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飞 《中外医疗》2009,28(2):34-34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om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30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3例(43.3%),满意9例(30.0%),基本满意6例(20.0%),不满意2例(6.67%);总有效率93.3%,优良率73.3%。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术后不稳节段恢复生理序列并获得即刻稳定,移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进行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AO钢板6例,Codman钢板4例,Zephir钢板6例。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om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2例(42.9%),满意8例(28.6%),基本满意6例(21.4%),不满意2例(7.1%)。总有效率92.9%,优良率71.4%。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问高度,术后不稳节段恢复生理序列并获得即刻稳定,移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确诊为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进行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AO钢板6例,CODMAN钢板4例。ZEPHIR钢板6例。平均随访16个月,依据Odom评分标准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28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维持良好。非常满意12例(42.9%),满意8例(28.6%),基本满意6例(21.4%),不满意2例(7.1%)。总有效率92.9%,优良率71.4%。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可恢复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获得正常生理序列及即刻稳定.术后融合率高,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失稳征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骼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历132例,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率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5.
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随着MRI的普及及广泛应用,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例的脊髓压迫均来自前方。从治疗的角度来说,以往的环锯法减压,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以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并不理想。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病例39例,平均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疗效。方法:用3种融合方式对160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A组)双节段32例,3节段18例;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B组)双节段33例,3节段19例;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C组)双节段36例,3节段22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经过随访,A组融合率为83.1%,B组融合率为96.7%,C组融合率为96.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早期显著性降低(P〈0.051,B组和C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冯敬  蒋涛  冯智  王眷华 《四川医学》2003,24(4):348-349
目的 探讨颈椎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作用。方法 对21例颈椎疾病及损伤患者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21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颈椎植骨处牢固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颈前路带锁钢板可使颈椎术后即刻稳定,植骨块更牢靠,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颈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价值。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植骨均在3—8个月内完成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脱位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和不含磁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颈椎创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脊髓功能,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8—50个月,平均18个月。45例均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无钢板和螺钉松脱或断裂。术后JOA评分均改善,优10例,良23例,可12例,优良率73.3%。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在颈前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颈椎骨折、脱位,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颈5椎体骨髓瘤,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除1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死亡外,其余病例获6月以上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植骨均完全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术中应用,可获得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椎体撑开器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病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该组病人术中均使用椎体撑开器。随诊22例,平均随诊时间15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节段手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脊髓及神经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68%。结论:椎体撑开器有助于减压操作,提高植骨融合率,有助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节段和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范围及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1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未做钢板内固定;5例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部分椎体切除加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6例相邻两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盘摘除加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应用前路Windows钢板内固定治疗。重点介绍了手术方式选择、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结果平均随访1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融合情况,优良率96%。结论 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问植骨融合术可不需钢板内固定,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失稳患者行颈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以及相邻两节段间盘突出患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需行颈椎前路Windows钢板固定,Windows钢板系统能够为减压节段提供足够的即刻稳定性。手术效果取决于减压彻底性及脊髓本身有无变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8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术后颈椎即获稳定,基本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全部植骨融合。术后神经功能完全瘫3例无改善,35例不全瘫均有改善。结论:创伤性下颈椎不稳伴颈髓损伤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疗效较佳,并发症少,稳定性好,患者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78例颈前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髂骨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3-18个月随访,3个月植骨融合者32例,6个月植骨融合者38例,8个月植骨融合者4例,4例失访。单纯髂骨植骨融合椎间高度丢失者26例,占同期髂骨植骨融合术的42%,带锁钢板内固定者无1例发生椎间高度丢失,结论:带锁钢板内固定对恢复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滑移及椎间高度丢失明显优于单纯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适应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钢板内固定的适应证。方法:10例单一颈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外伤性单一颈椎间盘突出),2例局限性后纵韧带骨化症(一个椎节范围),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9例,8例无脱位的下颈椎骨折(包括4例爆裂型骨折)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2例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8例,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共计45例手术中38例平均随访7.6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融合者36例(钢板固定者15例获随访,均骨性融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者29例。手术总有效率为94.7%(36/38),优良率为84.3%(32/38)。脊髓型颈椎病及OPLL 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至术后的13.9分。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OPLL(2~3个节段)、不稳定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包括爆裂型骨折、半脱位、全脱位、韧带结构损伤)压迫脊髓者均宜行前路开槽减压、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单一颈椎间盘突出(包括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局限性OPLL(一个节段内),无脱位的下颈椎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可行颈前路单纯减压、植骨;若超过1个以上的椎体骨质切除较多时,宜加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颈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研究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前路带钢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并于术后行X线片检查,29例获得随访。结果:植骨均3个月内完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AO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的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及钢板固定在脊髓颈椎病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56岁,病程平均5年。病变累及2~3个功能节段。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固定术。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12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93.3%(28/30),优良率80%(24/30),术后JOA评分平均为13.8分。结论: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由于椎间塌陷带来的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间隙者34例,4个椎间隙者4例。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 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咽痛6例。38例随访平均22.5个月,植骨于术后12~28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螺钉松动、钢板翘起3例。无钢板、螺钉折断等并发症。JOA评分平均提高8.4分,手术有效率为94.7%,优良率为78.9%。结论 多节段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实现彻底减压,对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构重建和自体髂骨结构重建两种手术方法稳定性、融合率和疗效。方法56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组(A组)19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组(B组)3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JOA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测量D值(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前高(heightofanteriorbody,HAB)、融合节段后高(heightofposteriorbody,HPB)以及Cobb角(颈椎活动度)。依据融合标准判定并计算术后各时期减压节段融合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每-参数术后各时期值与术前值的差值。结果术后3个月,A、B组减压节段融合率分别为89.5%(17/19)、83.8%(31/37),术后6个月全部随访病例达到骨性融合。与A组比较,B组融合节段后高差值(术后1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动Cobb角差值(术后24个月-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此前各个时期活动Cobb角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同时期JOA改善率、D值差值、融合节段前高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减压-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维持融合节段后高及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