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使所得聚合物的作用点,对目标分子具有预定识别、选择性的聚合物制备技术。就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制备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固相萃取、对手性异构体及结构类似物的分离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全红  冯建涌  罗佳波 《中草药》2008,39(2):294-297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高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留有模板分子的"印迹",因此对模板分子具有专一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MIP的原理、制备、特点及其在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有效组分群的分离、活性成分的筛选、复杂样品的处理以及目标分子的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是获得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完全匹配的聚合物的制备技术。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类、制备以及在中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制备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其形貌和吸附能力.方法 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观察其形貌,并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 合成的聚合物微球表面较光滑,大小较均匀,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3.02 μg/mg,聚合物-目标分子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0.024 g/L.结论 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形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探讨中药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  刘文龙  唐闻汉  李文姣  王韧  周晋  贺福元 《中草药》2018,49(19):4473-4479
在前期提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基础上,分析总结了中药四性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对中药四性的产生进行了深入剖析:人体与中药为具有相同"印迹模板"的巨复超分子体系,不同类型(热、寒性)中药有效成分群(客体分子)与不同状态下人体(主体分子)以非共价键发生结合,通过释放(或吸收)能量,能够纠正人体由于受到外界寒邪/热邪侵袭而造成机体超分子自识别、自组织、自组装、自复制过程发生偏移的情况,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宏观上表现为中药四性。基于此,提出了中药四性研究的体内、体外两类方法,体外方法包括物理内能法和主客体分离及制备超分子聚合物的方法;体内方法包括生物体热研究、动物行为学观测法、体表温度观测法。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是研究中药四性的有效工具,而超分子化学理论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的融合必将成为推动传统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强大助力。  相似文献   

6.
叶陈丽  贺帅  曹伟灵  张忠义 《中草药》2015,46(3):457-464
系统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包括超高压提取、超声提取、微波萃取、加压溶剂提取、组织破碎提取、免加热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主要介绍了这些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以期为我国现代中药制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喆  罗艳  原忠 《中草药》2007,38(3):457-460
通过参考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分离纯化中药活性成分的文献,对其在黄酮、多元酚、生物碱、甾体、香豆素分离纯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由于分子印迹技术具有选择性强、操作简单、溶剂消耗量小等特点,在中药现代研究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对其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五没食子酰葡萄糖(1,2,3,4,6-五-O-没食子酰葡萄糖,PGG)是桂枝茯苓胶囊中的一个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但其传统的分离纯化工艺较复杂,效率低,溶剂用量大,污染环境,而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对目标分子的分离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克服以上传统分离技术的缺点。该研究以PGG为模板,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PGG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urfac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该聚合物为填料自制色谱柱,从桂枝茯苓胶囊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制备PGG,经HPLC检测质量分数达90.2%。该方法可用于从桂枝茯苓胶囊复方中快速大量制备PGG,有利于减少中药复方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胡黄连苷Ⅱ为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但其传统的分离工艺较复杂,效率较低,溶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而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而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够克服传统分离技术的以上缺点。该研究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微球不仅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而且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 3.02 mg·g-1,远远高于其空白印迹聚合物。充分证明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建立一种制备异荭草苷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将其用于中药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分离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异荭草苷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对聚合物表面形态进行表征,研究聚合物的吸附与分离性能。结果 制备所得印迹聚合物对异荭草苷具有吸附能力和一定的分离能力,最大吸附量可达2.5 μmol·g-1结论 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淡竹叶中异荭草苷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毕肖林  马世堂  狄留庆  陈志鹏  刘陶世 《中草药》2019,50(22):5591-5596
中药多以口服途径给药,药物的生物膜(如细胞膜等)通透性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能力,采用适当的药物渗透模型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膜渗透性评价,对明确中药活性成分吸收转运机制,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中药的剂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结了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在物质分离中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食品净化、生物技术、环境保护与优化等工业领域。中药(含复方)来源丰富、化学组成多元化,作为一类特殊的物料,分离操作贯穿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主体部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中药制药行业逐渐将新型分离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等用于工业生产。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近10年来该技术在中药(含复方)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膜分离技术深入应用于中药(含复方)的高效分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药组分"是组分中药研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概念的异同等问题是开展组分中药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1999—2017年有关中药组分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尝试对中药组分的概念涵义进行界定,认为中药组分是组分配伍的基本单元,其来源于有效部位或部位群,是具有较高同质性的成分群或具有一定比例的组合物,其化学成分可识别,且各成分比例相对固定,其活性一般可表征并可重复。同时探讨了中药组分与相关或类似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得到同道的争鸣,推动组分中药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丹  吴叶红  李玮桓  张嫚丽  史清文 《中草药》2016,47(15):2764-2770
大孔树脂是20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有较好吸附性能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医药领域有着较为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其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分别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活性单体成分的分离纯化、中药复方制剂的分离纯化,以及树脂混用和联用技术3个方面介绍大孔吸附树脂应用,为大孔吸附树脂在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离和复方制剂的纯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左振宇  张光辉  雷福厚  杨海刚  张乐 《中草药》2017,48(23):5019-5031
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中药活性成分具有快速、成本低廉、可重复使用以及环境污染小等优势,其合成以及应用于分离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中药化学家们的青睐,而探索印迹聚合物的结构与中药活性成分离效率之间规律关系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黄酮、生物碱、苯丙素、萜类等)分类阐述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以及在中药活性成分分离纯化中的最新应用,以期为后续设计选择性更高的中药活性成分分离新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成分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敏  张天锡  史磊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0,51(15):4050-4058
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理化性质稳定、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且易洗脱、可循环使用且再生处理经济环保、方便制剂成型等优势,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及中药有效成分的精制分离、复方中药制剂的纯化、有害杂质的去除等。通过对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性质、分类、工作原理进行综述,并对其纯化中药成分的影响因素和纯化工艺进行讨论,探究影响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中药成分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中药成分纯化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有效化学成分的角度分类对作用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中药进行归纳,认为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取分离得到的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纳米载体在改善中药有效成分溶解性、生物膜透过性与生物体内行为、增效减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新型纳米载体,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由有机和无机材料或载体复合而形成,结合了两者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药物递送中的作用,提高药物稳定性、载药量和生物相容性,并可以实现多功能化。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药有效成分有机-无机杂化纳米载体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展望其发展前景,可为高效安全递送中药有效成分的新型递药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95-198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复方及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病情复发;无论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还是中药复方均能有效调节肠道益生菌、减少有害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从而间接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结直肠黏膜的修复。但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应加强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为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20.
清络通痹汤药效物质“组合筛选”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尝试建立具有"化学多样性"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库。方法依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组合筛选"思路与方法,以目前报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确切疗效的清络通痹汤为研究体系,以该组方的药味重组合分组并运用膜分离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等多种分离技术代替组合化学合成路线的多样性,以多种工业化分离技术的产物为"基本构造单元"形成"构件"以创建组合库。结果在制备组合库时,不同构件中的药效物质的量不同。AB-8树脂对青藤碱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作用,同时对皂苷也有很好的精制作用;各构件中奇任醇的量因组合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各构件中都有较高量的总黄酮。结论配伍组合的不同和分离技术(制药工艺)的不同都能引起化学成分种类与数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药效学实验对其制备进行评价,并筛选出相关的活性"构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