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糖尿病并发症之浊毒伤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敏 《河北中医》2008,30(10):1046-1047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多为痰湿瘀胶结体内,变生浊毒,留滞脉络,伤络日久而致.现就浊毒伤络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神经病变浊毒损络病机探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伟  李双蕾 《新中医》2006,38(9):4-5
通过对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与糖尿病(消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浊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病机的影响。认为浊毒与消渴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浊毒损络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N浊毒损络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N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损络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损络则可能是DN迁延和加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中医病机新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浊与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在糖尿病病机过程中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糖尿病早期阶段的病机多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引发机体气机代谢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壅滞之气内瘀血分而生成病理产物--血浊,而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酿致毒性,既由浊致毒.由于两者常相生相助为虐而变生他疾,因此浊毒又是变生多种变证的核心所在.从临床指征、现代成因、实践启示及相关现代研究进展论证了浊毒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产生糖、脂毒性等病机发展是由浊致毒的过程,血浊内瘀为高血糖之启动之因,而浊毒损害则是糖尿病病机转变之要素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1]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特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可归属中医学的"肾消"、"下消"、"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在以往认识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基础上,多数医者认为瘀和毒亦为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机特点.马东明等[2 ]认为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为肾络瘀阻,消渴日久,致肾之气阴两虚,肾络亏虚,络脉失养,而内生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瘀滞在肾络,津凝痰聚,痰瘀郁热,胶结成毒,络毒蕴结,肾络阻滞,诸症丛生.何泽等[3]认为糖尿病肾病中医病机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早期表现为气阴两虚,逐渐肾体虚损劳伤,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脉络瘀阻,湿浊瘀血内蕴化毒;毒邪是主要矛盾,贯穿消渴肾病始终.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病机为虚、浊、瘀、毒、衰五个方面,虚证以 脾肾气(阳) 虚和肝肾阴虚为主;浊是由于脾肾阳虚痰饮、水湿内停,湿浊内蕴;瘀是因虚致瘀,瘀阻肾络, 贯穿疾病始终;毒是指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体内停滞日久,胶着不去,在肾形成微型癥积,浊毒内聚, 毒损肾络,出现浊毒证;衰是湿浊羁留,肾功能衰败。该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以肾气衰败为本,湿浊血瘀、 瘀毒为标,即虚、浊、瘀、毒、衰相互夹杂为其病机。治疗原则以补脾肾为本,以祛湿降浊、活血祛瘀、解毒 排毒为标,由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复杂,临证要紧抓病机,结合整体与局部,内外兼治,才能收到良好 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古今对浊毒、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探讨浊毒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浊毒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R浊毒目损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R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目损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目损可能是DR迁延深化、缠绵难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中医学"水肿""淋证""癃闭""关格""肾风"等范畴,病情复杂多变,临床多表现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水湿停聚、浊毒壅塞等证候,水道不通、浊毒伤肾、瘀浊阻络的病机贯穿CKD的全过程。浊毒日久致瘀,瘀久亦可蕴毒,毒瘀交互错杂,更伤肾气。治宜谨守病机,重视毒和瘀在CKD中的作用,采用解毒活血法,有利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从浊毒论糖尿病血脂异常之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浊毒之内涵、糖尿病由浊致毒的变生过程和病理特点及其与现代医学糖尿病之血脂异常及脂毒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合实践认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和脂毒性所致之胰岛素抵抗、β细胞的凋亡等病理实质及其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阶段,与中医学浊淤致毒的病理基础,和浊毒内蕴与痰热湿瘀互结,入络内伤则变证丛生的病机转变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以期为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肌病与气虚、血瘀、痰浊、邪毒密切相关。从虚瘀痰论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病因病机,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心肌病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阴虚、痰浊、瘀血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中医学多从浊毒、痞满、痰浊等论治。我们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过程中浊毒贯穿始终,且不同时期的病因病机各不相同,呈渐进演变过程。针对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早期(血浊内蕴期)重在健脾以化浊,中期(毒损肝络期)清热以解毒,后期(毒瘀互结期)活血以散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介绍梁晓春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的经验。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浊"三方面,虚主要是脾肾两虚,为发病根本,病程初期以脾肾气虚为主,随着疾病进展逐渐演变为脾肾阳虚;瘀阻肾络和浊毒内蕴是促发因素,且贯穿于病程始终。临证采用自拟补益脾肾、活血泄浊方药治疗,全方紧扣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病机,补泻兼施,且补中寓通、补而不滞。  相似文献   

