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汪群  林青  刘学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21-1522
人工耳蜗植入(CI)近几年来已在国内广泛开展,它作为极重度聋和全聋患者听力语言康复的最有效方法,给无数患者带来希望,但与此同时,由于人工耳蜗价格昂贵,人体内耳解剖结构复杂等原因,使人工耳蜗植入术又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内耳及其周围解剖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证、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选择耳蜗的类型以及制定精确的手术方案等,对确保手术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除了耳科专项检查和听力学评估以外,影像学检查以其直接、立体的优势而成为术前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我院自2002年开展CI以来,已成功完成11例,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人工耳蜗植入术1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相关问题 .方法 2 0 0 0 - 12 / 2 0 0 2 - 0 3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13(男 5 ,女 8)例 ,年龄 2~ 18岁 .其中语前聋 11例 ,语后聋 2例 ,先天性聋 8例 ,药物性聋 5例 ;所有病例无遗传史 ,有高热病史 2例 ,脑膜炎病史 1例 ,腮腺炎病史 2例 ;11例术前有超过 1a的正规语训及大于3mo的助听器配戴史 ,2例未经正规语训及配戴助听器 .术前听力学检查 2 6耳中 2 5耳 ABR>10 0 d B、1耳 >90 d B,鼓室图均为 A型曲线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 .双侧半规管麻痹 2例 ,颞骨薄层 CT扫描耳蜗畸形 2例 .所有患者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术中面神经监测 .其中植入澳大利亚Neuclear2 4型人工耳蜗 10例 ,奥地利 Med4 0 +2例 ,美国Clarion人工耳蜗 1例 ,患者术后 1~ 1.5 mo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 .结果 耳蜗植入成功 12例 ,1例因耳蜗硬化电极未能全部植入 ,8例术后 3d有轻度眩晕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 .开机调试后所有患者均能听到声音 .术后随访 ,已有 3例入正常学校上学 .结论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工耳蜗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讨论了手术相关问题及术后电极定位等 .  相似文献   

3.
CT、MRI在耳蜗植入前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CT、MRI在耻蜗植入前的作用。方法 感音聋患者6例,经颞骨高分辨CT扫描和耳部MRI检查后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将CT、MRI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CT、MRI显示6例中8耳存在前庭半规管扩大等多种类型的结构异常,中耳、耳蜗窗及其蜗形态结构正常,与手术所见吻合。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CT、MRI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效果评估。方法 11例患者均采用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多道人工耳蜗植入,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岁,语前聋8例,语后聋3例,左耳2例,右耳9例。结果 11例人工耳蜗电极均成功植入,达到了100%的手术成功率,术后X线检查人工耳蜗电极位置均在耳蜗内,纯音听力水平平均达到了3045 dB SPL。随访6个月2年听觉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术前认真的听力学和影像学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和达到良好听力恢复的首要前提,手术技巧及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术后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则是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保证。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极重度耳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耳聋患者的治疗、康复和研究水平 ,日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人工耳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据统计 ,我国现有各类耳聋患者 2 4 0 0多万 ,其中老年耳聋患者 1335万 ,儿童耳聋患儿 184万 ;7岁以下的全聋患儿 80多万 ,而且每年新增加全聋患儿 3~ 5万人 ,是我国最大的残疾人群体。北京协和医院是我国开展人工耳蜗手术较早的医院 ,目前已完成 30 0多例手术 ,仅 2 0 0 2年就完成 130例。人工耳蜗的植入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包括患者的接诊咨询、病例选择、术前评估、术后管理、调试及编程、听觉语言康复等。因此 ,北京协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恢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4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术前进行智力、听力学、影像学检查,配带助听器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乳突-面隐窝进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记载术中情况,术终测电极电阻,术后1个月开机调试,语前聋者进行听觉语言培训,术后追踪随访疗效满意度和言语可懂度,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3例耳蜗植入手术一次成功,1例电极移位二次手术成功,术后暂时性面瘫2例、眩晕1例,两周X线颞骨拍片证实耳蜗电极位于耳蜗内,1个月开机调试,全部病例获取听力。3例语后聋患者听觉言语恢复,其他语前聋患者均行半年以上的听觉语言培训,随访4—6年,半开放式言语识别率〉80%,全部患者及家属达到术前的期望值。