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1981年海南岛登革热流行时,于患者住房内及住房周围捕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接种C6/36白纹伊蚊细胞纯系(简称C6/36细胞)自7批(50只)埃及伊蚊标本中分离得4株病毒;4批(18只)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得3株病毒,经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鉴定为Ⅲ型登革病毒,此为首次白纹伊蚊中分离得Ⅲ型登革病毒,对两种伊蚊实验感染结果,表明两者对登革病毒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并对白纹伊蚊在传播登革病毒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1985年10月,海南岛儋县发生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我们自重疫区患者家内捕获一批雄性埃及伊蚊(10只),接种 C6/36白纹伊蚊细胞纯系(简称 C6/36细胞)获得一株能致 C6/36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的病原体,经补体结合、中和试验鉴定,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筛选白纹伊蚊C6/36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方法提取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收集和纯化登革
Ⅱ型病毒,用12%SDS-PAGE分析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转于硝纤膜上,用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筛选C6/36
细胞表达连接登革Ⅱ型病毒分子。结果C6/36细胞的总蛋白和膜蛋白经12% SDS-PAGE分离后转膜,分别与纯化的病毒液和
阴性对照液孵育,用抗登革病毒Ⅰ~Ⅳ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孵育组在67 000和30 000的位置有特异性的条带出现,而
阴性对照组无此条带。结论用VOPBA法初步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筛选67 000和30 000等登革Ⅱ型病毒结合分子,其功
能的鉴定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EN2)不敏感的原因.方法:根据Genbank提供的DEN2新几内亚株(NGC株)NS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设立病毒对照组、病毒DNA酶(DNase)处理组和细胞对照组,通过提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内切酶(Hind Ⅲ)酶切、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T-PCR及其酶切产物,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软件比对与白纹伊蚊C6/36细胞浓核病毒(Densonucleosis virus,DNV)基因的同源性.结果:经RT-PCR,细胞和病毒组均出现约1 300 bp的条带,不能被Hind Ⅲ酶切,而病毒DNase处理组未能扩增出此条带;经GenBank比对,该片段序列与白纹伊蚊C6/36细胞DNV部分序列的同源性达95%以上.结论:C6/36细胞对DEN2不敏感的原因是由于伊蚊C6/36 DNV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白蚊伊蚊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证明白蚊伊蚊亲代能够经卵传递登革2型病毒给子代,并且在传递过程中病毒毒力呈逐渐增强趋势。方法采用套式PCR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一代至子四代卵内登革病毒结合C6/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及TCID50法滴定病毒滴度。结果白蚊伊蚊能经卯传递DEN-2,至少可传四代以上:且在传代中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结论实验证明白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有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登革病毒的自然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Ⅱ型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存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培养白纹伊蚊C6/36细胞,对Ⅱ型登革病毒进行扩增并收获。实验室驯化的白纹伊蚊羽化后,每天用现配的10%葡萄糖水喂养,于温度28℃,湿度≥70%条件下饲养,至3~5日龄时用于感染实验,感染前一天挑出雄蚊,将雌蚊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并断食断水。感染时分别吸食含与不含Ⅱ型登革病毒的血餐(未感染组血餐除不含Ⅱ型登革病毒外,其余成分与感染组血餐相同),挑取饱血蚊采用10%葡萄糖水维持饲养,每天观察、记录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情况。吸食血餐后第14天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组白纹伊蚊Ⅱ型登革病毒核酸,计算病毒感染率。计算并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白纹伊蚊的生存率,用生存分析方法,绘制两组白纹伊蚊的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感染组共饲养99只感染实验后的饱血白纹伊蚊,未感染组共饲养83只未经感染实验饱血白纹伊蚊,感染实验后第14天,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白纹伊蚊分别死亡31只和15只,死亡率分别为31.31%(31/99)和18.07%(15/83),感染组死亡率高于未感染组。经log-rank检验,感...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卫生防病中心病毒室,首次从雄性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Ⅱ型登革病毒。去年年底,他们从登革热流行区病者家里捕获一组(十只)雄性埃及伊蚊,接种子 C636白纹细胞纯系,产生了细胞病变,经补体结合、中和试验鉴定为Ⅱ型登革病毒。雄性埃及伊蚊不吸血,而自登革热疫区捕获雄性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登革病毒,提示了登革病毒在自然界里经卵传递或是经交配传播的可能。这对我国研究登革热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煤介及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8.
