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对外源性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刺激的反应,以及在对抗炎症反应时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成年C57BL/6J小鼠分成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GFAP和Bcl-2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观察小鼠单次注射LPS入侧脑室后,GFAP和Bcl-2在脑内的分布、表达及时程变化,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与Bcl-2阳性神经元之间的关系.结果:PBS注射的对照组动物脑内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海马、梨状皮质、内嗅皮质、隔区、纹状体、杏仁核及主要的纤维束.LPS注射2 d后,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明显被激活,尤其在脑室周围的脑实质,表现为细胞胞体相对增大,突起变粗.Bcl-2阳性神经元在注射后1 d出现表达,2 d明显增加,4 d为表达高峰.Bcl-2阳性神经元分布在第一、二运动皮质和躯体感觉皮质、隔、斜角带核、海马和中脑红核等.LPS注射4 d后,GFAP和Bcl-2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切片显示:在脑内没有发现GFAP和Bcl-2双标细胞,但可见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Bcl-2阳性神经元重叠.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可见于Bcl-2免疫荧光阳性神经元的鞘中.结论:LPS能诱导脑室周围的脑实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激活,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可能参与脑内的免疫调节和保护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的突起可见于Bcl-2免疫荧光阳性神经元的鞘中,表明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两种大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取胚胎14 d大鼠大脑皮质进行神经元与胶质细胞联合与分离培养,并培养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分别取两种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胶质细胞及用蒸馏水破碎的两种胶质细胞碎片加入培养的PC12细胞中.结果:两种培养细胞上清液、星形细胞及其碎片的加入对PC12细胞均无明显影响,但当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加入到PC12细胞后在10 min内即出现明显的突起萎陷及回缩.另外,在联合培养中,少突胶质细胞附近的神经元不见明显的突起生长,且偶有神经元突起在遇到星形胶质细胞时不能继续延长,但无回缩现象.结论:少突胶质细胞的膜上存在着抑制神经元轴突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不分泌到细胞外,并不依赖于该细胞的存活状态,而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突起生长具有机械性阻挡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志军  何江虹  夏春林  倪衡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3):159-161,165,F0002
目的:初步探讨桩蛋白(paxillin)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通过组织切片、细胞培养、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观察桩蛋白在大脑皮层及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桩蛋白在大鼠脑皮质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神经元未见明显表达;在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神经元中的表达情况与体内一致,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浆及突起中。结论:桩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而非神经元中。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桩蛋白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缺氧及再给氧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存活能力及谷氨酸摄取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生后1~2 d新生昆明小鼠大脑皮层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培养1周左右予以缺氧.缺氧时间分别为12、24、48 h,并取缺氧24 h后再给氧0、12、24、48 h的细胞观察其形态、死亡细胞数目、乳酸脱氢酶活性及谷氨酸摄取能力的变化.结果:缺氧组及再给氧组星形胶质细胞死亡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缺氧前、后乳酸脱氢酶活性亦无明显改变,缺氧组谷氨酸摄取功能较对照组下降30%~60%,并随缺氧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P<0.01),再给氧24 h内谷氨酸摄取能力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水平.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比,对缺氧培养液较为耐受,缺氧对星形胶质细胞存活能力无明显影响,但细胞摄取谷氨酸能力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柴胡皂苷a(SSa)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干预作用,为癫痫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首先分离剥取SD大鼠(1~3 d)大脑海马.体外培养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经纯化鉴定后将其分为5组:a组(正常组)、b组(谷氨酸激活组)和c、d、e组(SSa药物干预组,分别为5、2.5、1.25 mg/L),经相应处理后,分别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blotting测定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及活性、细胞周期、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量,并分析比较各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结果 与b组比较,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SSa抑制了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SSa阻滞了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的分裂周期(P<0.05);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SSa可抑制谷氨酸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异常增加的GFAP表达量(P<0.05);与a组比较,3种检测结果均显示2.5 mg/L SSa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可维持其在正常范围(P>0.05).结论 SSa具有抑制谷氨酸激活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密度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申军现  金卫林  鞠躬 《医学争鸣》2003,24(6):489-491
目的 :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低密度体外培养方法 ,并观察其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学指征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立体共培养方法 .首先以新生大鼠为实验材料培养纯化单层星形胶质细胞 ,随后以孕 18d胎鼠为实验材料 ,分离海马皮层 ,经胰酶消化制备单细胞悬液 .以(2~ 5 )× 10 3·cm-2 密度接种于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 ,而后采用无血清培养液与星形胶质细胞立体共培养 ,并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神经元进行形态学观察 .结果 :利用低密度体外培养方法成功培养出海马神经元 ,其在不同发育分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结论 :低密度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不同发育分化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熊顺华  王君  龚坚  曾凡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27-529,572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PQQ)对培养海马神经元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观察PQQ对海马神经元胞体、突起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测定MTT代谢率和脂褐素。结果:PQQ处理后,海马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胞体的长径显著大于对照组,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存活的时间延长,尼氏小体的光密度值和MTT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脂褐素的含量降低。结论:PQQ能促进海马神经元的生长,增加其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Nbn 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Nbn-CNS-del)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发育的形态学变化,探讨Nbn 基因在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体视学方法对生后(P)7、14、21 d 的Nbn-CNS-del小鼠海马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以非基因敲除(Nbn-CNS-ctr)的同窝仔鼠为对照组。结果 P7~21 d,与对照组相比,Nbn-CNS-del小鼠海马CA区及齿状回各层GFAP阳性细胞失去正常星形结构,面数密度减小(P<0.05)。结论 Nbn 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发育障碍,Nbn 基因可能在海马神经胶质细胞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锂-匹罗卡品致痛动物模型研究急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 SE)及继发性慢性自发性发作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的改变.