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陆红艳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376-1377
目的比较巨幼细胞贫血(MB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骨髓细胞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MBA和12例MDS确诊病例的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统计学分析。结果MBA的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巨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MDS的细胞形态学特点除巨幼样变外,有明显的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MBA与MDS骨髓像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学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3):265-266,F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用形态学方法分析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MDS的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变化阳性率、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PAS)阳性率较MA为高(P<0.005),外周血幼稚粒细胞和幼稚红细胞阳性率、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巨幼变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A的巨幼变幼红细胞体大于MDS相应阶段的幼红细胞胞体(P<0.05和P<0.01)。结论:MDS在骨髓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病态改变、巨幼变幼红细胞胞体、PAS阳性上与MA差异有显著性,这些特点将有助于MDS与M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伴低原始细胞计数患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患者鉴别诊断中形态及遗传检测的差异.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33例伴低原始细胞计数的MDS患者及19例MA患者进行临床参数、形态检测分析(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病态造血)及遗传检测分析(染色体及基因检测).结果 伴低原始细胞计数的MDS组较MA组巨核系病态造血更易见(P=0.031),伴低原始细胞计数的MDS患者中细胞遗传学异常发生率与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A患者(P=0.000,P=0.000).结论 联合形态及遗传检测可准确鉴别MDS与MA.  相似文献   

4.
何涛 《安徽医学》2013,34(6):810-811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的异同性。方法对22例MDS患者同步做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观察骨髓涂片和切片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明显优于涂片;涂片对红系病态造血的观察优于活检,而活检对原始细胞数量、网状纤维增生、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观察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在MDS的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结合应用可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孙嘉峰  黄艳  杨佳  高芳  杨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912-914,942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诊断中的意义,以利于正确分型,指导治疗。方法观察64例MDS患者骨髓涂片及活检的形态学特征,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例MDS患者中,骨髓涂片三系病态造血分别为:粒系57例(89.1%),红系40例(62.5%),巨核系23例(35.9%)。涂片中原始细胞比例:<5%者29例,5%-9%者18例,10%-19%者17例。活检切片中检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immature precursor,ALIP)55例(85.9%);巨核系病态造血39例(60.9%);Gomori网状纤维染色呈现阳性者23例(35.9%),伴骨髓纤维化13例(20.3%);铁染色呈现阳性者39例(60.9%)。结论骨髓涂片从细胞形态及细微结构观察病态改变。而活检既可以全面观察并显示骨髓内造血细胞之间,造血细胞与骨小梁及间质细胞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可以反映是否存在骨髓纤维化及其他改变,如铁代谢异常等。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在MDS诊断、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结合,相互补充,可以全面反映MDS患者骨髓形态学改变,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诊断的规律性线索,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0例MDS患者的骨髓片、骨髓铁染色检查、部分外周血片及活检滚片结果。结果MDS患者大多首先表现为贫血,且多为大细胞性贫血。外周血通常表现为全血细胞的减少,约81.3%的患者外周血可以见到幼红、幼粒细胞;骨髓象增生程度多为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表现易见。结论诊断MDS除结合外周血象改变外,需牢牢把握以下诊断线索:(1)各系细胞病态造血的表现;(2)骨髓小粒内幼稚细胞簇的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MA)和难治性贫血(RA)细胞形态学的异同,为临床提供鉴别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MA患者26例和RA患者18例,对其外周血和骨髓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结果分析.结果 MA组外周血中以成熟大细胞、核右移为主;两组骨髓细胞的红系(巨原始、早幼红细胞)和粒系均出现了巨幼变现象,MA组多于RA组(P<0.05);MA组的巨原始红细胞和巨早幼红细胞比例高于RA组(P<0.05).RA组外周血异常以出现幼红细胞和异常粒细胞为主;骨髓中细胞的红系和粒系的病态造血更为显著(P<0.05),小巨核或多叶巨核细胞明显增多(P<0.05).结论 MA和RA两种疾病在症状、红细胞形态、血常规、骨髓象等方面有相似性,疾病早期部分患者不易区分.形态学鉴别诊断的关键是有无细胞病态造血,特别是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诊断为MDS患儿的外周血、骨髓像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11例为男性,2例女性。临床以发热、贫血、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1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贫血,外周血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表现为增高、正常或减低。4例患儿外周血见幼稚细胞,血小板可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多数偏高。骨髓均增生活跃,有红系或粒系病态造血,以巨幼样改变为主;诊断为RA10例,RAEB2例,RAEB-t1例。结论:小儿MDS诊断仍主要靠骨髓检查,骨髓至少一系出现病态造血,巨幼样改变较易见,并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需注意和再障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血液学指标及细胞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17例初诊MDS患者(MDS组)和18例MA患者(M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检查及骨髓涂片的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及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乳酸脱氢酶高于MDS组,MDS组患者血清铁蛋白高于M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9例(52.94%)患者发生红系巨幼变,3例(17.64%)发生粒系巨幼变,14例(82.35%)红系出现其他病态造血,13例(76.47%)粒系出现其他的病态造血,8例(47.06%)患者出现淋巴样小巨核,13例(76.47%)患者的原始细胞增多,与M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血液学指标及骨髓细胞学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形态学的鉴别。方法 依据2000年WHO提出的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学方法,对我院2005年以来收治的70例MDS患者和75例CAA患者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 MDS与CAA骨髓结果比较,二者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有显著性差异,MDS组三系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结论 形态学检查仍然是鉴别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象部分指标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异常改变,以期减低将有血液学异常的SLE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误诊率。方法收集2007~2012年收治的30例有血液学异常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以16例MDS病例为对照组。