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建荣  刘尚礼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2,23(6):419-422,426,T002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透明质酸(HA)联合培养对人关节软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判断其稳定软骨细胞表型的效果。方法:分离培养人关节软骨细胞,从第4代开始,用hIGF-I和HA联合培养,通过电镜观察、甲苯胺蓝染色、II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及RT-PCR判断联合培养第8代软骨细胞表型的变化。自然传代的第6代细胞为对照组。结果:IGF-I和HA联合培养的第8代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分泌小泡;RT-PCR显示II型胶原mRNA表达阳性而I型胶原mRNA表达阴性;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细胞浆内有大量的紫色异染颗粒;II型胶原和aggrecan免疫组化见80%-92%的细胞染色呈阳性或弱阳性,平均灰度分别为85.92和116.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处理组染色较对照组增强。结论:IGF-I和HA联合培养的第8代细胞仍能保持透明软骨细胞的表型,为体外获得高数量级别的有正常功能的人关节软骨细胞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建立软骨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方法4周龄新西兰白兔采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膝关节软骨细胞接种培养以及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实验方法。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呈多角形,传代3次后出现反分化。形态学、免疫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培养3代以内可以保持表型的稳定。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传至5代后.出现“成纤维细胞样”。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初代、第2代、第3代细胞生长良好,适合于实验研究;软骨细胞5代培养后.细胞袁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大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向软骨细胞转化,并对诱导细胞进行鉴定.方法 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对SD大鼠MDSCs进行分离和培养.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将MDSCs进行诱导分化,9 d后取出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软骨基质的分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 5 d后镜下见细胞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9 d后诱导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阳性,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结论 BMP-2可诱导MDSC向软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乳兔软骨细胞分离及培养的方法,观察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两步消化法,将乳兔关节软骨进行分离、培养.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对软骨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并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代软骨细胞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 PCR)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出乳兔关节软骨细胞,培养24 h后细胞贴壁呈短梭形.培养2周左右软骨细胞聚集似“铺路石”样.MTT法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甲苯胺蓝呈阳性结果,并随代数增加阳性结果呈减弱趋势.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RT PCR显示随代数增加软骨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增强,Ⅱ型胶原表达减弱.结论:本研究采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从乳兔软骨内获取大量活性好、纯度高的软骨细胞,3代以内软骨细胞生长良好,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适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应用.3代以后开始出现去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肌源性干细胞与软骨细胞混和培养体外成软骨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扩增传代兔MDSCs及关节软骨细胞,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和,6×1010/L密度接种于5%浓度的透明质酸凝胶为共培养组,以相同密度的单纯MDSCs和单纯软骨细胞作为阴性与阳性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10d后行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检测,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mRNA表达。结果 5d后镜下见共培养组MDSCs形态由梭形向多边多角形转化,10d后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阳性对照组相同,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 mRNA呈阳性表达。阴性对照组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未分化为软骨细胞. 结论:软骨微环境在MD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软骨细胞能有效地诱导MDSCs向软骨样细胞分化,透明质酸凝胶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单层高浓度培养时细胞表型表达情况.[方法]无菌条件下,从 2周龄新西兰白兔的颞颌关节及四肢关节髁突面削取软骨片,采用机械-酶消化法分离软骨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计数,将细胞按 1× 106个 /孔接种于 6孔培养板,传代培养,描绘生长曲线.利用相差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每克软骨能获取 1 5× 106个软骨细胞,活性率为 95%.培养 2~ 3 d,细胞贴壁、变形,呈多角形; 8 d左右,细胞融合成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细胞核圆形,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分泌的基质成分.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细胞传至 5代后,出现"成纤维细胞样".[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简单易行的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初代、第 2代细胞生长良好,适合于实验研究;软骨细胞 5代培养后,细胞表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经共培养诱导为软骨表型细胞的可行性,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来源提供的新途径。方法:分离培养日本大耳白兔的脂肪干细胞及肋软骨细胞,将脂肪干细胞与软骨细胞分层共培养及脂肪干细胞单独培养于6孔板中2周。通过safranin-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化学染色对诱导后细胞表型进行鉴定,RT-PCR检测诱导后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共培养诱导2周后的脂肪干细safranin-O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化学染色呈阳性,Ⅱ型胶原基因表达接近于正常软骨细胞。结论:脂肪干细胞经与软骨细胞共培养后,可以诱导为软骨表型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从4周龄新西兰乳兔关节分离静置培养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蛋白多糖,碱性糖胺聚糖(GAGs),Ⅱ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用PCR鉴定Ⅱ型胶原,Aggrecan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方法。形态学及免疫化学染色显示体外培养3代以内的软骨细胞可保持表型稳定而3代后软骨细胞呈现增殖缓慢及衰老现象。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方法简单可行,3代内的兔软骨细胞表型稳定且生物学活性较高,具备可用于实验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后自然退变时间,为骨关节炎研究提供合适靶细胞。方法: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行甲苯胺蓝及Ⅱ型胶原染色鉴定软骨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征性Ⅱ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对传代软骨细胞表型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膝关节第5代软骨细胞和前4代比较,Ⅱ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前4代能维持正常的软骨细胞表型,第5代开始发生退变,前4代可以做为软骨细胞研究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探寻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软骨细胞在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通过对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选择适合传代软骨细胞,应用三羟基异黄酮干预后1、2、3、4天RT-PCR、ICC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法比较药物干预对体外培养软骨细胞Ⅰ、Ⅱ型胶原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及蛋白多糖的表达变化。结果 20 μg/mL及25 μg/mL三羟基异黄酮干预可以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同时增加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表达。