换,带来一个新的方法和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7.
使用Philips iCT 256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正常国人股骨远端解剖学参数,为符合国人解剖学特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假体设计提供解剖参数参考及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国人股骨远端后髁角男性小于女性,而前髁角男性大于女性,具有性别差异性(P<0.05);国人滑车沟角无性别差异性;国人男性股骨远端横径、股骨远端外侧髁高度及股骨面率均大于女性,具有性别差异性(P<0.05),提示国人股骨远端前髁角、后髁角及股骨面率解剖学参数具有性别差异性,在TKA中假体的设计与选择应予以体现,使假体与膝关节形态匹配度更高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近段髓腔解剖参数测量与不同类型人工股骨假体的选择。方法选取375例髋关节(含股骨上段)正侧位CR影像学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股骨近段髓腔径长度参数、形态参数特点及其同患者年龄、性别间的相关性。对其中102例(106髋)行四种人工股骨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予以术前观察及术后随访,记录其髋关节功能( 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分析其翻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女性患者的年龄与峡部内径呈显著正相关性,同CFI呈显著负相关性,男性患者峡部内径及CFI则同年龄因素无显著相关。采取四种不同人工股骨假体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上均无明显差异( P>0.05),说明其皆获得理想疗效。其中使用直柱型柄假体植入的A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高于其余三组患者,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四组均无无菌松动翻修情况发生,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医师在临床评估股骨近段髓腔解剖参数及形态时可采用DCFI、MCFI及CFI相结合的方式,不同人工股骨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显优劣,均具有理想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可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毅  贾明鸣 《中外医疗》2010,29(12):170-170
目的通过测量犬股骨的三维CT图像,建立解剖数据信息。方法手术取下完整的犬股骨,行三维CT扫描,获得三维重建图像,通过专业软件测量股骨髓腔的横、长径等数据,整合分析数据。结果建立了犬股骨的完整髓腔形态,真实测量了股骨的解剖数据。结论犬股骨三维CT重建及髓腔测量为完整建立股骨的三维数据模型,精确设计人工髋关节假体,选择合适的假体型号,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客观依据,提高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研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 THR)为髋关节终末期病变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该手术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随着THR病例的增多,髋关节假体松动、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日益多见。目前,在我国多使用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假体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人工股骨假体与股骨近段髓腔的不匹配成为术后人工关节松动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应用不同的参数描述股骨近段髓腔的形态特点,并对假体柄外形设计进行了改进,以求设计出适合国人的髋关节假体。  相似文献   

11.
股骨上段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成年国人的股骨上段的部分解剖参数,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器械的研制提供帮助。方法:选择56对股骨标本,直接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纵向长度、135 °头颈轴长度、135 °头颈轴上缘长度、135 °头颈轴下缘长度、股骨颈前后径、股骨颈纵径、颈干角、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向上延长线夹角、小转子水平股骨干横径、小转子水平股骨干前后径、小转子下5 cm处股骨干横径、小转子下5 cm处股骨干前后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股骨头直径为(46.69±3.73)mm;股骨头纵向长度为(39.22±4.17)mm;135°头颈轴长度为(95.45±8.16)mm;135°头颈轴上缘长度为(84.02±7.11)mm;135°头颈轴下缘长度为(99.95±9.34)mm;股骨颈前后径为(26.27±3.15)mm;股骨颈纵径为(32.24±3.31)mm;颈干角为126.21 °±7.13 °;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向上延长线夹角(大转子夹角)为16.38 °±4.04 °;小转子水平股骨干横径为(31.05±3.57)mm;小转子水平股骨干前后径为(27.63±2.96)mm;小转子下5 cm股骨干横径为(26.36±3.22)mm;小转子下5 cm股骨干前后径为(25.59±2.75)mm;颈干角和大转子夹角呈正相关(r=0.396,P=0.003)。结论: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物的设计需符合国人股骨上段的解剖特点,并要充分考虑大转子夹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术后影像学角度评价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钉尾突出高度与大转子的适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FNA-Ⅱ治疗的5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2周正位X片。以大转子弧线为基准测量主钉钉尾外侧突出高度、正位Parker比例、正位尖顶距、正位股距尖顶距。