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三种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将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1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单纯髂骨植骨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2例,3节段18例;B组采用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3例,3节段19例;C组采用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式治疗,其中双节段36例,3节段22例。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2年,经过随访,A组植骨融合率为83.1%,B组植骨融合率为96.7%,C组植骨融合率为96.4%。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2周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F=3.06,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则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42,P>0.05)。A组与B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F=3.15,P<0.05),B组和C组之间远期疗效之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F=2.32,P>0.05)。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颈椎前路钢板植骨融合内固定和钛网并前路钢板内固定,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四种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6年1月168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分为A、B、C、D四组。A组42例采用前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B组54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界面固定术(CIFC);C组40例采用植骨融合并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D组32例采用CIFC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及拍摄X线片,观察疗效、椎间高度、颈椎前弯曲度和融合情况。结果经过随访,A组融合率为83.3%,B组融合率为96.3%,C组融合率为95.0%,D组融合率为96.9%。终访时,A组平均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曲度较术后2周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3.06,P〈0.05),B、C和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42,P〉0.05)。A组与B、C组和D组远期疗效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3.15,P〈0.05),B、C和D组远期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32,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关键不仅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而且不同融合技术对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比较钛网植骨融合与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2月对42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前路颈椎次全切+前路钢板固定的基础上,分别采用钛网植骨融合术和髂骨块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定期x线检查,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进行术前后的JOA评分比较并计算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钛网植骨组和髂骨块植骨组术前后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2组间比较无差异;通过对术后12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及术后椎体间融合结果的比较,2组之间亦无差异性。结论:前路钢板固定+钛网植骨融合与前路钢板固定+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均有良好疗效,2种术式在疗效上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种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证。方法将56例患分为A、B、C三组。A组21例,行单纯髂骨植骨术;B组19例,行骨笼加自体骨植骨g;C组16例,在A组的基础上加钢板固定。结果三组骨融合时间分别为3、4、2.5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3%、84.2%、9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0%、0。结论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融合术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并发症较多;骨笼加自体骨植骨,疗效良好及并发症略少;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疗效最好且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可伸缩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收集新鲜成人颈椎标本(C1-T1)6具,采用朱青安方法分别比较A、B、C、D、E组即完整组、破坏组、自体髂骨植骨加AO钢板固定组、自体髂骨植骨AO钢板及后路棘突钢丝固定组与椎弓根钉固定组在前屈(flexion)、后伸(extension)、左/右侧弯(1ateral bending)及左/右旋转(rotation)6种运动状态下角位移,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 固定后3组脊柱受试单位在6个方向负载状态下的ROM较破坏组明显减少,3组内固定受试组均能达到有效的生物力学固定效果。但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组比前路髂骨植骨AO钢板固定组更能减少生理载荷下的ROM(P〈0.05)。而前路髂骨植骨AO钢板及后路棘突钢丝固定组与下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间的ROM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新设计的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能提供有效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不同融合方法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优缺点。方法:用3种融合方式对133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单节段2l例,双节段19例;Threaded fusion cage(TFC)加自体植骨单节段18例,双节段13例;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单节段33例,双节段29例。对患者的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0.1月,3组单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3.4,2.8和2.5月,优良率分别为85.7%,77.8%和90.9%,并发症发生率为23.8%,27.98%和0.0%;双节段3组融合时间分剐为3.7,3.2和2.7月,优良率分别为78.9%,69.2%和86.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3%,30.8%和5.9%。结论: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但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较多。TFC加自体植骨方法融合器沉降,椎间隙狭窄发生率高,多节段更甚,应慎重。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研究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前路带钢锁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并于术后行X线片检查,29例获得随访。结果:植骨均3个月内完全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AO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的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合并自行设计的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椎间盘突出症16例,年龄26-46岁(平均36.2岁),其中单节段12例,双节段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月出现骨性融合,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现象。结论: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国产蝶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了同症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构重建和自体髂骨结构重建两种手术方法稳定性、融合率和疗效。方法56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组(A组)19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组(B组)37例。术前、术后不同时期进行JOA评分,以判定临床疗效,同时测量D值(颈椎整体曲度)、融合节段前高(heightofanteriorbody,HAB)、融合节段后高(heightofposteriorbody,HPB)以及Cobb角(颈椎活动度)。依据融合标准判定并计算术后各时期减压节段融合率。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每-参数术后各时期值与术前值的差值。结果术后3个月,A、B组减压节段融合率分别为89.5%(17/19)、83.8%(31/37),术后6个月全部随访病例达到骨性融合。与A组比较,B组融合节段后高差值(术后1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活动Cobb角差值(术后24个月-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此前各个时期活动Cobb角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不同时期JOA改善率、D值差值、融合节段前高差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减压-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维持融合节段后高及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并行颈前路钢板固定。