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胸部火器伤致伤参数对家兔实验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致伤参数对家兔胸部火器伤模型建立的影响及致死原因 .方法 分别用 3个档次速度 [V1 =( 35 0± 2 0 ) m.s- 1 ;V2 =40 0~ 5 0 0 m.s- 1 ;V3=70 0~ 80 0 m.s- 1 ]造成家兔右下胸穿透伤 ( n=2 8) ,每种伤型又分模型组与救治组 .结果  1V2 和 V3弹片伤组 ,无论救治与否 ,死亡率均为10 0 % ;V1 为枪弹伤组 ,致伤模型组与救治组死亡率分别为 :83%和 5 0 % . 2各组致伤瞬间动脉压、静脉压、气道压均骤然上升 ,分别高达伤前 3.5 ,9.0和 8.0倍 ,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 ,二氧化碳储留及混合性酸中毒 . 3大体解剖见有肋骨骨折、肋间动脉破裂、右下肺伤道周围肺挫伤和胸腔积血 ,积血量 3组分别为 32 .5 ,2 6 .5和 17.5 m L.结论 V1 枪弹伤适合于家兔胸部火器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 ;V2 和 V3弹片伤伤情重 ,出血速度快 ,均在伤后 1h内死亡 ,属致死性胸部火器伤模型 .并提示用家兔制造弹片伤救治研究的实验模型非常困难 .致伤速度的选择应根据动物种属和耐量来定  相似文献   

2.
雄性家兔11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治疗组(等盐组,n=5)和高渗盐水治疗组(高盐组,n=6)。于模拟海拔4000m急性缺氧条件下,经股动脉放血,使动脉平均压降至6.00±0.27kPa,维持此水平60min后,于夹闭放血管10min时,经股静脉输入总失血量1/10的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液(7.5%)。结果表明,高渗盐液可明显增加模拟高原条件下急性失血性休克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左室收缩压(LVSP),提高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 max),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提示高渗盐液能够改善模拟高原条件下失血性休克机体的心血管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的血浆钠离子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血管阻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刺五加 (AS)注射液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 .方法  4 0只雄性 SD大鼠 ,随机分为四组(各组 n=10 ) ,即对照组和 AS- 2 .5 ,AS- 5 ,AS- 7.5组 ,分别在缺血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7.5 m L和刺五加注射液 2 .5 m L ,5 .0 m L(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7.5 m L) ,7.5 m L.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 (12 0 min)模型 ,观察再灌注后 2 4 h时神经功能损害并取大脑行 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 .结果 再灌注 2 4 h时神经功能损害评分 ,对照组为(2 .2± 0 .8) ,明显高于各保护组 :AS- 2 .5组 (1.3± 0 .8)、AS-5 .0组 (1.2± 0 .8)、AS- 7.5组 (1.2± 0 .6 ) ,P<0 .0 5 .脑梗死容积对照组为 (2 2 0± 6 6 ) mm3,明显大于各保护组 [AS- 2 .5组为 (116± 86 ) mm3,AS- 5 .0组为 (12 1± 79) mm3,AS- 7.5组为(10 4± 5 4 ) mm3],P<0 .0 5 .各保护组之间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无明显差别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呈非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枪伤瞬时及早期心功能变化及其机制 .方法 家兔 18只 ,随机平分为 3组 ,A:胸部穿透伤组 ,B:预扎肋间血管致伤组 ,C:人工气胸后致伤组 ,B,C为对照组 .各组分别用小口径步枪致伤 ,连续监测心率 ,动脉压 ,静脉压 ,左室内压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结果  A组枪伤瞬间血压即刻呈单波峰升高 ,达伤前的 ( 1.6± 0 .1)倍 ,而后迅速下降 ,1min后回升至伤前的 ( 0 .8± 0 .1)倍 ,然后又逐渐下降 .静脉压瞬时上升 ( 10 .9± 1.6 )倍 ,并随即下降 ,心率瞬时下降而后很快恢复 ,左室内压及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在致伤瞬间 1~ 2个心搏后降低 ,而后逐渐恢复 ,并持续于伤前 70 %~ 80 % .B组动脉压为单峰波型 ,C组动脉压为双峰波型 .结论 胸部枪伤枪击瞬间动静脉压升高而左室内压和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无明显变化可能为枪弹冲击波直接引起 .伤后数秒内血压立即下降并出现心动过缓 ,心肌功能受抑制 ,而中心静脉压尚正常征象 ,提示与迷走反射有关 .A组于伤后 2 h血压再度下降则可能由于胸内失血和肺损伤所致 .预扎肋间血管及临时造成人工气胸可防止和减轻肋间动脉出血及肺实质损伤 ,从而减轻枪伤早期的心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陈斌  唐自跃  陈果 《四川医学》2004,25(9):1008-1009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选择因腹主动脉瘤行腹主动脉置换术的患者 18例 ,随机分成 2组 ,即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n =9例 ) ,对照组 (C组 ,n =9例 )。监测 2组的术中失血量、输异体血量、术毕血红蛋白 (Hb)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的变化。结果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 ,手术失血量 ( 162 7± 2 3 8)ml,输自体血 ( 5 0 0± 2 0 0 )ml ,输异体血量 ( 12 0 0± 2 5 3 )ml,术毕Hb( 85± 1.2 )g/L ,Hct( 2 7.5± 2 .1) %。对照组 (C组 ) ,手术失血量 ( 2 10 0± 2 67)ml,输异体血量 ( 1880± 3 0 2 )ml,术毕Hb( 90± 4.2 )g/L ,Hct( 2 9.1±3 .9) %。两组手术失血量及输异体血量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降压组 (T组 )明显小于对照组 (C组 ) (P <0 .0 1)。两组术毕Hb ,Hct比较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腹主动脉瘤手术的血液具有显著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6.