结论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及全聋的有效方法,术后效果主要与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年龄、术前听力与言语基础、听神经及其传导功能、智力、植入电极在规定的部位、术后调机与康复的有效性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对语前聋儿童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30例在我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开机至少6个月的语前聋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结合术后听觉康复疗效进行分析.对全部患者均采用回顾临床资料和进行自由声场测试纯音、言语察觉率和开放式、闭合式言语分辨率的方法及噪音中语言辨别率的测定及其电话测听,评价人工耳蜗补偿听力的效果.结果:23例已上正常幼儿园及小学,全部患者声场测听均低于40 dB,言语均明显提高,3例能接听电话.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MRI耳蜗水成像等影像学检查;纯音测听和听觉诱发电位(ABR)、声导抗、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40HzAERP)40HzAERP和耳镜检查对手术的成功性,预防并发症以及患者听觉康复的可能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术中NRT、电阻检测评估手术的成功性及术后程序编程处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行人工耳蜗植入术25例,男16例,女9例,1-36岁,其中语前聋24例,语后聋1例,语前聋中经CT和MRI证实Mondini畸形1例,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耳蜗部分骨化1例。术前行听力学检查,短声ABR阈值均>100d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未引出,经乳突后鼓室径路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植入24型K、M型人工耳蜗(澳大利亚产)11例,24contour型14例,术后1月开机调试及跟踪随访。结果:25例均一次植入成功,2例术中脑脊液涌出,包括Mondini畸形、前庭导水管扩大各1例,3例术后出现轻微眩晕,5d后消失,出院前行X线耳蜗电极定位,电极均在耳蜗内,开机调试后患者均能听到声音。结论:为保证植入手术的成功,除手术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外,术中正确处理相关情况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聋患者同侧耳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48例成人语后耳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耳聋患者同侧耳鸣的影响。结果 48例患者经人工耳蜗植入后,术前耳鸣者16例,术后耳鸣这2例,术后治愈者13例,有效者1例,无效者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为81.25%(13/16),术前无耳鸣者32例,手术后2例患者出现耳鸣现象。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成人语后耳聋患者同侧耳鸣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效果,尤其对耳鸣病程相对较短的患者其临床效果较好,然而单纯采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耳鸣依然缺乏足够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柏亚玲  娄皓  马春燕  董燕 《医学争鸣》2005,26(21):2005-2005
1 临床资料 2000-12/2005-01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深度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62(男37,女25)例,年龄1.2~21.0岁;语前聋60例,语后聋2例;先天性27例(其中用药17例,患腮腺炎2 例,原因不明25例),术前常规行颞骨薄层CT,部分患者行MRI扫描;术中面神经监测,所有患者经听力学评估均行右侧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后的疗效及言语康复效果。方法:6例重度与极重度聋患者经面神经隐窝径路埋植Nucleus-22或Nucleus-24型人工耳蜗;术后给予数次调机及言语康复训练。结果:植人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连续言语识别率由术前的0%—22%达到42%—79.5%;言语清晰度从术前的0%—46%达到53%—81%。3例患者术后完全可以利用听觉进行交流。结论:NucleusM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率高,术后经开机调试和言语康复训练,人工耳蜗装置工作状态正常。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应注意问题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语前聋23例、语后聋1例病人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植入体Nucleus 24M型11例、Nucleus Contour 1例、Med-EL Combi 40 型12例.结果:24例全部成功植入.出院前X线电极定位,证实植入位置正确.术后4周开机调试及随访,行为和语言测听平均听阈30~35dBHL.结论: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完善的术前检查、精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术后随访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4.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耳蜗植入是当代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在残疾人康复领域内的一个应用典范 ,是帮助重度和极重度语前聋儿童改善听力和促进语言发育的一个有价值的方法 ,使这些患儿从无声世界重新回到有声世界[1] 。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8月共进行了 15例人工耳蜗植入术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2岁 9个月至 9岁。全部为语前聋患儿。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 ,手术时间 2~ 3h ,手术顺利。1 2 电子耳蜗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电子耳蜗实质上是特…  相似文献   

15.
