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47篇
  1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MRI影像退变程度与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评估提供新的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女性ADS患者52例,年龄55~65岁,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分别测量患者腰椎MRI上L1~S1椎间盘层面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并在患者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的影像学参数,包括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垂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PI-LL,对椎旁肌L1~S1各层面FSF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LSD事后多重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椎旁肌退变程度和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L1~S1各层面FSF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层面椎旁肌FSF明显大于其他层面(P0.05)。冠状位Cobb角与L1/2、L2/3、L3/4、L4/5椎间盘层面CSA呈负相关(r=-0.358、-0.367、-0.329、-0.283,P0.05)。椎旁肌FSF与PT在L1~S1各层面呈正相关(r=0.487、0.394、0.354、0.356、0.355,P0.05),而与SS呈负相关(r=-0.494、-0.440、-0.373、-0.301、-0.300,P0.05)。椎旁肌FSF与LL在L1/2、L2/3层面呈负相关(r=-0.398、-0.328,P0.05)。椎旁肌总体FSF(TFSF)与PT呈正相关(r=0.395,P0.01),与LL呈负相关(r=-0.345,P0.05)。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FSF与SVA、PI、TK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L1~S1各层面椎旁肌CSA呈正相关(P0.05),而与椎旁肌各层面FSF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S患者中,椎旁肌FSF与PT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提示椎旁肌的退变可能参与了脊柱退变和代偿机制的过程,椎旁肌FSF可能反映了ADS患者矢状位失平衡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利福平抗黄热病毒(YFV)感染的效果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0.04、0.2、1、5、25、125、625μmol/L)的利福平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24 h,通过CCK-8检测利福平的细胞毒性并计算其细胞半数毒性浓度(C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0.04、0.2、1、5、25μmol/L)的利福平,检测其抗YFV感染的剂量效应,并计算IC50.YFV感染Huh-7细胞的同时加入5μmol/L利福平,孵育不同时长(2、4、8、12、24 h),检测其抗YFV感染的时间效应.YFV感染Huh-7细胞后,在感染的不同时间段(2、4、6、8、12 h)加入25μmol/L利福平(药物作用时间2 h,病毒感染2 h),检测其抗YFV感染最显著的起效阶段.利用病毒结合实验、内吞荧光标记实验评价利福平对YFV入侵靶细胞的影响.结果 利福平细胞毒性较弱(CC50为176.9μmol/L),抑制YFV作用显著(IC50为1.868μmol/L,P<0.01);动力时间窗、结合和内吞实验表明,利福平能抑制YFV结合、入侵靶细胞(P<0.01),但不影响YFV的内吞过程.此外,利福平在感染后期的复制阶段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P<0.01).结论 利福平可抑制YFV感染靶细胞,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在病毒感染早期的入侵阶段阻断病毒结合靶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顶椎旋转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A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顶椎层面MRI影像上测量并计算患者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化比例(fat saturation fraction,FSF)、凹侧与凸侧横截面积之比(rCSA)、凹侧与凸侧脂肪化比例之比(rFSF)和顶椎旋转度(apical vertebra rotation,AV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顶椎层面凹凸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CSA和FSF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肌肉影像学参数与A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96例ADS患者,男18例,女78例;年龄64.64±7.18岁;腰椎前凸角20.19°±17.61°;Cobb角24.70°±10.41°;AVR 10.94°±6.47°,旋转方向均偏向侧凸凸侧。在顶椎层面,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凹侧CSA均显著性大于凸侧(P0.05),多裂肌凹侧FSF显著性大于凸侧(P0.01),竖脊肌凸侧FSF显著性大于凹侧(P0.05),腰大肌两侧F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R与多裂肌凸侧CSA、腰大肌凸侧FSF呈显著性负相关(r=-0.225、-0.292,P0.05),与多裂肌rCSA、竖脊肌r FSF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6、0.215,P0.05)。结论:ADS患者脊柱侧凸顶椎两侧多裂肌、竖脊肌和腰大肌的退变与AVR显著相关,多裂肌、竖脊肌的退变可能参与顶椎的旋转。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评价CT导航系统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效果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 2014年1月利用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8.4(11 ~ 38)岁.