对患者血常规、骨髓象及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中有15例呈全血细胞减少,9例贫血合并感染伴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贫血伴血小板减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6例都呈全血细胞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一系或二系不等的轻度病态造血,其中6例可见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例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二系或三系以上病态造血,中性粒细胞易见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结论对全血细胞减少并伴随中性粒细胞假性派-胡(Pelger-Huet)畸形形态学改变的病例,应进行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除外SLE,避免将SLE患者误诊为原发性M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用瑞氏染色,对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主要以外周血椭圆形血小板和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为主,骨髓主要见于单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多圆核巨核细胞。(2)急性白血病(AL)组仅表现外周血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外周血小板体积小为主要特征尤以骨髓巨核细胞≤3个/片。(4)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组则以外周血巨大血小板及骨髓体积增大巨核细胞和多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特征。(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外周血小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均一较明显,骨髓则以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较高。结论以出血为起始的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均可见有病态细胞,尤以MDS组最为显著,提示病态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在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血细胞减少718例细胞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对71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8例患者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确定病因229例(31.89%),前三位病因分别是:急性白血病126例(17.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5例(6.27%),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3.48%。)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多种检查方法之一,大多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要明确病因必须结合多项检查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Id4基因甲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Id4基因甲基化状态。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对56例不同类型MDS患者骨髓进行I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检测,并以非恶性血液肿瘤骨髓作为对照。结果Id4基因在非恶性血液肿瘤骨髓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在MDS各种类型中,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分别低于和高于5%的两组患者中,Id4甲基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的MDS患者骨髓Id4基因甲基化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刘凌  庞缨  周旭红  冯莹  叶絮 《中外医疗》2010,29(3):19-21,23
目的用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检测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cr-abl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对照的外周血白细胞JAK2-V617F基因点突变情况,了解该突变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并建立敏感特异高效的JAK2-V617F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S-PCR方法检测基因组中JAK2-V617F突变,并经基因测序确定。所有MPN患者均行骨髓活检了解其纤维增生度。结果MPN各型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阳性率为93.8%;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阳性率为60.0%;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阳性率为0;MDS阳性率为4.5%;MDS/MPN阳性率为12.5%;AML、ALL、CML及正常对照均为阴性。MPN各型之间、MPN与其它疾病之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的PV及ET患者白细胞数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患者骨髓纤维组织增生较阴性者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AS-PCR法检测阳性率高于直接测序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JAK2-V617F是检测MPN尤其是PV的分子遗传学标志,同时与白细胞数、骨髓纤维化程度成正相关,有助于临床诊断及疾病预后判断。AS-PCR法是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敏感、特异的方法,可以成功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6.
李水霞  杨军 《吉林医学》2011,(35):7434-7435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待查(FUO)患者查找病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7年~2010年瑞金医院血液科骨髓细胞室符合FUO诊断标准的380例患者资料。结果:380例患者中骨髓大致正常的159例(41.8%),粒细胞减少症39例(10.3%),恶性肿瘤24例(6.3%),淋巴瘤22例(5.8%),MDS 13例(3.4%),骨髓稀释21例(5.5%),骨髓坏死13例(3.4%),其余7例(0.8%)。结论:骨髓检查不仅是血液系统疾病确诊的方法之一,还能对多种发热疾病提供线索和依据,是FUO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对临床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伴血细胞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对34例外周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WBE〈4×10^9/L,或Hb〈100g/L,或Pt〈100×10^9/L)的骨髓涂片进行回顾性细胞形态学检查,并与2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以及14例健康对照者综合分析。结果34例SLE患者中24例(70.6%)骨髓发育不良,包括红系多核(三核或更多)10例(29.4%),巨幼样变8例(23.5%),Pelger—Hliet样畸形12例(35.3%),多核巨核细胞8例(23.5%),小型巨核细胞10例(29.4%)。结论在伴血细胞减少的SLE患者中能观察到骨髓多系细胞发育不良,这些改变说明骨髓可能是SLE侵犯的靶器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用CsA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0例,定期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和骨髓象变化,并随诊观察远期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24/30)。70.0%(21/30)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善并摆脱输血依赖,全部患者无严重毒副反应出现。结论CsA联合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疗效可靠,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兔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30只26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体重为2.5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3.0kg,随机分三组:银杏叶提取物组(Egb)、G-CSF组、生理盐水组,给药方法为腹腔注射7d,1次/d;给药后28d,采用外周血WBC和MNC计数、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等检测各组外周血WBC、MNC、CD34+细胞、CD49d阳性细胞、CFU-GM、CFU-MK、CFU-E的产率及兔骨髓基质细胞中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Egb组给药第7天外周血WBC、MNC数量达到高峰,分别为给药前的3倍和3.5倍;Egb组CD49d阳性细胞、外周血CD34+及骨髓基质细胞的VCAM-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9.37±3.01)%、(0.63±0.37)%和(48.13±9.84)%,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CFU-GM、CFU-MK和CFU-E产率分别为(12.94±3.03)%、(11.49±2.93)%和(24.52±8.62)%,均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兔骨髓造血细胞有一定的增生作用,同时对外周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这可能与其上调兔骨髓基质细胞和外周血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