方法 6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用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诱发大鼠急性SE.实验组又分为8个亚组,分别为出现急性SE后2,12,24 h,3,7,15,30,60 d组,分属急性期(急性SE 24h 内)、静止期(急性SE后3-15d)和慢性期(急性SE后30-60d),应用尼氏染色观察各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以了解各期大鼠海马各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及其缝隙连接的改变.结果 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后,诱发大鼠急性SE持续6-30h后进人静止期,存活大鼠30-45d后出现慢性自发性发作.尼氏染色显示致痫后12-24h可见明显海马神经元损害,7d后海马各区开始出现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以后持续性加重,到观察终点60天最明显.致痛后7dGFAP免疫阳性反应开始增强,30d时较前更明显,60d 最明显.CX43在对照组大鼠海马显示散在分布免疫阳性细胞;致痛后2h,CAI区与CA3区的分子层与起层出现散在曲张静脉状阳性突起;12h突起增多增粗,24h最明显(P<0.05),CA1,CA3区比齿状回明显(P<0.05),进人静止期3-7d 逐渐下降,15d与对照组无区别,慢性期30-60d未见有明显阳性细胞及突起.结论 急性SE星形胶质细胞的缝隙连接增强,有助于维持胞外微环境的稳定;慢性颞叶癫痫动物模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缝隙连接缺陷,可能是引起慢性自发性发作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方法:新生1-3d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传代去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星型胶质细胞.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且生长旺盛,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并观察不同剂量褪黑激素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 ,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培养 ,并采用 10、10 0 μmol/L褪黑激素诱导分化。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进行神经干细胞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specificenolase ,NSE)、胶质纤维酸蛋白 (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 ,GFAP)检测以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鉴定表明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征 ,并可在体外增殖 ,经诱导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但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褪黑激素对神经元的分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从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成功分离培养了神经干细胞 ,是研究细胞诱导分化的良好模型。褪黑激素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12.
巴戟素补肾健脑作用的神经活动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巴戟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近从补肾中药巴戟天中提取的一种糖类单体物。为探讨巴戟素的补肾健脑的神经作用机制, 本实验以大鼠离体海马脑片为标本, 从细胞分子水平上观察巴戟素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状态下的诱发群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 PS) 和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 , LTP) 的影响。结果观察到巴戟素对脑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并能增强脑的记忆功能; 并观察到其作用机制与一氧化氮(NO) 有一定关系。实验结果从神经活动角度为中医补肾健脑理论增补了现代科学内容, 同时对开发巴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毛冬青甲素对脑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刺激海马脑片CA3区schaffer侧支诱发CA1区的电位变化为指标,观察脑片在缺氧、复氧过程中群锋电位的变化,研究毛冬青甲素对其影响及谷氨酸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IA能明显延长PS幅值在缺氧时开始减小和消失的时间;明显降低缺氧损务电位出现率和提高复氧后PS的恢复率;明显对抗Glu对PS幅值的抑制性影响。提示IA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对抗Glu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A771726的抗银屑病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A771726的抗银屑病作用及部分免疫功能。方法采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及小鼠阴道上皮模型,观察A771726对表皮细胞分化及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并通过检测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及LPS诱导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观察A77172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A771726能促进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抑制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LPS诱导IL-1的产生均有抑制作用。结论A771726可能通过抑制表皮细胞增殖及促其分化,并通过一定的抗炎及免疫调节而发挥抗银屑病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24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cl-2、bax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患者光镜、电镜检查及TUNEL染色均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癫痫组患者光镜检查及TUNEL染色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但在电镜检查的8例标本中,3例有少量早期凋亡征象的神经元。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患者脑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微弱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对照组中无表达,在癫痫组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部分参与了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形成。bcl-2、P53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受体(CysLT1R和CysLT2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经典炎症激活剂脂多糖和CysLT受体激动剂LTD4处理BV2细胞,采用免疫荧光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BV2细胞吞噬功能,免疫荧光共染法观察BV2细胞中CysLT1R和CysLT2R表达分布。结果: 脂多糖和LTD4均能增强BV2细胞吞噬功能,而CysLT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孟鲁司特和CysLT2受体选择性拮抗剂HAMI 3379均能抑制脂多糖和LTD4诱导的BV2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脂多糖和LTD4激活BV2细胞后可引起CysLT1R和CysLT2R在细胞内分布变化,两种亚型的受体分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存在共表达。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均可以调节BV2细胞的吞噬功能,且两者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7.
银杏总内酯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银杏总内酯对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跳台实验判定并取小鼠血液和脑组织测定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银杏总内酯可减少训练和测验时小鼠跳台错误次数,提高血和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结论 银杏总内酯具有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阳性神经元在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氧预适应形成机理。 方法: 采用组化法测定小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在缺氧(1次缺氧,4次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结果:1次缺氧组较正常对照组皮层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数目、强弱、细胞的形状、突起的数目及突起的长短未见明显变化,但1次缺氧组NOS神经元突起明显变粗,4次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正常对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少,且呈弱阳性,1次缺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加,多呈强阳性,4次缺氧组海马NOS阳性神经元较1次缺氧组数目变少,颜色变浅。结论:脑内NOS神经元的变化参与了缺氧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可变应激对大鼠强迫游泳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用强迫游泳实验对Wistar大鼠进行行为评分,选择得分相近的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组6只,通过不同形式的慢性应激刺激引起大鼠强迫游泳行为改变,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变化,镜下观察海马CA3区的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明显延 长,上窜时间缩短,血浆皮质醇含量明显增高(P<0.01),海马CA3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慢性可变应激能引起大鼠强迫游泳实验中的绝望行为,此变化与皮质醇分泌增加有关,并使海马CA3区细胞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