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患者女 ,4 4岁 ,因反复发热 ,皮疹 2 0年 ,白细胞下降 3d于 2 0 0 1年 7月 10日入院。 1981年因发热、面部红斑、四肢关节疼痛就医 ,查抗核抗体 (ANA) 1∶32 0 ,补体降低 ,尿蛋白+~ 4 +。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口服泼尼松 4 0mg/d治疗 ,患者未正规用药 ,病情反复。 2 0 0 1年 6月 6日再次因发热、面部红斑就医 ,体温波动于 39℃上下。门诊查血常规 :WBC 3 7× 10 9/L ,尿蛋白 (+)。ANA ,均质型 ,1∶16 0 ,抗双链DNA抗体 (- ) ,CH50 7 9kU/L ,C3 2 85g/L ,IgG 2 3 4g/L ,IgA和IgM正常 ,抗心…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并发心肌梗死 ,可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出现心肌梗死改变 (包括病理性Q波、ST段弓背抬高及T波改变 )做出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肌梗死 ,可出现于年轻人 ,现将临床所遇 1例报告如下。患者 :女性 ,4 0岁。因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 2年 ,加重伴高热 2d ,于 2 0 0 2年 11月 2 6日入院 ,患者 2年前因发热、关节疼痛、面部红斑 2个月 ,于 2 0 0 0年 9月首次住我院 ,查血抗核抗体 (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 (E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糖核蛋白 (RNP)抗体及核周型—抗中…  相似文献   

3.
静滴环磷酰胺出现剧烈头痛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12岁。1997年7月出现面部红斑,日晒后加重,伴指端及足跟部红斑。查红细胞沉降率(ESR)35mm/1h。ANA1∶640,抗dsDNA1∶40,抗SSA1∶64,RF1∶32。AcL阴性。CH50<40U/ml(50~100U/ml),C3500mg/L(850~1930mg/L)。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服强的松40mg/d,氯喹025g/d。1个月后病情平稳,强的松逐渐减量。氯喹服用4个月后面部又出现红斑而停用,改硫唑嘌呤01g/d,4个月。因反复面部红斑不褪,伴双手掌血管炎,停硫唑嘌呤,用环磷酰胺治疗,首次06g静滴后约3h出现头痛欲裂,伴发热38℃,无恶心、呕吐及神志…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 ,38岁。因四肢多关节疼痛 4年伴不规则发热 5个月 ,于 1996年 1月 2 4日第 4次入院。患者于 1992年 2月起出现四肢关节疼痛 ,外院查WBC 3 4× 10 9/L ,血找LE细胞 (+)× 2次 ,抗核抗体 (+) ,尿蛋白 (+)。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服用强的松及雷公藤多甙治疗后病情控制 ,但因服药不规则时有反复。 1995年 8月第一次住我院 ,检尿蛋白 ~ ,RBC 5~ 6~ /Hp ,2 4h尿蛋白定量 7 14g ,ANA 1∶32 0 (+) ,Ccr 5 5L/ 2 4h ,肾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增生型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Ⅳ型LN) ,予强的松 30mg/…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13岁。因面部蝶型红斑半年余,双下肢浮肿伴发热25d,于2004年1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下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对称性面部水肿性红斑,至当地皮肤科就诊予抗过敏局部治疗无效,1个月后出现双手指端红色丘疹,无瘙痒。2003年12月出现双下肢、眼睑浮肿,泡沫尿,感乏力。12月25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3℃。当地查血小板87×109/L、抗核抗体(ANA)(+)、抗Sm/RNP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尿蛋白(++++),血压升高(220/90mmHg),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泼尼松60mg/d及吗替麦考酚酯0.75g每日2次治疗,症…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颜面部浮肿、蛋白尿10年,面部蝶形红斑5年,发热2个月,于2003年8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4月出现面部浮肿,查尿蛋白 ,在当地医院疑诊为“慢性肾炎”,予泼尼松20mg/d治疗,尿蛋白减少,泼尼松逐渐减量至5mg/d维持。1998年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白细胞减少,抗核抗体阳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相似文献   

7.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13岁.因面部蝶型红斑半年余,双下肢浮肿伴发热25 d,于2004年1月15日人院.患者于2003年下半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对称性面部水肿性红斑,至当地皮肤科就诊予抗过敏局部治疗无效,1个月后出现双手指端红色丘疹,无瘙痒.2003年12月出现双下肢、眼睑浮肿,泡沫尿,感乏力.12月25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3℃.当地查血小板87×109/L、抗核抗体(ANA)(+)、抗Sm/RNP抗体(+)、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尿蛋白(++++),血压升高(220/90 mm Hg),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予泼尼松60mg/d及吗替麦考酚酯0.75 g每日2次治疗,症状有好转.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4岁.因面部红斑、多关节肿痛12年,行走及排尿困难2d入院.12年前日晒后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多关节肿痛、双手雷诺现象,查免疫学指标等后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给予泼尼松规律治疗.1个月前日晒后再发面部蝶形红斑,伴脱发,C30.036 g/L,C4 0.002 g/L,抗核抗体1∶1000,予泼尼松及羟氯喹治疗.2d前患者突发双下肢肌无力,进行性加重伴行走困难,排尿困难,左臀部及会阴部麻木感,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头晕、嗜睡,胸廓及胸背部疼痛等不适人院.查体:神清,面部可见蝶形红斑,颈胸段棘突压痛明显,颅神经正常,双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Ⅱ~Ⅲ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骶尾区及右下肢痛觉消失,双下肢深感觉存在,病理征阴性.辅助检查: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水成像普通扫描(见图1a,1b):C2~T3脊髓内见长条状长T1长T2信号影,骶管囊肿.头部MRI水抑制增强扫描:轻度白质脱髓鞘改变.腹部及泌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膀胱潴留.上腹部增强CT、胸部CT、骨盆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76× 109/L;尿常规:尿蛋白(+);尿蛋白定量(24 h)0.16 g.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1∶1000斑点型,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ib抗体(++),类风湿因子(RF)21.00 U/m,抗心磷脂抗体(ACL) 1.00 U/ml,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IgG 17.40 g/L,IgA 3850.00 mg/L,IgE 196.74 U/ml,C3 0.3670 g/L,C4<0.0167 g/L.C反应蛋白(CRP) 20.4 mg/L.  相似文献   

9.
