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寒热互用、苦降辛开、补土和中、降逆消痞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壅积症、胃下垂、非糜烂性食管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0年11月开展腹腔镜以来对52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00年11月以来在我院做腹腔镜手术的输卵管妊娠的患者共52例,取同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共50例对照,两组在年龄、孕次、产次、停经天数、腹痛天数、不规则出血天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均综合临床症状,血、尿HCG及超声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润肠方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Pub Med、Springer Link、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VIP)7个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9月10日。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手册中Cochrane风险偏倚工具进行评估;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完成。纳入研究的数据分析应用Rev Man 5.3软件。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计1114例患者,其中,润肠方药治疗(治疗组)588例,常规西药治疗(西药组)5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9;95%CI:3.22,6.26;P0.00001);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西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64;95%CI:-7.36,-1.91;P=0.0008),且排便及大便性状的改善也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1;95%CI:1.25,10.39.P=0.02;OR=3.74;95%CI:1.49,9.39;P=0.005);但针对腹痛则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24,4.51;P=0.97);从远期疗效来看,治疗组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67;95%CI:1.73,7.78;P=0.0007)。结论润肠方药治疗IBS-C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且安全性较高,远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但仍有待于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长期随访高质量临床研究以获得更佳的循证医学证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胃癌前病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进展的关键病理环节,防治和延缓本病进展对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张声生教授将本病的核心病机总结为毒瘀为标、虚滞为本,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之源,"毒""瘀"在胃黏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毒瘀互结是胃癌前病变的关键病理节点,也是本病逐渐向胃癌演变的重要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正是向胃癌转变的高风险病理类型。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之根本,临证辨治把握食滞、气滞、湿滞、络滞虚实夹杂之本质。治疗活用“通滞”之法,突出健脾导滞,且健脾勿忘通降和胃、化湿理气、消癥通络,并提出“以通为补,以化为用”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中成药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参倍固肠胶囊是临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常用中成药之一。本项目运用德尔菲法,遵循“循证与共识相结合”的原则,组织行业内中西医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及方法学专家,分别从药物介绍、临床运用、安全性三个方面对参倍固肠胶囊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说明,制定了参倍固肠胶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为临床合理使用本药提供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8岁,因反复气促7 d于2011年1月25日入院,伴胸闷、心悸、腹胀,夜间短暂性抽搐及呼吸困难,无发热。体格检查:面具面容,颜面水肿,对答迟钝。全身皮肤见弥漫性黑褐色色素沉着,见散在褐色丘疹,无触痛,皮肤增厚变硬,口唇僵硬。双下肺呼吸音减弱,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杂音,指趾关节僵硬畸形,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疑难病,深化对CAG及PLGC病因病机的认识既能丰富中医理论研究体系,更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张声生教授临证论治CAG及PLGC经验丰富,总结本病“五态一癥”病机学说,即“虚、浊、滞、瘀、毒、癥”。其中脾胃虚弱是根本病机,浊、滞、瘀、毒交结是CAG及PLGC重要的病变状态,癥是疾病的靶标。基于此病机,张声生教授系统总结“调态消癥”理论,包括“调虚态、调浊态、调滞态、调瘀态、调毒态、消癥积”,以期对本病的辨治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