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rhIGF-I)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3T3-E1和NIH3T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I和rhBMP-2作用于MC3T3-E1和NIH3T3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分化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分泌的骨钙素(OC)水平。结果1~75ng/mlrhIGF-I与10~100ng/mlrhBMP-2作用于MC3T3-E1和NIH3T3细胞后,均能显示明显的促细胞增殖(P<0.01)及使ALP活性增高(P<0.05)的作用。各浓度rhIGF-I或rhBMP-2对MC3T3-E1及NIH3T3细胞作用8、24和48h的MTT检测结果相似。rhIGF-I和rhBMP-2联合作用后,对两种细胞的促增殖、增强ALP活性的作用均较各自单独作用更为明显(P<0.05)。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I和rhBMP-2对细胞分泌的OC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rhIGF-I和rhBMP-2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及早期分化的协同作用,但对成骨末期细胞分化影响不大,其活性主要与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GF-Ⅰ)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 3T3-E1和NIH 3T3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Ⅰ和rhBMP-2作用于MC 3T3-E1和NIH 3T3细胞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分化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分泌的骨钙素(OC)水平.结果 1~75 ng/ml rhIGF-Ⅰ与10~100ng/ml rhBMP-2作用于MC 3T3-E1和NIH 3T3细胞后,均能显示明显的促细胞增殖(P<0.01)及使ALP活性增高(P<0.05)的作用.各浓度rhIGF-Ⅰ或rhBMP-2对MC 3T3-E1及NIH3T3细胞作用8、24和48h的MTT检测结果相似.rhIGF-Ⅰ和rhBMP-2联合作用后,对两种细胞的促增殖、增强ALP活性的作用均较各自单独作用更为明显(P<0.05).单独或联合应用不同浓度rhIGF-Ⅰ和rhBMP-2对细胞分泌的OC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rhIGF-Ⅰ和rhBMP-2具有明显的促细胞增殖及早期分化的协同作用,但对成骨末期细胞分化影响不大,其活性主要与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平衡功能临床评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平衡是人类的基本运动技能 ,平衡功能对于维持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姿势、进行各种活动以及对外界干扰产生适宜的反应尤其重要。平衡功能障碍常影响人体的整体功能 ,甚至可能导致跌倒。长期以来 ,由于对平衡的认识不足及其缺乏客观的评测手段 ,平衡功能的评定一直是临床医学的薄弱环节。近年来 ,随着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平衡的评定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有关平衡评定的研究进展 ,借此提高国内专业人员对平衡的关注。一、目前对平衡的认识1.平衡的定义临床上 ,平衡是指人体处在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以及不论…  相似文献   
5.
针刺疗法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吞咽能力进行评定,观察针刺疗法对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的性质、病程和吞咽障碍的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在给予针刺治疗后吞咽能力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海马齿状回Notch1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成功制备雄性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电针大鼠"百会"、"人中"穴15分钟/次,直至各个取材时间点。对各组在电针治疗各时间点行Morris水迷宫测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Morris水迷宫测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域,电针组在治疗第3天和第7天时Notch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相同时间点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第7天时达到高峰,在第14天时仍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上调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侧海马齿状回区Notch1蛋白表达量,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从而减轻脑梗死对神经元的损伤,达到治疗脑梗死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金冬梅  王维倩 《口腔医学》2012,32(7):423-425
目的观察用4-META/MMA-TBB树脂固定因牙周炎松动下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炎得到控制,下前牙松动达Ⅱ°以上的患者,用4-META/MMA-TBB树脂在牙齿邻面直接粘接固定,定期观察2年,记录牙周检查指数并对患牙牙周临床检查效果及粘接固定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META/MMA-TBB树脂固定牙周炎所致松动下前牙3、12、24个月后,患牙的牙龈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显著降低(P<0.05);固定2年牙周临床检查有效率为92.9%,粘接固定有效率为89.3%。结论 4-META/MMA-TBB树脂粘接固定牙周炎所致的松动下前牙2年,对患牙牙周状况的改善效果显著且粘接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LFES)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探讨LFES治疗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机制。 方法选择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FES治疗组、安慰刺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又根据观察时间点分为治疗第3,7,14天3个亚组。LFES治疗组和安慰刺激组大鼠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术后第3天,LFES治疗组开始接受LFES治疗(频率30 Hz,脉宽250 μs,强度为3 mA,每次10 min),观察在治疗第3天、第7天、第14天大鼠海马齿状回和室管膜下区NSC巢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梗死侧脑组织bFGF、EGF总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同时采用网屏试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 结果LFES治疗组大鼠巢蛋白阳性细胞数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梗死侧脑组织bFGF、EGF总蛋白和mRNA表达量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LFES治疗组网屏试验评分在治疗第14天明显高于安慰刺激组(P<0.05)。 结论LFES能促进急性脑梗死大鼠脑部内源性NSC的增殖和bFGF、EGF的表达,并改善大鼠运动功能,增强脑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定量评定:BPM和BBS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脑卒中、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两组受试对象在平衡功能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病例组和对照组各为21例。对每一位受试者先给予一次平衡测试仪(balanceperformancemonitor,BPM)测试,BPM测试分别在睁眼及闭眼状态下各测试两次,取其均值分析。BPM测试后稍微休息再进行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scale,BBS)评定。结果:病例组BPM的重心分布、摆动轨迹长和摆动面积三个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BBS测试总分、静态总分和动态总分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动态平衡功能的改变较静态平衡功能的改变更明显。两组之间BPM和BBS的各个测试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BPM和BBS是评定平衡功能的理想工具,BBS较BPM的应用更为方便。②与同年龄组的健康人相比,脑卒中、脑外伤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降低,尤以动态平衡功能减弱明显  相似文献   
10.
围产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相关因素与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91例早产儿颅内出血患儿,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91例无颅内出血早产儿作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8个相关因素中两组患儿有8个围产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孕周、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胎盘异常、羊水异常、多胎、宫内窘迫和是否及时正确复苏;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易感因素。把这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引入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孕周、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和1分钟Apgar评分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对孕周≤32周,出生体重低,有宫内窒息以及1分钟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