通过西门子术中滑轨40排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转送给配备的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术者完成椎弓根钉置入.结果 60例共置入椎弓根钉650根,胸椎570根(21根进行了修正),腰椎80根(无修正).总置钉准确率98.14%,胸椎97.89%,腰椎100%.结论 术中CT导航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实时显示准备置钉的椎弓根形态以及椎弓根钉前方组织,也可通过立体成像模块清晰显示进钉点与进钉角度,降低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对椎弓根各壁的破坏概率和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一过性瘫痪的原因、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ACDF患者1550例。男性992例,女性558例,平均年龄43.2(23~84)岁。所有患者均随访10个月以上。将病例资料按手术节段数、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例出现一过性瘫痪,男性1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0.6(35~61)岁。总发生率为0.90%。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中年患者、双节段及多节段手术患者发生率较高。结论 ACDF术后一过性瘫痪是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血肿压迫、脊髓水肿、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可能的致病原因。早诊断、早干预可望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靶区勾画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的临床靶区范围。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非预防组和预防组,均接受同步放化疗。非预防组28例,CTV包括原发灶上下外扩3cm、周围外扩0.8-1.0cm及肿大淋巴结累及区;预防组32例,食管癌原发灶CTV外扩同非预防组,根据原发灶部位不同,给予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照射。结果:非预防组和预防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9%、57.1%和68.8%、50.0%;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1.4%、60.7%和71.9%、59.4%;野内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7.1%、6.3%。非预防组Ⅲ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为3.6%、7.1%、14.3%;预防组Ⅲ级以上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3%、12.5%、15.6%。结论:预防组在提高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降低野内淋巴结复发率方面未表现出明显优势,两组疗效相当(P>0.5)。预防组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及骨髓抑制发生率均高于非预防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预防组肺V10(%)、肺V20(%)、肺V30(%)三项指标均大于非预防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吴兵  杨建  韦洪钧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1-1323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4-01/2016-07我院眼科确诊的NVG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玻璃体腔注射后1d),1、3、6、12mo(小梁切除术后1、3、6、12mo)观察患眼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眼压、视力、滤泡形态、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等情况。

结果:随访1a,本组病例手术完全成功26眼,部分成功7眼,失败3眼。术后1、3、6、12mo眼压(18.183±6.993、19.586±6.198、18.722±5.263、19.089±4.133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39.997±5.827mmHg)和术后1d(39.647±5.69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6mo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后3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mo LogMAR视力(0.686±0.202、0.622±0.157、0.631±0.179、0.711±0.177)均明显优于术前(0.833±0.207)和术后1d(0.806±0.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 LogMAR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后1mo和术后12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1,P<0.05)。

结论: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价严重的永存瞳孔膜Nd∶YAG激光切开术的效果.方法 永存瞳孔膜26例(31眼),表麻下置角膜接触镜,在裂隙灯显微镜引导下.Nd∶YAG激光准确聚焦于瞳孔缘处的瞳孔膜进行发射.单脉冲切开能量为0.4~0.8 mJ,每次治疗总量为5~10 mJ,平均(2±0.18)mJ.结果 永存瞳孔膜激光切开术1次切开者5眼,占16.13%;2~3次切开者12眼,占38.71%;4~5次切开者14眼,占45.16%.矫正视力;0.1 ~0.25者5眼,占16.13%;0.3~0.5者7眼,占22.58%;0.6~0.8者8眼,占25.81%;≥1.0者,11眼占35.48%.术后未发生晶状体浑浊、视网膜损伤或眼压持续增高等并发症.结论 Nd∶YAG激光切开术治疗严重的永存瞳孔膜可增进视力,不需要专门的手术设备,表面麻醉下就可在门诊施行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