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廖志浩  叶国强  陈希  王浩 《新中医》2017,49(3):66-68
目的:观察清湿热方对湿热痹阻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3例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联合清湿热方治疗,检测比较2组血尿酸(B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4.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 1,P=0.017 20.05)。2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ESR、CRP均降低(P0.05);治疗组BUA降低(P0.05),对照组BUA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ESR、CRP、B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心悸不安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0 7,P=0.153 10.05)。结论:依托考昔片联合清湿热方治疗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黄胶囊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三黄胶囊口服加金黄膏外敷。两组疗程均为10日,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疼痛与活动受限)、关节肿胀评分及相关生化指标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更低(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活动受限视觉模拟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BUA、ESR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黄胶囊内服联合金黄膏外敷结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中药痛风汤治疗湿热挟瘀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组予自拟中药痛风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0 d,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积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自拟中药痛风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能有效的降低血尿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有效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72 h内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予虎杖痛风颗粒口服;对照组40例,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等情况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及血沉(ESR)等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87.5%,与对照组的85.0%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积分和血IL 6、CRP、ESR指标及WBC计数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血尿酸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 虎杖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有降低血尿酸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经验方忍冬藤痛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治痛风性关节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9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口服秋水仙碱片,发作时首次服1mg,1h后再服用0.5mg,12h后改为2次/d,共服用1周;同时服用别嘌呤醇片,0.1g/次,3次/d,疗程为2周。治疗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忍冬藤痛风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CRP及UA 6项指标;进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治疗后第2周与治疗前及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ESR、CRP及UA6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忍冬藤痛风颗粒联合西药更加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能够降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的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湿热瘀阻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针对证型实施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案,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等理化指标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RF、ESR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不过实验组下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证型选配的中药内服外敷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渗湿功效,能持续有效地控制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纠正血尿酸、血沉等指标,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痛风方治疗湿热夹瘀型痛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痛风方治疗湿热夹瘀型痛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 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痛风方,1剂/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休息时关节肿痛分数,关节压痛分数,关节肿胀分数,总分数,关节肿痛指数,关节功能分级,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D-二聚体(DD-i),血尿酸(UA)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改变,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66.04%(χ2=7.536,P0.05);观察组休息时关节肿痛分数,关节压痛分数,总分数,关节功能评分,CRP,ESR,DD-i,UA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肿痛指数,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痛风方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湿热夹瘀型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抗炎作用强,安全性好,且能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019年3—9月在苏州市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为主的中药汤剂或颗粒剂并联合美洛昔康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关节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活动受限积分及ESR、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U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为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联合美洛昔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UA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痛风宁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痛风宁汤,对照组口服别嘌呤醇,疗程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和血沉值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风宁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中医医院门诊9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内服和对照组予西药秋水仙碱内服,在第0、7 d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压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估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7 d后血UA、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医生和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估及中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ESR、CRP、关节压痛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服薏苡附子败酱散可以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受累关节的肿胀、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运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秋水仙碱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苓泽痛风汤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 d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28/30)。对照组30例患者,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24/30)。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呕吐3例。结论:苓泽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良好,具有清热燥湿、利水渗湿、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祛风解毒的功效,能够降C反应蛋白(C-reative Protein,CRP)及血沉等指标,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关节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实施中药清浊汤的临床效果,并研究其对患者血液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随机抽取来我院治疗的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80例完成这次临床研究,研究人员按照随机的分配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清浊汤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泽桂癃爽胶囊治疗,观察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液中的前列腺液免疫球蛋白A(Prostatic Fluid Immunoglobulin A,SIg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患者在治疗前,SIgA、IL-8以及TNF-α表达的水平相比较都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下降水平要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实施中药清浊汤治疗可以明显的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中SIgA、IL-8以及TNF-α的表达水平,从而最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上积极推广这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温胆汤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味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14 d。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红肿评分与血尿酸、甘油三酯水平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胆汤加味可以显著的提高痛风性关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有利于关节功能与血生化指标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科收治的84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给予痛风汤治疗,记录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前后血尿酸分别是(578.42±63.84)μmol/L、(298.68±40.95)μmol/L,血沉分别是(29.51±6.29)mm/h、(10.12±3.04)mm/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迅速缓解症状,降低血尿酸及血沉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祛湿通络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服用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研究组采用中药祛湿通络为主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尿酸、血沉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中药祛湿通络为主结合西药的方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饮配合醋氯芬酸钠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口服痛风饮;对照组16例口服苯溴马隆。结果:降低血尿酸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饮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王海东教授多年使用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AG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内服痛风方配合四黄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31/39)(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发红、功能受限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外周血WBC、UA、CRP、ESR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WBC、UA、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痛风方内服配合四黄散外敷治疗AGA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关节症状,降低血清WBC、UA、CRP、ESR水平,调节机体内炎性反应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痛风颗粒浸膏粉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和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痛风颗粒浸膏粉高剂量组(8.75g/kg)、低剂量组(4.375 g/kg),观察痛风颗粒浸膏粉灌胃给药对大鼠尿酸钠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肿胀率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踝关节肿胀度及其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颗粒浸膏粉8.75g/kg对足肿胀有明显的改善(P<0.01),4.375g/kg较之于模型组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起效剂量为8.75g/kg。对佐剂性关节炎,痛风颗粒浸膏粉高剂组、低剂量组对大鼠右足踝关节肿胀程度以及继发的对侧足踝关节肿胀程度均有改善,并抑制踝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P<0.01或P<0.05),起效剂量为4.375 g/kg,在4.375g/kg~8.75g/kg剂量范围,受试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具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痛风颗粒浸膏粉不仅对实验性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对佐剂关节炎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检测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3%)优于对照组(76.6%)(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UA、ESR、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SR,CRP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法(痛风消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痛风消汤,进行7天临床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清IL-6、TNF-α、ESR、CRP、BUA的水平以及关节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CRP、IL-6及TNF-α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BUA、ESR、CRP、IL-6及TNF-α及关节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红肿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法能明显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以及促进血尿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