登革病毒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登革病毒敏感性不同的几株蚊子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方法 :对白纹伊蚊C6/3 6细胞、伪盾伊蚊Ap 61细胞和三株哺乳动物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把登革病毒转染到上述细胞中 ,经传代培养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通过观察结果及时改进各细胞株的培养基的配制、消化方法和传代比例 ,各细胞株均能生长良好、单层致密、无污染 ,登革病毒转染实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白纹伊蚊C6/3 6细胞、Ap 61细胞、LLC MK2 细胞、Vero细胞、BHK 2 1/3 1细胞均为登革病毒敏感细胞 ,其中白纹伊蚊C6/3 6细胞敏感性较高 ,随着新的克隆细胞株的体外培养技术的成熟 ,组织培养已成为登革病毒分离、鉴定的毒力滴定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常规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带登革病毒 (DEN)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贵州省9个地 (州 )市共计 18个县 (区 )白纹伊蚊幼虫标本 ,饲养为成蚊 ;制备蚊悬液 ,碘化钠法提取RNA ,用登革病毒NS1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DEN核酸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 ;蚊悬液接种C6 /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 ,制作细胞片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 :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 1株DEN 2型病毒 ,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 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 ,用抗DEN 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 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 2型、4型。结论 :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10.
前言:用C6/36细胞分离虫媒病毒是迄今一种新的分离技术。1980年海南岛登革热流行时国内最先用于现场分离登革病毒,并对该细胞进行了部分实验观察,摸索了一些经验,对以后推广使用C6/36细胞分离技术起到了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l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R-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常用的化学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及部分生物杀虫剂对野外白纹伊蚊幼虫的敏感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武汉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经实验室鉴定计数,白纹伊蚊幼虫 1 847只,蛹302只,实验室饲养至F1代,试虫为F1代三龄幼虫。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不同杀虫剂(96.85%溴氰菊酯、99.00%氯菊酯、87.40%双硫磷、95.56%残杀威、97.00%吡丙醚、95.00%S-烯虫酯、98.70%除虫脲)及 7 000 ITU/mg Bti对白纹伊蚊的敏感性;白纹伊蚊二龄幼虫被武昌罗索线虫寄生后,每天统计幼虫死亡情况,绘制存活曲线。结果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023 40、0.036 37、0.200 0、1.562 9 mg/L,对双硫磷和溴氰菊酯较为敏感。对S-烯虫酯、吡丙醚和除虫脲IE50分别为0.000 310、0.000 412、0.009 594 mg/L,对S-烯虫酯和吡丙醚较为敏感。Bti对白纹伊蚊LC50为0.002 697 mg/L,在蚊幼虫∶线虫=1∶5和1∶10的感染比例时,蚊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7.42%和95.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防控时,双硫磷、溴氰菊酯可作为快速杀灭手段,也可以选用S-烯虫酯和吡丙醚等生长调节剂。同时,生物测定表明生物防治剂武昌罗索线虫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人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h后采集吸血蚊,应用PCR技术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现场调查则通过紫外诱蚊灯和BG.SentinelTrap采集吸血蚊,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体系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结果在不同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野鼠的平均吸血率最高,为44.45%,其余依次为鸡、猫、小鼠、狗、鸽(38.27%、36.53%、35.70%、34.94%、24.75%)。在同一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鸡、小鼠、猫、野鼠、狗、鸽的吸血率依次为12.36%、7.09%、6.41%、4.81%、2.52%、1.60%。在现场收集到的饱血白纹伊蚊共13只,其中吸狗血的有7只,吸人血的白纹伊蚊有2只,多重吸血(sb鼠和猫)的白纹伊蚊有1只。结论PCR技术可鉴定白蚊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白纹伊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多种常见的动物血。  相似文献   

14.