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舌癌根治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口腔舌癌根治术麻醉中对出血量等的影响。方法 :2 8例舌癌根治术患者 ,分降压组( 组 ,n =16 )及无降压组 ( 组 ,n =12 )。分别记录质量、术中出血量、尿量、输液量、输血量、胶体量及手术时间。结果 :降压组出血量 (1781.2 5± 386 .81) ml比无降压组 (2 5 91.6 7± 475 .70 ) m l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在舌癌根治术中使用硝酸甘油实施控制性降压 ,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失血量 ,同时可以保护心、肾功能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术中失血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影响.方法 选择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按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充足液体补充,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补充.对两组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1294.5±25.1)mL、(346.1±17.6)mL、(51.3±12.3)mmHg、(79.1±8.5)次/min;对照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2894.5±42.9)mL、(599.3±22.8)mL、(71.3±7.5)mmHg、(129.1±9.6)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6.3%,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补充可有效提高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脉球囊损伤后 ,左旋精氨酸抑制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  36只健康家兔随机分成球囊损伤组(A组 ,n =12 )、球囊损伤 +L -Arg组 (B组 ,n =12 )、假手术组 (S组 ,n =12 ) ;每组再随机分成术后 7天处死和术后 2 8天处死两个亚组 (n =6 )。A、B组行右髂动脉球囊损伤术。B组从术前 3天至处死时经静脉注射L -Arg 95 0mg·Kg-1·d-1。组织切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 ,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计量分析。结果 A、B、S组皆有PCNA表达 ,A7组较B7、S组PCNA阳性细胞数、阳性百分率、增殖指数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应用L -Arg可抑制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的增生 ,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L -Arg能抑制动脉壁细胞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右美沙芬对兔急性脑外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技术研究右美沙芬治疗兔颅脑急性损伤后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白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 2组。A组 (n =1 0 )为脑外伤组 ,B组 (n =1 0 )为脑外伤后右美沙芬治疗组。应用TCD分别测定外伤前、伤后 5min、6h、72h、1 6 8h兔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流速度。观察指标为收缩期血流速度 (vS) ,舒张期血流速度 (vD)和脉动指数 (PI)。结果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S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S((39.4 5± 7.5 )cm/s,(4 1 .2 0± 5 .94 )cm/s)与B组 ((5 1 .6 8± 1 0 .32 )cm/s,(5 2 .4 1± 8.5 6 )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1 6 8hvD 与B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vD((2 6 .33± 3.4 6 )cm/s,(2 5 .84± 5 .6 9)cm/s)与B组 ((33.6 4± 4 .2 7)cm/s ,(34.86± 7.4 8)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组伤前、后 5minPI值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伤后 6h、72h、1 6 8hPI(2 .0 6±0 .5 8,2 .2 5± 0 .36 ,1 .5 3± 0 .39)与B组 (1 .2 6± 0 .2 9,1 .38± 0 .2 9,0 .96± 0 .1 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提示右美沙芬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脉动指  相似文献   

10.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胜  熊利泽  陈绍洋  郑玉  路志宏  刘艳红 《医学争鸣》2002,23(15):1382-1384
目的 探讨地氟醚预处理对脑局灶性缺血损伤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 ,将 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对照组 (C组 ,n=10 ) ,动物不接受任何处理 ;地氟醚组 (Des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地氟醚预处理 (5 7m L· L- 1地氟醚 ,94 0 m L· L- 1 O2 ) ,连续 5 d;吸 O2 组 (O2 组 ,n=10 ) ,动物每日接受 1h的吸 O2 预处理 (94 0 m L· L- 1 O2 ,无地氟醚 ) ,连续 5 d.所有动物均在大脑中动脉阻闭 12 0 min后恢复再灌注 ,观察再灌注后 2 4 h动物神经行为学改变及脑梗死容积 .结果 再灌注后 2 4 h神经行为学评分 Des组明显低于 C组和 O2 组 (P<0 .0 1) ;2 4 h脑梗死容积 C组为 (2 76 .10±15 5 .6 3) m m3,O2 组为 (2 5 3.84± 174 .39) mm3,Des组 (5 9.5 6± 30 .37) m m3,De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地氟醚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口径高速、高能制式枪弹伤的致伤特点。方法 :用国产 5 .80 mm制式枪弹致伤犬下颌 ,造成犬下颌硬、软组织复合贯通伤 ,用激光测速靶和高速 X线相机等测量弹道学数据 ,分析该模型的创伤弹道学特点 ;取伤后不同时间、伤道周围不同部位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观察 ,分析其伤情特点。