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痉挛性斜颈病人,全部采用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手术方法为枕后正中入路硬膜下双侧副神经根、C1脊神经根切断、C2-4脊神经前、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结果全部病人术后立即感到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85.7%(6/7),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85.7%,术后6例发生不同程度转颈无力、耸肩无力,随访期间均有所好转,无吞咽困难和头颈部支撑困难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1例斜颈复发,使用盐酸度洛西汀+苯海索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电生理监测下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手术安全的基础;选择合适的病例、合理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个体化制定神经根选择性切断的程度是手术疗效的保证。本研究只是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初步探索,该术式大宗病例和长期随访资料尚需进一步积累完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选择性颈神经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7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该显微手术,术中不咬除枕骨鳞部及枕大孔,在内镜辅助下行硬膜下双侧副神经根及颈1脊神经根切断.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7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  相似文献   

3.
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全部采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即枕后正中入路硬膜下双侧副神经根、C1脊神经根切断、C2~C4脊神经前、后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结果 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2.8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100%。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96%。术后所有病例发生不同程度转颈无力、耸肩无力、双臂外展受限,随访期间均有所好转,1例病人发生头颈部支撑困难,并因此而影响生活质量。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详尽的术前检查和定位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8例痉挛性斜颈,并评价其疗效。结果4例扭转型和2例侧倾型患者痊愈,2例后仰型患者好转。结论术前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神经阻滞试验明确诊断,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个性化手术方案可有效治疗痉挛性斜颈,而且可以减少正常神经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和肌切断治疗痉挛性斜颈400例结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400例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和肌切断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借助肌电图(EMG),CT或MRI等检查揭示参加痉挛的肌群。作者将痉挛肌分为三类,原动肌作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肌作去神经术,随从肌可不予处理。文中介绍三种临床型别的手术入路。结果 手术共400例,其中272例经2~31年长期随访,总优良率为86.4%,无死亡,无重大并发症,颈向各方向运动有力,疗效最长的患者至今已31年。结论 本手术方法适用于姑息治疗无效的痉挛性斜颈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15手术治疗的580例痉挛性斜颈的临床资料。借助肌电图、CT或MRI等检查判断参与痉挛的肌群,将痉挛肌肉分为原动肌、协同肌、随动肌,对原动肌做去神经术和肌切断术,协同肌做去神经术,随从肌可不予处理,从而形成三种术式: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 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前屈型 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 565例术后随访6个月~15年;术后6个月评估疗效:痊愈429例,显效68例,进步52例,无效16例;优良率为88%。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及肌切断术是治疗痉挛性斜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的发病原因,评价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效果。方法对2例痉挛性斜颈经过其他方法治疗无效且不愿意选择肌肉和神经切断的患者行副神经血管减压。术中发现椎动脉严重压迫副神经,用柔软的涤纶绵将神经与血管隔开而达到充分减压。结果例1在术后早期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例2手术后3周头、颈位置已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症状进一步改善。结论血管压迫副神经是引起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之一,副神经血管减压对某些痉挛性斜颈确有疗效,但应该严格筛选和控制手术适应证,术后应建立客观评价疗效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旋转型痉挛性斜颈(rotational spasmodic torticollis,RoST)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方法对RoST按痉挛肌肉范围,姿态,肌肉痉挛的方式,病情程度分型。手术治疗:采用下列术式或二至三种术式组合。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8)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对侧副神经切断术(或加胸锁乳突肌切除术)。结果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全组423例,斜颈症状消失292例(69%),显效78例(18.4%),进步42例(10%),无效11例(2.6%)。无死亡,无并发症。