12.
张柏林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DN),强调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以脾肾两虚、瘀浊内阻为病机核心,提出燮理阴阳、调补脾肾,流通气血、分消浊毒的论治思想。治疗谨守病机,并参合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详加配伍,使组方用药靶向明确,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3.
张柏林主任治疗糖尿病肾病(DN),强调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以脾肾两虚、瘀浊内阻为病机核心,提出燮理阴阳、调补脾肾,流通气血、分消浊毒的论治思想.治疗谨守病机,并参合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详加配伍,使组方用药靶向明确,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4.
周祥  王斌  吴深涛 《中医杂志》2014,(23):2055-2056
介绍分期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糖尿病的临证思路和体会,认为浊毒贯穿2型糖尿病始终,治疗糖尿病必须重视浊毒的病机。将糖尿病分为脾瘅期、消渴病期、消瘅病期3个阶段分别论述其病机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络解毒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难治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糖尿病病程中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甚至于出现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毒是对机体一切不利因素的统称,有内毒、外毒之分,有瘀毒、热毒、湿毒、浊毒、痰毒等不同之侯。毒邪贯穿于DN的始终。血瘀为DN病机转化之枢纽。因此,通络解毒化瘀法在DN的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常见原因,水肿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糖尿病肾病水肿的病机特点是以脾肾双虚为本,水湿、浊毒为标,血脉瘀滞伴随始终,三焦郁滞参与其中,临床治疗从虚、从湿、从瘀、从郁论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化对CAG及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既能丰富中医理论研究体系,更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张声生教授临证论治CAG及PLGC经验丰富,总结本病“五态一癥”病机学说,即“虚、浊、滞、瘀、毒、癥”。其中脾胃虚弱是根本病机,浊、滞、瘀、毒交结是CAG及PLGC重要的病变状态,癥是疾病的靶标。基于此病机,张声生教授系统总结“调态消癥”理论,包括“调虚态、调浊态、调滞态、调瘀态、调毒态、消癥积”,以期对本病的辨治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毒瘀神络”的角度探讨“毒”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毒”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毒瘀神络”是其主要病机.其中“毒”主要包括糖毒、代谢毒和瘀毒.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不同角度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毒(高血糖)、代谢毒(代谢废物)、瘀毒(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可以较形象地揭示该病的基本病机,指导临...  相似文献   

19.
栗德林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其基本病机,脾肾虚弱是本病主要病理变化,而瘀塞毒壅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糖尿病肾病的辨证施治方面,提出了新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法则,即"奇恒柔弱、内热薰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蓄浊失精"和"益气养阴,温阳益肾,祛瘀化浊"。  相似文献   

20.
瘀毒致病是阐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生、发展的重要理论,认为瘀血、湿浊、湿热蕴结,久化瘀毒、浊毒,裹挟留滞,终成热毒,隐匿为害,导致本病迁延难愈。此外,焦虑、抑郁状态(郁)亦是CAG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探讨瘀、毒、郁的内涵以及三者在CAG中的致病机制,并通过辨析瘀与毒、郁与瘀、毒与郁之间的关系,认为“瘀、毒、郁”互结是CAG的核心病机,其中“郁”可能是促进瘀血、湿浊、湿热转为瘀毒、浊毒,进而化生热毒的病理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