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良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改良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与气管旁入路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气管旁入路组(A组,n=25)和改良气管旁入路组(B组,n= 25),两组均以每例患者第1次阻滞纳入观察记录。阻滞用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10ml。A组患者用传统气管旁入路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患者用改良气管旁入路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其特点是针尖不触及骨性标志。观察和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阻滞25次,成功率92%,B组阻滞25次,成功率96%,组间比较P〉0.05。B组声嘶及咽喉部不适发生率(2例,8%)明显低于A组(7例,28%),P〈0.01。结论改良气管旁入路法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率不逊于传统法,而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法。  相似文献   

2.
2420例20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治疗疼痛性与一些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2 420例,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7 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疗程全部结束半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2 420例患者,20 000次星状神经节阻滞,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19 878次,出现率99.4%。喉返神经阻滞11 49例,占5.7%;背痛(脊神经损伤)1 137次,占5.6%;臂丛神经阻滞344次,占1.7%;膈神经阻滞81例,占0.40%。结论SGB是治疗临床某些疼痛性与非疼痛性慢性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疼痛门诊2018年1月—8月需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80例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成A组(n=40)和B组(n=40),其中A组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B组用盲探法进行星状神经阻滞,比较分析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霍纳综合征发生率维持时间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喉返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喉上神经阻滞,穿刺发生不适反应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超声引导下的有效性优于盲探法,且一次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0.5%及1%利多卡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对SGB用药的浓度选择进行评价。方法需要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A组用0.5%利多卡因,B组用I%利多卡因分别行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两组霍纳征出现率、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霍纳征出现率A组为90.8Yoo(369/406例次),B组为91.6%(351/383例次);持续时间A组为(34.5±5.0)rain,B组为(37.0±5.O)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0.5%利多卡因出现喉返神经阻滞仅为1%。臂丛神经阻滞为2.9%,少于1%利多卡因。结论0.5%利多卡因的霍纳征出现率与持续时间与1%利多卡因相当,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以0.5%利多卡因为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周炎患者61例,阻滞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于患侧阻滞星状神经节,无不良反应后即于同侧行肩胛上神经阻滞。观察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第1次至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第1次治疗后比较,第3次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1次和第2次治疗后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治愈率83.6%(51例),总有效率96.7%(59例);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星状神经节结合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的周围性面瘫患儿60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气管旁入路,注入1%利多卡因4ml,维生素B12 500μg,治疗5次为1疗程,隔日1次,不超过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半个月进行疗效判定,作为最终结果。结果全部60例患者,治愈54例,治愈率90%,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曾使用何种治疗方法无关(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小儿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的3种臂丛神经阻滞(肱管神经阻滞、肌间沟神经阻滞、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肱管组(G组)、肌间沟组(J组)和腋路组(Y组),每组40例,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PNS定位后,J组一次性将30ml混合液注射于肌间沟内;Y组刺激到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的任意一支即向腋鞘内注入28ml局麻药,然后针退至腋部皮下给药2ml以阻滞臂内侧皮神经;G组依次阻滞正中神经(7m1)、尺神经(7m1)、桡神经(7m1)、肌皮神经(7m1)、臂内侧皮神经(2m1)。比较3组患者在臂丛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G组的阻滞成功率(95%)明显高于J组(80%)和Y组(75%)(均P〈0.05),J组有1例发生喉返神经阻滞、1例发生星状神经节阻滞,Y组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肱管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滞和腋路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高恩  叶陈前 《吉林医学》2013,34(5):888-889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疗效。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全部采用高位侧入法,选脑血栓形成病变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缓慢注入2%利多卡因5 ml、山莨菪碱10 mg、维生素B1 200 mg、维生素B12 1 mg、三磷酸腺苷40 mg。隔日一次,10次为1个疗程,不超过两个疗程。结果:全组21例,治愈13例,治愈率61.9%,有效5例,有效率23.8%,无效3例,无效率14.3%。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疗效受病程影响较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疗效。方法:患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8mL,每周3次,持续4周。腋窝臂丛神经阻滞,注入0.125%罗哌卡因15mL(内含得宝松1mL)。臂丛神经阻滞每周1次,持续4周。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时双侧上肢周径差值。结果:治疗4周后双侧上肢周径差由治疗前(3.92±1.21)cm下降至(1.34±0.43)cm(P〈0.05)。患肢水肿较治疗前显著缓解。结论:星状神经节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可以较好地缓解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的水肿.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5具(70例)成尸的解剖,观察了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及邻近结构,测量了星状神经节至颈总动脉、喉返神经、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膈神经、臂丛神经上干中点的距离。依据解剖学观测,探讨了星状神经节阻滞具体的进针方法及进针深度,为避免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透视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雷诺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在透视下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雷诺病的疗效。方法将36例雷诺病患者分成治疗组20例,在透视下用局麻药由气管旁进针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16例,采用中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9/20例),对照组有效率81%(13/16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X线透视下作星状神经阻滞对治疗雷诺病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源性头痛患者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B组患者采用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A组患者另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记录疗程后各时点VAS评分,并于12个月时评定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优良率86.7%(26/30例)高于B组63.3%(19/30例)(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与枕大神经阻滞并针刀松解加C2横突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局部注射布比卡因镇痛复合液,头面部疱疹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臀部、双下肢疱疹加用骶管注药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3个疗程结束后,治愈18例(60.0%),有效11例(36.7%),无效1例(3.3%),治愈与有效者共29例(96.7%),在随访过程中有1例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治愈6例(20.0%),有效12例(40.0%),无效12例,后遗神经痛5例。结论布比卡因局部阻滞治疗带状疱疹能迅速减轻症状,疱疹结痂、疼痛减轻快,后遗神经痛少见。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123例面神经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Ⅱ组单纯予以星状神经节阻滞,Ⅲ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观察3组患者在治疗15、30、60 d后的有效率、治愈率,以面瘫综合评分法评估疗效。结果治疗60 d后3组患者的有效率均为100%,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的治愈率为76.9%(30/39例),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Ⅱ组)的治愈率为90.9% (30/33例),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组(Ⅲ组)的治愈率为100%(51/51例)。Ⅲ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Ⅰ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综合治疗能提高急性面神经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SGB主要阻滞交感神经兴奋性,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P物质含量降低。本文对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理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组,各组30例。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19/30例),常规治疗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有效率为93.3%(28/30例)。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用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谢莉 《湖南医学》2014,(2):285-286,289
【目的】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甲状腺动脉的不同结扎方法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依据术中对甲状腺动脉处理方法分为分支组和主干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损伤及恢复情况。【结果】分支组术后即出现甲状旁腺损伤5例(10.00%),主干组甲状旁腺损伤7例(14.00%),两组均无永久性损伤;分支组术后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6例(12.00%)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4.00%),主干组分别是9例(18.00%)和4例(8.00%);分支组术后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较主干组好( 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时分离并结扎甲状腺动脉分支比仅结扎主干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