结果 :5 .80 mm枪弹犬下颌贯通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为撞击速度( 9 16 .18± 8.90 ) m/s,能量传递率 ( 8.5 9± 3.12 ) % ,致伤参数稳定 ,入口小 ,出口大 ,有瞬时空腔。伤情特点为 :局部伤情较复杂 ,损伤组织种类较多 ,包括皮肤、皮下、肌肉、血管、神经、骨组织等 ,特别是包含有下颌骨、面神经、三叉神经、牙齿、咀嚼肌等颌面部特有的组织器官 ;伤后 2~ 6 h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炎性渗出水肿 ,伤后 2 4~ 72 h以组织变性、坏死为主 ,72 h组织坏死范围大约为 0 .4~ 0 .8cm;伤后 7d组织病理变化以炎性或纤维组织增生为主。结论 :5 .80 mm枪弹犬下颌贯通伤模型的致伤参数稳定 ,致伤力中等 ,局部伤情较复杂 ,是具有良好代表性的颌面火器伤动物模型 ,在颌面枪弹创伤弹道学研究和战伤救治研究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随机选择住院烧伤病人28例35对自身配对创面,治疗组创面应用百多邦局部外用,配对组创面用磺胺嘧啶锌粉剂作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创面一般情况、创面的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以及监测病人器官功能情况。结果表明:百多邦组用药后创面无明显刺激性和过敏反应;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磺胺嘧啶锌组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创面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磺胺嘧啶锌组(P<O05)。认为百多邦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抗生素,对防治烧伤创面感染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MEBT在面颈部创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面颈部擦、挫、裂伤外科处理后应用MEBT.结果 创面创口无感染,明显减少瘢痕生成,无五官畸形.结论 MEBT配合治疗面颈部创伤方法简单,效果确切,明显减少瘢痕生成,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清得佳凝胶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得佳凝胶(Hydrogel)敷料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方法50例残余创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清得佳凝胶治疗,对照组(20例)用0.5%碘伏凡士林纱布治疗,根据疗效标准观察14天内创面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点根据疗效标准,治疗组创面清洁,分泌物少,有效率高,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得佳凝肢可以促进残余创面愈合,是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难治性创面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创面的特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收集我院自1995年3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8例老年难治性创面病人,对这些病例的病因、伴发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病人中外伤2例,烧烫伤6例,8例均患有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1例合并肾脏疾病;5例植皮治愈,2例截肢,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 结论 手术是修复老年难治性创面极其有效的方法,而营养支持治疗及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处理慢性疾病是促使创面愈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报道肝外胆管损伤12例,其中11例为胆囊切除术后,1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并就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黄油在治疗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用乳黄油治疗烧伤病人2186例。结果2186例病人,治愈1984例,治愈率90.8%,治疗后有少量残余创面或质软增生瘢痕202例,临床愈合率9.2%。乳黄油对烧伤创面平均愈合时间:Ⅰ°烧伤平均3天治愈,浅Ⅱ°烧伤6~10天治愈,深Ⅱ°烧伤2~3周治愈,Ⅲ°烧伤1~2个月临床愈合。结论乳黄油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收敛消炎、止痛抗菌、清热解毒、促进上皮生长的作用,是较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  相似文献   

19.
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附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20例临床病例的总结,探索烧伤后期顽固性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并辅助高压氧治疗,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创面反复。结果:20例顽固性残余创面,平均治疗时间4周,治愈后创面无反复。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顽固性残余创面的关键在于控制创面感染,提高全身抵抗力,并要考虑补充微量元素和免疫治疗。高压氧治疗对促进残余创面的愈合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提出目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趋势。方法2001—2004年7月烧伤病人创面分离获得细菌菌株1077株中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并分析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的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077株烧伤创面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为223株,占总细菌检出率的20.7%,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38.14%和48.39%,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1.82%、21.52%和28.3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6.58%,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比,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与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亚胺培南仍为烧伤创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