结论 三羟基异黄酮可以抑制脂多糖刺激诱导的软骨细胞反分化,对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正常表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三羟基异黄酮浓度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细胞培养方法及其生物学特征。方法:从4周龄新西兰乳兔关节分离静置培养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变化,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用番红-O,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蛋白多糖,碱性糖胺聚糖(GAGs),Ⅱ型胶原的分泌情况,用PCR鉴定Ⅱ型胶原,Aggrecan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方法。形态学及免疫化学染色显示体外培养3代以内的软骨细胞可保持表型稳定而3代后软骨细胞呈现增殖缓慢及衰老现象。结论:本实验建立的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方法简单可行,3代内的兔软骨细胞表型稳定且生物学活性较高,具备可用于实验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腱止点软骨细胞的分离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1例来源于交通事故的健康志愿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腱止点标本,胰蛋白酶去除纤维组织后Ⅱ型胶原酶消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使用甲苯胺蓝染色鉴定软骨细胞表型.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见软骨细胞内蓝紫色异染颗粒,细胞核深染;细胞周围有少量异染颗粒出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软骨细胞细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细胞核不着色,具有软骨细胞共同生物学特性.结论 成功分离提取了腱止点软骨细胞,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关节软骨细胞相似,但细胞密度低于相同方法分离的关节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兔软骨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与Ⅰ/Ⅱ型复合胶原膜共培养时的生物活性。方法  取4周龄的新西兰大耳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关节软骨。通过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特点,制作细胞爬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将第3代兔软骨细胞与Ⅰ/Ⅱ型复合胶原膜共培养,噻唑蓝(MTT)法和糖胺聚糖含量测定法检测软骨细胞在胶原膜上的细胞活性,扫描电镜观察软骨细胞在复合胶原膜上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离出的原代软骨细胞初为卵圆形,贴壁后变成三角形或多边形,可被甲苯胺蓝染色。软骨细胞在Ⅰ/Ⅱ型复合胶原膜上生长良好。结论  两部酶法可获得大量软骨细胞,MTT法和扫描电镜证实软骨细胞可在复合胶原膜上正常扩增。

  相似文献   

14.
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的培养及其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探讨终板软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厦影响因素。方法取犬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活胎牛血清的F12-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E、甲苯胺蓝染色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情况厦软骨细胞的表型进行鉴定。结果终板软骨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但细胞活力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厦传代逐渐降低;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厦细胞表型类似于关节软骨,有Ⅱ型胶原和aggrecan的表达。结论体外成功培齐了大鼠腰椎终板软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软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检测,探讨MSCs在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家兔的MSCs和肋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前3代肋软骨细胞上清液作为诱导液,对第3代MSCs进行14d的诱导培养.设置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特异性蛋白表达、各组ALP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Ⅱ型胶原(ColⅡ)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14 d的诱导培养,实验组MSCs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ALP活性显著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ColⅡmRNA表达呈阳性.阴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阴性,ColⅡmRNA表达呈阴性.阳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ColⅡmRNA表达呈阳性.结论: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能够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12h可观察到贴壁细胞,48h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大部分细胞为短梭形,小部分为多角形,第4天可见多个细胞克隆形成,第8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h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d即可张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和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4周龄新西兰白兔关节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冻存复苏后的存活率。用甲苯胺蓝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法了解葡萄糖胺多糖(GAGs),Ⅱ型胶原的合成情况并鉴定细胞。结果 成功建立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实验方法。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呈多角形,传代3次后出现反分化。形态学、免疫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培养3代以内可以保持表型的稳定,冷冻复苏存活率为92%。结论 本文建立的体外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简单可行。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表型能保持3代稳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实验研究,可经深低温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的分离及体外扩增的条件,观察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切取2周龄新西兰白兔颞下颌关节盘,剪至1.0m^3的碎块,0.5g/mL胰酶消化30min、胶原酶消化4h,200目筛网过滤,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贴壁率,甲苯胺蓝染色、、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12h可观察到贴壁细胞,48h贴壁细胞逐渐增多,大部分细胞为短梭形,小部分为多角形,第4天可见多个细胞克隆形成,第8天时细胞彼此相连,铺满平底,细胞以梭形为主,部分多角形。传代后12h贴壁率达90%,大部分为多角形,4~5d即可张满瓶底。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异染颗粒,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发达、高尔基体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混合物为载体在体外进行关节软骨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构建人工软骨组织,研究载体对软骨细胞在其中的表达及合成Ⅱ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取2周龄的新生兔关节软骨,经消化,将获得的软骨细胞与牛Ⅰ型胶原、人血冻干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软骨培养物并在体外培养。培养第3周时,取材进行Masson染色、Ⅱ型胶原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体外培养3周,培养物内细胞大部分存活, Masson染色形成软骨陷窝,同源性细胞簇出现,细胞周围有蓝色物质环绕存在,原位杂交证实其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mRNA,免疫组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 结论:用胶原蛋白和人血纤维蛋白为载体支架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合成分泌Ⅱ型胶原,Ⅱ型胶原是软骨组织最主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应用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并对分化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检测,探讨MSCs在体外成软骨分化的条件。方法:分离家兔的MSCs和肋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收集前3代肋软骨细胞上清液作为诱导液,对第3代MSCs进行14 d的诱导培养。设置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特异性蛋白表达、各组ALP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Ⅱ型胶原(ColⅡ) mRNA的表达。结果:经过14 d的诱导培养,实验组MSCs由长梭形逐渐变成多角形,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ALP活性显著升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lⅡ mRNA表达呈阳性。阴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阴性,ColⅡ mRNA表达呈阴性。阳性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ColⅡ mRNA表达呈阳性。结论:家兔肋软骨细胞上清液能够促进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