结果:30例获随访,平均28个月,植骨于术后12-16周骨性愈合。术后恢复之椎间高度未发生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手术有效率为100%(30/30),优良率为93.3%(28/30)。JOA评分平均由术前的平均8分升至16.5分。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应用价值,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 3种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优缺点。方法 :用 3种融合方式对 133例因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其中单纯髂骨植骨单节段 2 1例 ,双节段 19例 ;Threadedfusioncage (TFC)加自体植骨单节段 18例 ,双节段 13例 ;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单节段 33例 ,双节段 2 9例。对患者的骨融合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2 0 .1月 ,3组单节段融合时间分别为 3.4 ,2 .8和 2 .5月 ,优良率分别为 85 .7% ,77.8%和 90 .9% ,并发症发生率为 2 3.8% ,2 7.98%和 0 .0 % ;双节段 3组融合时间分别为 3.7,3.2和 2 .7月 ,优良率分别为 78.9% ,6 9.2 %和 86 .2 % ,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6 .3% ,30 .8%和 5 .9%。结论 :单纯髂骨植骨方法简单 ,但植骨块滑脱等并发症较多。TFC加自体植骨方法融合器沉降 ,椎间隙狭窄发生率高 ,多节段更甚 ,应慎重。髂骨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 ,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31例行颈椎前路减压、保留终板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Zephir半限制性钢板固定术患者的疗效;术后随访2~4年,观察临床功能、植骨融合率、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JOA评分,术后与术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植骨融合率100%。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维持满意,相邻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未发生内植物和植骨并发症。提示彻底减压,保留终板的三面皮质骨自体髂骨植骨和应用动力性的Zephir钢板固定能保证脊髓型颈椎病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钛质网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袁文  贾连顺 《上海医学》1999,(3):140-142
目的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植骨均在术后12周达到临床愈合,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无椎间盘高度的丢失,无钢板螺丝钉折断、滑脱、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钛质网笼植骨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颈椎椎间自体髂骨植骨的方法,再辅以带锁钢板固定后可使固定节段达到即刻稳定,并维持有效的椎间高度,易于融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骨融合率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 A、B、C 三组,其中 A 组31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B 组29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椎体间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C 组30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比三种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差异。结果对90例患者进行8~15(平均12)个月随访,无失访者。三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颈椎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组较 cage 植骨融合内固定组与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植骨融合率高,12个月时,三组融合率分别为 A 组96.5%,B 组94.6%,C 组95.7%,A 组与 B 组、C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术后 JOA 评分、Odom's 临床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 三组术后 JOA 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5.2%、85.3%、86.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评定(Odom's 标准),A 组:优者17例,良者6例,中者8例,优良率为74.2%;B 组:优者17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2.7%;C 组:优者18例,良者7例,中者5例,优良率为83.3%。B、C 组优良率较 A 组高, B、C 之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前路三种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植骨效果及临床疗效都较好,其中,A组手术耗时长,供体区疼痛发生频繁,但 A 组短期植骨融合率高于其余两组;B、C 组操作相对简单,固定牢靠,12个月时植骨融合率相对 A 组无差异,无供体区疼痛,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选择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患者15例,施 行颈前路创伤节段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6.5个月,15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术后依据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8例(53.3%),满意5例(33.3%),基本满意1例(6.7%)。总有效率93.3%,优良率86.6%。颈前路单节段融合加带锁钢板固定具有融合率高,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对颈椎生物力学影响小的优点,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节段性不稳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太质风笼植骨及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文 Thal.  JS 《上海医学》1999,22(3):140-142,I000
探讨一种颈椎前路开槽减压后替代自体髂骨植骨并能达到融合节段即刻稳定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8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前路开槽式减压,钛质网笼植骨加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前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01治疗的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龄40~75岁,平均53岁;单节段病变65例,双节段病变8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单纯植骨融合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为72.8%,椎间融合器组为85.6%,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为80.6%,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与单纯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改善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症多;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钛网内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颈前路手术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价值。方法:对36例颈椎骨折脱位的病例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结果:植骨均在3—8个月内完成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创伤脱位经减压及植骨后若辅以前路带锁钢板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更有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具备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并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生物相容性良好和不含磁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颈椎创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JOA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32例前路植骨于11-18周骨性愈合,术后无椎间高度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到14.2分。手术有效率为93.8%,优良率为78.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路钢板具有促进植骨融合,防止术后高度丢失等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行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A组),18例行自体髂骨植骨(B组)。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均经6~15个月随访,均获植骨融合。术后3个月相对于术后1周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改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椎间高度变化均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维持椎体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自体髂骨,且较快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