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药理机制,为祛湿通脉法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全蝎、益母草、金钱草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通过TTD、DrugBank数据收集RA相关靶点,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互作PPI网络。在Genomics数据库分析药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中Cluego插件分析共同靶点的信号通路,最后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并分析。结果益母草、金钱草、全蝎发挥治疗RA的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山柰酚等;发挥治疗作用的靶点可能包括IL-6、TNF、JUN、PTGS1、PTGS2、PIK3CG等;其关键作用通路包括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13条。结论益母草、金钱草、全蝎治疗RA作用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祛湿通脉法运用于RA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断藤益母汤(DTYMD)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上游激酶的调控作用,阐明DTYMD抗炎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TYMD高、中、低质量浓度组(1 000,800,600 mg·l~(-1)),甲氨蝶呤(MTX)组(20μmol·l~(-1))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对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2(MEKK2)的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分析。将42只雄性DBA/1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2 mg·kg~(-1)),DTYMD低、中、高剂量组(6. 25,12. 5,25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他5组均采用二次免疫法构建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给药结束后,取小鼠后肢踝关节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并进行关节病理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TYMD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活性(P 0. 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DTYMD高、中质量浓度组降低MEKK2蛋白及mRNA的表达(P 0. 05,P 0. 01)。与模型组比较,DTYMD不同剂量组均降低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P 0. 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MP-1,IL-6,TNF-α表达明显上升(P 0. 05,P 0. 01)。在动物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DTYMD高、中剂量组可以降低CIA小鼠关节肿胀度(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二次免疫后关节明显肿胀(P 0. 05)。在CIA小鼠踝关节HE染色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病理学评分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DTYMD高、中剂量小鼠关节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 0. 05,P 0. 01)。结论:DTYMD可能通过下调MEKK2对细胞因子IL-6,TNF-α,MMP-1负性调控,从而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断藤益母汤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小鼠血管翳形成的机制。方法 SPF级DBA/1雄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组(NC组),模型组(CIA组),甲氨蝶呤组(MTX组),断藤益母汤组(DTYM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进行造模。二次免疫起,给予灌胃等体积溶媒,MTX(1 mg·kg-1)和DTYM(15.4 g·kg-1),给药35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取材后进行膝、踝关节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T)扫描,苏木素-伊红(HE)和番红-固绿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VE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p)-VEGFR2的表达。结果 与NC组比较,CIA组小鼠踝关节红肿明显,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上升(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明显破损,软骨厚度降低,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明显升高(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升高(P<0.01);与CIA组比较,DTYM组踝关节红肿程度明显减轻,给药3周后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下降(P<0.05,P<0.01),膝、踝关节关节面更完整,软骨厚度增加,膝、踝关节micro CT骨破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滑膜中CD31,VEGF-α,VEGFR2,p-VEGFR2积分吸光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断藤益母汤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通路抑制CIA小鼠血管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林昌松教授临床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30余年,在采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较独特的经验。林昌松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机为“风湿瘀阻,肝肾不足,筋伤骨损”,与“湿”“瘀”“虚”有关;治疗当辨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以“祛风湿”为主,多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旨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缓解期以“通血脉,强筋骨”为 主,选用断藤益母汤治疗,在祛风湿的基础上,加强通利血脉。常见兼证为湿邪下注及气血不足,可分别采用五苓散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等。林昌松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以“祛风湿,通血脉,强筋骨”为治则,同时审因立法,三因制宜,既病防变,已病防残,重视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用药后随访等,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痛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尚无根治方法,长期发作将导致关节破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疗效欠佳。我们采用微创针刀镜治疗,以西医解剖、手术为基础,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合现代医学内窥镜与传统医学小针刀及微创外科技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解除粘连,常以膝关节内外膝眼穴、踝关节昆仑、照海穴为定位点,进入关节后,分解、剥离、刮铲,与小针刀相似,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断藤益母汤(DTYMT)对破骨细胞活性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诱导RAW264. 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破骨细胞培养体系;设空白组、模型组、断藤益母汤400、600、800、1000μg/m L浓度组、甲氨蝶呤2μg/m L组,然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结果:TRAP染色试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TYMT 800、1000μg/m L浓度组融合细胞数目显著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CK-8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DTYMD 600、800、1000μg/m L浓度组和甲氨蝶呤2μg/m L组生存率明显下降(P 0. 05,P 0. 01)。免疫蛋白印迹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DTYMT 800、1000μg/m L、甲氨蝶呤2μg/m L组中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 0. 05,P 0. 01),DK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0. 05,P 0. 01)。结论:断藤益母汤可能是通过影响Wnt信号通路,即上调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DDK1蛋白表达以及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而起到减缓RA的骨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半年余于2011年6月11日入院。半年多前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质稀,易咯,气促,鼻塞、流清涕,于当地医院住院,查肺部CT见肺部大片状阴影,经抗感染等治疗后仍反复咳嗽咳痰,气  相似文献   
8.
郑雪霞  刘敏莹  刘小宝  林昌松 《新中医》2020,52(23):184-185
通过简介六位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解和学说,并以王冰所主“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为指导,从天人相应和中医圆运动试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含义。引以王冰的阴阳相制观点,分析张仲景两首临床常用方剂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的用意,从新的角度理解张仲景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昆仙胶囊治疗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昆仙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AS患者分为昆仙胶囊组(昆仙组)、昆仙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组(联合组)、柳氮磺吡啶组(SSZ组)各30例,治疗12周。治疗第2、4、8、12周时,记录3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SSZ组比较,治疗4、8、12周时昆仙组及联合组患者达ASAS20、ASAS40的比例较高,夜间疼痛VAS评分、ESR、CRP水平较低,晨僵时间较短,其中联合组优于昆仙组(P〈0.05或0.01)。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昆仙胶囊治疗AS疗效确切,优于柳氮磺吡啶,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AS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风湿病中医称之为“痹证”。在金匮中相当于“历节”、“湿病”等。中医治疗风湿病有上千年的历史,实践证明效果是确切的。《金匮要略》是祖国医学中诊治杂病的第一部专书,确立了很多治疗杂病的原则,创制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它对风湿病治疗切实的临床指导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有效方药,更重要的是指导对风湿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