龙岩地区白纹伊蚊孳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调查孳生地种类,捕捞幼虫计数密度,户外诱捕成蚊计算棘叮率(只/人工小时)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最高密度依次达960条/勺,900条/勺,500条/勺和93条/勺,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分别为186只/人工小时,112只/人工小时,18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仅为16.3%。结论:龙岩市白蚊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 :调查孳生地种类 ,捕捞幼虫计数密度 ,户外诱捕成蚊计算刺叮率 (只 /人工小时 )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 ,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 ,最高密度依次达 96 0条 /勺、 90 0条 /勺、 5 0 0条 /勺和 93条 /勺 ,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 ,分别为 186只 /人工小时、 112只 /人工小时、 18只 /人工小时和10只 /人工小时 ,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 ,仅为 16 .3%。结论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 ,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林海  赵伟  王志光  杨霞  李善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96-1396,1399
目的了解海南省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为使用杀虫剂防制登革热媒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试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抗性系数。结果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36ppm和0.0069ppm,抗性系数分别为4.5和3.29;埃及伊蚊对两杀虫剂的LC50分别为0.0006ppm和0.001ppm,抗性系数均为2.00。结论海南省白纹伊蚊对此二种杀虫荆有低抗性,而埃及伊蚊则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南宁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程度和病毒携带率,为合理选择、使用杀虫剂及蚊媒生物传染病的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分别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幼虫浸渍法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敏感性测定,并运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白纹伊蚊病原学监测采用半巢式RT-PCR法对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进行检测。结果 2021年南宁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261、4.97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8.253、5.591,抗性水平分别为高抗和抵抗;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马拉硫磷药纸死亡率分别为57%、80%、100%,抗性水平分别为抗性、可能抗性和敏感;2021年南宁市白纹伊蚊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野外采集的白纹伊蚊雌性成蚊共2 199只,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病毒检测结果显示均未扩增出阳性条带。结论 南宁市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残杀威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应参照抗药性检测结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高抗或抗性杀虫剂应停用一段时间,低抗或疑似抗性杀虫剂应轮换使用或复配使用,以降低蚊虫选择压力,延长杀虫剂使用寿命。南宁市野外品系白纹伊蚊可能尚未携带黄病毒属和甲病毒属病毒或携带率处在较低的水平,应持续监测,预防蚊媒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一个亚基I基因(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 mtDNA-COⅠ),揭示白纹伊蚊不同亚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探讨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从济南市历城区和济宁市任城区采集白纹伊蚊样本,利用PCR技术扩增白纹伊蚊种群的mtDNA-COⅠ基因序列,结果通过NCBI的BLAST比对工具进行比对,运用BioEdit 7.0、DnaSP v6和PopART 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参数并绘制单倍型网络图。结果 对山东省济南市和济宁市的白纹伊蚊mtDNA-COⅠ基因进行了基因测序,分别获得了86条和84条基因片段。与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全部序列存在5个突变位点,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 Pi)为0.000 97,G+C含量为33.4%,表现出线粒体DNA特性。与济宁市相比,济南市的白纹伊蚊种群在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上均较高,核苷酸差异也更大,但这些差...  相似文献   

19.
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性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民航机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止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用容器指数法。结果:共捕获白纹伊蚊幼虫536条,平均密度为3条每/勺;季节消长以5月为最高峰(容器指数为30%),9月出现一小高峰(容器指数为21%),最低为8月(容器指数为6%)。每季度均有一个月的空器指数高达或超过20%。一年四季都有白纹伊蚊生长繁殖。结论:湛江民航机场所属范围可能有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克隆和序列分析深圳市白纹伊蚊核糖体DNA(rDNA)第2内转录间隔区(ITS2),并探明其rDNA ITS2核酸的特异性及不同个体在rDNA ITS2区的单核甘酸的多态性(sinde Nuclear Polymorphism。SNP),以便利用ITS2基因的高度保守I匿及其蚊媒不种群在ITS2片段的多态性束分子鉴别白纹伊蚊。方法 PCR特异扩增白纹伊蚊rDNA ITS2,利用QIAquick技术从琼脂糖胶上回收纯化扩增的目的ITS2DNA片段,纯化后的目的ITS2DNA片段被连接到TA载体上,在含有青霉素的琼脂糖胶平面上筛选舍目的ITS2DNA片段的阳性克隆,阳性克隆经含有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培养,用Ultrapure^TM质粒提取试剂盘提取克隆质粒,用双酶切鉴定插入的片段大小,DNA序列分析仪分析每个蚊rDNArrs2的序列,用生物信息系统进行白纹伊蚊rDNAITS2SNP的差异分析。结果 518bp全长的深圳市白纹伊蚊rDNAITS2被克隆和序列分析.深圳市四个不同地理的白蚊伊蚊rDNAITS2的同一性为97%,而两个地方之间的比较有99%的同一性,其rDNAITS2基因单核苷酸存在转换、颠换和缺失,在518bp的范围内有6个C→T,2个A→G的转换,3A→Ts一个A→C的颠换。3个CG和一个AC缺失。结论 白蚊伊蚊rDN AITS2有高度的保守性,不同个体也表现了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