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志强教授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近40年,学验俱丰,在临床上推崇"郁滞论"及丹溪"六郁"学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从肝论治",重视"气血津液辨证",用药精准,善用古方,化裁新方,创制了一系列有效经验方,同时仁爱施医,兴学重教,重视中医心病学科的建设。跟师于志强教授临诊学习,对其学术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遂撰文介绍。  相似文献   
2.
<正>本院于志强教授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运用对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甲亢属中医"瘿气""瘿病"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变,累及多个脏腑,但究其根本,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于师基于五行生克理论,临证以酸泻肝木为主,并融强金制木、培土荣木、理气化瘀、平肝熄风为一炉,创制"甲亢煎",效验良好。现将其常用对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调理脾胃法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的相关认识,对慢性心衰与脾胃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慢性心衰合并胃肠道系统障碍进行分析,从理论及临床角度探讨调理脾胃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结果:CHF的胃肠道系统变化越来越引起医学研究者的重视,针对胃肠道系统发生的改变进行相关干预和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心衰症状,延缓心衰进展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而中医药学调理脾胃法在CHF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整体优势。结论:中医调理脾胃法在CHF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气虚血瘀型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益气活血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益气活血法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的整体调节来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缓解冠脉痉挛,保护缺血心肌,从而预防和延缓冠心病的发生。本文将就益气活血法防治冠心病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室重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心室重构是多种疾病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诸多研究显示中医药可在多方面干预或逆转心室重构,其独特优势在心室重构的综合防治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就中医药在心室重构的防治研究方面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强心冲剂对心衰家兔模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等释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衰家兔模型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组、低剂量强心冲剂组、高剂量强心冲剂组,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各组连续9日灌服后分...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PBL教案编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内科学PBL教学过程中,PBL教案编写至关重要。笔者认为PBL教案编写应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再现临床场景,注重编写技巧,强调问题设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心冲剂干预后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家兔模型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探讨强心冲剂对神经内分泌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组、强心冲剂组,每组10只.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家兔CHF模型,予强心冲剂和地高辛灌胃,检测并比较ANP、AngⅡ的活性.结果CHF家兔模型ANP、AngⅡ活性显著升高,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强心冲剂干预后,可以纠正其失衡状态,明显降低ANP、AngⅡ水平.结论强心冲剂能显著纠正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状态,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的激活,可以防止CHF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0.
<正>于志强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五、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内科专委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会委员、内科部部长、心内科主任。业医40余载,一直在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的第一线,学验俱丰,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论著两部。于师勤奋治学,广撷博采,遵古而不泥,临证推崇"郁滞论"思想[1],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及"气血津液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