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方苇  田玫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32-4833
子宫冠状面显示在子宫畸形诊断中有重要意义。常规的B超几乎无法获得子宫冠状面图像;经阴道超声可以显示子宫冠状面。但分辨力低,且受技术条件,婚否及阴道出血等因素影响,使用常常受限,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操作方面可重复性强,分辨力高,是诊断纵隔子宫畸形的重要方法。对我院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诊断纵隔子宫2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端扫超声探头经直肠探测子宫附件的方法与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扫式超声探头经直肠探查子宫附件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女性患者51例,采用端扫式经直肠阴道两用探头检查子宫附件。结果 51例患者中49例(96.08%)经直肠超声均清晰显示子宫与附件病变,全部患者经直肠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均比经腹部超声丰富。结论 使用端扫式超声探头经直肠检查子宫附件拓宽了经直肠超声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三维阴道超声成像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Voluson 730超声诊断仪,对6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子宫内膜息肉17例,宫内节育器异常1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5例,子宫内膜厚12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官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使诊断的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是反复流产与不孕的重要原因.残角子宫妊娠可以发生扭转或破裂,准确诊断可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但是,目前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漏诊和误诊仍不少。三维超声以其能显示子宫冠状面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节育环异位、纵隔子宫等诊断,但对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诊断报道甚少。为研究三维超声对单角子宫和残角子宫的诊断价值,笔者对25例二维超声检查疑单角子宫、残角子宫,或来源、性质无法确定的宫旁包块患者行三维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TVS)及经腹部超声(TAS)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TVS及TAS诊断子宫腺肌病。结果:25例术前TVS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88%,48例术前TAS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33%(P<0.001)。结论:TVS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宫壁厚度、肌壁回声特点,其诊断准确率高于TA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评价子宫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正常子宫20例、子宫肌瘤25例、子宫内膜癌7例、葡萄胎4例、子宫畸形23例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超声能够准确评价子宫肌瘤与宫腔的关系、宫腔病变形态及范围、子宫畸形内膜走向,三维血流图能明确显示血管的空间构型。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有助于子宫疾病的诊断,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附加直肠水囊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发育不良的优势.方法:48例子宫发育不良患者均行常规腹部超声、附加直肠水囊腹部超声检查,已婚者加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诊断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13例,始基子宫1 7例,幼稚子宫18例.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示子宫及卵巢显示欠清,经阴道超声及附加直肠水囊后经腹超声检查子宫和/或卵巢显示率均为100%.结论:未婚女性及有阴道病变不能行阴道超声检查者,行附加直肠水囊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前常规二维超声对残角子宫和单角子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一个难点,主要是因为二维超声检查无法提供子宫及官腔的整体形态,因此不能显示残角子宫和单角子宫的特征性图像,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近年来,随着三维超声的推广应用,以其具有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尤其子宫冠状切面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子宫畸形的诊断。现将一组经宫腔或手术证实的残角子宫或单角子宫16例的超声检查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对纵隔子宫早孕终止妊娠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纵隔子宫合并早孕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分析纵隔子宫合并早孕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对人工流产手术的价值。结果:纵隔子宫合并早孕时,因妊娠侧妊娠囊和非妊娠侧增厚宫内膜的衬托,超声下纵隔易于显示,可以明确诊断,协助临床,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出纵隔子宫,是纵隔子宫人流术成功的极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0岁。下腹部骤痛12h,伴恶心,呕吐4次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前方触及手拳大小肿物,质硬,凹凸不平,轻压痛,可活动,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经腹壁超声检查,子宫显示水清,盆腔内见略呈凹凸状的弧形强回声,长约8cm,其后见宽声影。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5MHz,显示子宫缩小,子宫前上方见多个散在的、大小不等的蚕豆样强回声(图1),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盆腔见少许游离液体。  相似文献   

11.
