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史奎钧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导致的红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同属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西医主要有静脉放血、红细胞单采、血浆置换、放射性核素329、骨髓抑制药、干扰素等治疗,但存在缓解期短、价格昂贵、可能诱发其他恶性肿瘤等不足之处。史奎钧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骨髓增生性疾病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因其在病理上有共同的特点,在一定阶段上,我们采用中药益气活血法配合干扰素(a-INF)治疗,常取得稳妥有效的疗效。现举3例典型病例,并谈体会如下。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  相似文献   

3.
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是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通过血小板单采程序去除患者体内异常增多的血小板,以达到缓解或减轻疾病的目的.此方法多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临床辅助治疗[1].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以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生和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外周血血小板水平显著持续增高,伴形态及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少见的出血血栓性疾病。本病起病缓慢多为数月或数年,好发于50~70岁成年  相似文献   

5.
孙金芳 《中医研究》2002,15(1):56-5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简称真红 ,PV)是一种骨髓干细胞异常导致的红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 ,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则性骨髓纤维化同属于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属少见病 ,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面红如醉酒状 ,头痛、眩晕、耳鸣 ,皮下出血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 ,甚者可出现精神改变或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意外 ,肝脾肿大 ,还可有全身瘙痒 ,血压升高等症状。后期常伴发骨髓纤维化 ,并可转化为其他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或急性白血病。目前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有静脉放血、红细胞单采、血浆置换、放射性核素3 2 P、骨髓抑…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是一种以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生和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属于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倾向,尤以血小板计数〉1000×10^9/L多见,我科与保定恒兴医院自2006年-2008年发现以脑梗死多次发作为特点且血小板计数600×10^9/L~700×10^9/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苗振云  高瑞兰  俞方泉  李赛 《新中医》2018,50(1):197-199
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系骨髓增殖性疾患,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骨髓中巨核细胞过度增生,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1]。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再加上医疗水平的不足,曾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本病是所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最少见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发现本病并非少见,甚至高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然而,虽然诊出率明显增高,对于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却并不明确,缺乏特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因此,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系列细胞尤其突出,呈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临床上根据增生主细胞系列的不同分为4种:①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③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④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本文结合近些年中医活血化瘀解毒法治疗该病的文献报道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性疾病血瘀证的肝木失条病机及其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综合征等疾病。主要病机为肝木失条,气火偏旺,以致营血痹窒,络脉瘀阻。治宜条达肝木之气,清泄肝火,以使血络宣通。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殖性疾病属于造血干细胞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增生时出现系列的细胞突出现象,且持续增殖。目前,因增殖细胞系列的不同,将骨髓增殖性疾病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活血化瘀解毒法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任昶  耿福太  张蓉洲 《中医杂志》2012,53(16):1397-1400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D)基因位点-87C>T(rs2015620)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2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34例)、湿热困脾型(55例)、气阴两虚型(118例)、阴阳两虚型(32例)和血瘀脉络型(23例)。采用MassARRAY分子量阵列分析平台中iPlEX GoldSNP Genotyping分析方法检测PPARD基因启动子区-87C>T基因位点多态性,并于诊断当日检测身高、体重、腰围(WC)、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等常规指标及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的水平。结果 PPARD-87C>T基因位点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27%(116例)、46.57%(122例)和9.16%(24例)。阴阳两虚型和血瘀脉络型TC、CC基因型频率高于其他3型(P<0.05)。携带C等位基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情重且更容易发生血脂异常(P<0.05)。结论大部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已为气阴两虚型。PPARD-87C>T基因多态性可能为影响个体糖尿病进程的一个遗传因素,从而在初诊这一横段面上直接影响患者的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激素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 7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中西医结合组 40例 ,西医组 33例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为 87.5 % ,显著高于西医组 6 3.6 % (P <0 .0 5 )。而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减少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β2-微量球蛋白(MG)的浓度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阴阳两虚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各组血、尿β2-MG浓度,比较分析不同组别血、尿β2-MG浓度的差异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血β2-MG增高,痰湿壅盛证与其他3种证型相比,发生的概率较大;随着尿β2-MG增高,阴阳两虚证与其他3种证型相比,发生的概率较大。结论血、尿β2-MG测定有助于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情况,并且与中医证候具有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从中医证候的概念,中医证候研究的历程(专家经验评估,中医计量诊断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多元分析方法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阐述了多元分析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病理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黄文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逾50年。黄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对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均有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作者有幸跟随黄教授并侍诊左右,总结黄教授诊治原发性膜性肾病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和Webofscience数据库,纳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时间从建库截至2021年5月,经筛选后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素特征,初步揭示本地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观察1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进行研究,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各个证素积分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频数分布等。结果:发现肝、气虚、阳虚、阴虚、湿、热6个证素积分数值较高,显著高于其他证素积分数值(P0.001);积分在70分以上并且居于前几位的证素分别是湿(59.21%)、阴虚(57.24%)、肝(53.95%)、热(51.97%)。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五脏病位证素中,证素肝与胆显著相关(r=0.569),其次是与脾相关(r=0.416),与肺则无明显相关性(r=0.026);肝与病性证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肝与气滞显著相关(r=0.705),其次为血瘀(r=0.635)、阴虚(r=0.511)、血虚(r=0.485)、阳亢(r=0.477)、湿(r=0.455)。结论: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病理特性以肝、湿、热、阴虚为主,本病很容易传至胆和脾,以本虚标实的兼夹证为多见,这很可能与福建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中卵磷脂小体(SPL)数量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填写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及中医症状评分表,EPS常规化验检测SPL数量。对CPS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与EPS中SPL数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S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与EPS中SPL数量之间无线性关系(P〈0.05)。结论:CP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EPS中SPL数量无相关性,疗效评价应以症状和生活质量改善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患者进行证候的动态多时点回顾性评价。结果在化疗后的第1周内,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经中医治疗后,痰湿证的表现明显减少,气虚的状态仍持续。进入化疗后14~30 d时,证候主要为气阴两虚证。在整个病程中,阴虚热毒证和气血瘀滞证的患者数量较少。结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末次化疗后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证向气阴两虚证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