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成人继发性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出现神经胶质反应和新生血管,在五年内病程进展至视力完全丧失的机会高达50%,而且任何药物均难奏效。去除垂体前叶功能对若干病人乃是能够中断此种病程的唯一措施。1953年Poulsen首先介绍一例严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发生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之后病情突然明显好转,指出垂体功能对病程的影响。1955年Lutt等首先采用垂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来,迄今各家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生长激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病人微血管基底膜的增厚可能与生长激素释放所致的细胞内渗透压突然改变有关。现已发现垂体性侏儒症糖尿病病人和正常人的微血管基底膜厚度的平均值相仿,而糖尿病病人的微血管基底膜却显著增厚。临床上,垂体性侏儒症糖尿病病人基本上不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反,化学性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则很高。临床上已广泛使用垂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  相似文献   
3.
阿托品试验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阿托品试验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对7例呼吸心跳骤停经心肺复苏心跳恢复用呼吸机维持的病人,当GCS评分<5分开始,每隔6小时作阿托品试验、脑子反射检查、动脉血气分析,并连续心电图、血压、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5例脑死亡,阿托品试验都明性;深昏迷时阿托品试验都阳性。脑死亡时阿托品试验增加心率次数与深昏迷时比较,两者差异显著(P<0.001)。提示每隔6小时作阿托品试验,连续2次阴性结果可作为脑死亡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西比灵是一种新型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与丹参进行对照研究。经CT证实急性缺血性中风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O.01和P>0.1),研究具有可比性。经治疗观察,两组在双眼水平凝视、下肢肌力恢复有显著差异(P<0.05)。言语、肩部、手肌力、步行、神经功能积分减少的平均值以及疗效评定,两组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西比灵能通过血脑屏障,使脑血管扩张,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血粘度,使破坏的脑细胞得以再生,体征明显好转。该药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恶性脑胶质瘤的预后极端恶劣,手术切除继以术后放射治疗的存活时间仅一年左右。近年来,综合化疗的进展给脑瘤的预后带来了曙光。脑瘤化疗药物应选用一些脂溶性、小分子量、能通过血脑屏障(BBB)的药物。化疗药物综合使用比独用时收效更佳。选用综合化疗药物的前提是:药物之间无交叉毒性,且能起协同作用以利减少各自用量将低毒性及提高疗效。目前认为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有三大方面:抑制分裂、诱导分化、促进凋亡。选用上述三类药物综合治疗将更臻完善。有人认为,在恶性胶质瘤时,局部BBB遭到破坏,亦可选用一些水溶性制剂。但实际…  相似文献   
6.
人工合成24肽促皮质素(β-~(1-24)ACTH)无论在镇痛、消炎、抗渗透、抗水肿以及在抗乏力、抗恶病质诸方面的功效均明显优于外源性皮质激素,早已得到公认.本文报道β-~(1-24)ACTH对晚期癌症病人顽痛的功效.本组22例,平均年龄48.5岁,均属顽痛经各种方法久治无效者.目前对疼痛程度的轻重尚无客观衡量尺度,亦无实验室指标可查,不得不依赖主观指标.作者选用Mac Gill疼痛调查表、序数表、模拟视力表三项  相似文献   
7.
电凝阻断兔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脑缺血脑水肿模型。经脑血管灌注及病理形态学观察,证实阻断大脑中动脉方法确实可靠,模型稳定,重复性好。测定假手术对照组及缺血2、4、24h各组脑水含量,钠、钾离子含量和脑 Na+,K+- ATP 酶活性。结果提示缺血早期脑水肿发生与脑 Na+,K+- ATP 酶活性病理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体锌代谢与疾病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正> 锌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20年来开展了锌对人体的作用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进展。锌是人体中约200种酶的组成成份,亦是许多酶的催化剂。兹就锌与人体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锌的匮乏、高血锌症、锌与职业病以及锌治疗学等各方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垂体前叶与后叶之间经常保持功能平衡状态。垂体前叶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DH)各自通过对细胞内、外液中电介质和渗透压的影响相互制约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恒定。ACTH通过兴奋醛固酮的分泌而滞钠排钾,促使血钠升高和血浆渗透压(Posm)增高,从而导致细胞内液外流。ADH的作用恰相反,通过肾游离水重吸收导致水瀦留,引起稀释性低血钠和Posm(?),从而促使水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液过多。于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位于下丘脑、胸腔、颈动脉窦区灵敏的容量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的传入信息,不断调控着下丘脑神经元ADH的分泌,使之与CRF-ACTH的分泌经常维持平衡。颅内疾患如脑瘤、脑外伤、脑卒中时,每易影响下丘脑功能,直接刺激神经元而使ADH分泌逾常,出现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相似文献   
10.
垂体TSH腺瘤罕见,仅占1%,近年随着血TSH值的测定和免疫组化技术进展,其发现率已逐年递增.TSH腺瘤分为继发于周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反应性腺瘤和原发于垂体的功能性腺瘤两种.前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后者采取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