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临床应用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Sono Vue为造影剂,对66例患者进行二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经患者同意,其中16例患者一月后进行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果 16例患者32条输卵管,二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和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果一致,完全显影25条(2条欠畅)、部分显影2条、不显影5条,但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更直观、全面.结论 实时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直观、全面地显示输卵管,可用于不孕症妇女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1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分析其声像图和血流特征并与病理诊断对照.[结果]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特征:子宫内膜增生症血流显示3例,子宫内膜息肉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8例,子宫内膜癌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子宫角妊娠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对常规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的93例子宫角妊娠患者的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超声分型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显示,术前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66例(82.5%,66/80),其中妊娠囊型子宫角妊娠55例,混合包块型子宫角妊娠11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1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绒癌1例;术前超声误诊率为17.5%(14/80);术前超声表现为附件区异位妊娠包块13例,术中显示为子宫角妊娠包块破裂,超声未定位和分型诊断.子宫角妊娠的超声特征为妊娠囊位于膨隆的一侧子宫角,周边有薄层肌壁包绕,子宫角妊娠包块与宫内膜相连.14例子宫角妊娠误诊原因:(1)超声显示子宫角包块与子宫内膜不连接、包块不为子宫肌层包绕,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子宫角外侧肌层厚,误诊为残角子宫妊娠.(3)子宫角包块血流丰富,肌层菲薄,误诊为绒癌.结论 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能对子宫角妊娠病变做出准确诊断,依据超声诊断要点综合评估有助于子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全纵隔子宫与弓形子宫的三维超声鉴别特点.方法 对宫、腹腔镜确诊为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各50例患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分析二者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 二维超声显示42例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双侧宫腔间见肌层分隔低回声,38例弓形子宫患者宫底部内膜显示不连续,宫底部中央区增厚的肌层向宫腔突出.三维超声显示50例不全纵隔子宫患者可见两侧内膜在子宫下部相互融合,呈“Y”形,夹角深度> 10mm,两侧内膜夹角< 90°;50例弓状子宫患者宫底处内膜呈浅“V”形,夹角深度<10mm,两侧内膜夹角>90°.二维超声诊断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符合率分别为84%和76%,三维超声诊断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符合率均为1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子宫宫腔结构和外观形态,并可直观显示不全纵隔子宫和弓形子宫的纵隔长度及两侧内膜夹角,对二者的诊断较二维超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子宫角妊娠诊断、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超声分型。结果17例子宫角妊娠术前超声检出妊娠囊型8例(8/10,1例误诊为宫外孕,1例因子宫及附件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漏诊);检出包块型2例(2/3,误诊为宫外孕1例);检出破裂型1例(1/4,误诊为宫外孕3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显示,术前超声正确诊断子宫角妊娠11例(妊娠囊型8例、包块型2例、破裂型1例),误漏诊6例(妊娠囊型2例、包块型1例、破裂型3例)。结论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简便安全,结果可靠,但包块型和破裂型误诊发生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超声检查在子宫圆韧带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对1组7例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在手术前由超声检出腹股沟区囊性包块,其中2例合并有腹股沟斜疝未被超声检出。子宫圆韧带囊肿的诊断要点有:①超声图像所显示的囊性包块的走行、与周邻结构的关系符合子宫圆韧带的解剖位置;②改变体位时包块触诊可以变小,但不消失,超声图像上包块的大小、形态也不会因体位改变而有明显变化。结论 结合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超声可对该病做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在纵隔子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成像对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31例)或全子宫切除术(5例)后确诊的单纯性和非单纯性纵隔子宫患者﹙合并子宫肿瘤和宫内早孕,宫内有节育器)的经阴道二维及三维容积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检查及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证实的32例纵隔子宫患者中,术前超声检出单纯性纵隔子宫21例(不全纵隔子宫17例,完全纵隔子宫4例);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1例(完全纵隔子宫1例,不全纵隔子宫10例;7例合并子宫肌瘤,1例宫内早孕,4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其中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纯性纵隔子宫15例(15/21),非单纯性纵膈子宫4例(4/11);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诊断单纯性纵膈子宫21例(21/21),非单纯性纵隔子宫10例(10/11)。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不能显示子宫外部轮廓,而经阴道三维容积超声冠状面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并可显示膈膜的长度和宫底部隔膜中心点的角度;对正确诊断纵隔子宫及显示异常子宫形态方面均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可作为纵隔子宫诊断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在子宫畸形诊断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三维超声既能显示子宫外形,又能显示官腔情况,还能量化畸形的程度,具有较高准确性,而且无创、费用低、可重复性高,并能较准确地鉴别双角子宫和纵隔子宫以及弓形子宫和纵隔子宫,将成为诊断子宫畸形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妊娠子宫嵌顿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超声对该病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3例妊娠子宫嵌顿患者及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的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中英文文献报道的53例经临床证实的妊娠子宫嵌顿患者的超声资料。总结56例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妊娠结局,统计各项超声特征显示率,复习相关文献并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45例(80.4%)超声显示阳性征象,其中34例(60.7%)显示宫颈异常(宫颈拉长前移或显示不清),27例(48.2%)显示子宫后倾后屈,12例(21.4%)显示子宫底位于子宫直肠陷凹,4例(7.1%)显示膀胱拉长上移,宫颈异常与子宫后倾后屈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P<0.05)。结论宫颈异常是妊娠子宫嵌顿超声显示率最高的征象,正确识别宫颈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