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也是与代谢异常综合征和糖尿病密切相关性疾病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高尿酸血症与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呈显著正相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均可因阻碍肾小管排泌钠与尿酸引起血尿酸增高.血钠增高与高血压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又与肥胖、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及糖代谢异常共现.高尿酸血症除了引起痛风、肾结石与肾病外,还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及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口服型胰岛素微囊研制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改变了材料分子量、微囊粒径的的聚丙交酯胰岛素微囊(PLA-MCI)体外释药及大鼠口服后血糖的变化。方法 体外释药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进行,胰岛素测定用福林-酚法。体内实验由糖尿病大鼠口服PLA-MCI后每小时血糖测定反映,并与口服纯胰岛素的二组对照及同期饥饿对照组血糖进行比较。结果 PLA-MCI在PBS中3~7小时内释放了51.0%~73.4%的胰岛素,11小时后释放达稳态。口服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 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高血糖治疗的差异。方法 64例需胰岛素治疗的高血糖病人住院进行了二种胰岛素强化治疗:(1)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注治疗:(2)多次皮下注射胰2岛素治疗。二组治疗靶血糖值均为三餐前及睡前末梢血糖≥3.6mmol/L且≤7.2mmol/L,并至少二天。结果 二种治疗血糖中位数有显著性(CSⅡ:7.1,MSⅡ:7.9,P〈0.001),平均高血糖控制天数,胰岛素用量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马学毅 《药品评价》2008,5(6):262-265
至今几乎各国的糖尿病饮食指南都推荐低脂(占总热量的20%~30%)、高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以上)饮食,并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碳水化合物和豆类蛋白等的摄入,对此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最近美国人却发现: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美国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已经逐渐减少,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但是美国人肥胖的患病率却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 1g顿服对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脂餐后代谢的急性影响 ,探讨其降糖机理及临床新用途。 方法 初诊T2DM、葡萄糖耐量低减 (IGT)患者共 30例 ,按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 >2、Homa IR≤ 2分为A、B两组 ,观察服二甲双胍 +脂餐及对照脂餐后 8h内血糖、胰岛素 (INS)、血脂变化。 结果 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餐后血糖及体重指数 (BMI)相似情况下 ,A组显示高胰岛素血症 ,餐后长时间高甘油三酯 (TG)血症及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 1g顿服显著抑制A组餐后 2h血糖、游离脂肪酸 (FFA) ,长达 8h的TG及 8h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P均 <0 .0 5 )而不引起胰岛素变化 ,而B组未见显著改变。 结论  1g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抵抗的T2DM及IGT患者起了明显的胰岛素增敏作用 ,此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TG的清除或利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空腹高血糖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8087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应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东莞市健康体检人群中空腹高血糖总的检出率为5.29%,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6.32%对4.08%,χ2=84.657,P<0.01)。男性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递增,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05,P<0.05)。女性在40~59岁组出现一个高峰,空腹高血糖检出率达6.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64,P<0.01)。(2)将空腹高血糖分为IFG和DM组,其检出率分别为3.14%和2.15%,男性的IFG检出率高于女性(3.89%对2.26%,P<0.05);DM的检出率男女为(2.43%对1.83%,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性别、年龄、BMI、TG、LDL-C为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BMI≥24kg/m2(OR值2.26,P=0.000,95%CI1.60~2.98)、TG(OR值1.58,P=0.001,95%CI1.14~2.13)];而血尿酸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男性、年龄、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是空腹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提示控制体重、血脂等指标可能对空腹高血糖起到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东莞地区人群血尿酸水平以及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与年龄、性别、血糖、血压、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团检机构人群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包括部分外企驻莞机构、东莞市政府所属部分城镇乡级的政府机关公务员、中、小学校教师员工等共22 995人(包括部分家属及离退休人员).结果 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23.71%(5451/22 995),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31.58%(4 801/15 205),女性为8.34%(650/7 790),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按年龄分组分析,男性30岁之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是28.50%,但30~39岁组和40~49岁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经升到32.27%和34.17%,≥70岁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8.36%,而女性30岁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只有7.15%,最高患病率在60~69岁组(29.75%).比较全组高尿酸人群与非高尿酸人群的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5);高尿酸血症和非高尿酸血症组人群比较B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肥胖、高血糖、Tch、TG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男性、高血脂、高血糖、体质指数明显相关.重视高尿酸血症的防治,对于代谢性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诊断为1型糖尿病病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测定与临床资料分析,探讨三种胰岛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意义.方法: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43例住院病人,男26例,女17例,年龄30±13岁,病程3.8±5.8年,以三种胰岛自身抗体一项以上阳性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糖、HbA1C、C肽、胰岛素用量、并发症等情况的差异.结果:43例1型糖尿病病人GADA阳性率37.2%(16/43)、ICA阳性率为18.6%(8/43),IAA阳性率为37.2%(16/43);病程在10年以上抗体持续阳性者占60%,ICA及IAA抗体阳性率则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1年内在10%~30%,10年以上达50%.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年龄(33±13岁vs 25±14岁,P=0.09)、病程(4.7±6.5年vs 4.1±3.9年,P=0.16)无显著差异,但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者多(72%vs 58%).C肽水平低(空腹0.18±0.17 vs 0.34±0.22,P=0.35;餐后2h 0.43±0.41 vs 1.29±1.30,P=0.022),达到血糖良好水平时胰岛素用量更大(0.78±0.31 U·kg·d vs 0.59±0.18U·kg·d,P=0.037).两组在BMI、血糖、HbA1C及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及严重程度可见明显差异(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71.4%vs 40%,P=0.045;失代偿性糖尿病肾病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病率25%vs0%,P=0.034).结论:在Ⅰ型糖尿病的病人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虽然年龄、病程及HbA1C皆相似,但前者胰岛功能更差,更易发生酮症酸中毒,达到相同血糖控制水平所需胰岛素剂量更大,其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更高,程度更严重.提示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住院糖尿病病人病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的资料分析,观察糖尿病转归、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原因.方法:查阅全院住院糖尿病病人病历,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登记.结果: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1993年相比,1997年患病率增加0.5倍,1998年患病率增加1倍,2001年前半年增加2倍.2001年上半年住院糖尿病病人高血压、冠心病和心梗的患病率分别为39.1%,35.2%和6.7%,住院高血压病人糖尿病患病率由1998年的6%增至2001年的9%,住院冠心病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0%(P<0.01).住院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高约15%(P<0.05).近3.5年,有2618例糖尿病病人住院(1.95%),与非糖尿病病人相比,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41.2%),终末期肾病(39.2%)及癌症(31.4%).由于冠心病及脑血管意外死亡仅为15%及13%,而呼吸道感染(81%)及足感染(63%)为主要死因.结论:近8.5年中,在33 005病人中糖尿病病人逐年增多,特别是在近4年中,提高约2倍.高血压、冠心病及心梗病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近3.5年中住院糖尿病病人的死亡主要原因并非是心血管病变,而是感染.糖尿病病人癌症病死率有所增加.提倡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早期治疗糖尿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第五届全军内分泌学术会议于1996年10月27~30日在福州召开,现就会议专题报告和获奖优秀论文作一简介,以飨读者。目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是轻型糖尿病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胰岛素的应用”报告中强调,NID-DM并不是轻型糖尿病,病人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较正常人高2~4倍。由于NIDDM发病率高,起病隐匿,并发症多,因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更为重要。对NID-DM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不但无心血管不良反应,而且可改善血糖、血脂谱,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降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和改善白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