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扩张液对大隐静脉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9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硝酸甘油-维拉帕米组(GV组,n=28)、罂粟碱组(Pap组,n=32)以及空白对照组(n=30)。常规扩张离取后的大隐静脉,各组的扩张液各不相同。测量扩张过程中扩张压力的峰值,扩张后单位面积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死亡数目,以及扩张后单位面积VEC合成释放一氧化氮(NO)的量。结果:3组扩张液扩张后均可见大隐静脉内膜VEC的死亡,以及中膜血管平滑肌的撕裂。但是GV组扩张压力峰值和单位面积VEC死亡数目明显小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单位内皮合成释放NO量明显高于Pa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离取后扩张是损伤血管内膜的过程,GV组扩张液能明显降低扩张大隐静脉所需的压力,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护VEC和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上能提高大隐静脉桥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缺血性冠状动脉硬化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大隐静脉桥5年通畅率约为78%,10年通畅率约为51%,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后5年内需再次手术者约3%~5%;术后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会影响术后近远期疗效,而且血管再狭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大量试验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外膜成纤维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血管再狭窄的发生。为从不同水平研究它们在血管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给临床针对病因治疗提供依据,现就有关方面的研究及防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自体大隐静脉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最常用的血管桥材料,但是大隐静脉内膜增生引起的管壁增厚及之后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远期成功率下降.CABG术后10年移植静脉的通畅率约60%[1].除了降脂治疗外,其他药物治疗尚无证据证明可以改善移植静脉远期狭窄率.  相似文献   

4.
1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CABG)中的应用1962年Sabiston首次将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吻合。由于大隐静脉远端口径与冠状动脉相差不多,取材容易,有足够的长度,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得到迅速推广和普及。尽管动脉旁路材料具有更良好的远期通畅率,但大隐静脉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旁路材  相似文献   

5.
尽管血管内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但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仍然是治疗左主干和三支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方法.大隐静脉是CABG中最常使用的血管之一,但其移植后再狭窄率高,10年通畅率约为50%,是影响CABG效果的重要因素[1].移植静脉重塑过程包括早期血栓形成、新生内膜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均与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内皮细胞直接暴露于血管最里层,除了提供屏障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血管舒张、炎症反应、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释放等生理功能.静脉移植可引起内皮损伤,进而导致移植静脉重塑失败.本文综述静脉移植过程中缺血、保存液、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相关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对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时对大隐静脉移植物内皮有无损伤。 方法 对 10例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在主动脉吻合器使用前和使用后 ,切取自体大隐静脉片断 ,进行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对照血管内皮损伤情况。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均匀着色 ,为深褐色颗粒 ,损伤处褐色颗粒排列中断。吻合器组内皮损伤处平均为 2 .5 5处 ,对照组为 2 .0处。结论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对静脉内皮细胞无明显的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7.
大隐静脉因取材方便,吻合操作较容易,移植后血流量大,是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要的移植血管材料。但如果游离大隐静脉时操作不当,则可能导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胶原纤维暴露,从而使静脉桥内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甚至血栓形成,是术后早期静脉桥堵塞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作者20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术式,临床疗效已得到证实,但由于体外循环的副作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但是OPCAB手术心脏不停跳,要求手术技巧高,难度大,对桥血管通畅率可能存在影响。关于桥血管通畅率的研究报道很多,至今尚无定论。现就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并探讨学习曲线,重点关注初学者易发生的问题及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使用内窥镜技术获取大隐静脉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初学组20例)、B组(熟悉组20例)、C组(进步组20例)、D组(成熟组23例),分析各组之间患者围术期及随访结果差异,明确学习曲线周期。【结果】该组患者年龄为(60.22±8.06)岁,体质量为(69.77±11.66) kg,其中合并高血压24例、糖尿病26例、亚急性脑梗14例。A组相对于后三组获取大隐静脉长度与时间比值明显较小(P<0.001),静脉主干损伤数量明显较多(P=0.006),并且随访1年时静脉桥通畅率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之前技术操作培训是必要的,能有效规避初学者造成的血管损伤,实际获取的过程中大概需要亲自操作20例,并认真总结技术技巧就可以较为熟练地进行相关操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非接触性(即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效果及近中期血管通畅率。 方法将105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65例和常规手术组40例。No-touch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No-touch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术中出血量和再血管化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引流量、24 h血肌钙蛋白、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保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发生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双下肢切口血肿、下肢水肿发生率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 结论在CABG中应用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能降低对静脉桥血管的损伤、延长桥血管通畅率、No-touch方法和常规切开法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血流频谱特征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左侧乳内动脉(LIMA)、大隐静脉(SVG)、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复合桥(LIMA+SVG)和桡动脉(RA)术后通畅率上存在差异的原因,阐明其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俞诗娃  许晨耘 《海南医学》2004,15(11):112-1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是采用大隐静脉、乳房内动脉、胃网膜动脉 ,当血管桥移植以改善狭窄远端心肌缺血 ,是治疗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方式。其中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手术分两组 ,即取大隐静脉和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同时进行。我院从 1994年开始至今共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术式.旁路血管移植材料中, 虽然动脉材料具有不易栓塞、近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但自体大隐静脉因来源充裕、取材方便,目前仍广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切取时和切取后,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是保证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的关键.本文介绍采用药物扩张的方法切取和保存大隐静脉, 以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有效术式。旁路血管移植材料中,虽然动脉材料具有不易栓塞、近远期通畅率高等优点,但自体大隐静脉因来源充裕、取材方便,目前仍广为应用。自体大隐静脉切取时和切取后,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整性是保证桥血管近远期通畅的关键。本文介绍采用药物扩张的方法切取和保存大隐静脉,以保持其管壁结构的完帮性。  相似文献   