例1:先证者,女,34岁。于1992年3月因冻疮样皮疹、光敏、关节痛而就诊。有少尿、口干。体检见口腔溃疡,双手雷诺现象,肝脏肿大,下肢浮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FDP(-),CIC0105,抗dsDNA抗体63%,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核抗体(+),C3a1485。甲皱微循环中度异常,总积分62分。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经环磷酰胺及强的松加中药狼疮平治疗,关节痛及皮疹消失,肝脏缩小,尿蛋白降至(±),抗dsDNA抗体降至14%,恢复轻工作。例2:配偶,男,37岁。于1995年5月因发热、脱发、关节肌肉酸痛而就诊。体检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5年于2005年8月22日入院.5年前因发热、口腔溃疡、面部红斑、指端疼痛、紫绀就诊于外院,因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及抗n-RNA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予泼尼松45 mg/d加磷酸氯喹治疗,泼尼松逐渐减量至20 mg/d时面部红斑、指端疼痛发黑反复,后加用环磷酰胺(CTX)治疗,但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1年前出现左髋关节疼痛,经CT检查确诊为左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的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 ,14岁 ,因“反复蛋白尿 11年 ,肾功能不全 1月”于 2 0 0 1- 0 8- 0 8入院。患者于 1990年 8月无诱因出现浮肿 ,在当地医院查尿蛋白 4 ,血浆白蛋白下降 ,诊断“肾病综合征” ,予强的松 30mg/d治疗 ,半月后浮肿消退 ,尿蛋白转阴 ,1月后当强的松减至隔日 30mg时尿蛋白复燃 ,将强的松剂量再次增至 30mg/d ,尿检正常。此后长期服激素治疗 ,约每年复发一次 (多在口服强的松 10~ 2 5mg/d时 ) ,复发前多患上呼吸道感染 ,将强的松增至 30mg/d半月后尿蛋白即转阴。 2 0 0 0年 2月 ,至山东某医院就诊 (当时…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肠系膜血管炎五例报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累及肠系膜血管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较少见 ,本文报道症状不典型 5例 ,以期引起注意[1] 。一、临床资料例 1 患者女 ,2 7岁。以往无溃疡病史 ,于 1989年 3月13日出现中上腹不适 ,因呕血、黑粪来我院急诊 ,查大便隐血(+++) ,给予止血及一般处理后效果欠佳 ,并发现面部有红斑 ,四肢关节酸痛 ,尿蛋白 (+++) ,入院后查IFANA 1∶40斑块型 ,抗ds DNA 31.1%,胃肠钡餐造影 (- ) ,符合SLE诊断 ,考虑其消化道症状为血管炎表现 ,即用激素等治疗 ,3d后出血停止 ,1个月后面部、手、耳红斑渐消退 ,尿蛋白(- ) ,病情稳…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9岁.因反复下肢水肿10年,停经6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因蛋白尿、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就诊于我科,查自身抗体示抗核抗体1:320颗粒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予以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治疗后,患者尿蛋白转阴,但补体偏低.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9岁.因反复下肢水肿10年,停经6个月入院.患者10年前因蛋白尿、面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就诊于我科,查自身抗体示抗核抗体1:320颗粒型,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肾炎",予以泼尼松、环磷酰胺等治疗后,患者尿蛋白转阴,但补体偏低.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2 6岁 ,因面部红斑半年、加重 2天 ,于 2 0 0 2年 6月 2 7日以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狼疮 (SCL E)由外地转入我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面颊红斑 ,右手食指、无名指及左手中指、食指近端指间关节轻度胀痛 ,外院检查发现 :抗核抗体 1:10 0( )、抗 ds DNA抗体 (- )、抗 ENA抗体系列抗 Sm/ RNP抗体 ( )、抗 Sm抗体 (- )、抗 SSA抗体 (- )、抗 SSB抗体(- )、抗 Sc I- 70抗体 (- )、抗 Jo- 1抗体 (- )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0 .17g/ d,诊为亚急性皮肤播散型红斑狼疮 ,给予羟氯喹治疗后转院。