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RoST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无残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1例脑瘫病人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手术显露:L_2~S_1脊神经根。应用隔离电刺激仪来确定需切断的脊神经根,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11例病人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痉挛解除,肌张力降低,步态改善,对感觉功能影响小。9例病人经2年以上随访疗效明显,2例病人失访。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疗效较好,其优点具有解除肢体痉挛,不影响运动和感觉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术前颈部CT及肌电图检查对痉挛性斜颈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痉挛性斜颈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评估TWSTRS评分,行颈部薄层CT检查15例,肌电图检查19例。根据术前检查及临床表现情况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手术,术后电话随访评估TWSTRS评分以判断手术效果。结果根据TWSTRS评分.治疗有效21例,疗效差5例;手术前后TWST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前行CT检查与未行CT检查病人的手术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2);术前同时行CT和肌电图检查与未行两项检查的病人手术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47);而术前是否行肌电图检查及肉毒毒素注射对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P肌电图=0.08,P肉毒素=0.33)。结论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能有效治疗痉挛性斜颈,根据术前颈部薄层CT检查结果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痉挛性斜颈是指颈肌受到中枢神经异常冲动造成不可控制的痉挛或阵挛,从而使头部向一侧痉挛性倾斜扭动,致使出现多动症状和姿势异常,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三联手术,即将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切断,联合C1~6后支切断术,以此种手术方法缓解痉挛症状,有效率为70%~90%[1]。我院自2008‐02—2014‐03采用三联手术治疗8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监测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S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行SPR患者进行术中电刺激阈值及行为反应观察,对阈值较低、有反应扩散现象的神经小束予以切除。结果:5例行SPR患者,术后4例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术后肌张力明显下降,痉挛获得不同程度解除,1例颈脊髓外伤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下降,痉挛减轻。5例均无感觉功能障碍、肌张力过低等并发症。结论:根据神经肌电图监测方法来施行SPR简单、可靠。它对如何确定选切比例与范围、最小化手术并发症、最大化肢体痉挛缓解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手术策略、术后并发症及疗效。方法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神经疾2955例,成功随访1982例,其中面肌痉挛1476例,三叉神经痛450例,舌咽神经痛32例,痉挛性斜颈24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经2年以上随访,面肌痉挛术后即刻治愈为1210例,延迟恢复250例,无效16例。三叉神经痛术后治愈406例,好转20例,无效24例,复发11例。舌咽神经痛治愈31例,好转1例,24例痉挛性斜颈均不同程度好转。并发症情况:术后死亡3例;脑积水24例;早期面肌瘫痪共发生297例,均恢复;听力障碍37例;脑脊液漏及皮下积液72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功能性颅神经疾病效果确切,但仍有一定风险,注重手术技巧或许可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传统神经电生理监测离断方案指导下的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L-SDR)治疗儿童痉挛性偏瘫仍具有一定挑战性。本研究旨在评估新的改良神经电生理监测离断方案指导下的SL-SDR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改良神经电生理监测离断方案指导下的SL-SDR治疗,并且术后接受≥12个月强化康复治疗的痉挛性偏瘫患儿的临床和康复资料,重点在于改良方案的术中肌电图判读、手术离断策略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1例患儿,根据新的改良神经电生理监测离断方案,术中共34枚神经后根被离断。经过平均19个月的术后康复治疗,患儿下肢目标肌群肌张力平均下降1.4级,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术后运动功能明显提高。11例患儿粗大运动功能66项(GMFM-66)评分平均增加10分,6例术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Ⅱ级患儿中5例术后GMFCS分级降低。部分完成手术前后步态分析的病例显示,11例患儿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异常运动参数均获得纠正,步态周期中足底压力分布改善明显。无一例出现脑脊液漏、感觉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新的改良神经电生理监测离断方案指导下的SL-SDR治疗儿童痉挛性偏瘫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疗效。方法对137例ST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针对病例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126例)、副神经周围支切断及胸锁乳突肌选择性切除术(9例)、经颅副神经根切断术(2例)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44.9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明显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3.4%(128/137)。