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制剂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 Wiste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化纤胶囊干预组。造模后给药3 d后检测各组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果模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PAF、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AT-Ⅲ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 0.05),化纤组的PT、APTT、TT、PAF、FIB明显低于模型组并且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 0.05),化纤组的AT-Ⅲ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化纤胶囊可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为中医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解毒益气活血方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CU严重脓毒症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西医治疗)和治疗组(32例,采用西医治疗加解毒益气活血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5、10天相关免疫学指标、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10明显下降,IgG水平、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水平及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上升,住ICU时间明显缩短,28天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解毒益气活血方结合西医治疗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凉膈散在脓毒症早期阶段的抗炎解毒作用,以及对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57例早期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医常规治疗,29例)与B组(加味凉膈散加西医常规治疗,28例),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外周血TNF-α、IL-6、CRP、PCT水平和两组患者之间住ICU时间、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WBC、IL-6、TNF-α、CRP、PCT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第7天B组IL-6、TNF-α、CRP较A组下降幅度大,有统计学意义,两组28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B组住ICU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结论:西医联合应用加味凉膈散在早期脓毒症解毒抗炎、攻邪安正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芪参活血颗粒治疗重度脓毒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芪参活血颗粒在重度脓毒症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北京地区4家医院167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西药常规(西药组,85例)和芪参活血颗粒加西药常规(中西医组,82例)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炎症细胞因子(IL- 6、IL-10、TNF-α)、降钙素原(PCT)、Marshall评分、APACHE Ⅱ评分、住ICU时间及28天病死率的情况。结果 中西医组治疗第5天及第10天TNF-α、IL-6水平较西药组明显下降(P<0.05),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28天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且服药期间无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在脓毒症治疗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8):939-941
目的:分析温下健脾法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择9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30例,即中西医治疗组(附桂姜黄汤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1组(乳果糖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和对照2组(常规西医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NRS2002和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治疗前后的BMI、体重、中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HGB、ALB、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且中西医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P0.05)。中西医治疗组的平均ICU时间和28d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温下健脾法可以改善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扶正法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淋巴细胞绝对值(LY#)、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62例,其中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根据脓毒症3.0(Sepsis 3.0)指南治疗标准,予早期抗感染治疗、液体治疗、营养支持、脏器支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8 d死亡率、ICU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3、5、7、14 d NE#、LY#、NLR、PCT、CRP水平。结果 1)观察组ICU期间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ICU住院天数、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两组28 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 0.05)。2)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NL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但组间比较NLR值未见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7、14 d时PCT值和CRP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 0.05);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5 d,观察组的PCT值、CR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后LY#、NE#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基于扶正法使用参麦注射液,对于ICU老年脓毒症患者人群,可降低ICU死亡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和ICU住院天数以及总住院时间,且未见促进炎症反应的弊端,参麦注射液对于非休克的脓毒症患者可起到降低炎性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创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创伤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28 d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 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 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便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和28 d MODS、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龙汤加减灌肠治疗可以改善创伤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毒调血方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60例。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按指南予以西医规范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清毒调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序贯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降低,纤维蛋白原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ATⅢ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清毒调血方升高PLT、ATⅢ,降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改善脓毒症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炎合剂治疗脓毒症疗效,并从凝血功能方面探讨抗炎合剂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炎合剂,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外周血中TFPI、AT-Ⅲ、t-PA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为显著(P0.05);两组PAI-1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47%,优于对照组的73.68%(P0.05)。结论:抗炎合剂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进内皮细胞分泌内源性TFPI,合成AT-Ⅲ及t-PA,抑制PAI-1的合成,对改善微循环、保护脏器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注射液100 m L连续静脉泵入,2次/d,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24 h、48 h后治疗组CI、SVRI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 h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时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2组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探讨电针对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与前景。方法: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满足条件的68例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电针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肠鸣音、腹内压、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目标喂养时间、CRP、PCT、APACHEⅡ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增加,腹内压下降(P 0. 