15.
曹卫东  高晓丽  赵亮  姜华 《新疆医学》2011,41(12):109-1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大隐静脉作为最常用的移植血管仍被广泛采用。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全程切开大隐静脉采集术,由于创伤大,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皮下血肿,  相似文献   

16.
根据1004例胸廓内动脉(IMA)-冠状动脉旁路术的临床实践,对比手术的优缺点并讨论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全组病例男性817例,女性187例;年龄27~83岁。其中10%仅采用IMA作为旁路血管,90%还同时进行1~4支大隐静脉旁路术。住院死亡率1.8%,围术期梗塞发生率2.6%。本组资料指示IMA可适用于心肌血运重建手术,其主要优点是远期通畅率高达90%。主要缺点为仅限于与近端1或2支冠状动脉吻合,手术操作要求较大隐静脉冠状动脉吻合术高,以及手术后肺部并发症机会较多,但随着经验的增加,上述缺点正被逐渐克服,IMA旁路术的安全性至少与大隐静脉旁路术相同,且其远期通畅率高于后者,看来IMA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手术中的地位正日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钾离子通道开放剂(PCOs)尼可地尔(NCR)和罂粟碱对大隐静脉血管桥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器官槽法,研究分别用重碳酸盐缓冲液(KH)、含0.1mmol/LNCR的KH、含1.2mmol/L罂粟碱的KH浸泡大隐静脉血管环1小时,检测三者平衡后引发的血管收缩舒张反应。结果 与单纯浸泡于KH的血管环相比,含0.1mmol/LNCR的KH、含1.2mmol/L罂粟碱的KH中的血管环都能较好地舒张,后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别。电镜见含罂粟碱溶液浸泡的血管内皮细胞有较重的损伤。结论 尼可地尔和罂粟碱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血管桥都具有良好的舒张功能。罂粟碱损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中动脉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减少因大隐静脉(SVG)桥阻塞对远期通畅率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患以乳内动脉(IMA)和桡动脉(RA)作为血管桥行CABG,采用不接触血管技术制备动脉桥,应用药物防止动脉痉挛。结果:取乳内动脉84根,桡动脉63根,大隐静脉38根,平均移植血管1.98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38%。结论:使用动脉材料行旁路移植术安全有效,预计能保持移植血管长期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2002~2008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远期桥血管通畅率。 方法 2002~2008年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73例,男性5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5.7±8.1岁。包括心肌梗死31例、左心室室壁瘤11例,合并瓣膜病变4例,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共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并左心室成形术共6例,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65例,非体外循环手术8例。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与靶血管吻合,静脉吻合口超过两个(含)时做序贯吻合。术后随访行冠状动脉64-CT或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7%),死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衰竭。痊愈出院71例,随访患者53例,失访18例,随访率74.6%,随访时间4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73.2±30.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其中3例为心源性死亡,心源性病死率5.7%,余者为其他疾病死亡。10例再发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 39例患者行桥血管CT或造影,动脉桥通畅率97.4%,静脉桥通畅率82.8%。 结论 冠心病左主干患者病情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改善冠脉血运,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