入院查体 :T36 .7℃ ,P88次 / min,R2 2次 / m…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16岁,因持续高热1个月,黄疸、腹痛及腹泻1周于1998年6月入院。病程中伴有明显脱发、纳差和全身无力。体检:体温39℃,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眼睑中度水肿,面部有蝶形红斑。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性音,肝肋下5cm,脾肋下3cm。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化验:Hb109g/L,WBC2.5×109/L,血小板89×109/L,ALT97.7U/L,AST638U/L。碱性磷酸酶166.6U/L,甘油三酯20.36mmol/L,尿蛋白4.93g/d,血沉49mm/1h,抗核抗体1∶80阳性,抗dsDNA0.484,抗SSA抗体( ),抗SSB和抗Sm…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6 5岁。因全身皮肤肿胀变硬 10个月、活动后呼吸困难 2个月于 1998年 11月 2 4日入院。患者自 1998年 1月无诱因渐出现双手对称性指、背、腕皮肤肿胀变硬 ,并进行性加重 ,累及双侧手臂、面部、颈部及胸腹部 ,伴局部肌肉酸痛。 3月我院门诊查ANA、抗dsDNA、抗ENA均阴性 ,类风湿因子 (RF) 1∶16 ,抗Scl 70 (- ) ,红细胞沉降率 (ESR) 8mm/ 1h ,尿蛋白 0 2 5g/L ,肌酶正常。胸部CT示双肺纹理增厚。 1998年 5月诊为“硬皮病”予强的松 5mg ,3次 /d ,MTX 2 5mg ,3次 /周及洛汀新、复方丹参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病史摘要 病史患者女性,13岁,因“面部红斑、水肿、尿检异常4年,加重半月”于2006-04-08入院。 2002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蝶形红斑、踝部轻微水肿,低热(体温37.8℃左右),偶有双侧膝关节痛。查ANA1:1024,dsDNA1:64,Sm阳性,C3 0.18g/L,C4〈0.1g/L,尿蛋白定量0.84g/24h,尿沉渣RBC36万/ml,多形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6月始予间断环磷酰胺(CTX)冲击(总量2.4g)及强的松(60mg/d)口服治疗,2月后强的松逐渐减量至10mg/d维持。患者面部红斑渐消退,体温正常,尿蛋白转阴。但维持2月后患者尿蛋白再现。2004年4月因水肿,再次行间断CTX冲击治疗(总量2.5g),强的松加量至45mg/d,1月后减量至7.5mg/d维持。2006-03-24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8℃),无咳嗽、咳痰,给予抗生素静滴2天后体温正常,但渐出现眼睑、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查尿蛋白3+,尿隐血3+,血生化Alb16.2g/L,BUN2.50mmol/L,SCr34μmol/L。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收住入院。患者病程中夜尿1次/晚。无肉眼血尿、口腔溃疡、体重减轻。精神、食欲、睡眠正常。  相似文献   

19.
脾切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脾伴全血细胞减少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脾肿大伴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脾切除后对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及SLE本身的影响 ,我们对 1例病史 2 0余年的SLE患者实施了脾切除术 ,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患者 :女 ,37岁。 1978年因发热、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紫癜、面部红斑、脱发、口腔溃疡 ,检查发现红细胞沉降率(ESR)快 ,抗核抗体阳性 ,狼疮细胞阳性 ,血小板 (PLT) (2 0~ 30 )× 10 9/L ,确诊为SLE。经强的松 6 0mg/d治疗 ,除PLT无明显变化外 ,其他症状缓解 ,实验室指标转阴。强的松渐减至隔日 10mg长期维持治疗。 …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27岁,因“浮肿尿检异常28个月,发现肾功能不全1个月,面部红斑3个月”入院。1998年4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浮肿伴一过性高血压,当地医院查尿蛋白2 ,RCB ,肾功能正常,予雷公藤多甙30mg/d治疗1个月,强的松60mg/d口服半年,尿检无明显改善,停用上述药物。1998年10月复查SCr365μmol/L,Hb70g/L,服中药偏方(汤剂)治疗,1999年4月肾功能降至正常,尿蛋白仍 ,Hb不详。继服中药汤剂12个月,期间剂型有所变化,2000年7月患者再发浮肿,尿量800ml/d,停服中药。7月下旬出现咳嗽、白痰伴低热,查SCr900μ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