05),目标喂养时间缩短(P 0. 05),但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变化(P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RP和PCT炎症指标均下降(P 0. 05),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 0. 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 0. 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能加快肠鸣音及腹内压胃肠功能指标的恢复,缩短目标喂养时间,降低炎症指标,但是对于ICU住院时间、28天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镇静镇痛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将9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复苏指南常规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将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28 d病死率、早期复苏目标(EGDT)达标率。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有下降(P均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均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和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46%和32%,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GDT达标率为88%,治疗组为91%,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镇静镇痛治疗能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疾病发展进程,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法联合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TASCⅡ-C/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33肢体)和对照组(28例,32肢体),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药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BI值及术后血管通畅率。结果术后3 d、1个月、6个月2组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6个月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联合腔内介入能提高TASCⅡ-C/D型ASO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在减少术后再狭窄程度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通腑泄瘀汤对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通腑泄瘀汤治疗,1剂/d。治疗周期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健康状况评分、器官衰竭评分及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7 d后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无器官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IL-6、IL-10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均<0.05)。结论自拟通腑泄瘀汤可改善创伤性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并MODS患者机体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近期病死率,可能与其调节机体炎症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指标、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75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根据《2008国际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6 h EGDT方案+24 h集束化治疗,参附组按EGDT方案第1次液体复苏后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比较参附组和对照组用药后24h组织灌注指标、全身氧代谢及两组ICU平均住院时间和28 d预后的差异.结果 参附组24 h ScvO2、尿量高于对照组,血Lac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D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02ER%、VO2及治疗24h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相近(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24h组织灌注水平和氧输送水平,对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肾暖脾通下方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肾暖脾通下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第5天、第10天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对比2组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总病死率。结果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5天、第10天白细胞介素-6(IL-6)、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PCT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肾暖脾通下方能抑制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患者ICU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温阳化瘀解毒法治疗脓毒症心肌抑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例)和观察组(n=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静脉泵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温阳化瘀解毒法治之,给予温阳化瘀解毒汤内服,疗程均为7d。通过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评价温阳化瘀解毒法治疗脓毒症心肌抑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变化,监测心肌抑制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白三烯(leukotrienes,LT)、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BG-1)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PACHE II评分、ICU住院时间及ICU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其中医证候积分(8.12±3.04)分较对照组(11.75±4.31)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心肌功能指标LVESD、LVEDD、BNP、cTnI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CI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BNP、cTnI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LVEF、CI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心肌抑制因子ET-1、LT、HMBG-1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下降,以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13.52±3.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5.37)分,其ICU住院时间(6.29±2.59)d较对照组的(12.14±4.35)d明显缩短,ICU病死率23.33%较对照组的43.33%更低(P<0.05)。结论:温阳化瘀解毒法利于改善脓毒症心肌抑制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了心肌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心肌损害,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脓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第1日和第7日的肠鸣音、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到达目标喂养的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鸣音次数均有所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RP水平、到达目标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增加患者肠鸣音,尽快恢复肠道功能,早期实现目标喂养.但针灸并不影响患者入住ICU时间、疾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并不降低28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气养阴活血法对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失访2例)和观察组(37例,失访3例),对照组按脓毒症指南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另加用补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予参麦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注射液静滴)。分别在入院第1、3、7 d留取患者血液标本,对患者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记录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第7天时血清肌酐、胱抑素C及血清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低(P=0.036,P=0.045,P=0.021),APACHEⅡ评分在第7天亦较对照组低(P=0.043);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P=0.029);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结论:补气养阴活血法能减轻脓毒症所导致急性肾损伤,改善患者病情及缩短ICU住院时间,但对28 d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扶正解毒化瘀颗粒。疗程10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10天的CK-MB、NT-proBNP、cTnI及CI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天、7天、10天时NT-proBN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后7天、10天时CK-MB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10天时cTn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