广西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获得成功  聋哑的发病率约占人口数的千分之一 ,严重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现可通过人工听觉 ,包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相当部分聋儿已无残余听力 ,让其来到有声世界的唯一办法就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是一种已获得国际认可的医疗学界的高新科学技术。目前 ,全世界约有 2 5 0 0 0人已采用了不同类型的人工耳蜗 ,其中绝大多数为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帮助重度或极重度耳聋者利用听力更好地交流 ,使他们重新回归主流社会。2 0 0 3年 9月 2 0日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广西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为一…  相似文献   

16.
人工耳蜗植入前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广东医学》2003,24(3):232-233
目的 比较语前聋的患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有无听觉 -言语训练对手术后语言处理器调试策略的选择及听觉补偿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5例接受Nucleus2 4型人工耳蜗植入患儿按术前有无进行听觉补偿、听觉言语训练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调试方法 ,观察达到稳定效果的时间和最佳效果的听觉补偿水平。结果 戴助听器训练组在 ( 117 4± 3 2 1)d、无训练组在 ( 195 1± 10 2 2 )d时分别达到稳定的听觉补偿效果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两组的听觉损失均由极重度改善到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于语前聋的患儿而言 ,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的助听器配戴和听觉言语训练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普遍开展及人工耳蜗技术的发展,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人工耳蜗及相关手术费用较高,正确的术前评估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植入耳的选择、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康复效果提高、不必要风险的避免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5].人工耳蜗植入术前颞骨CT、MRI检查是术前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CT、MRI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评估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听觉神经发育有无异常,可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常规MRI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肢体、智力发育和听力中枢评估的重要意义,以提高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全面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准确性,以及为发现听力障碍患儿伴脑部严重罹患提供可靠信息。方法:对2004年10月-2007年7月期间,103例平均年龄在1.9岁的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进行的常规听力学与影像学检查中的MRI检查进行总结,统计通过MRI检查发现的脑和耳的形态和发育异常的结果。结果:103例人工耳蜗植入者中常规MRI检查:脑形态结构异常7例、占6.8%,其中脑白质形态异常6例、占5.8%,脑积水1例、占0.97%。结论:幼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常规MRI检查不可忽视,通过术前的常规MRI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脑形态和发育状况,从中发现听力障碍患儿伴有的脑部罹患,为术前全面准确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人语后聋患者CI手术的影响因素,探讨听觉剥夺时间对CI术后成人语后聋患者言语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9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成人语后聋患者76例,根据听觉剥夺时间将患者分为S组(<30年)与L组(≥30年),术后进行系统地言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CAP得分与SIR...  相似文献   

20.
人工耳蜗植入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通过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病人临床资料的分析与评估,探讨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和技巧对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临床疗效的影响。②方法 13例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经乳突 面隐窝入路行Nucleus 24导或Clarion C1人工耳蜗植入术。术前行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1月开机调试。语前聋8例进行了3~19个月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所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③结果 13例耳蜗电极全部成功植入,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 2 周颞骨 X线摄片证实电极位于耳蜗内。术后1月开机调试,13例全部恢复听力。1例语后聋病人仅经简单语言训练即可对话与电话交流,11 例语前聋病人经训练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听觉言语康复,1例因年龄过小,暂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④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为治疗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适应证为任何年龄的语后聋、语前聋儿童和部分青少年。术前准备、听力学和影像学评估是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术后调机以及系统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