行改良Foerster-Dandy手术的126例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转颈无力、耸肩无力、双臂外展受限,随访期间有所好转,仅2例(1.6%)发生头颈部支撑困难;36例(28.6%)发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8例,明显好转11例,无明显变化7例(5.6%);颅内感染10例(7.9%),出院前均治愈。随访期间痉挛状态不同程度复发9例(6.6%)。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针对病例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熟悉局部解剖、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是保证显微外科手术治疗ST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微侵袭手术治疗侧屈型痉挛性斜颈8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侧屈型痉挛性斜颈(LFST)微侵袭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LF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每一肌肉的支配神经。对LFST临床分型,按不同分型制定个体手术方案。采用下列术式组合治疗。术式1:屈向侧颈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2:屈向侧颈神经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3:屈向侧副神经切断术(或附加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切除术)。三种术式组合称"三联术",术式1和术式3组合称"二联术"。结果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81例痊愈69例(85.2%),显效8例(9.9%),进步4例(4.9%),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35例采用二联术治疗的患者中,痊愈27例,显效5例,进步3例,优良率91.4%(32/35);46例采用三联术治疗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例,进步1例,优良率97.8%(45/46)。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相关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LFST,手术安全创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障碍病的细胞学病理生理基础,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过去3年的工作,1200例运动障碍病患者接受了微电极导向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包括帕金森性病(PD)、原发性震颤(ET)、扭转痉挛和痉挛性斜颈等.手术的靶点包括苍白球腹后部(PVP),丘脑底核(STN)和丘脑腹外侧核(VL).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EMG)记录技术,采集GPi,STN和VL神经元和肢体肌电活动.术后应用分析软件甄别单细胞及其电活动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PD性震颤在GPi,STN、VL获得相关神经元簇放电频率是不一致,可指导临床.原发性震颤在丘脑腹中间核(Vim)获取的放电频率,也有临床指导意义.扭转痉挛和痉挛性斜颈扭转痉挛和痉挛性斜颈患者的神经元簇放电无明显规则可寻.结论识别和确定GPi、STN和VL细胞电活动特点及其分布,对于指导立体定向手术的功能定位,提高运动障碍病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降低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痉挛性斜颈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一个多世纪前Keen创建的外科切断局部神经治疗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以来,已形成了多种术式,如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副神经切断术、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三联术、立体定向脑运动核毁损术、鞘内泵入巴氯芬疗法、副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Foerster-Dandy手术,各种术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年的相关文献,介绍ST的各种外科术式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痉挛性斜颈的应用解剖和外科治疗(附64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痉挛性斜颈(ST)的应用解剖、临床分型、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引起ST相关的痉挛肌肉分成两组,即主要责任肌和次要责任肌,并明确其支配神经。对ST采用四种分型方法:①按痉挛肌肉累及范围分型;②按斜颈姿态分型:③按肌肉痉挛的方式分型;④按病情程度分型。根据ST姿态分型采用相应的术式组合。术式一:面部旋向侧颈后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术;术式二:同侧颈神经1~6(C1-6)后支选择性切断术;术式三:副神经切断术。三种术式组合一期完成称“三联术”。术式一和三组合称“二联术”。对旋转型ST和侧屈型ST采用二联术或三联术,对后仰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一和术式二组合,对前屈型ST采用双侧术式三组合。混合型ST分期采用颈部神经选择性切断术和肌肉选择性切除术。结果头部CT和MR检查未发现与ST有关的颅内病灶。颈部CT显示痉挛肌肉呈肥大性改变。切除的痉挛肌肉和神经病理切片均有异常表现。术后6-12个月评定疗效,全组648例中,斜颈症状消失450例(69.5%),显效113例(17.4%),进步68例(10.5%),无效17例(2.6%)。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颈部痉挛肌肉选择性切除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治疗ST,准确掌握其应用解剖,手术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无残疾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脑瘫手术中肌电图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监测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的作用。方法对34例痉挛性脑瘫病人施行SPR手术,对下肢多组肌群采用EMG监测,观察刺激脊神经后根小束时肌肉出现运动反应的阈值及肌肉收缩范围。结果对后根小束进行电刺激时,肌肉收缩可局限于该神经根节段支配的肌群,也可扩散到同侧或对侧的其他肌群。结论EMG对提高手术效果,探讨手术中电生理监测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电生理标准与疗效的关系等,均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