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脑卒中是脑血管的常见病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偏瘫则是脑卒中最常见的一种后遗症~([1]),约有30%—50%脑卒中患者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2])。异常的姿势控制和较差的平衡能力导致患者行走困难,跌倒风险增加,影响生存质量。因此,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3]),也是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在偏瘫康复治疗中,运动平板训练已经是一种常见的步行训练手段,且文献报道比较多见,但是关于动态扰动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踝足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踝背伸无力、足下垂、行走低效和不安全,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综合采用各种有效康复治疗技术促进踝足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异常步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有学者研究认为,同时对双侧肢体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提供双侧的大脑皮质驱动,重塑大脑运动中枢,以恢复对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能力~([2])。本研究应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contralaterally controlled functional electric stimulation,CCFES)对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足运动功能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据统计,我国现有40岁以上脑卒中患者已达到1036万人,每年新发病在200万人以上~([1])。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致残疾病之一,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及中枢神经的损伤,其中70%—85%的患者会伴有偏瘫。脑卒中偏瘫患者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一定程度的功能恢复以及神经系统的重塑,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手因其动作精细程度高、神经控制复杂等因素,导致了手功能康复治疗最为困难~([2])。传统的物理康复治疗有康复医师劳动量大、康复效率低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导致功能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仅有不足40%的患者在康复治疗后可以完全恢复功能~([1])。虽然目前康复治疗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依然是目前卒中后康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目前认为脑卒中发生后,两大脑半球间兴奋性平衡被打破,非损伤侧皮质可经胼胝体抑制损伤侧皮质兴奋性,阻碍运动功能的恢复~([3—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  相似文献   

5.
手部功能康复机器人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卒中(stroke)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1])。据统计,2015年中国大约会有超过一千万脑卒中患者~([2])。目前脑卒中是手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3]),脑卒中后患者可出现多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中偏瘫和运动障碍最为常见,而上肢残疾患者的手功能障碍往往临床表现为屈曲挛缩,手的屈肌张力占优势,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伸展困难,丧失握持、侧捏、对掌及对指等精细运动功能~([4]),也会丧失一部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是目前造成肢体功能缺失的首要疾病,也是导致手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1—2])。人类手功能约占全身功能的54%~([3]),60%以上脑卒中患者直到平台期仍持续存在上肢活动障碍,特别是远端上肢运动功能和精细动作~([4])。由于手部位于大脑皮层的投射区域相对较大,手及手指的精细操作和协调配合极具复杂性,使得其恢复较身体其他部分更为困难~([5]),所以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目前仍是临床康复中的重点和难点~([6])。有研究显示,手及上肢功能的灵活性与上下肢一体的协调性康复效果直接影响患者手的实用性能力及回归家庭的日常生活能力~([7—9])。针对手及上肢功能的灵活性与上下肢一体协调性康复,本研究选择了多关节协作、眼  相似文献   

7.
正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2%—60%不等~([1—4])。它不仅发生在脑卒中的早期阶段,也可以持续至慢性阶段~([4])。其发病原因不是单一的,疼痛往往发生在运动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范围受限。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情绪;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功能恢复,造成抑郁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5—7])。因此,关于偏瘫肩痛的研究一直是康复的焦点,目前的治疗研究包括运动疗法、理疗、肉毒毒素注射、皮质类固醇注射、关  相似文献   

8.
正躯干对人体姿势的维持、稳定和直立有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躯干平衡及姿势控制的恢复是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基础和关键~([1])。临床研究证实,虚拟现实技术对患者姿势控制、平衡、步态等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1])。BioMaste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Virtual Reallity Training System,VRTS)包括姿势控制评估与虚拟训练系统两个部分,不仅能够提供视觉反馈基础上的平衡功能训练,同时可提供躯干摆动角度等客观评估指标,对躯干姿势控制及训练过程中摆动角度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可探讨性。鉴于国内关于VRTS在躯干控制角度评估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该系统评估健康人群的坐位时躯干倾斜  相似文献   

