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保乳手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长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长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2:1)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统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每次4.0 g(以哌拉西林含量计),每日2次,疗程7~10d的治疗方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可评价病例为100例和103例,细菌学疗效评价病例为90和81例,药物安全性评价例数均为105例。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0%和91.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0.0%和95.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4.8%;经统计学检验,以上结果试验药和对照药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是治疗呼吸、泌尿系统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中颈浅丛阻滞改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甲状腺肿块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即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阻滞颈浅丛).对照组:采用C4横突一针阻滞法.局部麻醉药均为0.25%罗哌卡因.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评价阻滞效果,监测抬头肌力,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切皮时(T2)、分离瘤体时(T3)、手术结束时(T4 )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同组T0时间点比较,对照组T2、T3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1、T2、T3时间点的HR均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T2、T3时间点的HR显著增快(P值均<0.05).实验组T2、T3时间点的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实验组的阻滞有效率为95%(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32/40,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阻滞后,两组患者头颈活动均自如,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颈浅丛神经阻滞法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后情况、导管的使用情况、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透析充分性评价等。结果(1)实施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8例次,其中3例为重新置管,置管成功率100%。(2)导管相关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置管处局部渗血;1例出现导管出口感染,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患者出现导管血栓形成;2例诊断导管纤维鞘形成;1例因人为损坏出现导管破裂。经过相应处理后均使问题得到解决。(3)导管使用期限:本组患者长期导管使用时间为4~41个月,除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重新置管,余患者仍继续使用。(4)透析充分性评价:15例患者平均尿素下降率为72%,平均尿素清除指数达1.54。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老年血透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置管及导管护理技术、加强健康宣教,能延长导管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器宫,当临床上出现急进性肾炎、狼疮脑病、造血系统危象中的一种,就称之为重症狼疮.重症狼疮病情凶险危重,处理不当则预后差,病死率高.大剂量甲泼尼龙疗法因其抗炎作用强,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而被广泛用于重症狼疮的治疗,从而大大减少了病死率.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其存在一些近期不良反应,尤其心律失常是大剂量甲泼尼龙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现将我院2006-2008年治疗重症狼疮所致心律失常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婕  何伟星  敖翔  梁红玲  姜明  李洪胜 《广东医学》2016,(15):2287-2290
目的:探讨成瘤样的骨转移病灶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02例。根据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分为3组:成骨性病灶组、溶骨性病灶组及混合性病灶组。同时,患者被分为两群: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和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经影像学检查明确骨转移后,行局部骨放射治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37±5.7)个月。成骨性病灶组29例,溶骨性病灶组46例,混合性病灶组27例。其中,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33例,非成瘤样骨转移病灶组69例。根据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成瘤样改变与初诊乳腺癌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及骨外转移情况存在相关性,是骨转移病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P=0.004,危险值:3.946,95%可信区间:1.559~9.991)。结论成瘤样骨转移病灶、脊髓压迫及骨转移病灶数量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CTGF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 )可促进细胞的粘附、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形成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与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在近期、远期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费用、住院费用等多方面的临床对比研究. 方法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对357例诊断为慢性肾脏病(CKD5期)的患者,采取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141例和常规手术组(B组)216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导管末端不吸收缝线固定,B组采用传统开腹+Seldinger技术腹膜透析置管.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t)和血肌酐(Scr)水平、手术时间、近期及远期并发症如腹腔出血、管周渗漏、术中术后疼痛、腹膜炎、导管移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 结果 A、B组既往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分别占27.6%、0.9%(x2=59.977,P=0.000).A、B组术后Scr (875.42±316.34umml/L) (816.25±270.12)分别明显低于术前(911.45±318.59umml/L) (875.42±316.34)(t=-3.189,P=0.003;t=2.007,P=0.049).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5.2±16.1min、56.4±22.3min(t=6.224,P=0.014),手术费分别为5478.59±896.91元、3446.26±1381.23元(t=7.675,P=0.000),腹腔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6%、2.8%(t=9.521,P=0.002),术中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7%、11.1%(x2=14.174,P=0.000),1月内导管移位率分别为0、4.6% (x26.716,P=0.010),1月内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2.8%、2.8% (x2=13.572,P=0.000),1月内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7.8%、1.4% (x2=9.311,P=0.002),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B组发生腹泻、1年内渗漏发生率、1年内导管移位率,1年内腹膜炎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平均日费用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腹膜透析在短期也能改善肾功能.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有手术史、手术时间、疼痛感、近期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方面较传统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有一定优势,但仍存在腹腔出血、渗漏、腹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LincRNA-P21通过靶向miR-17-3p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方法 qPCR检测30例TNBC患者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以及6种乳腺细胞(乳腺正常细胞MCF-10A,乳腺癌细胞MDA-MB-231、MDA-MB-435、MDA-MB-468、BT549、T47D)LincRNA-P21和miR-17-3p的表达。取MDA-MB-231细胞,单独过表达LincRNA-P21(实验设对照组、pcDNA3.1空白组、pcDNA-LincRNA-P21组),抑制miR-17-3p表达(实验设对照组、miR-17-3p空白组、miR-17-3p抑制剂组),过表达LincRNA-P21+抑制miR-17-3p表达(实验设对照组、miR-17-3p抑制剂组和pcDNA-LincRNA-P21+miR-17-3p inhibitor组)。CCK-8法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数量,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 TNBC患者组织中LincRNA-P21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48±0.03 vs. 1.03±0.06,t=11.714,P<0.01),miR-17-3p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93±0.17 vs. 1.02±0.04,t=15.593,P<0.01)。乳腺癌细胞系中LincRNA-P21表达量明显低于MCF-10A,miR-17-3p表达量高于MCF-10A(P<0.01)。单独过表达LincRNA-P21或抑制miR-17-3p后,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数量、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过表达LincRNA-P21的同时抑制miR-17-3p,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集落形成数量、迁移和侵袭能力出现进一步下降,且上调E-cadherin的表达,抑制Vimentin的表达(P<0.05)。结论 LincRNA-P2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7-3p来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