结果87.8%主钉钉尾突出大转子弧线,平均突出高度为(6.25±4.67)mm[男(4.84±4.38)mm,女(7.09±4.70)mm].突出高度与Parker比例呈正相关,Parker比例大于50组比小于50组的平均突出高度高3mm。结论PFNA-Ⅱ与国人股骨近端形态仍不能完全适配,存在主钉钉尾突出股骨大转子的问题。将螺旋刀片置于股骨头颈的中下1/3,可减小钉尾突出高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及相关 X-ray 扫描研究儿童髋关节的正常解剖,为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经福尔马林液固定儿童尸体骨骼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并记录数据。同时对1例正常儿童髋部的 X-ray 扫描片进行影像学观测。结果:骨折线及骨骺线与股骨头近端 a水平线距离:头下型(20.14±0.5)mm、头颈型(21.42±0.5)mm、经颈(颈中)型(25.50±0.5)mm、基底型(28.82±0.5)mm、骨骺线(19.50±0.5)mm。儿童髋部正常影像学表现:以11岁男性为例,可见股骨头和股骨颈以及大转子、小转子未与股骨融合。结论:根据影像学与解剖测量的结果可为儿童股骨近端骨骺线与骨折线的鉴别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压螺钉和大转子骨瓣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和比较采用加压螺钉联合大转子骨瓣与单纯加压螺钉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股骨头坏死发病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骨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达到了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随访两年后,观察组股骨头坏死发病率为4.00%,对照组为16.0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5.228,P<0.05),且Harris评分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t=2.351,P<0.05).结论 加压螺钉和大转子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偏心钻减压后植入注射型硫酸钙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月应用自制偏心钻清除股骨头坏死骨后,植入注射型硫酸钙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年龄35.6(21-57)岁。在G型臂透视下采用2.4mm克氏针钻入股骨头坏死区中心,沿导针钻入空心钻,然后置入偏心钻,在关节镜监视下去除死骨,最后注入注射型硫酸钙。结果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2-52个月,平均38个月;术前Harris评分52-74分,平均62.5分,术后68-93分(平均84.5分),平均增加22分。疗效标准按Harris评估,本组优良18例(75%),中5例(20.8%);差1例(4.17%)。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应用偏心钻去除股骨头坏死骨后,植入注射型硫酸钙能有效起到支撑作用并预防股骨头塌陷,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股骨上端解剖学观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选择人工股骨头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250例正常成人股骨上端进行了观测,并对大小转子间距与股骨头最大径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大小转子间距与股骨头最大径呈正相关(左侧r=0.431,右侧r=0.446,P〈0.01),大小转子间距与头颈长基本等长。结论:用大小转子间距估计股骨头最大径准确、实用、方便。  相似文献   

17.
尤瑞金  杨德育  吕宏升 《安徽医学》2017,38(8):1020-1022
目的 评价空心螺钉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青少年股骨小粗隆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4年2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采用空心螺钉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青少年股骨小粗隆骨折并接受随访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时间12 ~ 25个月,平均(14.3±4.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疗效及放射学评价.疗效评价: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放射学评估:根据X线片判断骨折端位置、愈合情况及股骨近端骨骺发育.结果 骨折愈合时间8~ 12周,平均(10.3±2.1)周.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软组织及骨骼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未见股骨近端骨骺发育异常,未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本组Sander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秀(60分).结论 空心螺钉结合带线锚钉治疗青少年股骨小粗隆骨折,可使骨折端得到理想复位及牢固固定,并发症少,骨折端愈合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5~10岁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及其形态学特点,并为设计应用于此的内固定系统提供依据。方法测量30副中国儿童股骨近端的解剖学参数,并对大体标本所得结果和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149例儿童髋关节正位X线进行分析。结果30副大体标本结果同CR(计算机x线摄影)片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颈最小上下径24.36±4.19mm;M点(头颈中心轴与外侧皮质交点)到股骨颈最小上下颈的距离35.80±8.81mm;颈干角(α)141.51±6.70°;大转子与股骨外侧皮质延长线夹角(β)15.44±2.36°;M点至骺板距离54.74±11.84 mm。结论所得测量结果可为儿童股骨近端内固定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