9.
正脑卒中已成为一类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1])。在我国第三次死因调查中,脑卒中已跃居首位~([2])。而在康复恢复期中出现的肌张力增高,不仅阻碍康复进程的进行,对患者身心也会有巨大影响~([3])。有研究显示,近半数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的情况~([4])。我院康复医学科针对脑卒中患者肌张力增高,采用中药熏药疗法结合艾炷灸法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a shoulder pain, HSP)是临床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21%—72%,可发生在偏瘫的任何时期,严重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1—2])。HSP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目前针对不同的病因缓解HSP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如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3])、超短波、肌电生物反馈~([1])等,运动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如神经阻滞、关节腔内注射类固醇激素~([4])和肉毒毒素注射等~([5])。HSP既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11.
正据报道,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共约有700万患者,并且发病率仍以接近每年9%的速度上升~([1])。卒中患者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运动系统失去了高位神经中枢的控制,患侧下肢出现伸肌共同运动模式,导致足下垂等异常步态,严重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独立转移能力,并且行走过程中容易造成关节扭伤,影响康复效果~([2])。因此,如何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是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佩戴踝足  相似文献   

12.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a shoulder pain,HSP)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脑卒中后2周—2个月,以30%至80%的高发病率引起临床关注~([1—2])。目前HSP的病因尚未明确,涉及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可能与肩关节半脱位、软组织损伤、肌张力异常、周围神经损伤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HSP阻碍了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延长了康复治疗住院时间,同时疼痛也会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甚至产生焦虑和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长期面临的临床问题之一,而平衡功能差可能会导致跌倒~([2]),严重时甚至引起骨折,还会直接导致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障碍~([3])。目前,临床评估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多使用平衡检测仪~([4])和Berg平衡量表等~([5]),侧重于评估患者的平衡执行功能。但是,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与其躯干功能~([6])、感觉功能、下肢痉挛、肌力~([7]),甚至高级脑功能~([8])  相似文献   

14.
正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等速技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肌力训练方法,研究证实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及平衡功能~([2])。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下肢单一关节开链模式训练~([3—4]),对于多个关节共同参与的下肢等速闭链模式训练鲜见报道。本研究拟应用BIODEX S4多关节等速肌力评  相似文献   

15.
正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有研究证明,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的异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大量研究表明上肢痉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下肢,且其康复难度高于下肢~([1—4])。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牵张反射兴奋增加引起的以速度依赖性的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5])。痉挛是脑卒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造成患者肌肉短缩、姿势异常、疼痛和关节挛缩,导致运动模式异常,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制约了患者偏瘫肢体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脑卒中患者发生手功能障碍~([1]),手功能障碍成为影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因素~([2])。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系列研究提示~([3—5]),"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干预模式,在提升患者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中发挥着作用,成为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研究领域的热点,已引起学界重视。1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概念"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是指所有可以促进脑卒中后手功能恢复的干预措施的整合,它贯穿于临床治疗、功能评估、康复训练、家庭社会支  相似文献   

18.
<正>针灸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障碍中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证实,针刺特定的穴位,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1-3])。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肉痉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4])。影像学研究也逐渐证实,针刺特定穴位时,特定脑功能区的局部脑血流量、葡萄糖代谢率和脑电图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通过重新分配功能提高完整皮质的代偿作用~([5])。  相似文献   

19.
正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且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显著增加,使得其康复护理受到临床和社会的关注~([1])。中医康复护理不仅具有完善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已有研究证实了其用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中的价值,但要临床广泛使用仍需研究数据作为基础~([2])。本研究对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约1242万~([1])。此外,研究报道大约80%脑卒中患者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而且其中约65%的患者在后遗症期仍遗留手与上肢功能障碍~([2—3])。手与上肢功能改善将能最大限度促进脑卒中患者整体功能恢复,改善生存质量~([4])。因此,脑卒中后手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应是我国康复医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